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9369U -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9369U
CN211579369U CN202020225637.1U CN202020225637U CN211579369U CN 211579369 U CN211579369 U CN 211579369U CN 202020225637 U CN202020225637 U CN 202020225637U CN 211579369 U CN211579369 U CN 211579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ox
motor
type substation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56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杰
王继文
高坤
高清岭
张臣海
苏玉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endia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endia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endia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endian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56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9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9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9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包括被土层包裹的外壳,外壳左侧内部设置有输入轴,输入轴自外壳顶部延伸到底部,且转动连接在外壳内;输入轴下端套设有带轮,带轮的外圆部分上套设有同步带,同步带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组带轮外部,另一组带轮套设在电机的下端输出轴上;外壳的矩形空间的底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上端输出轴插入同步部件下部,螺纹杆下端插入在同步部件上部,通过同步部件实现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上端的螺纹部分在螺纹管内部并与螺纹管螺纹连接,螺纹管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内部,电机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下端的下腔内部。该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可实现自动和手动升降,便于检修和维护,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式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又可称为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在各个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
现有的箱式变电站通常设置在地面上方,如果设置在厂房内部这将会占用大量的厂房空间,地埋式变电站可解决此问题,而现有的地埋式变电站多采用连杆实现上下移动,采用连杆的方案将会给电机带来较大的工作负载,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一旦电机出现故障,那么只有通过人力或者吊车将其拉出,在此过程中很容易损坏变电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包括被土层包裹的外壳,所述外壳为上方开口的矩形箱状结构,所述外壳左侧内部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自外壳顶部延伸到底部,且转动连接在外壳内;所述输入轴下端套设有带轮,所述带轮的外圆部分上套设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组带轮外部,另一组带轮套设在电机的下端输出轴上;所述外壳的矩形空间的底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输出轴插入同步部件下部,螺纹杆下端插入在同步部件上部,通过同步部件实现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旋转;所述螺纹杆上端的螺纹部分在螺纹管内部并与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管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内部,所述电机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下端的下腔内部。
进一步,所述同步部件包括同步管以及同步管内部设置有两组径向贯穿同步管的销轴;下侧的销轴插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端部分内部,上侧的销轴插入在螺纹杆下端部分内部。
进一步,所述输入轴上端开有六角孔,所述带轮和输入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进一步,所述输入轴、电机、带轮和同步带均位于外壳下端的空腔内部,所述外壳下端的空腔被下盖封闭,所述下盖通过螺丝与外壳固定,所述下盖上开有容纳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和输入轴下端的圆孔。
进一步,所述下盖上设有一个轴承,所述外壳内靠近顶面出设有一个轴承,所述输入轴的底端紧密插入在下盖的轴承中,所述输入轴顶部插入在外壳内的轴承中。
进一步,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的外部轮廓呈矩形箱状结构并于外壳的内部结构对应。
进一步,所述螺纹管的下端轮廓呈法兰状并于箱式变电站主体通过螺丝固定,所述螺纹管上侧的管状部分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外壳和箱式变电站主体上端均固定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通过电机驱动螺纹杆旋转,套设在螺纹杆外的螺纹管受到了箱式变电站主体的限制将会上下移动,由此带动箱式变电站主体上下移动,相较于连杆驱动的升降装置,此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而连杆装置运动时电机受到的负载变化是线性的会不断产生变化,而采用螺纹杆驱动抬升时电机受到的负载是恒定的,稳定的负载电机的工作状态较为稳定,这将会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且停电时螺纹杆的自锁效应将会把箱式变电站主体停在当前位置不会出现掉落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扳手插入输入轴可通过外力驱动螺纹杆旋转,实现了手动升降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轮、2同步带、3土层、4外壳、5输入轴、6六角孔、7箱式变电站主体、8吊环、9下腔、10电机、11同步管、12销轴、13螺纹杆、14螺纹管、15下盖、16轴承、17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包括被土层3包裹的外壳4,外壳4为上方开口的矩形箱状结构,外壳4左侧内部设置有输入轴5,输入轴5呈圆形轴状结构,输入轴5自外壳4顶部延伸到底部,且转动连接在外壳4内;输入轴5下端套设有带轮1,带轮1的外圆部分上套设有同步带2,同步带2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组带轮1外部,另一组带轮1套设在电机10的输出轴下端;
外壳4的矩形空间的底部固定有电机10,电机10采用双轴电机,具有前后两个输出轴,且两个输出轴同步转动。电机10的上端输出轴插入同步部件下部,螺纹杆13下端插入在同步部件上部,通过同步部件实现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13旋转;螺纹杆13上端的螺纹部分在螺纹管14内部并与螺纹管14螺纹连接,螺纹管14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内部,电机10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下端的下腔9内部。
以下给出上述实施例关于同步部件一优选实施例:
同步部件包括同步管11以及同步管11内部设置有两组径向贯穿同步管11的销轴12;下侧的销轴12插入在电机10的输出轴上端部分内部,上侧的销轴12插入在螺纹杆13下端部分内部。
具体的,输入轴5上端开有六角孔6,所述六角孔6的具体轮廓参考现有的六角扳手的截面轮廓,带轮1和输入轴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具体的,输入轴5、电机10、带轮1和同步带2均位于外壳4下端的空腔内部,外壳4下端的空腔被下盖15封闭,下盖15通过螺丝与外壳4固定,下盖15上开有容纳电机10的输出轴下端和输入轴5下端的圆孔,避免输入轴5和电机10的输出轴工作时受到过大的径向力。
优选方案:下盖15上设有一个轴承16,外壳4内靠近顶面出设有一个轴承16,输入轴5的底端紧密插入在下盖15的轴承16中,所述输入轴5顶部插入在外壳4内的轴承16中。
具体的,箱式变电站主体7的外部轮廓呈矩形箱状结构并于外壳4的内部结构对应,外壳4的内部电气和机械结构参考现有的地埋式箱变内部的结构,箱式变电站主体7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具体的,螺纹管14的下端轮廓呈法兰状并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通过螺丝固定,螺纹管14上侧的管状部分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内部,箱式变电站主体7随着螺纹管14一并移动。
进一步方案:外壳4和箱式变电站主体7上端均固定有吊环8。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以下传动方案:即输入轴5下端设有齿轮,电机10的下端输出轴上设有齿轮,两个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
电机10的电源线穿入在箱式变电站主体7中,以此从箱式变电站主体7中获取电能,当然,电源线采用螺旋线,避免因箱式变电站主体7而扯断电源线。电机10的壳体上安装有控制盒17,该控制盒17内设有正反转电路和无线接收器。地面上技术人员控制无线发送器实现对电机的正反转操作。
工作过程:当地埋的箱式变电站主体7出现故障或者日常检修与维护时,技术人员通过无线发送器启动电机10的输出轴正转,转动的电机10通过同步部件带动螺纹杆13旋转,当螺纹杆13正传时带动螺纹管14向上移动,箱式变电站主体7将会随之上移动,当箱式变电站主体7移出预定距离后通过无线发送器停止电机10即可。工作完成后,技术人员通过无线发送器启动电机10的输出轴反转,转动的电机10通过同步部件带动螺纹杆13旋转,当螺纹杆13反传时带动螺纹管14向下移动,箱式变电站主体7将会随之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双轴电机,箱式变电站主体7上下移动时,此时通过同步带2的作用,输入轴5也在旋转。
当电机10故障时通过大扳手插入六角孔6后扳动大扳手转动输入轴5,当输入轴5正转时,通过同步带2带动电机10的输出轴正转,用以实现变电站主体7上移动,当输入轴5反转时,通过同步带2带动电机10的输出轴反转,用以实现变电站主体7下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包括被土层(3)包裹的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为上方开口的矩形箱状结构,所述外壳(4)左侧内部设置有输入轴(5),所述输入轴(5)自外壳(4)顶部延伸到底部,且转动连接在外壳(4)内;
所述输入轴(5)下端套设有带轮(1),所述带轮(1)的外圆部分上套设有同步带(2),所述同步带(2)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组带轮(1)外部,另一组带轮(1)套设在电机(10)的下端输出轴上;
所述外壳(4)的矩形空间的底部固定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上端输出轴插入同步部件下部,螺纹杆(13)下端插入在同步部件上部,通过同步部件实现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13)旋转;
所述螺纹杆(13)上端的螺纹部分在螺纹管(14)内部并与螺纹管(1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管(14)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内部,所述电机(10)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下端的下腔(9)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部件包括同步管(11)以及同步管(11)内部设置有两组径向贯穿同步管(11)的销轴(12);
下侧的销轴(12)插入在电机(10)的输出轴上端部分内部,上侧的销轴(12)插入在螺纹杆(13)下端部分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5)上端开有六角孔(6),所述带轮(1)和输入轴(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5)、电机(10)、带轮(1)和同步带(2)均位于外壳(4)下端的空腔内部,所述外壳(4)下端的空腔被下盖(15)封闭,所述下盖(15)通过螺丝与外壳(4)固定,所述下盖(15)上开有容纳电机(10)的输出轴下端和输入轴(5)下端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5)上设有一个轴承(16),所述外壳(4)内靠近顶面出设有一个轴承(16),所述输入轴(5)的底端紧密插入在下盖(15)的轴承(16)中,所述输入轴(5)顶部插入在外壳(4)内的轴承(16)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变电站主体(7)的外部轮廓呈矩形箱状结构并于外壳(4)的内部结构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14)的下端轮廓呈法兰状并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通过螺丝固定,所述螺纹管(14)上侧的管状部分位于箱式变电站主体(7)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和箱式变电站主体(7)上端均固定有吊环(8)。
CN202020225637.1U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Active CN211579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5637.1U CN21157936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5637.1U CN21157936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9369U true CN211579369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5637.1U Active CN211579369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9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20570U (zh) 一种智能型全自动升降式避雷设备
CN211579369U (zh) 一种全地埋式箱式变电站
CN207149996U (zh) 一种智能型箱式变电站
CN204760252U (zh) 自动离合的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
CN204102785U (zh) 一种新型单接地高压隔离开关
CN213894704U (zh) 一种电力设备安装用导线收卷装置
CN213846018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户外配电箱
CN204117936U (zh) 一种新型单接地高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箱
CN104332349B (zh) 智能型双接地高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箱
CN208932857U (zh) 一种用于绞车的可电手动切换的传动装置
CN107044224A (zh) 带自动充电装置的电子门锁及门
CN209025796U (zh) 一种风电机组集成式的盘车装置及其风力发电机组
CN21416724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升降设备
CN108910118A (zh) 一种基于清洁能源工作的信封装件机
CN216709662U (zh) 一种基于风电厂的无人机巡视设备
CN204102786U (zh) 一种新型双接地高压隔离开关
CN104319153B (zh) 单接地高压隔离开关
CN214543267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箱式变电站
MXPA03010471A (es) Transformador giratorio de alta potencia con montaje de ducto de barra colectora.
CN205004202U (zh) 用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离合装置
CN217603739U (zh) 一种输变电现场监控装置
CN216450293U (zh) 一种齿轮箱故障诊断及润滑冷却系统实训平台
CN215110835U (zh) 一种电动执行机构手动与电动的切换装置
CN114535953B (zh) 一种电机组装用转子托举装置
CN213983325U (zh) 一种组合式智慧路灯的灯杆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