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5655U -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5655U
CN211595655U CN201921757639.9U CN201921757639U CN211595655U CN 211595655 U CN211595655 U CN 211595655U CN 201921757639 U CN201921757639 U CN 201921757639U CN 211595655 U CN211595655 U CN 211595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microbial environment
side wal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culture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76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zhuangfu organic fertilizer Co.,Ltd. hailu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张大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大勇 filed Critical 张大勇
Priority to CN2019217576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5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5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5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前侧壁面铰接有箱门,所述培养箱内腔下壁面滑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嵌装有电机,所述放置架侧壁面上均匀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放置槽,该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电热丝对培养箱内部温度进行升高,通过加湿器对培养箱内部空气进行加湿以及向内部添加消毒液,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放置架上的培养皿转动,可以使培养皿匀速经过喷头,使培养皿消毒时能够均匀的进行消毒,通过放置槽两端开设的通槽,可以使放置槽内的培养皿更大面积的接触空气中的温度以及湿度,防止局部温度高或者湿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
电热恒温培养箱在医学上应用十分广泛,对于病理研究、菌类实验、药物疗效实验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存在着,箱内空气温度、湿度不均匀、以及在需要消毒时,消毒液不均匀等问题,造成培养箱内微生物培养不均衡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前侧壁面铰接有箱门,所述培养箱内腔下壁面滑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嵌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端向上延伸穿出安装板,所述电机驱动端上固定安装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侧壁面上均匀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放置槽,所述培养箱内腔左右两侧壁面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培养箱右侧壁面贯穿有管道,所述管道进入到培养箱内部端连接有喷头,所述管道位于培养箱外部端连接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通过水管分别连接有水箱以及消毒箱,所述电机、加湿器以及电热丝电源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上端开口处螺旋安装有塞堵。
优选的,每个所述放置槽向两侧延伸均开设有通槽。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内腔后侧壁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电源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左侧壁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信号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与所述水箱连接的水管上装配有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消毒箱连接的水管上装配有第二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电热丝对培养箱内部温度进行升高,通过加湿器对培养箱内部空气进行加湿以及向内部添加消毒液,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放置架上的培养皿转动,可以使培养皿匀速经过喷头,使培养皿消毒时能够均匀的进行消毒,通过放置槽两端开设的通槽,可以使放置槽内的培养皿更大面积的接触空气中的温度以及湿度,防止局部温度高或者湿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结构示意俯视图。
1-培养箱、2-箱门、3-安装板、4-电机、5-放置架、6-放置槽、 7-电热丝、8-管道、9-喷头、10-加湿器、11-水管、12-水箱、13- 消毒箱、14-培养皿、15-塞堵、16-通槽、17-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显示屏、20-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前侧壁面铰接有箱门2,培养箱1内腔下壁面滑动设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内嵌装有电机4,电机4驱动端向上延伸穿出安装板3,电机4驱动端上固定安装有放置架5,放置架5侧壁面上均匀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放置槽6,培养箱1内腔左右两侧壁面设置有电热丝7,培养箱1右侧壁面贯穿有管道8,管道8进入到培养箱1内部端连接有喷头9,管道8位于培养箱1外部端连接有加湿器10,加湿器10通过水管11分别连接有水箱12以及消毒箱13,电机4、加湿器10以及电热丝7电源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连接,放置槽6内放置有培养皿14,培养皿14上端开口处螺旋安装有塞堵15,每个放置槽6向两侧延伸均开设有通槽 16,培养箱1内腔后侧壁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以及湿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8以及温度传感器17电源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连接,培养箱1左侧壁面设置有显示屏19,显示屏19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温度传感器17以及湿度传感器18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19信号输入端连接,与水箱12连接的水管11上装配有第一单向阀20,与消毒箱13连接的水管11上装配有第二单向阀21。
打开箱门2,将安装板3向外抽出,进而将放置架5抽出,将培养皿14分别插入到放置槽6内,随后将安装板3推回,关闭箱门2,通过温度传感器17以及湿度传感器18可以检测到培养箱1内部的温度以及湿度,培养箱1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在显示屏19上显示出来,实验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屏19上的数值,当发现温度低时,对电热丝 7接电,通过电热丝7升温,对培养箱1内部温度进行升高,当湿度过低时,通过启动加湿器10,此时打开第一单向阀20,加湿器10将水箱12中的水形成水雾通过管道8经由喷头9喷向培养箱1内部进行加湿,要对培养箱1内部进行杀菌时,打开第二单向阀21,通过加湿器10将消毒箱13内的消毒液形成水雾通过喷头9喷出,对培养箱1内部进行消菌杀毒,同时打开第一单向阀20以及第二单向阀21可以对消毒液进行稀释,防止消毒液浓度大,影响培养皿14内的微生物培养,通过电机4转动放置架5可以使放置架5上的培养皿14 受热均匀,通过在培养皿14上设置的塞堵15,防止培养皿14内的微生物交叉污染对培养结果造成巨大误差,通过放置槽6两端开设的通槽16,可以使放置槽6内的培养皿14更大面积的接触空气中的温度以及湿度,防止局部温度高或者湿度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前侧壁面铰接有箱门(2),所述培养箱(1)内腔下壁面滑动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内嵌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驱动端向上延伸穿出安装板(3),所述电机(4)驱动端上固定安装有放置架(5),所述放置架(5)侧壁面上均匀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放置槽(6),所述培养箱(1)内腔左右两侧壁面设置有电热丝(7),所述培养箱(1)右侧壁面贯穿有管道(8),所述管道(8)进入到培养箱(1)内部端连接有喷头(9),所述管道(8)位于培养箱(1)外部端连接有加湿器(10),所述加湿器(10)通过水管(11)分别连接有水箱(12)以及消毒箱(13),所述电机(4)、加湿器(10)以及电热丝(7)电源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6)内放置有培养皿(14),所述培养皿(14)上端开口处螺旋安装有塞堵(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置槽(6)向两侧延伸均开设有通槽(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内腔后侧壁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以及湿度传感器(18),所述湿度传感器(18)以及温度传感器(17)电源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左侧壁面设置有显示屏(19),所述显示屏(19)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7)以及湿度传感器(18)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19)信号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水箱(12)连接的水管(11)上装配有第一单向阀(20),与所述消毒箱(13)连接的水管(11)上装配有第二单向阀(21)。
CN201921757639.9U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Active CN211595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7639.9U CN211595655U (zh)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7639.9U CN211595655U (zh)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5655U true CN211595655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7639.9U Active CN211595655U (zh) 2019-10-20 2019-10-20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56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0352A (zh) * 2021-01-07 2021-04-20 上海东富龙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箱雾化加湿装置
CN113980809A (zh) * 2021-03-22 2022-01-28 科复源再生医学(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使细胞在人工环境正常生长的科学实验装置
CN114606116A (zh) * 2022-03-25 2022-06-10 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疫苗的培养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0352A (zh) * 2021-01-07 2021-04-20 上海东富龙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箱雾化加湿装置
CN113980809A (zh) * 2021-03-22 2022-01-28 科复源再生医学(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使细胞在人工环境正常生长的科学实验装置
CN114606116A (zh) * 2022-03-25 2022-06-10 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疫苗的培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95655U (zh) 一种微生物环境修复用细菌培养装置
CN213466117U (zh) 一种兽医器械用消毒装置
CN209685800U (zh) 临床医学医疗活菌培养装置
CN212077008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10044515U (zh) 一种医疗器具用消毒装置
CN216626575U (zh) 一种生物制剂在土壤改良装置
CN211847914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4853435U (zh) 一种信前胡愈伤组织再生装置
CN213506988U (zh) 一种微生物菌群母液培养箱
CN206879708U (zh) 一种药材幼苗无菌培养房
CN210928547U (zh) 一种水稻种子专用杀菌消毒装置
CN220846132U (zh) 细菌培养箱及细菌培养装置
CN210170500U (zh) 毛巾消毒柜
CN104726341B (zh) 一种黑僵菌的培养方法
CN208354204U (zh) 一种用于食用菌种养殖的灭菌装置
CN217733096U (zh) 一种临床医学用医疗活菌培养箱
CN105284486B (zh) 一种可提高植物产量的人工气候植物生长箱
CN213060840U (zh) 一种隔水式培养箱
CN214508489U (zh) 一种蛋虫草培养设备
CN213506975U (zh) 一种医学检验微生物培养箱
CN210959827U (zh) 一种无菌害虫危害的植物组织培养装置
CN215593083U (zh) 一种带有供水功能的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
CN220812408U (zh) 一种恒温培养箱
CN213803762U (zh) 一种新型的细菌培养箱
CN218146721U (zh) 一种可控温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152300 Donglin Township, hailun City,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zhuangfu organic fertilizer Co.,Ltd. hailun branch

Address before: 19 Xiangyang Street, Xiaoduan village, dashungezhua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hang Da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