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9242U -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 Google Patents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79242U CN211579242U CN202020308638.2U CN202020308638U CN211579242U CN 211579242 U CN211579242 U CN 211579242U CN 202020308638 U CN202020308638 U CN 202020308638U CN 211579242 U CN211579242 U CN 2115792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cabinet
- prefabricated
- plug
- long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屏柜,特别是一种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包括有屏柜体以及柜内端子排,屏柜体内设置有主设备区以及两侧走线区,其结构要点在于,在屏柜体的一侧走线区的外侧设置有纵向预制接口安装区,预制接口安装区由上而下分布有多个预制接口模块,每个预制接口模块包括插头、插座和固定面板,固定面板安装于屏柜体内侧,插座通过线缆与端子排连接,并安装于固定面板的一侧面,插头连接柜内二次设备;所述插头、插座和端子排所排列的线芯均为相对应的、统一标准定义的类型。优点在于,实现扩建时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安装方便,施工影响范围小,不影响舱内前期设备的稳定运行,大大减少现场配线工作量,缩短扩建时间,提高扩建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屏柜,特别是一种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的户外变电站,二次设备采用的是预制舱的型式:二次设备安装在屏柜内,而二次屏柜则安装于预制舱内,并在厂家完成柜内配线,此时屏柜体与二次设备是作为一个整体运输至变电站现场进行就位安装,这种模式极大地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提升了建设效率,但却不方便远景扩建,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屏柜体与柜内设备为一体化预制接线,当扩建时设备或者设计发生变化,原柜体走线和安装发生较大差异,因此通常需要整柜改换,即安装新的屏柜以及柜内二次设备,或者需要在原有舱内屏柜分布的情况下新增加二次屏柜,但是由于舱内操作空间有限,安装难度较大,另外舱内屏柜采用的是前接线前显示的靠墙布置方式,因此需要在屏柜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固定屏柜,涉及到拆除舱内局部吊顶、地板等,影响面大;而且扩建施工工期较长,影响其他舱内设备的运行。
2)由于后安装的屏柜和二次设备需要现场走线,而预制舱通常采用舱底走线的方式,扩建屏柜的出柜线缆布线需要拆除舱内大部分静电地板,而由于舱底布线较多,极易造成槽盒和线缆踩踏,影响前期设备稳定运行。
3)从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上分析,其配线安装难度最大的主要是工程现场,即远期规模装置的安装与配线。一期施工主要在工厂内完成,施工环境好,配线工艺高,人工成本低,而远期扩建时,需派专人至现场配线,现场存在大量运行的设备,为保障施工安全,需经过施工许可流程后,在专人监督下进行施工,效率低、阻力大、风险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无需涉及舱内布局、不影响其他设备稳定运行、工期短、效率高的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包括有屏柜体以及安装在屏柜体内侧下部的端子排,屏柜体内设置有主设备区以及位于主设备区两侧的走线区,其结构要点在于,在屏柜体的一侧走线区的外侧设置有纵向预制接口安装区,预制接口安装区由上而下分布有多个预制接口模块,每个预制接口模块包括插头、插座和固定面板,固定面板安装于屏柜体内侧,插座通过线缆与端子排连接,并安装于固定面板的一侧面,插头连接柜内二次设备;所述插头、插座和端子排所排列的线芯均为相对应的、统一标准定义的类型。
首先,二次屏柜在原有基础上增设预制接口安装区,由上而下跨越主设备区和端子排区,并紧邻内部走线区,然后在预制接口安装区内设置用以对接主设备和端子排的预制接口模块,所述预制接口模块需采用统一标准定义类型的端子排列。这样,二次屏柜在工厂预制时,便可在预制接口安装区设置好所有的预制接口模块,而扩建所需要的主设备与插头在工厂内接线工作完成,成为一个带插头的模块设备。一方面,一期建设时可以在预制舱内直接安装终期规模的所有屏柜体,无需后期增加柜体,后期的屏柜体在预制接口安装区布设好所有预制接口模块,远景扩建时将增加的带插头主设备通过插头插接在预制接口模块上的插座中以完成安装即可;另一方面,在进行远景扩建时,原柜体内设备更换时,进场安装只需拔掉原有设备与预制接口模块的插头,撤出主设备,保留原屏柜体不动,然后换入新设备,由于新设备上的背板接线与插头是根据之前统一标准定义类型的端子排列制作好的,新设备装入原有屏柜体后,将插头插入预制接口模块上的对应插座即可完成新设备安装,整个过程无需再更换屏柜体。由此屏柜体与二次设备实现了工程施工上的完全分离,也不需要进行现场柜内的再接线,安装方便,不需拆除舱内局部吊顶、地板等,不影响舱内前期设备的稳定运行,大大缩短扩建时间,提高扩建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固定面板或为一种侧倒的T型构造,或者为一种倒L型构造,侧立板通过螺栓与屏柜固定连接,侧横板则与插座固定连接。
这样,以较为简约的结构完成预制接口模块与屏柜体的连接。
所述多个预制接口模块横向错落分布于预制接口安装区。
这样,各个预制接口模块所连接的各线缆不会发生干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在屏柜体内设置预制接口安装区,以安装预制接口模块,基于统一标准定义的线芯排列完成屏柜内的端子排到预制接口模块的连接,实现了屏柜体与主设备之间接线的分离,设备与插头的接线工作基于统一标准定义的线芯排列能够在工厂内完成,由此在建设初期便可直接上全部屏柜体,在扩建时只需直接上设备安装,若更换设备也无需更换屏柜体,对设备背板与端子排之间的配线避免了现场施工的繁琐, 安装时新设备上所带的插头直接与原屏柜体内设置的预制接口模块上的插座对接即可,实现扩建时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安装方便,施工影响范围小,不影响舱内前期设备的稳定运行,大大减少现场配线工作量,缩短扩建时间,提高扩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二次屏柜的分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二次屏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预制接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1,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包括有屏柜体以及安装在屏柜体内侧下部的标准化端子排,屏柜体内设置有主设备区以及位于主设备区两侧的走线区,在屏柜体的一侧走线区的外侧设置有纵向预制接口安装区。
参照附图2-3,预制接口安装区由上而下、横向错开分布有多个预制接口模块1,每个预制接口模块包括插头2、插座3和固定面板4,固定面板4安装于屏柜体内侧,插座3通过线缆与端子排连接,固定面板4或为一种侧倒的T型构造,或者为一种倒L型构造,侧立板通过螺栓与屏柜固定连接,侧横板则与插座3固定连接。插头2连接柜内二次设备;所述插头、插座和端子排所排列的线芯均为相对应的、统一标准定义的类型。
统一标准定义的线芯是指根据主要二次设备类型,分别设计标准化端子排,对端子排每一芯进行标准化定义,以便于预制接口的插头和插座一一对接。以下提供标准化定义的一个实例,具体为:
1)服务器类装置端子排:
1JD | 第一路交流电源端子 | 2JD | 第二路交流电源端子 | YD | 信号端子 |
1 | 外引交流电源+ | 1 | 外引交流电源+ | 1~2 | 信号公共端 |
2 | 空 | 2 | 空 | 3~5 | 告警信号 |
3 | 外引交流电源- | 3 | 外引交流电源- | ||
4 | 空 | 4 | 空 | ||
5 | 接地 | 5 | 接地 |
2)保护装置类端子排:
ZD | 直流电源端子 | QD | 装置电源 | YD | 信号端子 |
1 | 外引装置电源+ | 1 | 装置电源+ | 1~2 | 信号公共端 |
2 | 空 | 2 | 空 | 3~5 | 告警信号 |
3 | 外引装置电源- | 3 | 装置电源- | ||
RD | 弱电开入端子 | KD | 出口端子 | TD | 对时端子 |
1~2 | 24V电源+ | 1 | 复归收发信机公共端 | 1 | 对时+ |
3 | 检修压板开入 | 2 | 复归收发信机 | 2 | 对时- |
4 | 复归按钮开入 | 3 | 远跳发信公共端 | 3 | 屏蔽层 |
5 | 远控压板开入 | 4 | A相远跳发信 | 4 | 接地 |
6 | A套收信开入 | 5 | B相远跳发信 | ||
7 | B套收信开入 | 6 | C相远跳发信 | ||
8 | C套收信开入 |
3)测控装置类端子排:
ZD | 直流电源端子 | QD | 信号开入端子 | YD | 告警信号开出端子 |
1 | 外引装置电源+ | 1 | 装置电源+ | 1~2 | 告警信号公共端 |
2 | 外引信号电源+ | 2~4 | 信号电源+ | 3~5 | 告警信号 |
3 | 空 | 5 | 空 | TD | 对时端子 |
4 | 外引装置电源- | 6 | 装置电源- | 1 | 对时+ |
5 | 外引信号电源- | 7 | 信号电源- | 2 | 对时- |
8 | 空 | 3 | 屏蔽层 | ||
9~25 | 信号开入 | 4 | 接地 |
4)保测一体类装置端子排:
ZD | 端子芯定义 | QD | 信号开入端子 | RD | 弱电开入端子 |
1 | 外引装置电源+ | 1 | 装置电源+ | 1~2 | 24V电源+ |
2 | 外引信号电源+ | 2~4 | 信号电源+ | 3 | 检修压板开入 |
3 | 空 | 5 | 空 | 4 | 复归按钮开入 |
4 | 外引装置电源- | 6 | 装置电源- | 5 | 远控压板开入 |
5 | 外引信号电源- | 7 | 信号电源- | 6 | 保护收信开入 |
8 | 空 | ||||
9~20 | 信号开入 | ||||
KD | 出口端子 | TD | 对时端子 | YD | 信号端子 |
1 | 远跳发信公共端 | 1 | 对时+ | 1~2 | 信号公共端 |
2 | 远跳发信 | 2 | 对时- | 3~5 | 告警信号 |
3 | 屏蔽层 | ||||
4 | 接地 |
5)其它类装置端子排:
ZD | 直流电源端子 | YD | 信号端子 | QD | 装置电源 | TD | 对时端子 |
1~2 | 外引装置电源+ | 1~2 | 信号公共端 | 1 | 装置电源+ | 1 | 对时+ |
2 | 空 | 3~5 | 告警信号 | 2 | 空 | 2 | 对时- |
3~4 | 外引装置电源- | 3 | 装置电源- | 3 | 屏蔽层 | ||
4 | 接地 |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制接口模块和标准化端子排模块实现了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式”安装模式。一期建设时,远景屏柜按终期规模一次性上齐,仅安装端子排与插座的接线,预留装置安装位置,待远景扩建时,装置与插头的接线可在工厂内完成,并整体运输至工程现场,装置安装至预留位置后,无需再进行装置背板至端子排的繁琐配线,直接用插头与插座对接即可,使得设备现场安装工作量大幅减少。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Claims (3)
1.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包括有屏柜体以及安装在屏柜体内侧下部的端子排,屏柜体内设置有主设备区以及位于主设备区两侧的走线区,其特征在于,在屏柜体的一侧走线区的外侧设置有纵向预制接口安装区,预制接口安装区由上而下分布有多个预制接口模块,每个预制接口模块包括插头、插座和固定面板,固定面板安装于屏柜体内侧,插座通过线缆与端子排连接,并安装于固定面板的一侧面,插头连接柜内二次设备;所述插头、插座和端子排所排列的线芯均为相对应的、统一标准定义的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面板或为一种侧倒的T型构造,或者为一种倒L型构造,侧立板通过螺栓与屏柜固定连接,侧横板则与插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制接口模块横向错落分布于预制接口安装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08638.2U CN211579242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08638.2U CN211579242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79242U true CN211579242U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26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08638.2U Active CN211579242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7924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4662A (zh) * | 2020-11-11 | 2021-08-0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继电保护柜 |
CN113346384A (zh) * | 2021-06-29 | 2021-09-03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装置箱、二次屏柜及配线安装方法 |
-
2020
- 2020-03-13 CN CN202020308638.2U patent/CN2115792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4662A (zh) * | 2020-11-11 | 2021-08-0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继电保护柜 |
CN113346384A (zh) * | 2021-06-29 | 2021-09-03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装置箱、二次屏柜及配线安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79242U (zh) | 基于远景扩建的预制舱内即插即用式二次屏柜 | |
CN111039108A (zh) | 一种电梯物联网应用中信号覆盖的方法 | |
CN202694202U (zh) |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 | |
CN107453414A (zh) | 一种移动式微网系统 | |
CN106972391B (zh) |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 | |
CN103887725A (zh) | 全户内变电站 | |
CN205509273U (zh) | 一种组合式高压配电预制舱 | |
CN203617777U (zh) | 公用配电站应急发电接入装置 | |
CN104734058B (zh) | 一种油田联合站电控一体化集成装置 | |
CN212046927U (zh) | 箱变式充电站 | |
CN201061085Y (zh) | 模块化智能型变配电装置 | |
JP3993339B2 (ja) | 建物ユニット及びユニット建物 | |
CN205296928U (zh) | 聚合基站 | |
CN205680993U (zh) | 66kv户内智能变电站模块化结构布置 | |
CN112443174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模块的改良方法 | |
CN207974589U (zh) | 通信机房整体集成仓 | |
CN202737364U (zh) | 一种35kV不进人的模块化变电站 | |
CN108736362B (zh) | 一种高度集成化配送式升压站 | |
CN219779474U (zh) | 一种组合式配电柜 | |
CN219874961U (zh) | 可提高竖井内空间利用效率的t接电缆t接箱安装结构 | |
CN217036515U (zh) | 一种综合能源站应用的多功能交直流配电箱 | |
CN216564991U (zh) | 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预制舱 | |
CN218070617U (zh) | 一种应急发电设备接驳柜 | |
CN213212672U (zh) | 一种户外配电区的预制式公用二次组合装置 | |
CN204615230U (zh) | 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两层变电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