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穿刺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
背景技术
穿刺模板是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体内,对瘤体进行放射达到治疗目的手术辅助器械。放射性离子植入瘤体内需要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方案会明确放射性离子的原料,规格,植入数量,以及每一颗放射性离子植入的深度。其最为关键的是将每一根针道按照手术方案精准的实际植入到瘤体中,穿刺模板就是对植入针进行约束,保证植入的准确性的装置。
现有的穿刺模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共面平行穿刺模板,其优点是制作简单,通用性好,但是缺点就是针对不同的瘤体情况,不能针对性的指定定制的穿刺方案,因此,该模板已经被定制模板所取代。作为平行穿刺模板技术的代表技术文件,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6995315 U中公开的内容,主要摘要如下:一种带标识引导装置的CT共面穿刺模板,包括板体、穿刺针孔、标记线和铅丝,所述板体上均匀设置成行和成列排布的穿刺针孔,任意两行和两列穿刺针孔之间的板体表面设置标记线,标记线正下方的板体内嵌有铅丝,所述铅丝与标记线的长度一致且与标记线平行。
另一种是采用定制3D打印的穿刺模板,具体内容可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319311 U中公开的内容,主要摘要如下:一种带固定装置的3D打印个性化柱塞式穿刺治疗模板,包括模板基板、模板导孔、穿刺针引导柱、微调支架插入孔、定位孔、轻量化通孔、激光对位线、穿刺针编号和深度标记等。此模板穿刺针引导柱可随时取下,取下后模板导向孔直径较大、长度短,使局部麻醉点定位精准且较易实施,可方便使用较大直径的骨钻,钻孔定位精准。设置了三处微调支架插入孔,配合微调支架使用可微调和固定模板位置。模板基板表面设置针孔编号和穿刺针插入深度标记,防止没有深度标记,误插穿刺针。
但是,上述两种穿刺模板均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实际穿刺中,由于模板的阻挡,不能及时的发现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当血液从模板边缘渗出时,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不能及时的判断或者处理,严重则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穿刺模板存在的不能及时观察到每一根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是否存在出血情况,以及出血量大小,是否存在穿刺到血管等问题,同时,解决现有穿刺模板对于穿刺过程中出血问题不便于止血,影响后续手术的正常进行。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能够及时的观察到每一根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以便及时的进行调整穿刺方案,以及及时的止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包括设置有多个穿刺针道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一侧设置有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用于限定所述穿刺针道角度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套管与模板本体连接处还设置有贯穿模板本体的引流孔。
为了更好的起到出血引流,以便及时的进行止血,优选地,所述模板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引流出血的凹槽,所述穿刺针道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凹槽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凹槽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每一根穿刺针道在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都是可以独立处理的,穿刺针道之间互不影响,且血液从穿刺皮肤破口出流出时首先进入到所述凹槽与患者对应皮肤之间的空腔中,然后再通过引流孔流出到所述模板本体的上表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模板本体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不会受到出血情况导致污染或者影响后续穿刺的正常进行。
为了进一步的体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穿刺模板的实用性,优选地,所述凹槽以穿刺针道为中心点向四周均匀扩散或者不均匀扩散形成,所述凹槽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内凹的卡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引流孔连通设置。所述凹槽只要涵盖了所述穿刺针道就可以将出血的血液通过引流孔溢出;但是每个患者的穿刺部位不同,所对应的表面皮肤软组织的厚度不同,会导致模板本体与患者体表皮肤的贴合度有所区别,因此,为了保证模板本体在患者任何部位都能够通过凹槽起到良好的血液导流作用,故而需要将穿刺针道作为凹槽的中心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每一根针道的角度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图形均可。
为了减轻模板本体的重量,降低模板本体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模板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凸台一体连接。由于模板本体的厚度一般设计约2毫米左右,当设置了凹槽之后,设置有凹槽的位置的厚度就为模板本体的厚度与凹槽深度之差,若不设置凸台则第一套管与模板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会大大降低,不能保证模板本体的稳定性;若将凹槽深度减小,则不利于出血的溢流,因此,设置凸台来做好凹槽的避让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凹槽有足够的深度,避免软组织自然填充导致出血溢流不畅,同时又可以保证模板本体与第一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不会额外增加模板本体的厚度导致打印材料的消耗增加。
进一步优选,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呈十字设置的标记线,所述标记线由设置在模板本体上的多个小孔组成。标记线的作用是用于对准穿刺时定位激光的位置,标记线属于现有技术,但是现有的标记线多采用在模板本体上进行标记,这样的稳定性不好,存在标记误差,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可以保证标记线与手术的穿刺设计方案完全一致,避免了人工标记的误差。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对突发情况和手术方案的临时调整提供可更改的可能性,所述模板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通孔。通孔的作用有三个:其一是能够满足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临时增加植入针道,通孔的数量或者孔径越大,其对患处皮肤的遮挡越少,满足增补针道要求的匹配度就会越高。其二,通过设置靠近穿刺针道的通孔可以迅速清理出血,降低出血污染的后续影响。其三,可以减少打印材料的消耗,节省打印材料。由于穿刺模板是一次性产品,每一个患者的每一个患处对应的体表皮肤的曲面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设置通孔能够很好的减少材料成本的消耗,提高3D打印的效率。
为了增大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手术中匹配手术方案的调整,或者因患者组织在指定手术方案和制作穿刺模板期间发生变化,使得针道的设计深度存在误差,为了弥补误差,提升植入精度,所述第一套管的自由端端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管共同套设到穿刺针上并用于限定穿刺针深度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匹配的凸棱。在实际植入时,通过将限定穿刺针插入深度的第二套管端头设置的凸棱与所述缺口匹配或者不匹配之间的轴向长度差来实现临时的深度小范围调整,以更大范围的满足针道深度的可调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结构图(带第二套管);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立体结构图(带第二套管);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剖切符号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区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穿刺过程中的CT扫描图。
图中:1-模板本体;2-第一套管;3-缺口;4-引流孔;5-标记线;6-通孔;7-凸台;8-凹槽;9-第二套管;10-凸棱;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示的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包括设置有多个穿刺针道的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一侧设置有与模板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限定所述穿刺针道角度的第一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2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套管2与模板本体1连接处还设置有贯穿模板本体1的引流孔4。采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模板操作的方式是将模板本体1贴合在患处,并将模板本体1与患者患处的标记点对齐,然后固定。穿刺针通过第一套管2穿入患者患处组织内,并将放射性离子依次植入。整个放射性离子植入的方式方法和过程和现有的穿刺模板操作一样,其独特之处就是在穿刺针进入到患者组织内以后,如果出现出血情况,血液会通过靠近穿刺针道的引流孔4溢出,进行及时的清理血液避免后续污染,同时也能够清楚的判别出血量的多少,及时的对手术针道植入的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进一步地,由于模板本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当任何一根针道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出血情况时,都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及时的进行止血或者其他方案调整等操作。本实施例中的模板本体1采用透明光敏树脂材料通过3D打印方式成型。当然,光敏树脂材料只是其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而已,亦可以采用其他透明的打印材料进行打印,其最终目的是达到透明可见,以实时掌握手术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
实施例2: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设计,结合说明书附图1-7所示内容及穿刺模板的详细结构。所述模板本体1背离所述第一套管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引流出血的凹槽8,所述穿刺针道设置在所述凹槽8内且凹槽8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凹槽8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每一根穿刺针道在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都是可以独立处理的,穿刺针道之间互不影响,且血液从穿刺皮肤破口出流出时首先进入到所述凹槽8与患者对应皮肤之间的空腔中,然后再通过引流孔4流出到所述模板本体1的上表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模板本体1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不会受到出血情况导致污染或者影响后续穿刺的正常进行。所述凹槽8以穿刺针道为中心点向四周均匀扩散或者不均匀扩散形成,所述凹槽8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内凹的卡槽11,所述凹槽8与所述引流孔4连通设置。所述凹槽8只要涵盖了所述穿刺针道就可以将出血的血液通过引流孔4溢出;但是每个患者的穿刺部位不同,所对应的表面皮肤软组织的厚度不同,会导致模板本体1与患者体表皮肤的贴合度有所区别,因此,为了保证模板本体1在患者任何部位都能够通过凹槽8起到良好的血液导流作用,故而需要将穿刺针道作为凹槽8的中心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每一根针道的角度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凹槽8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图形均可。值得说明的是,不同的患处的软组织的柔软度不同,那么凹槽8对于出血溢流的收集亦存在差别,譬如患处如果是非血管集中区,整个病灶区域或者穿刺区域都没有密布的血管,那么对于这种不存在出血情况的瘤体穿刺手术,在模板制定时则可以直接利用所述凹槽8中的卡槽11卡接安装卫生棉用于吸附因穿刺引起的细微出血,或者对于软组织厚度较小,譬如四肢,头部,背部及肩部周围相对存在骨骼和软组织较少的区域亦可采用。对于诸如腹部、胸部等软组织较厚的区域,体表皮肤容易对凹槽8形成一定程度的填充,甚至贴合,那么这种情况下则可以稍微加大凹槽8的深度并且取消用于吸血的卫生棉,对于血管相对集中的区域,穿刺出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利用引流孔4对出血进行溢流和清理是最佳之选,提高术中清理出血的效率和便捷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辅助优化设计,为了减轻模板本体1的重量,降低模板本体1的厚度,所述模板本体1靠近所述第一套管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8对应的凸台7,所述第一套管2与所述凸台7一体连接。所述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呈十字设置的标记线5,所述标记线5由设置在模板本体1上的多个小孔组成。标记线5的作用是用于对准穿刺时定位激光的位置,标记线5属于现有技术,但是现有的标记线5多采用在模板本体1上进行标记,这样的稳定性不好,存在标记误差,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可以保证标记线5与手术的穿刺设计方案完全一致,避免了人工标记的误差。由于模板本体1的厚度一般设计约2毫米左右,当设置了凹槽8之后,设置有凹槽8的位置的厚度就为模板本体1的厚度与凹槽8深度之差,若不设置凸台7则第一套管2与模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会大大降低,不能保证模板本体1的稳定性;若将凹槽8深度减小,则不利于出血的溢流,因此,设置凸台7来做好凹槽8的避让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凹槽8有足够的深度,避免软组织自然填充导致出血溢流不畅,同时又可以保证模板本体1与第一套管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不会额外增加模板本体1的厚度导致打印材料的消耗增加。本实施例还对对突发情况和手术方案的临时调整提供可更改的可能性,所述模板本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通孔6。通孔6的作用有三个:其一是能够满足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临时增加植入针道,通孔6的数量或者孔径越大,其对患处皮肤的遮挡越少,满足增补针道要求的匹配度就会越高。其二,通过设置靠近穿刺针道的通孔6可以迅速清理出血,降低出血污染的后续影响。其三,可以减少打印材料的消耗,节省打印材料。由于穿刺模板是一次性产品,每一个患者的每一个患处对应的体表皮肤的曲面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设置通孔6能够很好的减少材料成本的消耗,提高3D打印的效率。
为了增大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手术中匹配手术方案的调整,或者因患者组织在指定手术方案和制作穿刺模板期间发生变化,使得针道的设计深度存在误差,为了弥补误差,提升植入精度,所述第一套管2的自由端端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管2共同套设到穿刺针上并用于限定穿刺针深度的第二套管9。所述第二套管9靠近所述第一套管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缺口3匹配的凸棱10。在实际植入时,通过将限定穿刺针插入深度的第二套管9端头设置的凸棱10与所述缺口3匹配或者不匹配之间的轴向长度差来实现临时的深度小范围调整,以更大范围的满足针道深度的可调性。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9的结合处还可以设置软质套管,譬如硅胶管,目的是对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9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因第二套管9发生自转导致凸棱10与缺口3对齐,从而缩短了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9的长度总和,从而不能起到更加精准的限定深度的目的。当然,此举设置只是起到一个保险作用,因为穿刺针一旦穿入人体组织以后,其具有较大阻力,在不受较大的外力的作用下,穿刺针在人体组织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