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4799U -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 Google Patents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4799U
CN211574799U CN202020696498.0U CN202020696498U CN211574799U CN 211574799 U CN211574799 U CN 211574799U CN 202020696498 U CN202020696498 U CN 202020696498U CN 211574799 U CN211574799 U CN 211574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ceiving terminal
power receiving
self
combin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64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Sanh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Sanh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Sanh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Sanh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64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4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4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4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智能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智能控制模组包括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及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顶层;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侧边边缘;所述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发亮。本公开技术方案基于导电电极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保证低阻、可通大电流,且具有一定的弹力的连接;采用第一永磁体和导向柱、导向孔保证可靠连接,无错位。

Description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智能控制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光源应用广泛,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基于的技术特点主要集中在发光二极管的灵活组合。
目前存在组合式发光体,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利用磁性物质作为电极,另一电极为导电平面,实现的是电极与磁性物质功能复合,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磁性物质导电性差,不适宜大电流;二是由于电极间刚性连接,且易错位,无法保证可靠导电连接。
另外,目前的可组合的发光单元无法实现电路的共享导致需要利用多个电源设备,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发光单元外部均与各自对应的电源连接,电源的数量较大,且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具有自吸接触式端子,实现互享低压供电通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智能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智能控制模组包括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及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顶层;
所述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侧边边缘;
所述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发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受电端子组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受电端子组多个时,所有受电端子组第一针之间为并联连接,所有受电端子组第二针之间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由上盖及模块支架组成,所述上盖固定于模块支架的顶层,形成一容置空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扩散膜,导光板,反光膜贴合组成混光板,所述混光板置于上盖的下层,所述智能控制模组置于混光板的下层且固定于模块支架的底板之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设置有发光件安装窗口,所述发光件的安装位置与发光件安装窗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支架的侧边框设有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第一永磁体对称安装于与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支架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二永磁体,以使其安装在可吸附的安装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支架侧边框的水平设置位置且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永磁体两侧的导向柱及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整体外形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微控制器、触控集成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光源驱动电路,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控集成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光源驱动电路连接。
另一方面,还公开了组合式结构,包括若干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位于不同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的第一永磁体、导向结构相互配合自动吸合实现不同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间受电端子组的接触,互享低压供电通路。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在拼接组合使用时,不同的发光单体之间共用导电端子避免了额外增加大量电源的情况,当其中一个连接至电源后,其余的单体均与该单体通过导电端子连接即可实现共享电源的需求。
本公开技术方案基于导电电极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保证低阻、可通大电流,且具有一定的弹力的连接;采用第一永磁体和导向柱、导向孔保证可靠连接,无错位。
本公开技术方案为自吸式、可便利组合的超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它可根据需要将多片组合成所需要的图形,所有模块之间可通过自吸接触式端子互享低压供电通路,安全可靠。
本公开技术方案智能模块,提供了便利的组合式触控操作,可实现预想的调光、调色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一的可组合式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之智能控制模组顶层示意图;
图3是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之智能控制模组底层示意图;
图4是智能发光模块组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明上盖,2、扩散膜,3、导光板、4、第一光源安装窗口、5、第二光源安装窗口、6、反光膜,7、智能控制模组,8、第一光源,9、第二光源,10、模块支架,11、第一永磁体,12、受电端子组安装孔,13、第二永磁体,14、导向柱,15、导向孔,16、中心处触摸按键,17、拐角处触摸按键,18、触控集成电路,19、微控制器,20、受电端子组,21、电源供电回路,22、光源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如图1所示,该发光模块由依次连接的透明上盖1、扩散膜2、导光板3、反光膜6、智能控制模组7,模块支架10组成;
其中透明上盖1固定于模块支架10的顶层;扩散膜2、导光板3和反光膜6贴合组成混光板,置于透明上盖1的下层;所述导光板3在拐角处设置第一光源安装窗口4,在侧边边缘设置第二光源安装窗口5。所述智能控制模组7置于混光板的下层,固定于模块支架10的底板之上;如图2所示,智能控制模组7还在其印刷线路板顶层拐角处放置第一光源8,在印刷线路板顶层侧边边缘处放置第二光源9。如图3所示,智能控制模组7还在印刷线路板侧边边缘处焊接多组受电端子组20;所述模块支架10的侧边框设有受电端子组安装孔12;所述模块支架10的侧边框还设置有导向柱14和导向孔15;所述模块支架10的侧边框还安装有第一永磁体11,所述第一永磁体11对称安装于与受电端子组安装孔12的两侧。所述模块支架10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二永磁体13。
在该实施例子中,反光膜增加光线反射率。导光板将点光源或线光源变为面光源,扩散膜是光线均匀柔和,贴合为一整体达到均匀面发光的目的。
智能控制模组7还在其印刷线路板顶层拐角处放置第一光源8,是充分利用拐角位置,可使得整机外边缘不发光部分变窄,更为美观。
受电端子组20即为正负供电端子,对内与PCB的正负电源连接,对外可与另一模块的端子连接,也可以与外接电源连接(使用时,多个模块只要有一个端子与外接电源连接即可)。
每个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结构相同,当两个或多个模块相连接时,同一侧边连接是旋转180度连接,相邻两直角边是旋转90度连接,因此导向孔配合导向柱、导向柱配合导向孔。受电端子正负极系上下排列,因此即使旋转了180度或90度,也是正极与正极连接,负极与负极连接。
第二永磁的目的是使模块可吸附于铁质或磁性平板,从而使多个发光模块组成的图案可固定于垂直墙面。
本实施例中透明上盖1,其材质为钢化玻璃或透明塑料。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8,其为单只或多只三基色发光二极管或白光发光二极管,优选两只三基色发光二极管。其中,单只三基色LED系RGB三种单只LED组成。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光源9,为单只或多只三基色发光二极管或白光发光二极管,优选为多只白光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的受电端子组20,其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导电端子材质为黄铜,表面镀金处理。受电端子组20的一端竖向安装于模块支架10侧边框的安装孔12,另一端焊接与智能控制模组7印刷线路板的侧边边缘。在电路结构上,所有受电端子组20的上层导电针并联连接,所有受电端子组20的下层导电针并联连接。
受电端子组20又称为POGO端子,它由金属筒、中间弹簧和金属头组成。类似子弹结构。
受电端子组20的一端竖向安装于模块支架10侧边框的安装孔12,具体为受电端子组的头部安装于安装孔12,尾部焊接与PCB板。
所有受电端子组20的上层导电针并联连接,即所有电源正极在模块内部相连接,所有电源负极在模块内部相连接。好处是只要有一组端子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其它端子都带电,它就可以为其它模块连接供电。即共享供电。
本实施例中的受电端子组20,其安装数量为智能控制模组印刷线路板每条侧边2组,因本实施例中的模块支架10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受电端子组20共6组。所述的受电端子组20,其在模块支架10侧边框的水平安装位置为四分之一处和四分之三处。上述安装位置设置的目的是模块间可错位1/2相互拼接、相互供电,单个模块就是七巧板的最小单元。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永磁体11,其安装数量为每条模块支架侧边框4只,共计12只。所述的第一永磁体11,其外形优选圆柱形。其在模块支架10侧边框的水平安装位置为对称安装于受电端子安装孔1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柱14和导向孔15,其设置数量为每条模块支架侧边框2对;其在模块支架侧边框的水平设置位置为对称设置于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
本实施例特别说明:关于受电端子组20、第一永磁体11、导向柱14和导向孔15的安装位置要求,原因是有二,其一是便于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间错位二分之一侧边可靠拼接;其二是当某一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发生翻转180度与其它模块强行拼接时或两模块错位强行拼接时,可避免受电端子组正负极短路。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永磁体13,其外形优选超薄圆形。第二永磁体13的作用为是使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可吸附于铁磁性物体上。
本实施例中的模块支架10,其材质为硬质塑料或铝合金。其外形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其外形为正方形或正六边形。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控制模组7,其印刷线路板正面中心部设置触摸按键16,拐角部设置触摸按键17,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可透过透明上盖1、混光板等介质进行触控操作。其印刷线路板背面包括触控集成电路18、微控制器19、电源供电电路21和光源驱动电路22。触控集成电路18可采用多通道环境自校准触控芯片,微控制器19可采用STM8S003单片机。
本实施例中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为超薄、可七彩发光、可白光照明的基本模块单元,该模块同时具有触控调色、调光功能。该基本智能模块单元可进行十分方便的自吸组合,模块间可通过自吸接触式端子互享低压供电通路,它既可以作为拼图用玩具,也可满足用户的定制化装饰、照明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可组合式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的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系统首次上电后,智能模块会执行默认的光色和亮度程序;
系统再次上电后,智能模块会执上一次用户配置好的光色和亮度程序;
长按中间处按键进行开关机循环操作;
单次点击中间处按键,会进行正向循环变色操作;
单次点击拐角处按键,会进行逆向循环变色操作;
从中间处按键滑动到拐角处按键一次,亮度阶梯增加一次;
从中间处按键滑动到拐角处按键,并在拐角处按键停留,亮度连续增加至最亮;
从拐角处按键滑动到中间处按键一次,亮度阶梯减少一次;
从拐角处按键滑动到中间处按键,并在中间处按键停留,亮度连续减少至最暗;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提供了一种自吸式、可便利组合的超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方案,它可根据需要将多片组合成所需要的图形。
(2)所有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之间可通过自吸接触式端子互享低压供电通路,安全可靠。
(3)本公开之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提供了便利的组合式触控操作,可实现预想的调光、调色操作。
实施例子二
参见附图4所示,还公开了组合式结构,包括若干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位于不同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的第一永磁体、导向结构相互配合自动吸合实现不同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间受电端子组的接触,互享低压供电通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智能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智能控制模组包括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及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顶层;
所述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侧边边缘;
所述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发亮,所述的受电端子组,其在壳体侧边框的水平安装位置为四分之一处和四分之三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受电端子组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受电端子组多个时,所有受电端子组第一针之间为并联连接,所有受电端子组第二针之间并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由上盖及模块支架组成,所述上盖固定于模块支架的顶层,形成一容置空间;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扩散膜,导光板,反光膜贴合组成混光板,所述混光板置于上盖的下层,所述智能控制模组置于混光板的下层且固定于模块支架的底板之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设置有发光件安装窗口,所述发光件的安装位置与发光件安装窗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架的侧边框设有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第一永磁体对称安装于与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架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二永磁体,以使其安装在可吸附的安装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模块支架侧边框的水平设置位置且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永磁体两侧的导向柱及导向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微控制器、触控集成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光源驱动电路,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控集成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光源驱动电路连接。
10.组合式单元,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位于不同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的第一永磁体、导向结构相互配合自动吸合实现不同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间受电端子组的接触,互享低压供电通路。
CN202020696498.0U 2020-04-29 2020-04-29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Active CN211574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498.0U CN211574799U (zh) 2020-04-29 2020-04-29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498.0U CN211574799U (zh) 2020-04-29 2020-04-29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4799U true CN211574799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6498.0U Active CN211574799U (zh) 2020-04-29 2020-04-29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4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6444U (zh) 照明用led面光源
CN201203005Y (zh) 直插式灯带
CN211574799U (zh) 自吸式可组合发光单体及其组合式单元
KR20130129763A (ko) 조명 장치
CN216202591U (zh) 一种组合模块灯
KR20120006859A (ko) 조립형 발광 블록장치
CN202629618U (zh) 面光源模块板、面光源模块组
CN111473260A (zh) 智能发光模块、组合式结构及控制方法
US8324837B2 (en) Parallel light-emitting circuit of parallel LE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201526822U (zh) Led平面发光灯盘
US20040085017A1 (en) Variable LED display panel
US20230228389A1 (en) Multidirectional splicing lighting atmosphere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modular illumination device thereof
CN213305815U (zh) 一种带有跑马灯的呼吸灯及其控制电路
JP7127091B2 (ja) シーリングライトの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新型シーリングライト
AU2020101931A4 (en) Multi-angle shifting structure and linear lamp
CN201368380Y (zh) 支架式led日光灯
CN210110230U (zh) 一种led显示模块
CN110418460B (zh) 一种基于双面柔性电路板的发光玻璃
CN213905210U (zh) 一种发光键盘背光组件及发光键盘
CN21324075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20287279U (zh) 一种灯板及灯具
CN220506593U (zh) 一种全塑面板灯
KR200387500Y1 (ko) 광색 변화되는 광고판
CN218001250U (zh) 一种背出光超薄侧发光面板灯
CN211738932U (zh) 一种磁吸多向拼接的智能触控灯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