CN211602132U -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 Google Patents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2132U
CN211602132U CN202020204036.2U CN202020204036U CN211602132U CN 211602132 U CN211602132 U CN 211602132U CN 202020204036 U CN202020204036 U CN 202020204036U CN 211602132 U CN211602132 U CN 211602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portion
contact
s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40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羽
李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ekc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tekcit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ekcity Corp filed Critical Etekcit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2040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2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2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2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上述称重传感装置用于将电子秤的秤盘的承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包括第一传感器和设于第一传感器和秤盘之间的分力机构,分力机构连接于秤盘,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形变部,分力机构设有用于与第一形变部相抵接的抵接端,上述称重传感装置通过分力机构与第一传感器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以防止第一形变部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第一形变部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形变部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

Description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背景技术
电子秤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衡器,随着减肥风潮的兴起,电子秤基本成为家庭必备的日常用具。
电子秤一般包括秤盘和设置于秤盘底部的称重传感器,当将重物置于秤盘上后,重物的重量经秤盘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上,使称重传感器的弹片受压形变,称重传感器将秤盘的承重量转化为电信号,使重物的重量数值显示在显示屏上。
然而,传统的称重传感器在经过超负荷使用后,称重传感器的弹片容易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导致称重传感器损坏,部分厂家为了防止称重传感器超负荷工作,会通过增加称重传感器的弹性形变片的厚度来增加称重传感器的量程,但这也会导致称重传感器检测失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旨在解决现有的称重传感器容易损坏且检测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称重传感装置,用于将电子秤的秤盘的承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包括第一传感器和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秤盘之间的分力机构,所述分力机构连接于所述秤盘,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形变部,所述分力机构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形变部相抵接的抵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传感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重物放置在秤盘上后,当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形变部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与分力机构的抵接端相抵接,由分力机构与第一传感器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以防止第一形变部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第一形变部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形变部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力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所述抵接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部背离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形变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形成所述抵接端,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力机构还包括分隔件,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形变部和所述第二形变部相互分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力机构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秤盘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形成所述抵接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部背离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触点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力机构包括限位柱和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所述抵接端,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秤盘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形变部相抵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部背离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形变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形成所述抵接端,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限位柱同轴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秤,包括秤盘和至少一个上述称重传感装置,所述称重传感装置设于所述秤盘的底部。
由于上述电子秤采用了上述称重传感装置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秤盘的底部设有若干传力部件,每一所述传力部件背离所述秤盘的一端对应设有一所述称重传感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称重传感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称重传感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称重传感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称重传感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秤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秤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秤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称重传感装置,11、第一传感器,111、第一固定部,112、第一形变部,1121、第一弹性段,1122、第二弹性段,113、第一触点,114、第一电阻应变片,12、分力机构,121、第二传感器,1211、第二固定部,1212、第二形变部,1213、第二触点,1214、第二电阻应变片,1215、第三弹性段,1216、第四弹性段,122、分隔件,123、限位柱,20、秤盘,21、传力部件,22、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称重传感装置10,用于将电子秤的秤盘20的承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包括第一传感器11和设于第一传感器11和秤盘20之间的分力机构12,分力机构12连接于秤盘20,第一传感器11包括第一固定部111和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1的第一形变部112,分力机构12设有用于与第一形变部112相抵接的抵接端。
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上后,当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分力机构12的抵接端相抵接,由分力机构12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以防止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第一形变部112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准确度。
实施例一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力机构1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121,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依次层叠设置,第二传感器121包括用于与第一固定部111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211和连接于第二固定部1211的第二形变部1212,第二形变部1212远离第二固定部1211的一端设有抵接端。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上后,当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传感器121的抵接端相抵接,由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以防止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第一形变部112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11与第二传感器121可间隔设置,也可相抵接设置,当第一传感器11与第二传感器121相互间隔设置时,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量112的形变量超出第一传感器11与第二传感器121的间距后与第二形变部1212的抵接端相抵接,此时,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重物的重量等于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抵接前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抵接后的继续形变量对应检测值、第二形变部12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之和。
举例说明,假设重物的重量为100KG,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的最大量程均为100KG。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后,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抵接前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为60KG,之后,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的抵接端相抵接,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形变对应检测值为20KG,第二形变部12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为20KG,即重物重量=60KG+20KG+20KG。
当第一传感器11与第二传感器121相抵接设置时,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同步形变,重物的重量等于第一形变部1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与第二形变部12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之和。
举例说明,假设重物的重量为100KG,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的最大量程均为100KG。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后,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同步形变,第一形变部1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为50KG,第二形变部12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为50KG,即重物重量=50KG+50KG。
另外,通过将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层叠设置,重物的重量相当于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数值与第二传感器121的检测数值之和,如此,可有效增加称重传感装置10的检测量程。
当然,第二传感器121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二传感器121可依次层叠在第一传感器11上,从而对第一传感器11所受压力进行多重分摊,更有效避免各传感器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变形,同时也可进一步增加称重传感装置10的检测量程。
另外,第一传感器11与第二传感器121的最大量程相同,或者第二传感器121的最大量程大于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形变部112背离第二传感器121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113,第二形变部1212与第一传感器11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触点1213,第二触点1213设于第二形变部1212远离第二固定部1211的一端形成抵接端,第一触点113与第二触点1213同轴设置。第一触点113与支撑面接触,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上后,当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触点1213相抵接,由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由于第一形变部112设置有第一触点113的部位形变幅度最大,通过将第一触点113和第二触点1213同轴设置,以使第二形变部1212能够及时对第一形变部112所受压力进行分摊,更有效避免第一形变部112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不可恢复的形变。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第一形变部112包括第一弹性段1121和第二弹性段1122,第一弹性段1121与第二弹性段1122相连接形成“C”型结构,第一触点113设于第一弹性段1121远离第二弹性段1122的一端,第二弹性段1122远离第一弹性段1121的一端用于与第一固定部111固定连接;第二形变部1212包括第三弹性段1215和第四弹性段1216,第三弹性段1215与第四弹性段1216相连接形成“C”型结构,第二触点1213设于第三弹性段1215远离第四弹性段1216的一端,第四弹性段1216远离第三弹性段1215的一端用于与第二固定部121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形变部112上设有第一电阻应变片114,第一电阻应变片114位于第二弹性段1122靠近第一固定部111的一端;第二形变部1212上设有第二电阻应变片1214,第二电阻应变片1214位于第四弹性段1216靠近第二固定部1211的一端。第一电阻应变片114能够把第一形变部112承受压力时产生的形变量转化为电信号,第二电阻应变片1214能够把第二形变部1212承受压力时产生的形变量转化为电信号,以此实现对重物的重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1213与第一形变部112的常态间距为0mm-5mm。需要说明的是,常态间距是指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形变部1212均未发生形变时第二触点1213与第一形变部112的间距。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分力机构12还包括分隔件122,第二固定部1211通过分隔件122与第一固定部111连接,以使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形变部1212相互分隔设置。通过在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之间设置分隔件122,为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提供合适的间距,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量112的形变量超出第一传感器11与第二传感器121的间距后与第二形变部1212的抵接端相抵接,此时,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重物的重量等于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抵接前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形变部1212抵接后的继续形变量对应检测值、第二形变部1212的形变量对应检测值之和。
当然,将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分隔的方式有多种,如在第一传感器11正对第二传感器121的一侧沿周缘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传感器121层叠在第一凸台上;或在第二传感器121正对第一传感器11的一侧沿周缘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传感器121通过第二凸台层叠在第一传感器11上。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力机构12包括限位柱123,限位柱123的一端与秤盘2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形成抵接端。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后,当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限位柱123抵接,限位柱123限制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受力形变,有效避免第一形变部112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第一形变部112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准确度。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形变部112背离限位柱123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113,限位柱123与第一触点113同轴设置。由于第一形变部112设置有第一触点113的部位形变幅度最大,通过将第一触点113和限位柱123同轴设置,使第一形变部112的形变量能够及时与限位柱123抵接,从而限制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受力形变,更有效避免第一形变部112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
进一步地,第一形变部112与限位柱123的常态间距为0mm-5mm。需要说明的是,常态间距是指第一形变部112未发生形变时与限位柱123的间距。
实施例三
请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力机构12包括限位柱123和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121,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依次层叠设置,第二传感器121包括用于与第一固定部111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211和连接于第二固定部1211的第二形变部1212,第二形变部1212远离第二固定部121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形变部112相抵接,限位柱123的一端与秤盘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用于与第二形变部1212相抵接。将重物放置在秤盘20上后,当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传感器121的抵接端相抵接,由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当第二形变部12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均未超出的最大量程),第二形变部121与限位柱123相抵接,以防止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形变部1212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形变部12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的检测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重物的重量超出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的叠加检测量程时,为防止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超出形变极限,第二传感器121所采用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传感器11所采用的材料,或设置第二传感器121的厚度大于第一传感器11的厚度。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形变部112背离第二传感器121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113,第二形变部1212与第一传感器11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触点1213,第二触点1213设于第二形变部1212远离第二固定部1211的一端形成抵接端,第一触点113、第二触点1213与限位柱123同轴设置。由于第一形变部112设置有第一触点113的部位和第二形变部1212设置有第二触点1213的部位的形变幅度最大,通过将第一触点113、第二触点1213和限位柱123同轴设置,使第一形变部112能够及时与第二触点1213抵接,以使第二形变部1212能够及时对第一形变部112所受压力进行分摊,并使第二形变部1212能够及时与限位柱123抵接,以使限位柱123能够及时限制第二形变部1212继续受力形变;如此,更有效避免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形变部1212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不可恢复的形变。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1213与第一形变部112的常态间距为0mm-5mm,第二形变部1212与限位柱123的常态间距为0mm-5mm。需要说明的是,常态间距是指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形变部1212均未发生形变时第二触点1213与第一形变部112之间以及第二形变部1212与限位柱123之间的距离。
请结合图5所示,一种电子秤,包括秤盘20和至少一个上述称重传感装置10,称重传感装置10设于秤盘20的底部。
由于上述电子秤采用了上述称重传感装置10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5,秤盘20的底部设有若干传力部件21,每一传力部件21背离秤盘20的一端对应设有一称重传感装置10。
请结合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与前述实施例一对应,以其中一对传力部件21与一称重传感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传力部件21呈空心结构,称重传感装置10连接于传力部件21背离秤盘20的一端,具体地,传力部件21与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固定部1211连接,且传力部件21的外轮廓与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二固定部1211的外轮廓相适配。在工作时,重物置于秤盘20后,重物的重力经传力部件21依次传递至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固定部1211、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触点113上,随后第一形变部112发生形变,当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触点1213相抵接,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形变以带动第二形变部1212发生形变(此时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均未超出最大量程),此时由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以防止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第一形变部112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准确度。
请结合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与前述实施例二对应,以其中一对传力部件21与一称重传感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传力部件21呈空心结构,称重传感装置10连接于传力部件21背离秤盘20的一端,具体地,传力部件21与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固定部111连接,且传力部件21的外轮廓与第一固定部111的外轮廓相适配,限位柱123置于传力部件21内,限位柱123远离第一传感器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秤盘20的下表面。在工作时,在工作时,重物置于秤盘20后,重物的重力经传力部件21依次传递至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触点113上,随后第一形变部112发生形变,当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限位柱123相抵接,限位柱123限制第一形变部112继续受力形变,有效避免第一形变部112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第一形变部112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准确度。
请结合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与前述实施例三对应,传力部件21呈空心结构,称重传感装置10连接于传力部件21背离秤盘20的一端,具体地,传力部件21与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固定部1211连接,且传力部件21的外轮廓与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二固定部1211的外轮廓相适配,限位柱123置于传力部件21内,限位柱123远离第一传感器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秤盘20的下表面。在工作时,重物置于秤盘20后,重物的重力经传力部件21依次传递至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固定部1211、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固定部111以及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触点113上,随后第一形变部112发生形变,当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并未超出第一传感器11的最大量程),第一形变部112与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触点1213相抵接,由第二传感器121与第一传感器11共同承受重物的重量,当第二形变部1212达到一定的形变量时(此时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均未超出的最大量程),第二形变部121与限位柱123相抵接,以防止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形变部1212继续受压形变后超出自身最大量程而导致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有效避免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因超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通过上述方式防止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超负荷工作,无需增加第一传感器11的第一形变部112和第二传感器121的第二形变部1212的厚度,也有效保证了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1的检测准确度。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秤盘20表面设有与各称重传感装置10电连接的显示屏22,显示屏22用于显示重物的重量数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称重传感装置,用于将电子秤的秤盘的承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感器和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秤盘之间的分力机构,所述分力机构连接于所述秤盘,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形变部,所述分力机构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形变部相抵接的抵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所述抵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部背离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形变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形成所述抵接端,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机构还包括分隔件,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形变部和所述第二形变部相互分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机构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秤盘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形成所述抵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部背离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触点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机构包括限位柱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所述抵接端,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秤盘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形变部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部背离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形变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第二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形成所述抵接端,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限位柱同轴设置。
9.一种电子秤,其特征在于:包括秤盘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称重传感装置,所述称重传感装置设于所述秤盘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秤盘的底部设有若干传力部件,每一所述传力部件背离所述秤盘的一端对应设有一所述称重传感装置。
CN202020204036.2U 2020-02-24 2020-02-24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Active CN211602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4036.2U CN211602132U (zh) 2020-02-24 2020-02-24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4036.2U CN211602132U (zh) 2020-02-24 2020-02-24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2132U true CN211602132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4036.2U Active CN211602132U (zh) 2020-02-24 2020-02-24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2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05493B1 (en) A mass-produced flat one-piece load cell and scales incorporating it
US20140291042A1 (en) Flexure element, load cell, and weight measuring device
US20140224588A1 (en) Device, carrying body and lifting vehicle
EP0751381A1 (en) Thin load cell having unitary structure
CN111189521A (zh)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CN211602132U (zh) 称重传感装置及电子秤
US8907232B2 (en) Component force damping device and platform scale using same
CN109696262A (zh) 一种超薄型应变式力传感器
CN202485839U (zh) 抗扭曲板环式附着传感器
CN211717572U (zh) 一种力传感器
CN112050997B (zh) 一种具有外围透明防护结构的压力表
CN102980638A (zh) 一种称重传感器及采用该称重感应器的数显推拉力计
CN216433193U (zh) 应变基片、称重传感器以及底座组件
CN113049070A (zh) 一种力传感器
CN219520095U (zh) 弯折装置
US8770044B2 (en) Load detection sensor
CN220018684U (zh) 一种防爆称重传感器
CN210981462U (zh) 一种i型称重传感器
CN217980611U (zh) 一种测力传感器
CN216208491U (zh) 电池鼓胀探测装置和电池
CN216050201U (zh) 高精度薄片称重传感器
CN219935104U (zh) 一种电子秤传感器的弹性体结构
CN201355285Y (zh) 一种拉式传感器
CN220525080U (zh) 称重传感器弹性体
CN201514264U (zh) 多维约束称重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