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1944U -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1944U CN211601944U CN202020696458.6U CN202020696458U CN211601944U CN 211601944 U CN211601944 U CN 211601944U CN 202020696458 U CN202020696458 U CN 202020696458U CN 211601944 U CN211601944 U CN 2116019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spring
- sleeve
- clamping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拆装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拆装结构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侧表面相对于卡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拉杆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抵块,通过设计的拆装机构,在进行套管之间的进行安装时,能够加快安装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多个弹簧之间的紧密配合,也能够使得整个机构更为紧固,避免套管脱落的影响,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操作更为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是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测量、监视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仪器,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现有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主要包括测斜仪套管、测斜仪、控制电缆以及测斜读书仪,然而在进行使用时,需进行套管之间的连接,其安装方式较为繁琐,且过程较为吃力,不利于深度较大,工作量较重的监测工作使用,同时监测探管顶端表面易发生触碰和摩擦,可能导致其表面损坏,使得监测装置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了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地质深度较大,则工作量较重,套管连接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同时监测探管顶端表面易发生触碰和摩擦,导致设备受损,发生使用,降低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拆装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拆装结构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侧表面相对于卡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拉杆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斜面,所述卡块的内部相对于抵块的外表面开设有抵槽,所述抵槽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内部设置有抵杆,所述抵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卡槽的内壁表面相对于抵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探管,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衔接块,所述监测探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衔接块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防网,所述衔接块的另一侧表面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壁表面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监测探管的外表面相对于挡块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开槽,所述套筒的内部相对于挡块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套筒的外表面相对于内螺纹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外表面与卡槽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表面与卡槽的内壁表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侧表面紧贴卡块的一侧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表面与弹簧槽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侧紧贴限位块的一侧表面连接,所述限位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块处于拉杆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一侧表面与抵槽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侧表面与抵板的一侧表面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抵块的外表面与抵槽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抵杆的一侧表面与凹槽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挡块处于监测探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的外表面与限位滑槽的内壁表面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槽内壁与内槽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内螺纹的外表面与外螺纹的表面为螺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拆装机构,在进行套管之间的进行安装时,能够加快安装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多个弹簧之间的紧密配合,也能够使得整个机构更为紧固,避免套管脱落的影响,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操作更为便捷。
2、通过设计的防护机构,能够对监测探管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监测探管的顶端受到摩擦和撞击,导致探头损坏,降低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防网也能自由的进行清洗拆卸,有利于装置的维护和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探管防护网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探管防网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中: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监测探管;4、卡块;5、卡槽;6、第一弹簧;7、凹槽;8、弹簧槽;9、第二弹簧;10、限位块;11、拉杆;12、抵块;13、斜面;14、抵槽;15、抵板;16、第三弹簧;17、抵杆;18、挡块;19、套筒;20、开槽;21、衔接块;22、内槽;23、内螺纹;24、外螺纹;25、防网;26、限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拆装机构和防护机构,第一套管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4,拆装结构包括第二套管2,第二套管2的一侧表面相对于卡块4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二套管2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8,弹簧槽8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的内部设置有拉杆11,拉杆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拉杆11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抵块12,抵块1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斜面13,卡块4的内部相对于抵块12的外表面开设有抵槽14,抵槽14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三弹簧16,第三弹簧16的内部设置有抵杆17,抵杆1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15,卡槽5的内壁表面相对于抵杆1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7。
为了便于防磕碰,本实施案例,优选的,第一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探管3,防护机构包括衔接块21,监测探管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18,衔接块2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防网25,衔接块21的另一侧表面开设有内槽22,内槽22的内壁表面开设有内螺纹23,监测探管3的外表面相对于挡块18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套筒19,套筒19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开槽20,套筒19的内部相对于挡块18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26,套筒19的外表面相对于内螺纹23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24。
为了便于卡合,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卡块4的外表面与卡槽5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第一弹簧6的一侧表面与卡槽5的内壁表为卡合连接,第一弹簧6的另一侧表面紧贴卡块4的一侧表面连接。
为了便于固定,本实施案例,优选的,第二弹簧9的一侧表面与弹簧槽8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第二弹簧9的另一侧紧贴限位块10的一侧表面连接,限位块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限位块10处于拉杆11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固定连接,本实施案例,优选的,第三弹簧16的一侧表面与抵槽14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6的另一侧表面与抵板15的一侧表面为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卡合连接,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抵块12的外表面与抵槽14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抵杆17的一侧表面与凹槽7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
为了便于滑动卡合,本实施案例,优选的,挡块1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挡块18处于监测探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外螺纹24的外表面与限位滑槽26的内壁表面为滑动连接。
为了便于螺旋连接,本实施案例,优选的,开槽20内壁与内槽22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内螺纹23的外表面与外螺纹24的表面为螺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时,可先将第一套管1一侧的卡块4与卡槽5的内壁进行卡合,当卡块4表面接触斜面13表面时,可通过斜面13表面,可将抵块12进行移动,使得抵块12驶入弹簧槽8的内部,当卡块4接触第一弹簧6表面时,可对第一弹簧6进行压缩,压缩紧实之后,当抵槽14表面对准弹簧槽8表面后,可通过第二弹簧9的弹力,推动拉杆11的移动,从而使得抵块12与抵槽14的内壁表面进行卡合,抵块12的顶端挤压抵板15,可使得第三弹簧16进行压缩,同时带动抵杆17进行移动,抵杆17的顶端可与凹槽7的内壁表面进行卡合固定,从而完成整个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的连接,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可直接拉动拉杆11,使得抵块12处于弹簧槽8的内部,可自动通过第三弹簧16的回弹力,推动抵板15,带动抵杆17移动,使得抵杆17的一侧表面脱离凹槽7的内部,之后可由第一弹簧6的弹力释放,可将卡块4从卡槽5中脱离,可直接对套管进行拆装,操作简单,安装时更为便捷。
装置在使用时,可先将套筒19一侧的限位滑槽26与挡块18的表面进行卡合,使得挡块18处于限位滑槽26内,之后将监测探管3的底端套上衔接块21,使得开槽20内壁与内槽22的内壁表面进行卡合,同时可对衔接块21进行旋转,使得内螺纹23与外螺纹24进行螺旋连接,当旋紧之后可使得28处于衔接块21与套筒19的连接处,通过螺纹可进行紧固的连接,同时衔接块21另一侧设置的防网25也能够对监测探管3的底端进行防护,避免在工作中其表面发生触碰和摩擦,从而减少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拆装机构和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4),所述拆装机构包括第二套管(2),所述第二套管(2)的一侧表面相对于卡块(4)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二套管(2)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8),所述弹簧槽(8)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的内部设置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所述拉杆(11)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抵块(12),所述抵块(1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斜面(13),所述卡块(4)的内部相对于抵块(12)的外表面开设有抵槽(14),所述抵槽(14)的内壁表面连接有第三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16)的内部设置有抵杆(17),所述抵杆(1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板(15),所述卡槽(5)的内壁表面相对于抵杆(17)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监测探管(3),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衔接块(21),所述监测探管(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18),所述衔接块(2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防网(25),所述衔接块(21)的另一侧表面开设有内槽(22),所述内槽(22)的内壁表面开设有内螺纹(23),所述监测探管(3)的外表面相对于挡块(18)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套筒(19),所述套筒(19)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开槽(20),所述套筒(19)的内部相对于挡块(18)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26),所述套筒(19)的外表面相对于内螺纹(23)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的外表面与卡槽(5)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的一侧表面与卡槽(5)的内壁表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的另一侧表面紧贴卡块(4)的一侧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9)的一侧表面与弹簧槽(8)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9)的另一侧紧贴限位块(10)的一侧表面连接,所述限位块(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块(10)处于拉杆(11)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16)的一侧表面与抵槽(14)的内壁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6)的另一侧表面与抵板(15)的一侧表面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块(12)的外表面与抵槽(14)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抵杆(17)的一侧表面与凹槽(7)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挡块(18)处于监测探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24)的外表面与限位滑槽(26)的内壁表面为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20)内壁与内槽(22)的内壁表面为卡合连接,所述内螺纹(23)的外表面与外螺纹(24)的表面为螺旋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6458.6U CN211601944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6458.6U CN211601944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1944U true CN211601944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8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9645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1944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01944U (zh)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20696458.6U patent/CN2116019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98335U (zh) | 一种并充串用型光伏转换控制器 | |
CN211601944U (zh) |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 |
CN212110316U (zh) | 一种建筑工地立式噪声检测仪 | |
CN211059633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楼宇安防监控用摄像头 | |
CN110286005A (zh) | 检测用气体样本采集装置 | |
CN20680641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安装底座 | |
CN212542911U (zh) | 一种新型通信接口协议转换器 | |
CN209922009U (zh) |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环保设备 | |
CN210311853U (zh) | 一种采油用储油罐 | |
CN204206074U (zh) | 一种斜面屋顶上光伏组件的快速安装支座 | |
CN217680011U (zh) | 一种建筑钢结构支撑梁 | |
CN205921550U (zh) | 一种光伏板固定压紧结构 | |
CN213461596U (zh) |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机 | |
CN211736793U (zh) | 一种门窗用合页 | |
CN216414216U (zh) | 一种光伏发电组件的安装结构 | |
CN213809226U (zh) |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装置 | |
CN217036604U (zh) | 一种不锈钢电缆桥架连接装置 | |
CN210037869U (zh) | 一种用于内置单零序电压传感器底板安装装置 | |
CN217758125U (zh) | 一种混凝土轨枕弹条扣件 | |
CN215569542U (zh) | 一种智慧矿山用具有预防超载功能的安全监测装置 | |
CN209280253U (zh) | 一种弹簧检测设备 | |
CN217076622U (zh) | 一种电梯用自动照明装置 | |
CN217211598U (zh) | 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 | |
CN221404379U (zh) | 一种小型化电磁流量计 | |
CN210456759U (zh) | 一种生料带自动缠绕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