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4501U -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4501U
CN211574501U CN201921234101.XU CN201921234101U CN211574501U CN 211574501 U CN211574501 U CN 211574501U CN 201921234101 U CN201921234101 U CN 201921234101U CN 211574501 U CN211574501 U CN 211574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kage
main control
pipe body
control unit
alarm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41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军
王爱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41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4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4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4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漏液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设置有容纳腔;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连接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能使散热液体在所述管体和所述容纳腔之间流动;所述管体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能够承接漏液。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液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的间接液冷服务器由于需要水流不断循环为服务器散热,需要封闭的管路来实现热量的转移,而对于封闭管路的日常维护,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管路存在泄漏的可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其解决方案一般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来进行检漏和报警,通过管路焊接和加工工艺来防止漏液。虽然湿度传感器能够进行检漏,但其并不能在管路发生泄漏时保护服务器不受漏液的影响。漏液进入服务器会造成电子器件的腐蚀甚至短路,甚至会损毁服务器设备,产生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漏液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本体,设置有容纳腔;
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连接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能使散热液体在所述管体和所述容纳腔之间流动;
所述管体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能够承接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或,
所述管体与对接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或,
所述管体与引导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槽,能够在所述容纳槽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存在漏液时,生成第一泄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或,
所述管体与对接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或,
所述管体与引导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主控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相连,在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泄漏信号时,生成第一告警信息;
输出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在获取所述主控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告警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告警信息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感知点,所述感知点包括相对设置的正极和负极,当所述感知点与所述漏液相接触,所述正极和负极通过所述漏液导通,检测到导通的电属性后生成所述第一泄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壁贴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及所述开口的连接处之间,能够在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开口的连接处之间存在所述漏液或所述漏液的气化物时,生成第二泄漏信号;
所述主控单元能够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二泄漏信号,并生成第二告警信息;
所述输出单元,能够获取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二告警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告警信息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漏液保护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设置容纳槽,容纳槽能够承接漏液,实现了在管体对应特定位置处发生泄漏时,漏液能够被容纳槽承接,进而减少了漏液对其它设备或器件直接接触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本体;120、管体;130、容纳槽;111、容纳腔;140、第一检测单元;150、主控单元;160、输出单元;170、第二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散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包括:本体110,管体120及容纳槽130;其中,
本体110,设置有容纳腔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本体110可以是间接冷却板、冷却液管或其它具有能够容纳冷却液体空间的器件。
管体120的第一端与本体110的第一侧连接并与容纳腔111连通,能使散热液体在管体120和容纳腔111之间流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体120的结构和数量不作限定,管体12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
具体地,管体120可以是无缝管。无缝管的制作工艺较为成熟,一般不会发生泄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泄漏,通常发生在无缝管与其它器件的连接处,例如无缝管与间接冷却板的焊接处、无缝管与无缝管之间的连接处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体120的第一端与本体110的第一侧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管体120的第一端与本体110的第一侧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或者,管体120的第一端具有外螺纹,本体110的第一侧有与管体120的第一端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管体120和本体110通过螺纹连接。
管体120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130,容纳槽130能够承接漏液。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槽130在管体120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设置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容纳槽130可以通过挂绳或挂钩悬挂于管体120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也可以固定于本体110的一侧与管体120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还可以两侧分别与本体110的一侧和管体120的一侧连接,如图2所示,使容纳槽130设置于管体120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管体120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包括:管体120的第一端与本体110的第一侧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或,管体120与对接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或,管体120与引导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接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对接体包括与管体120对接的结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导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引导体包括用于引导管体120的结构件。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容纳槽130的一侧壁贴设于本体110的第一侧。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漏液可能会沿着本体110的第一侧沿重力方向流动,通过将容纳槽130的一侧壁贴设于本体110的第一侧,可以使漏液能够沿本体110的第一侧沿重力方向流入容纳槽130的容置空间中,进而实现漏液保护。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4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30,能够在所述容纳槽130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存在漏液时,生成第一泄漏信号。
第一泄漏信号用于表示容纳槽130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存在漏液。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14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一检测单元140能够检测到容纳槽130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存在漏液即可。例如,第一检测单元140为液体传感器;又例如,第一检测单元140为红外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140设置于所述管体120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110的第一侧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或,所述管体120与对接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或,所述管体120与引导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40包括多个感知点,所述感知点包括相对设置的正极和负极,当所述感知点与所述漏液相接触,所述正极和负极通过所述漏液导通,检测到导通的电属性后生成所述第一泄漏信号。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漏液保护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或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150和输出单元160。
主控单元150,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40相连,在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40发送的第一泄漏信号时,生成第一告警信息。
第一告警信息用于表示容纳槽130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具有漏液。
输出单元160,与所述主控单元150相连,在获取所述主控单元150发送的所述第一告警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告警信息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第一检测结果用于表示检测到容纳槽130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具有漏液。
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出单元16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输出单元160可以为显示屏;也可以为扬声器;再或者可以为提示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170。
第二检测单元170,与所述主控单元150相连,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30与所述管体120之间,能够在所述容纳槽130与所述管体120之间存在所述漏液或所述漏液的气化物时,生成第二泄漏信号。
第二泄漏信号用于表示容纳槽130与管体120之间存在漏液或漏液的气化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单元17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二检测单元170能够检测到容纳槽130与管体120之间存在的漏液或漏液的气化物即可。例如第二检测单元170为湿度传感器。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漏液保护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少量漏液在滴落或流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完全气化,因此,通过在容纳槽130与管体120之间设置第二检测单元170,能够检测到容纳槽130与管体120之间存在的漏液或漏液的气化物,可以提高对漏液检测的敏感程度。在漏液量较少,但第一检测单元140没有检测到漏液时,不会产生第一泄漏信号,而第二检测单元170可以检测到容纳槽130与管体120之间存在的漏液或漏液的气化物,进而产生第二泄漏信号,因此可以基于第二泄漏信号与第一泄漏信号的生成状态,对漏液的泄漏量进行判断。
所述主控单元150能够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70发送的第二泄漏信号,并生成第二告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单元150获取第二检测单元170发送的第二泄漏信号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主控单元150可以与第二检测单元170连接;或者,主控单元15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获取第二检测单元170发送的第二泄漏信号。
第二告警信息用于表示容纳槽130和管体120之间具有漏液或漏液的气化物。
所述输出单元160,能够获取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二告警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告警信息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结果用于表示检测到容纳槽130和管体120之间具有漏液或漏液的气化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输出单元160输出第二检测结果,且没有输出第一检测结果的情况下,漏液的程度可能较小,漏液在滴落或流动的过程中完全气化,第一检测单元140无法检测到容纳槽130中具有漏液。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漏液保护装置。
这里,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计算机、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游戏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本体,设置有容纳腔;
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连接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能使散热液体在所述管体和所述容纳腔之间流动;
所述管体沿重力方向特定位置处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能够承接漏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或,
所述管体与对接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或,
所述管体与引导体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槽,能够在所述容纳槽的至少部分容置空间中存在漏液时,生成第一泄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的连接处沿重力方向相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主控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相连,在获取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泄漏信号时,生成第一告警信息;
输出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在获取所述主控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告警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告警信息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感知点,所述感知点包括相对设置的正极和负极,当所述感知点与所述漏液相接触,所述正极和负极通过所述漏液导通,检测到导通的电属性后生成所述第一泄漏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壁贴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管体之间,能够在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管体之间存在所述漏液或所述漏液的气化物时,生成第二泄漏信号;
所述主控单元能够获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二泄漏信号,并生成第二告警信息;
所述输出单元,能够获取所述主控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告警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告警信息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漏液保护装置。
CN201921234101.X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574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4101.XU CN211574501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4101.XU CN211574501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4501U true CN211574501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3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4101.XU Active CN211574501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4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5332A (zh) * 2021-10-15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5332A (zh) * 2021-10-15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源
WO2023061321A1 (zh) * 2021-10-15 2023-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漏液检测装置及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5211B (zh) 流体测漏装置
CN106595969B (zh) 电池包冷却液探漏装置及系统
US20070051166A1 (en) Leak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345170B2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electronic system, and cool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system
CN211574501U (zh) 一种漏液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ES2904774T3 (es) Estructura para detectar la temperatura de un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N206312989U (zh) 漏液检测组件、换热机构及电池包
CN213579962U (zh) 测漏系统
CN216594023U (zh) 测漏装置与具有测漏装置的散热模块
CN110081320B (zh) 一种液冷系统漏液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860042A (zh) 液冷装置及设备
EP4007471A2 (en) Leak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CN111366307B (zh) 漏液检测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210400536U (zh) 一种气泡式液位计探测主机、气泡式液位计及系统
CN106054727A (zh) 一种多功能监控装置
US10240997B2 (en) Sensor members
CN211295585U (zh) 一种防误插的网络连接装置
US20240090167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219585877U (zh) 电解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US20210389205A1 (en) Leakage detection system
US20240085262A1 (en) Liquid leakage detecting module and liquid leakage detecting device
CN205787784U (zh) 一种可以进行图像自动捕捉的监控装置
CN107655395A (zh) 壁厚监测设备和系统
CN209945390U (zh) 一种工业仪表用外壳体
CN215114920U (zh) 一种工业内窥镜探头温度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