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5387U - 无雾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无雾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5387U
CN211575387U CN202020241487.3U CN202020241487U CN211575387U CN 211575387 U CN211575387 U CN 211575387U CN 202020241487 U CN202020241487 U CN 202020241487U CN 211575387 U CN211575387 U CN 211575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working chamber
working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14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峰
车建平
梁海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iaoxiong Lif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14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5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5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5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雾加湿器,包括机身本体、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风机组件、加热装置均设于机身本体内,机身本体内设有贮水腔、工作腔和水阀,加热装置可将工作腔内的水加热以形成水蒸气,机身本体的上端对应工作腔设有出气口,风机组件设于工作腔内并位于出气口的下侧,工作腔与贮水腔之间设有进水口,水阀设置在进水口上并可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水口,以控制贮水腔向工作腔供水。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内设有贮水腔和工作腔,因此,无需另设蒸汽发容器、蓄水容器,在精简零件数量的同时,使整机布局紧凑合理,能有效降低产品的部件成本和简化安装流程,且便于用户日常清洁维护。

Description

无雾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雾加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加湿器对环境空气的增湿方式主要有电加热产生水蒸气、超声波震荡雾化和利用风接触含水的湿帘或者过滤网的自然蒸发方式(即无雾加湿器)。而自然蒸发式的增湿就如同风吹干湿衣服一样,是最安全有效、节能环保的增湿方式,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现有的自然蒸发式加热器为加湿效果,通常在机体内安装一存储水体的的蓄水容器和以及一用于产生水蒸汽的蒸发容器,蓄水容器自动为蒸发容器供水,如CN98107086.8文本所公开的加湿器方案,这类加湿器普遍结构复杂、成本高,特别是蒸发容器与蓄水容器固定结构复杂,不易装配和拆卸清洗。
据以上所述,现有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的结构需进一步改进,以简化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雾加湿器,其本体内设有具有贮水腔和工作腔,且贮水腔可根据贮水腔的水量自动向工作腔补水。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无雾加湿器,包括机身本体、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加热装置均设于机身本体内,所述机身本体内设有贮水腔、工作腔和水阀,所述加热装置可将所述工作腔内的水加热以形成水蒸气,所述机身本体的顶端位于所述工作腔上方设有出气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工作腔内并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下侧,所述工作腔与所述贮水腔之间通过一进水口相互连通,所述水阀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并可随所述工作腔内的水位高低而打开或关闭,以控制所述贮水腔向所述工作腔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其机身本体设有贮水腔和工作腔,可作为水箱使用,因此,无需安装独立的蒸汽发容器、蓄水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在精简零件数量的同时,使整机布局紧凑合理,能有效降低产品的部件成本和简化安装流程,且便于用户日常清洁维护。
优选的,所述贮水腔与所述工作腔相邻设置,所述贮水腔的下部延伸至所述工作腔的底部下侧,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工作腔的底部,所述水阀包括浮体、竖杆、弹性件和密封圈,所述浮体下压抵接于所述竖杆顶部、所述密封圈连接于所述竖杆的下部,所述浮体可随液面上下浮动以带动所述密封圈封闭或打开所述进水口,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竖杆上,以对所述浮体施以向上的推顶力,所述浮体的重力大于所述推顶力。在本方案中,贮水腔的底部与工作腔的底部存在高度差,使贮水腔的水可通过水阀控制从工作腔的底部进入,水阀的各部件分别装在贮水腔以及工作腔内,可节省加湿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加湿器的小型化设计。使用时,需向贮水腔加水使工作腔的液面高度高于工作腔的液面高度,这样,贮水腔与工作腔之间存在水压差,贮水腔的水才能供向工作腔。浮体依靠推顶力和浮力上升,依靠自身重力下降,从而使水阀在不借助电子器件的情况下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水口。在加工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竖杆长度、弹性件的推顶力,从而控制工作腔的最大液面高度和最小液面高度,从而避免加湿器在高水位时,出雾效率或水蒸气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水阀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上端开口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壁设有纵向贯穿其底部的阀体进水孔,所述浮体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其内侧纵向移动,所述竖杆的下端穿过所述阀体进水孔。本方案的导向槽对浮体具有导向作为,使浮体可沿导向槽纵向位移。
优选的,所述机身本体包括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以及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封闭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工作腔、贮水腔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工作腔设有进风口,所述工作腔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进风口的底部高度。在本方案中,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工作腔与水蒸气混合,通过风机组件转动将混合后的空气带动到出气口,并排向外界,使加湿器的出气效率更高,加湿效果更好;另外,本方案的加湿器为上加水结构,有利于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机身本体内还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所述工作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上侧,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腔内并与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连接。本方案可避免工作腔内的水接触到加热腔内的电器件使其损坏。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加热管,所述工作腔的底壁对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对接孔,所述加热管的开口与对接孔连通。本方案中的加热管两端与工作腔连通,工作腔的水可通过对接孔流入加热管中,从而增大加热管与水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过滤空气杂质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与所述进风口适配的位置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下壳体后流经所述过滤装置,进入工作腔内。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安装架、风轮和电机,风轮与电机通过安装架安装于工作腔的上侧,且电机的输出端与风轮传动连接。在本方案中,风机、风轮通过安装架可拆装的安装于工作腔的上侧,其通过拆装安装架即可实现风机组件的安装,有利于装配和日常维护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卡口,所述过滤装置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过滤装置的主体通过卡口卡接于工作腔内。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三安装槽底部设置卡口对过滤装置进行固定,在需要更换过滤装置时,打开上盖即可取出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安装槽和侧端开口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连接孔,风轮和电机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且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孔与风轮连接,第一安装槽的下侧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进气口,第二安装槽与机身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隔水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无雾加湿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无雾加湿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机身本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机身本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机身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水阀的剖视图;
图7是水阀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机身本体1、下壳体2、贮水腔203、工作腔204、进水口205、进风口206、加热腔208、过滤装置209、电控腔210、对接孔211、上盖3、出气口301、水阀4、浮体401、竖杆402、弹性件403、密封圈404、阶梯通孔4041、安装座405、导向槽4051、阀体进水孔4052、第一连接部4053、第二连接部4054、第三连接部4058、第四连接部4059、环形壁4055、过水口4056、限位凸起4057、风机组件6、安装架601、第一安装槽6011、进气口6013、第三安装槽6014、卡口6015、第二安装槽6012、连接孔6016、风轮602、电机603、加热装置7、加热管7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包括机身本体1、风机组件6和加热装置7,所述风机组件6、加热装置7均设于机身本体1内,所述机身本体1内设有贮水腔203、工作腔204和水阀4,所述加热装置7可将工作腔204内的水加热以形成水蒸气,所述机身本体1的顶端位于对应所述工作腔204上方设有出气口,所述风机组件6设于工作腔204内并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下侧,所述工作腔204与贮水腔203之间通过一进水口205相互连通,所述水阀4设置在所述进水口205处并可随所述工作腔204内的水位高低而打开或关闭,以控制贮水腔203向工作腔204供水。
上述贮水腔203与工作腔204相邻设置,贮水腔203的下部延伸至工作腔204的底部下侧,进水口205位于工作腔204的底部,水阀4包括浮体401、竖杆402、弹性件403和密封圈404,浮体401下端抵接于竖杆402顶部,密封圈404设于竖杆402下部,所述浮体401可随液面上下浮动以带动密封圈404封闭或打开进水口205,弹性件403套设在竖杆402上,以对浮体401施以向上的推顶力,浮体401的重力大于推顶力,从而使浮体401在水位下降后失去浮力支持,受重力影响克服弹性件403的推顶力下沉并带动密封圈404打开进水口205;在水位上升后,浮体401在浮力以及推顶力的共同作用下上浮并带动密封圈404关闭进水口205。在本实施例中,贮水腔203的底部与工作腔204的底部存在高度差,使贮水腔203的水可通过水阀4控制从工作腔204的底部进入,水阀4的各部件分别装在贮水腔203以及工作腔204内,可节省加湿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加湿器的小型化设计。使用时,需向贮水腔203加水使贮水腔203的液面高度高于工作腔204的液面高度,这样,贮水腔203与工作腔204之间存在水压差,贮水腔203的水才能供向工作腔204。浮体401依靠推顶力和浮力上升,依靠自身重力下降,从而使水阀4在不借助电子器件的情况下自动打开或关闭进水口205,省却通过电子器件打开进水口的零件和电力成本以及人手打开水阀的繁琐操作。在加工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竖杆402长度、弹性件403的推顶力,从而控制工作腔204的最大液面高度和最小液面高度,从而避免加湿器在高水位时,出雾效率或水蒸气生成效率低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403为复位弹簧,上述推顶力为复位弹簧的弹力。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阀4还包括安装座405,安装座405设有上端开口的导向槽4051,上述导向槽4051的侧壁设有过水口4056以连通导向槽4051的侧部与工作腔204,使贮水腔203的水通过进水口205进入导向槽4051中,水通过导向槽4051侧壁的过水口4056流入工作腔204。导向槽4051的底壁设有纵向贯穿其底部的阀体进水孔4052,浮体401位于导向槽4051内并可沿其内侧纵向移动,竖杆402的下端穿过阀体进水孔4052。本实施例的导向槽4051对浮体401具有导向作为,使浮体401可沿导向槽4051纵向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竖杆40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053、第二连接部4054、第三连接部4058和第四连接部4059,所述第一连接部4053、第二连接部4054、第三连接部4058的半径依次递减,第四连接部4059半径大于第三连接部4058半径,所述弹性件403套设在第二连接部4054上,其上端与第一连接部4053相抵顶,下端抵顶于安装座405的内底壁上。所述密封圈404中部设有纵向贯穿的阶梯通孔4041,所述阶梯通孔4041的截面呈T形,所述密封圈404通过所述阶梯通孔4041卡合在第二连接部4054的底部以及第三连接部4058上,所述密封圈404的底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4059相抵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4054的半径大于第三连接部4058可限制密封圈404相对竖杆402向上位移,第四连接部4059半径大于第三连接部4058半径可限制密封圈404相对竖杆402向下位移,为便于将密封圈404卡合在竖杆402上,所述第四连接部4059呈自上而下缩小的弧形。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座405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凸起4057,以防止浮体401由于长期受浮力影响而脱离竖杆402。
为实现安装座405的装配,上述进水口205的上周沿设有一圈连接壁,导向槽4051的外底部向下延伸一环形壁4055,所述连接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壁设有内螺纹,从而使连接壁与环形壁4055通过内外螺纹连接,从而将安装座405固定在进水口205的上侧,阀体进水孔4052位于环形的内侧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1包括上端开口的下壳体2以及上盖3,上盖3可拆卸的封闭下壳体2的上端开口,出气口设置在上盖3上,工作腔204、贮水腔203位于下壳体2内,下壳体2的侧壁对应工作腔204设有进风口206,工作腔204的液面高度低于进风口206的底部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空气通过进风口206进入工作腔204与水蒸气混合,通过风机组件6转动将混合后的空气带动到出气口,并排向外界,使加湿器的出气效率更高,加湿效果更好;另外,本实施例的加湿器为上加水结构,有利于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1内还设有加热腔208,加热腔208位于下壳体2的内底部,工作腔204位于加热腔208的上侧,加热装置7位于加热腔208内并与工作腔204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腔208的顶部与工作腔204的底部为一体,因此,加热装置7装配于加热腔208内可与工作腔204的底部连接,且加热腔208为加热装置7提供独立的空间以其避免接触到工作腔204内的水而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加热装置7包括两端开口的加热管701,工作腔204的底壁对应加热管701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对接孔211,加热管701的开口与对接孔21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管701两端与工作腔204连通,工作腔204的水可通过对接孔211流入加热管701中,从而增大加热管701与水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率。为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加热管701为呈弯曲状,加热管701内设有PTC发热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内设有过滤空气杂质的过滤装置209,所述过滤装置209设于与所述进风口206适配的位置使空气从进风口206进入下壳体后流经所述过滤装置209,进入工作腔204内。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风机组件6包括安装架601、风轮602和电机603,风轮602与电机603通过安装架601安装于工作腔204的上侧,且电机603的输出端与风轮602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风机、风轮602通过安装架601可拆装的安装于工作腔204的上侧,其通过拆装安装架601即可实现风机组件6的拆装,有利于产品装配和日常维护的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架601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三安装槽6014,第三安装槽6014的底壁设有卡口6015,过滤装置209的上端设于第三安装槽6014内,过滤装置209的主体通过卡口6015卡接于工作腔204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安装槽6014底部设置卡口6015对过滤装置209进行固定,在需要更换过滤装置209时,打开上盖3即可取出过滤装置209,非常方便快捷。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架601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安装槽6011和侧端开口的第二安装槽6012,第一安装槽6011与第二安装槽6012之间设有连接孔6016,风轮602和电机603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槽6011、第二安装槽6012内,且电机603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孔6016与风轮602连接,第一安装槽6011的下侧设有与工作腔204连通的进气口6013,第二安装槽6012与机身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隔水腔。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1还设有电控腔210,电控腔210与工作腔204相邻设置,电控装置设于电控腔210内,电控腔210的上端与隔水腔相连通以使电控装置可与风机组件6、加热装置7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其机身本体1设有贮水腔203和工作腔204,可作为水箱使用,因此,无需安装独立的蒸发容器、蓄水容器,在无雾加湿器在精简零件数量的同时,使整机布局紧凑合理,能有效降低产品的部件成本和简化安装流程,且便于用户日常清洁维护。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无雾加湿器,包括机身本体、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加热装置均设于机身本体内,所述机身本体内设有贮水腔、工作腔和水阀,所述加热装置可将所述工作腔内的水加热以形成水蒸气,所述机身本体的顶端位于所述工作腔上方设有出气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工作腔内并位于所述出气口的下侧,所述工作腔与所述贮水腔之间通过一进水口相互连通,所述水阀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并可随所述工作腔内的水位高低而打开或关闭,以控制所述贮水腔向所述工作腔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腔与所述工作腔相邻设置,所述贮水腔的下部延伸至所述工作腔的底部下侧,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工作腔的底部,所述水阀包括浮体、竖杆、弹性件和密封圈,所述浮体下端抵接于所述竖杆顶部、所述密封圈连接于所述竖杆的下部,所述浮体可随液面上下浮动以带动所述密封圈封闭或打开所述进水口,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竖杆上,以对所述浮体施以向上的推顶力,所述浮体的重力大于所述推顶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阀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上端开口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壁设有纵向贯穿其底部的阀体进水孔,所述浮体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其内侧纵向移动,所述竖杆的下端穿过所述阀体进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本体包括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以及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封闭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工作腔、贮水腔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工作腔设有进风口,所述工作腔的液面高度低于所述进风口的底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本体内还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所述工作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上侧,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腔内并与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加热管,所述工作腔的底壁对应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对接孔,所述加热管的开口与对接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过滤空气杂质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与所述进风口适配的位置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下壳体后流经所述过滤装置,进入工作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安装架、风轮和电机,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工作腔的上侧,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轮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卡口,所述过滤装置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过滤装置的主体通过卡口卡接于工作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上端开口的第一安装槽和侧端开口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连接孔,所述风轮和所述电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风轮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下侧设有与所述工作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机身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隔水腔。
CN202020241487.3U 2020-03-02 2020-03-02 无雾加湿器 Active CN211575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1487.3U CN211575387U (zh) 2020-03-02 2020-03-02 无雾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1487.3U CN211575387U (zh) 2020-03-02 2020-03-02 无雾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5387U true CN211575387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1487.3U Active CN211575387U (zh) 2020-03-02 2020-03-02 无雾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5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833A (zh) * 2020-03-02 2020-05-26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雾加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833A (zh) * 2020-03-02 2020-05-26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雾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75387U (zh) 无雾加湿器
CN109114724A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的水位控制装置
CN211575386U (zh) 一种设有水阀的水箱、无雾加湿器及超声波加湿器
CN106288105B (zh) 瓶装式加湿器
CN111197833A (zh) 无雾加湿器
CN217784233U (zh) 阀体组件和电器设备
CN217423502U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206398909U (zh) 瓶装式加湿器
CN210118935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1290409U (zh) 一种漂浮式加湿器
CN112197411A (zh) 补水结构、雾化装置和加湿器
CN208651140U (zh) 一种液压齿轮泵的进油调节结构
CN208967971U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的水位控制装置
CN221005341U (zh) 加湿器
CN220169434U (zh) 一种补水组件
CN210197560U (zh) 一种应用于加湿器的水槽补水结构
CN218672490U (zh) 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取暖器
CN216592053U (zh) 一种圆柱形加湿器
CN219607278U (zh) 一种漂浮式雾化头
CN215481311U (zh) 一种用于食用油脂加氢改性的氢原料生产设备
CN219889925U (zh) 补液装置及具有该补液装置的冰箱
CN219288741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083300U (zh) 一种加湿装置和加湿器
CN219389952U (zh) 一种漂浮式加湿器
CN220209833U (zh) 一种悬浮式雾化加湿器的布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