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61666U -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61666U
CN211561666U CN201922384389.5U CN201922384389U CN211561666U CN 211561666 U CN211561666 U CN 211561666U CN 201922384389 U CN201922384389 U CN 201922384389U CN 211561666 U CN211561666 U CN 211561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entral
warhead
starting
star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43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国
赵星海
黄永杰
黄建群
李胜鹏
吴伟
蒋东方
厉程
刘妍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ingqi Yuejin Electro 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ingqi Yuejin Electro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ingqi Yuejin Electro 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ingqi Yuejin Electro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43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61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61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61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所述双向启动战斗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遇火启动装置、中心抛撒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所述遇火启动装置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热敏线;所述中心抛撒装置包括单向阀和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内设有抛撒药;所述中心抛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遇火启动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相连通,形成双向启动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森林灭火弹。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具备自毁功能,能够扑灭树冠火和峭壁火。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森林灭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火灾发生地一般地形比较复杂,交通比较困难,救火人员不易或无法达到,容易错过最佳灭火时机。根据森林火情复杂多变的特点,为使人火分离,确保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需要大力发展投掷式灭火弹药。现有投掷式森林灭火系统一般使用基于单兵火箭发射筒、多管火箭炮、迫击炮等军事领域的发射器,其灭火弹药战斗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使用引信起爆,成本高,同时存在引信失效带来的安全隐患;②无自毁功能;③使用炸药驱动灭火剂分散,威力较大,灭火剂分散方向与范围无法控制;④对树冠火和峭壁火,无遇火灭火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具备自毁功能的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遇火启动装置、中心抛撒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所述遇火启动装置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热敏线;所述中心抛撒装置包括单向阀和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内设有抛撒药;所述中心抛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遇火启动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相连通,形成双向启动结构。
进一步,所述遇火启动装置位于壳体的前端,热敏线遇火或感温超过启动温度时作用;或者所述延时启动装置位于壳体的后端,利用发射产生的火药气体点燃后延时作用。
进一步,所述单向阀与延时启动装置封闭中心管的两端,形成密闭爆发空间。
进一步,所述中心抛撒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灭火剂。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预制槽。
进一步,所述延时启动装置为单向阀结构。
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森林灭火弹,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战斗部以及稳定杆、稳定翼,所述稳定杆的内腔设有基本药管。
进一步,所述延时启动装置与设于稳定杆上的传火孔连通,传火孔与基本药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计战斗部,形成双向启动结构,具有遇火灭火和定时灭火两种作用方式,作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2)未使用引信和炸药,成本低,安全性高;
(3)通过设计单向阀与延时启动装置一起封闭中心管的两端,形成密闭爆发空间,具备自毁功能;
(4)通过设置热敏线,当环境温度达到热敏线的启动温度后,热敏线会自燃,从而带动和其相连的中心抛撒装置启动,实现遇火灭火作用,尤其适用于扑灭树冠火和峭壁火;
(5)壳体表面刻预制槽,可控制灭火剂分散方向、范围大小及分布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战斗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森林灭火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 热敏线;2. 壳体;3. 延时启动装置;4. 单向阀;5. 中心管;6. 抛撒药; 7.灭火剂;8.稳定杆;9. 稳定翼;10. 基本药管;11.螺纹;12. 螺套;51. 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战斗部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2内的遇火启动装置、中心抛撒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3,所述遇火启动装置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热敏线1;所述中心抛撒装置包括单向阀4和中心管5,所述中心管5内设有抛撒药6;所述中心抛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遇火启动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3相连通,形成双向启动结构。
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摆脱引信和炸药,具备自毁功能,成本低,安全性高;(2)具有遇火灭火和定时灭火两种作用方式,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即通过设置热敏线,当环境温度达到热敏线的启动温度后,热敏线会自燃,从而带动和其相连的中心抛撒装置启动,实现遇火灭火作用,尤其适用于扑灭树冠火和峭壁火;通过设置延时启动装置,能够实现延时灭火;(3)结构简单,空间排布合理。
具体地,遇火启动装置位于壳体2的前端,热敏线1的材质选择满足遇火或感温超过170℃以上时作用。热敏线1通过连接件与壳体2连接,且壳体2上设有穿孔,便于将热敏线1延伸至外界。
中心抛撒装置由单向阀4、中心管5、抛撒药6和套管51组成,其中套管51套设于中心管上,中心管5通过套管51与壳体2的内腔卡接或插接连接。单向阀4与延时启动装置3一起封闭中心管5的两端,形成密闭爆发空间。
延时启动装置3位于壳体2的后端,延时启动装置3为单向阀结构,利用战斗部下部的其他火药管发射产生的火药气体经延时启动装置3进入中心管5点燃后引爆,起到延时作用。
中心抛撒装置与壳体2之间设有灭火剂7,用于灭火,且中心抛撒装置与壳体2之间通过设有螺纹11和螺套12,经螺栓或螺钉使得中心抛撒装置与壳体2之间密封连接。
所述壳体2的外表面设有预制槽,通过改变预制槽的数量和深度,控制灭火剂的抛撒方向、布散范围及分布浓度。即预制槽的数量越多和/或预制槽的深度越大,布散范围就越小,分布浓度越小;且抛撒方向朝向无预制槽或者预制槽深度小的位置。优选地,预制槽的数量为3~6条,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以说,通过设置预制槽并控制其数量和深度,能够有效控制灭火剂的分散方向和范围。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森林灭火弹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一种森林灭火弹,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述的战斗部、稳定杆8、稳定翼9,所述稳定杆8的内腔设有基本药管10,战斗部1与稳定杆8之间以及稳定杆8和稳定翼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构成一体。
其中,战斗部1为超口径结构,即战斗部的外径大于与之配套的发射器的内径,采用超口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灭火剂的装填量,增强灭火效果。稳定翼9为薄翅片结构,数量为3~10片,更优选为4~6片,且沿稳定杆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基本药管10嵌入稳定杆8的内腔下部,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形式固定。基本药管10内装发射药和黑火药,底部有底火,当灭火弹沿发射器内膛下滑到底后,通过底火撞击发射器底部的击针则被击发,实施灭火弹发射。
本实施例森林灭火弹的双向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种灭火方式:当热敏线1遇火或感温超过170℃以上时产生火药气体,通过单向阀4进入中心管5点燃抛撒药6,抛撒药6燃烧产生的火药气体,由于单向阀4与延时启动装置3一起封闭中心管5的两端,形成密闭爆发空间,随着密闭爆发空间内的火药气体压力不断增大,达到临界点时,中心管5径向爆裂,驱动灭火剂7挤压壳体2,迫使壳体2爆裂,向圆周抛撒灭火剂实施灭火。由于未使用引信和炸药,具备自毁功能,成本低,安全性高。该灭火方式主要用于扑灭树冠火或峭壁火。
第二种灭火方式:利用基本药管10产生的火药气体,通过稳定杆8上的传火孔点燃并经延时启动装置3单向中心管5点燃抛撒药6,抛撒药6燃烧产生的火药气体,随着密闭爆发空间内的火药气体压力不断增大,达到临界点时,中心管5径向爆裂,驱动灭火剂7挤压壳体2,迫使壳体2爆裂,向圆周抛撒灭火剂实施延时灭火,延时略大于灭火弹落地时间。该灭火方式主要用于扑灭地面火。
可以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点火方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灭火可靠性高,且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消防员自身安全、并达到扑救火灾并遏制火势蔓延的目的。

Claims (8)

1.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遇火启动装置、中心抛撒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所述遇火启动装置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热敏线;所述中心抛撒装置包括单向阀和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内设有抛撒药;所述中心抛撒装置的两端分别与遇火启动装置和延时启动装置相连通,形成双向启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启动战斗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遇火启动装置位于壳体的前端,热敏线遇火或感温超过启动温度时作用;或者所述延时启动装置位于壳体的后端,利用发射产生的火药气体点燃后延时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启动战斗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与延时启动装置封闭中心管的两端,形成密闭爆发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启动战斗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抛撒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灭火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启动战斗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预制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启动战斗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启动装置为单向阀结构。
7.一种森林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战斗部以及稳定杆、稳定翼,所述稳定杆的内腔设有基本药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森林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启动装置与设于稳定杆上的传火孔连通,传火孔与基本药管连通。
CN201922384389.5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Active CN211561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4389.5U CN211561666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4389.5U CN211561666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61666U true CN211561666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4389.5U Active CN211561666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61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9735B2 (en) Device for the disruption of explosive ordnance
US7908972B2 (en) Flare-bang projectile
US7793591B1 (en) Projectile having ignitable payload with delay column igniter
US3967553A (en) Flammability promoting ammunition for use against airborne targets
CN108387148B (zh) 一种冲击爆破式防暴弹
CN101168079A (zh) 森林灭火炮弹
US3243909A (en) Grenade launcher
WO2012012242A1 (en) Chemiluminescent projectile
JP2016531265A (ja) 煙ペイロード装置
KR20020091832A (ko) 발사체
CN105664407B (zh) 一种消防炮弹
RU2526329C1 (ru) Ручная граната
US5080017A (en) Ignition cartridge system
CN201262535Y (zh) 灭火炮弹
US4007690A (en) Practice bomb signal for day or night operation
US3855930A (en) Personnel distress signal
US3433437A (en) Rocket projectile
CN211561666U (zh) 一种双向启动战斗部及森林灭火弹
US9574857B1 (en) Trip flare with flash bang
CN109855478B (zh) 具有两级分离机构的多功能防暴弹
US4218976A (en) Practice projectile for mortars and the like
USH699H (en) Submunition fuse with pyrotechnic ignition
CN209027377U (zh) 一种撞击击发式增程防暴枪榴弹
RU2340863C1 (ru) Сигнально-осветительный боеприпас
RU176708U1 (ru) Ручная граната нелеталь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