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颈部按摩仪结构小巧,能有效代替人工按摩,舒展全身紧张的筋骨和肌肉,减轻人体的紧张和压迫感,使全身舒畅无比,更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强身之效。它的原理是由电极片接触肌肤,通过电频脉冲从而起到按摩的效果。通过TENS(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脉冲电流的低频疗法原理,利用低频率小电流低电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神经或肌肉等,从而促进血液局部循环,改善肌肉状态,缓解急慢性疼痛。
相关技术中,颈部按摩仪内表面为刚性材质,用户在使用时刚性材质与皮肤直接接触,用户的使用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可以使按摩区域变大,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主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柔性电极和第二柔性电极,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为柔性表面,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分别连接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和所述第二柔性电极贴设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且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将第一内壳设置为柔性材质,这样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时,第一内壳和柔性电极同时为适应用户的颈部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形变,从而达到理想的形状,更好地匹配和按摩用户的颈部皮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手柄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弧形面内,所述弧形面适配用户的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弧形面为C形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一手柄的内表面延伸,所述第二柔性电极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内表面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手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手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柔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柔性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凹槽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设置为弧形,所述第四凹槽远离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为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手柄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一硅胶套,所述第一硅胶套围绕所述第三凹槽设置,所述第二手柄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二硅胶套,所述第二硅胶套围绕所述第四凹槽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加热膜,所述加热膜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和所述第二柔性电极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膜仅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对应所述主体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柔性电极对应所述主体的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膜延伸至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电子元器件和隔热件,所述隔热件隔离在所述加热膜和所述电子元器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件为隔热海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均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内壳设置于第二卡接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所述第一定位部为限位柱,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扣,所述第二定位部为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外壳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内壳设置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外壳封盖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一内壳为绝缘的硅胶壳体,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和所述第二柔性电极为导电的硅胶电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手柄、主体和装饰件与柔性电极装配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爆炸图;
图4是第一内壳、第一外壳、柔性电极、装饰件和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手柄和装饰件与主体和柔性电极装配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第一内壳与第二内壳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S:颈部按摩仪;
100:第一内壳;110:绝缘间隔部;120:第一凹槽;130:第二凹槽;140:第一容纳腔;150:柔性填充物;160:第一开槽;170:第二倒角;180:第一限位部;190:安装槽;
200:第二外壳;210:折弯部;211:穿孔;212:弯折处;213:伸出段;214:预定间隙;
300:手柄;310:第一手柄;311:第三凹槽;320:第二手柄;321:第四凹槽;330:电子元器件;340:安装柱;350:第三倒角;360:隔热件;370:第二外壳;371:第一定位部;372:第一卡接部;380:第二内壳;381:第二卡接部;382:第二定位部; 383:容纳空间;
400:柔性电极;410:第一柔性电极;420:第二柔性电极;
500:装饰件;510:让位槽;520:外板;530:侧板;540:内板;550:第一倒角;
600:中间连接件;610:插槽;620:第二限位部;
700: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S,该颈部按摩仪S可以为低频颈部按摩仪,即该颈部按摩仪S可以发出低频微电流脉冲,在1000HZ以下。当然,该颈部按摩仪S也可以为高频颈部按摩仪。
如图1所示,颈部按摩仪S包括:主体700、柔性电极400和手柄300,柔性电极 400安装于主体700的内表面,柔性电极400可以用于按摩用户的颈部皮肤,从而可以缓解用户的颈部疲劳。手柄300为两个,两个手柄300分别连接在主体700的两侧。其中,在手柄300和主体700的连接处,颈部按摩仪S还设置有装饰件500,装饰件500 可以起到遮挡连接处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颈部按摩仪S的结构整体性。
其中,主体700包括第一内壳100和第一外壳200,第一内壳100安装于第一外壳200的内侧,柔性电极400安装于第一内壳100上。柔性电极400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电流,从而可以对用户的皮肤产生电刺激,达到按摩效果。
如图3所示,柔性电极400分为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在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上间隔设置。手柄300分为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分别连接在第一内壳100的两侧。也就是说,柔性电极400可以为两个,而且两个柔性电极400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上。第一内壳100可以为柔性材质,这样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S时,第一内壳100和柔性电极400同时为适应用户的颈部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形变,从而达到理想的形状,更好地匹配和按摩用户的颈部皮肤。
由此,通过在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合理设置两个柔性电极400,可以使得柔性电极400能够有效地按摩用户的颈部皮肤,从而可以达到缓解疲劳的作用。相较于相关技术,第一内壳100为柔性材质,并且柔性电极400直接沿着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长度方向设置,这样颈部按摩仪S可以更好地适配用户的颈部,可以达到更好的按摩效果,而且佩戴舒适性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内壳100为柔性的绝缘壳体,并且第一内壳100的内侧设置有绝缘间隔部110,绝缘间隔部110的两侧设置为安装区,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区,绝缘间隔部110 可以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间隔开。
由此,通过设置绝缘间隔部110和绝缘的第一内壳100,可以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间隔开,避免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间接触发生短路,可以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使用安全。其中,绝缘间隔部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内壳100 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用户的脊椎骨也处于颈部的相对中部,即绝缘间隔部110对应用户的颈椎骨处,这样使得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不会与用户的脊椎骨接触,避免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刺激用户的脊椎骨,从而可以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使用安全。
具体地,第一内壳100可以为柔性的绝缘硅胶壳体,柔性绝缘硅胶壳体不仅可以与绝缘间隔部110配合,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间隔开,还可以使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在与用户皮肤接触时更加亲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将第一内壳100弯折的弧形视为第一内壳100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内壳1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粘接在第一内壳100 上,并且使第一柔性电极410、绝缘间隔部1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依次间隔排布,通过设置绝缘间隔部110,可以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间隔开,可以避免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间接触发生短路,从而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使用安全。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内壳100在绝缘间隔部1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20 和第二凹槽130,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分别构成安装区,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区上,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可以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安装在第一内壳100上,并且可以减小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凸出第一内壳100的高度,提升第一柔性电极410 和第二柔性电极42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在使用过程中从第一内壳100上脱落,而且可以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内壳100还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40,可以将主体700上的柔性填充物150填充在第一容纳腔140内,柔性填充物300同时支撑柔性电极400和第一内壳100,保证了柔性填充物150对柔性电极400和第一内壳100的支撑,防止了柔性电极400和第一内壳100出现褶皱和凹陷,避免了刺痛感的出现,提高了按摩的舒适性。并且,通过柔性填充物300,增加了第一内壳100的柔软性,且柔性填充物300的弹性能够将柔性电极400推向颈部,例如,第一内壳100张开时,柔性填充物300会向人体颈部的方向拱起以抵推该柔性电极400,提高了颈部按摩仪S与人体皮肤的贴合性。此外,柔性填充物300还具有保温的效果,在颈部按摩仪S制热时,温度不易流失;在颈部按摩仪S未制热时,柔性填充物300可以对颈椎进行保暖,提高舒适性。
也就是说,在第一外壳200的内侧,不仅设置有柔性电极400和第一内壳100,还设置有柔性填充物150,这样可以提高颈部按摩仪S的柔软感,可以提升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S的舒适性。
柔性填充物400可以为海绵、发泡硅胶或二次固化而成的胶状物。
举例而言,二次固化,即凝固之后可液化、液化之后可再次凝固。二次固化而成的胶状物可为天然乳胶或环氧树脂等材料。如此,柔性填充物400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和延展性,且不易拉断。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内壳10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开槽160,第一开槽160沿第一内壳100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开槽160与第一容纳腔140相连通。因为颈部按摩仪S的主体700整体类似于C形,并且在第一内壳100上还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40,所以难以出模,设置第一开槽160可以减小颈部按摩仪S的主体700的出模难度,提升第一内壳100的生产效率。并且,在安装柔性填充物150时,通过设置第一开槽160可以减小柔性填充物150的安装难度,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生产效率。
其中,第一外壳200设置于第一内壳100的外表面,第一外壳200为金属弧形支架或塑胶弧形支架。也就是说,第一外壳200可以有两种选择材质,一种为金属,例如,不锈钢,另一种为塑胶。上述两种材质均可以为颈部按摩仪S提供一定的弹性,使颈部按摩仪S在使用过程中能很好地夹持在颈部,不至于脱落,而且可以有利于柔性电极400 贴合用户的颈部皮肤。
下面再详细描述一下第一内壳100和第一外壳200之间的安装配合方式,以及两者再与手柄300之间的安装配合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内壳100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槽190,第一外壳200设置于安装槽190内,将第一外壳200设置于安装槽190内,可以使第一外壳200安装在第一内壳100上更加稳定,避免第一外壳200在使用过程脱离第一内壳100。并且,由于第一内壳100设置有安装槽190,第一外壳200可以嵌设在第一内壳100内,从而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主体700的厚度,可以有利于进一步地实现颈部按摩仪S的小型化设计目标。另外,该第一外壳200可以对柔性填充物150 和柔性电极形成一个面式刚性支撑,这提供了柔性电极400的形变条件。
另外,由于第一外壳200可以嵌设在第一内壳100内,这样安装槽190的边缘还可以起到包绕第一外壳200边缘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外壳200的边缘外露,可以避免出现第一外壳200边缘割伤用户皮肤的问题,进而可以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安装槽190的深度等于第一外壳200的厚度,当第一外壳200安装在安装槽190内时,因为安装槽190的深度等于第一外壳200的厚度,所以第一外壳200与安装槽190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从而可以将第一外壳200限定在安装槽190内,使第一外壳20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在第一内壳100的长度延伸方向窜动,提升第一外壳200的安装稳定性。此外,第一外壳200和安装槽190的底部可以通过粘接胶粘接配合。
具体地,当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的弯曲程度越大,第一外壳200的整体刚性越强,而形变能力越弱,将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设置成直线或拱形,可以保证第一外壳200 满足主体700的变形要求,也有利于减小主体700的整体厚度。
一种可选地,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为矩形,将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设置为直线,不仅可以使第一外壳200满足主体700的变形要求,而且可以减小第一外壳200的加工难度。
另一种可选地,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为拱形,拱形的拱起高度小于等于2mm,拱形的拱起高度小于等于2mm,可以使第一外壳200在变形时的形变均匀,并且第一外壳 200的刚性适宜,使用户在佩戴颈部按摩仪S时用力更加均匀。
此外,在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中,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的厚度保持不变,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的厚度保持不变可以使第一外壳200主体的形变均匀,避免第一外壳 200在使用过程中应力突变造成第一外壳200断裂。此外,第一外壳200的横截面的厚度保持不变,可以减小第一外壳200的加工难度,从而可以减小颈部按摩仪S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外壳200的两端设置有折弯部210,折弯部210 整体类似于台阶状,且折弯部210包含折弯处212和伸出段213。其中,折弯部210伸出安装槽190,并且折弯部210的折弯处212抵接第一内壳100的端部。通过设置折弯部210,可以将第一内壳100夹设于两个折弯部210之间,使第一内壳100与第一外壳 200的连接更加稳定,而且可以避免第一外壳200在第一内壳1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窜动,提升第一外壳200的连接稳定性。另外,由于第一内壳100内还填充有柔性填充物 150,折弯部210还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起到止挡柔性填充物150的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主体7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颈部按摩仪S还包括:中间连接件600,手柄300 通过中间连接件600与折弯部210相连接,通过设置中间连接件600,可以将手柄300 与折弯部210相连,从而可以将第一外壳200与手柄300连接起来,可以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整体一致性。可以理解的是,中间连接件600可以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从而无需再在第一内壳100和第一外壳200上补充设置连接件,可以进一步地降低主体700的制造难度,而且可以方便主体700和手柄300之间的连接。
如图6所示,中间连接件600设置有插槽610,折弯部210的伸出段213插入插槽 610内,通过将折弯部210插接在插槽610内,可以提升中间连接件600与第一外壳200 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第一外壳200与中间连接件600脱离,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采用此种方式,可以降低中间连接件600和第一外壳200之间的连接难度。
如图6所示,折弯部210的一部分伸入插槽610且另一部分位于插槽610外,以与中间连接件600间隔预定间隙214。设置预定间隙214可以让主体700的两端朝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具有让位间隙,避免因主体700的两端朝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时造成折弯部210的断裂,从而提升中间连接件600与手柄300和第一外壳200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预定间隙较小,仅需要允许主体700的两端具有微小移动量即可。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70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80,即第一内壳 10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80,中间连接件60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620,第一限位部180和第二限位部620配合,通过第一限位部180和第二限位部620限位配合,可以将中间连接件600固定在主体700上,从而可以提升第一外壳200与中间连接件600 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80为卡槽,第二限位部620为卡扣,卡扣与卡槽连接方便,并且连接配合后可拆卸。这样可以将100在长度方向上拉直,避免出现褶皱。此外,卡槽与卡扣生产简单,可以降低颈部按摩仪S的生产成本。
如图4所示,折弯部210和中间连接件600均设置有穿孔211,可选地,折弯部210 和中间连接件600上各有两个穿孔211,并且折弯部210上的两个穿孔211在折弯部210 均匀设置,中间连接件600上的两个穿孔211在中间连接件600均匀设置。而且,与折弯部210上的两个穿孔211中间连接件600上的两个穿孔211相互对应。
手柄300内设置有安装柱340,安装柱340穿过折弯部210和中间连接件600的穿孔211并与紧固件配合,通过将安装柱340和紧固件的配合,可以限制折弯部210和中间连接件600的穿孔211位置,从而可以将中间连接件600和第一外壳200固定在手柄 300上,可以完成主体700和手柄300之间的安装,进而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3所示,折弯部210的穿孔211和/或中间连接件600的穿孔211为腰形孔。通过将折弯部210的穿孔211和/或中间连接件600的穿孔211设置成跑道型的腰形孔,可以方便安装柱340穿过对应的穿孔211,可以降低其配合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柔性电极410的内表面与第二柔性电极420的内表面平齐,第一柔性电极410的内表面向内超出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通过将第一柔性电极410的内表面与设置成第二柔性电极420的内表面平齐,且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的内表面向内超出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可以保证导电硅胶电极紧贴颈部皮肤,避免出现柔性电极400与皮肤单点接触刺痛用户的问题。
此外,使得柔性电极400能作为首先接触皮肤的部分,且凸出的柔性电极400能通过自身的形变,适应不同用户的颈部形状,使得柔性电极400与颈部皮肤接触更充分,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的内表面和绝缘间隔部110的内表面平齐,使得第一柔性电极410、第二柔性电极420和绝缘间隔部110 能够在一个曲面上,使得用户在佩戴时不会出现异物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贴设在主体700的内表面,且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因为颈部按摩仪S的主要工作区域在颈部按摩仪S的主体700部分,因此将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设置在第一柔性电极410对应主体700的部分及第二柔性电极420对应主体700的部分,可以保证手柄300内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安装电子元器件,且手柄300也不会压迫到动脉,给用户更舒适的感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柔性电极410在主体700的内表面和第一手柄310的内表面延伸,第二柔性420电极在主体700的内表面和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延伸。也就是说,两个柔性电极400不仅在第一内壳100的内表面上延伸,还延伸至对应的手柄300的内表面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大柔性电极400的面积,可以使得柔性电极400与用户的颈部皮肤具有更大的贴合按摩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按摩效果。
其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手柄310上设置有第三凹槽311,第二手柄320 设置有第四凹槽321,第一内壳100上的第一凹槽120和第三凹槽311相连通,第一内壳100上的第二凹槽130和第四凹槽321相连通,第一柔性电极410的一部分还设置于第三凹槽311内,第二柔性电极420的一部分还设置于第四凹槽321内。也就是说,第一柔性电极410设置在第一凹槽120和第三凹槽311上,第二柔性电极420设置在第二凹槽130和第四凹槽321上,这样可以使柔性电极400的工作范围更大,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一凹槽120的底部和第三凹槽311的底部位于同一弧形面内,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和第四凹槽321的底部位于同一弧形面内,也就是说,第一凹槽120的底部和第三凹槽311的底部之间可以顺滑过渡,且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和第四凹槽321的底部之间可以顺滑过渡。将第一凹槽120的底部和第三凹槽311的底部设置于同一弧形面内,可以使第一柔性电极410能够更好地贴合在第一凹槽120和第三凹槽311上,避免第一柔性电极410在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且可以有效延长第一柔性电极410的长度;将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和第四凹槽321的底部设置于同一弧形面内,可以使第二柔性电极420 能够更好地贴合在第二凹槽130和第四凹槽321上,避免第二柔性电极420在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且可以有效延长第二柔性电极420的长度。
具体地,第一手柄310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一硅胶套,第一硅胶套围绕第三凹槽311 设置,漏出第三凹槽311,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第二硅胶套,第二硅胶套围绕第四凹槽321设置,漏出第三凹槽321。通过在第一手柄310上设置第一硅胶套,以及在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设置第二硅胶套,可以使手柄300的内表面在与用户皮肤接触时更加亲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凹槽311远离第一凹槽120的端部设置为弧形,第四凹槽321远离第二凹槽130的端部设置为弧形,通过将第三凹槽311远离第一凹槽120 和第四凹槽321远离第二凹槽130的端部设置为弧形,可以使手柄300在成型过程中方便对原料进行导流,减小手柄300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减少模具的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弧形结构的柔性电极400与皮肤的接触为线接触而非点接触,防止柔性电极400因局部磨损而发生开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包括加热膜,并且加热膜分别设置于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的外表面,即加热膜分别设置于第一柔性电极410和第二柔性电极420远离用户颈部的表面。通过设置加热膜,可以使颈部按摩仪S不仅能够对用户的颈部皮肤进行电刺激,还能够对用户的颈部皮肤加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S的舒适性。
一种可选地,加热膜延伸至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也就是说,加热膜一部分从主体700上第一凹槽120内表面延伸到第一手柄310上的第三凹槽311内表面,另一部分从主体700上第二凹槽130内表面延伸到第二手柄320上的第四凹槽321 内表面,通过将加热膜延伸至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可以提升加热膜的工作范围,可以提升用户颈部皮肤的受热面积,从而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使用舒适感。
其中,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电子元器件330和隔热件360,隔热件360隔离在加热膜和电子元器件330之间,因为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 3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电子元器件330,当加热膜延伸到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 时,为了保护电子元器件330的使用安全就需要设置隔热件360,通过隔热件360可以将加热膜产生的热量与电子元器件330之间隔绝开,使电子元器件330可以正常工作,提升颈部按摩仪S的使用安全。
具体地,隔热件360可以为隔热海绵,隔热海绵可以阻隔加热膜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保护电子元器件330,并且隔热海绵成本低,易于取得,可以减小颈部按摩仪S的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分别连接在第一内壳100的两侧,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电子元器件330,通过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可以为颈部按摩仪S夹持在颈部时提供施力点,并且可以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330,保护电子元器件330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电子元器件330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坏。
如图3所示,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中的一个设置有电池且另一个设置有电脉冲发生装置,将电池和电脉冲发生装置分开设置,可以避免当电池和电脉冲发生装置安装在一个手柄300上时,颈部按摩仪S佩戴在用户身上受力不均,影响用户体验。
此外,电池和电脉冲发生装置电连接,通过电池给电脉冲发生装置供电,再通过电脉冲发生装置产生脉冲电流并将脉冲电流通过电传输给柔性电极400,进而可以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S时通过微弱的电流刺激颈部皮肤,从而促进血液局部循环,改善肌肉状态,缓解急慢性疼痛。
另一种可选地,加热膜仅设置在第一柔性电极410对应主体700的部分,以及第二柔性电极420对应主体700的部分,此时手柄上不设置凹槽。因为颈部按摩仪S的主要工作区域在颈部按摩仪S的主体700部分,因此将加热膜设置在第一柔性电极410对应主体700的部分及第二柔性电极420对应主体700的部分,可以保证手柄300内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安装电子元器件,且手柄300也不会压迫到动脉,给用户更舒适的感受。
具体地,柔性电极400为导电的硅胶电极片,导电硅胶电极片接触稳定可靠、防震性能好,而且导电硅胶电极片不仅可以传输电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的脉冲电流,而且导电硅胶电极片可以使柔性电极400的内表面在与用户皮肤接触时更加亲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均包括:第二外壳370和第二内壳380,第二外壳370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71和第一卡接部372,第二内壳380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81和第二定位部382,第一定位部371和第二定位部382定位配合,第二卡接部381 与第一卡接部372卡接配合。先通过第一定位部371和第二定位部382定位配合,再通过第一卡接部372与第二卡接部381卡接配合,可以有效地将第二外壳370和第二内壳 380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将第一手柄310和第二手柄320固定在主体700上。通过第一定位部371和第二定位部382定位配合可以方便手柄300的安装,并且可以使第二外壳 370上的第一卡接部372和第二内壳380上的第二卡接部381精准定位,提升颈部按摩仪S 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一卡接部372为卡槽,第一定位部371为限位柱,第二卡接部381为卡扣,第二定位部382为限位孔。限位柱和限位孔可以定位配合,先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的定位配合,在将第二外壳370和第二内壳380通过卡扣与卡槽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实现手柄300的组装。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外壳370构造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第二外壳370可以与装饰件500的外板520、主体70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弧形面上,优化颈部按摩仪S的外观,减少用户的使用异物感。并且,第二内壳380设置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容纳空间383,第二外壳370封盖容纳空间383的外侧。通过第二内壳380和第二外壳370限定的容纳空间383可以将电子元器件330容纳在手柄300上,提升电子元器件330的使用安全。
其中,主体700的内表面、第一手柄310的内表面和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位于同一弧形面内,也就是说,在主体700的内表面、第一手柄310的内表面和第二手柄320 的内表面构成的弧形面上,使得主体700的内表面、第一手柄310的内表面和第二手柄 32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顺滑过渡。将主体700的内表面、第一手柄310的内表面和第二手柄320的内表面设置于同一弧形面内,可以保证颈部按摩仪S内表面顺滑过渡,并且弧形面与人体的颈部形状相适应,使得颈部按摩仪S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具体地,曲面为C形面,C形面可以使曲面与人体脖颈相适应,可以使颈部按摩仪S的内表面更加亲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装饰件500设置于主体700和手柄300的连接处,装饰件500可以覆盖主体700与手柄300的连接处,起到遮挡连接处的作用。装饰件500为环形,环形装饰件500可以套设在主体700和手柄300的连接处。此外,装饰件500可以避让开主体 700上的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以及还可以避让开手柄300上的第三凹槽311 和第四凹槽321,通过装饰件500避让开主体700上的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及手柄300上的第三凹槽311和第四凹槽321,可以使柔性电极400可以顺滑的安装在主体700和手柄300上,保证颈部按摩仪S的连续性,减少佩戴时的突兀感,减少用户佩戴时的突兀感,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
其中,装饰件500避让柔性电极400内表面的方式不限于一种,下面将详细描述两种不同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装饰件500上设置有让位槽510,柔性电极400的外表面穿过并贴设在让位槽510的表面。如此设置的装饰件500,保证了柔性电极400的连续性,减少用户佩戴时的突兀感,从而可以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
具体地,装饰件500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第一装饰件上有第一让位槽,第二装饰件上有第二让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让位槽设置在第一凹槽120和第三凹槽311连接处,第一柔性电极410设置在第一凹槽120、第一让位槽和第三凹槽311上,并且第一让位槽的底部和第一凹槽120底部及第三凹槽311底部位于同一弧形面上,也就是说,在第一让位槽的底部和第一凹槽120底部及第三凹槽311底部构成的弧形面上,使得第一让位槽的底部和第一凹槽120底部及第三凹槽311底部之间可以顺滑过渡。当第一柔性电极410设置在第一凹槽120、第三凹槽311和第一让位槽上时,可以提升第一柔性电极410的连续性,减少用户佩戴时的异物感,使用户佩戴起来更加亲肤舒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第二让位槽设置在第二凹槽130和第四凹槽321连接处,第二柔性电极420设置在第二凹槽130、第四凹槽321和第二让位槽上,并且第二让位槽的底部和第二凹槽130底部及第四凹槽321底部位于同一弧形面上,也就是说,在第二让位槽的底部和第二凹槽130底部及第四凹槽321底部构成的弧形面上,使得第二让位槽的底部和第二凹槽130底部及第四凹槽321底部之间可以顺滑过渡。当第二柔性电极420设置在第二凹槽130和第四凹槽321和第二让位槽时,可以提升第二柔性电极420的连续性,减少用户佩戴时的异物感,使用户佩戴起来更加亲肤舒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8所示,装饰件500包括:外板520、侧板530和内板540,侧板530 为两个,两个侧板530分别连接在外板520和内板540之间,通过两个侧板530、外板 520和内板540可以构成环形装饰件500。并且,内板540形成有让位槽510,通过让位槽510可以使柔性电极400安装在第一内壳100和手柄300上时,提升柔性电极400的连续性,减少用户佩戴时的异物感,使用户佩戴起来更加亲肤舒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2所示,侧板530和内板54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倒角550,主体700 上设置有与第一倒角550配合的第二倒角170,手柄300上设置有与第一倒角550配合的第三倒角350,通过设置第一倒角550、第二倒角170和第三倒角350可以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亲肤舒适,减少主体700、装饰件500和手柄300的使用异物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第一倒角550、第二倒角170和第三倒角350处于同一个弧形面上,可以保证装饰件500、手柄300和主体700的外形一致性,使颈部按摩仪S外观更加顺滑,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外板520、主体700的外表面和手柄30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弧形面上,可以保证装饰件500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使装饰件500、手柄300和主体700的外表面顺滑过渡,优化产品外观,减少用户的使用异物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装饰件500为非环形结构,装饰件500的端部扣在主体700的内表面且避让开柔性电极400,通过将装饰件500设置成非环形结构,可以使装饰件500在装配过程中直接卡接在主体700的内表面并且避让开柔性电极400,并且非环形装饰件500加工简单,可以减少加工成本。
此外,装饰件500可以为金属件,金属装饰件500有金属质感,并且金属装饰件500导热性良好,避免柔性电极400发热时,与柔性电极400相连的装饰件500受热膨胀,造成颈部按摩仪S受损。
具体地,装饰件500的宽度在8mm-20mm之间,当装饰件500有一个适中的宽度时,装饰件500具有隔断限制作用,因为装饰件500隔断限制作用,可以主体700的形变直接传达到手柄上,利于保护电子元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