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1797U -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1797U
CN211551797U CN202020066864.4U CN202020066864U CN211551797U CN 211551797 U CN211551797 U CN 211551797U CN 202020066864 U CN202020066864 U CN 202020066864U CN 211551797 U CN211551797 U CN 211551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alve
water
flow passa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68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友苗
陈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668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1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1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1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水源、循环泵、起始阀和管中管管路,所述管中管管路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内设置有内流道、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外流道,所述若干支路的末端分别通过管中管回流阀设置有控制阀或地热循环模块或者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将卫生间的热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一体化设置,并通过管中管回流阀和控制器实现单独控制,极大的节约了用水成本。由于管中管管路的内管口径比较小,刚开始内部的冷水量较少,能实现快速出热水的功能,可以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水供水领域,一般采用老式单管供应热水,其因为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并慢慢的成为了行业安装规范和行业安装标准。但是,当单管管路比较长时,使用热水前需要放空管路中的大量冷水,导致等待热水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随着的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热水供水领域引入了热水循环管路的概念,在热水回路中需要热水进水管、热水回水管和冷水管,三根管路同时安装可以达到热水的快速出水以及循环使用的目的。但是,其三根管的布局成为了一个难度,造成了设计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管路原材料需求大等问题,发展受到了一点阻碍。
于上述原因,本申请人设计了单管管中管热水循环系统(专利号为201820054377.9),其核心原理是内流道热水供应、外流道回水,实现循环用水。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管中管的内流道和外流道的末端是相通的,需要循环泵增压驱动,当系统的支路比较多时,且仅需要一路或者几路单独工作时,剩下的管路均会形成内部循环,由于管路比较长,这样就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
2、在卫生间内,往往会分别设置地热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其一般都是分开运作的,这存在布管成本以及热水使用成本比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约能源,能够实现内外流道单独控制且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水源、循环泵、起始阀和管中管管路,所述管中管管路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内设置有内流道、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外流道。
所述管中管管路的若干支路上设置有管中管回流阀,所述管中管回流阀包括可安装在管中管管路上的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内端设置有调节阀头,通过所述调节阀头控制支路的内流道或者外流道的开口大小;所述阀杆伸出阀体的外端设置有电动驱动器,电动驱动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阀杆伸缩并实现支路的定向循环;
所述若干支路的末端分别通过管中管回流阀设置有控制阀或地热循环模块或者散热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和电动驱动器之间设置有手动延迟开关或者感应延迟开关,所述感应延迟开关的温度探头设置在阀体内。
优选地,当调节阀头控制内流道时,所述调节阀头的端部呈锥状结构;当调节阀头控制外流道时,所述调节阀头的端部呈环状结构,并通过若干连接条连接在调节阀头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阀体为单流道结构,其上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处安装所述控制阀;或者,所述阀体为双流道结构并形成两个管中管安装端,一端安装在管中管管路、另一端安装地热循环模块或者散热器,所述阀体还设置有安装阀杆和电动驱动器的控制端,控制端内设置开设有阻断内流道或者外流道的开口,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阀杆实现单流道的启闭。
优选地,所述地热循环模块包括地热管和分水器主体,所述分水器主体的端部安装有连接管中管回流阀的分水器连接座,分水器连接座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分水器主体和外流道的通水孔,且所述分水器连接座内穿设有连通内流道的分水器内管,所述分水器内管的内端设置有分水器活塞,分水器活塞外壁贴靠在分水器主体内壁上,并将分水器主体的内腔分割成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回水腔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数量的支路安装部,对应的支路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地热管。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主管和设置在散热主管上的散热管,所述散热主管的端部安装有散热连接座,所述散热连接座内穿设有散热主内管,所述散热连接座和散热主内管的外端连接有管中管回流阀;所述散热主内管的内端设置有散热器活塞,散热器活塞外壁贴靠在散热主管内壁上,并将散热主管的内腔分割成进液腔和回液腔,所述进液腔和回液腔均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进液端连通内流道、所述散热管的回流端连通外流道。
优选地,所述起始阀包括起始阀阀体,所述起始阀阀体上设置有连接循环泵输出端的起始阀进液端B、连接热水源输入端的起始阀出液端和连接管中管管路的起始阀连接端;所述起始阀进液端B连通内流道,所述起始阀出液端连通外流道,且设置有止回阀B,所述热水源的输入端还通过自来水单向阀设置有自来水管路。
优选地,所述起始阀阀体上还设置有连接热水源输出端的起始阀进液端A,起始阀进液端A连通内流道,且设置有止回阀A。
优选地,所述管中管管路的支路末端还可以设置控制管路启闭的膜片控制阀,其包括安装在管中管管路上的膜片阀体,所述膜片阀体的端部设置有膜片,所述膜片包括中心部以及外周部;所述膜片阀体内活动设置有控制膜片的膜片阀芯,膜片阀芯通过执行器驱动,所述执行器连接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中心部上开设有内孔,所述外周部上开设有外孔,所述膜片阀芯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内孔的第一控制端或者密封外孔的第二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卫生间的热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一体化设置,并通过管中管回流阀和控制器实现单独控制,极大的节约了用水成本。由于管中管管路的内管口径比较小,刚开始内部的冷水量较少,能实现快速出热水的功能,可以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不用担心长时间的等不到热水或者使用前冷水浪费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管中管将进水和回水一管化,有利于简化管路布局,极大的降低了布管难度和布管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原来的支路末端设置有管中管回流阀,其通过阀杆和调节阀头控制内流道或者外流道的大小,当阻断内流道或者外流道时,可以实现单流道出液以及定向流动;在管中管管路中,由于内外流道被阻隔了,其不参与循环,这样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因循环而浪费的能量;当内外流道打开时,可以实现液体循环回流。
3、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和延迟开关控制管中管回流阀的工作,可以实现管路的自动化控制。
4、本实用新型的起始阀进液端连接有普通的三通接头,三通接头一端为热水进液端,其另一端连接循环泵的进液端,循环泵的的出液端连通起始阀进液端B,所述进入起始阀连接端连接的管中管管路。本实用新型是设置在管中管管路起始端的阀体,主要目的是方便管中管管路的进水和回水。
5、本实用新型在地热循环模块中,通过分水器活塞将内腔分割成进水腔和回水腔,从分水器内管进水,然后通过进水腔实现各个支路的分水,最后通过回水腔实现集水,达到分水和集水一体的功能,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另外,分水器连接座、分水器内管和分水器活塞的结构可以快速改装传统的分水管或者集水管,使之成为分集水器,合理利用了现有资源。
6、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可以直接将管中管、散热连接座、散热主内管和散热活塞结构安装于传统的散热器上,得到本实施例的产品,实现将传统的双管式进出液结构改变成管中管式进出液结构,大大简化了管路布局和成本。同时,由于管中管的管内管内径比较小,开启时,热媒出液比较快,能够更快速的起到散热作用。
7、本实用新型的膜片阀芯可以控制膜片的变形量,从而通过膜片可以对内流道以及外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压力设定,当液体压力超过膜片压力时,实现内外流道的定向循环;当压力不足时,无法实现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起始阀和循环泵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起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动调节内流道大小的第一种管中管回流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动调节外流道大小的第二种管中管回流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电动调节外流道大小的第三种管中管回流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地热循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地热循环模块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A处散热器活塞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膜片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膜片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膜片控制阀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膜片控制阀的第二种使用场景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膜片控制阀的第三种使用场景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阀体;12-出液口;13-密封圈;
2-管中管管路;21-内管;22-外管;23-内流道;24-外流道;25-管中管;26-管接头;
3-阀杆;4-调节阀头;41-连接条;5-控制阀;6-电动驱动器;
7-地热循环模块;70-地热管;71-分水器主体;711-支路安装部;712-进水腔;713-回水腔;72-分水器连接座;722-通水孔;73-分水器内管;74-分水器活塞;
8-散热器;81-散热主管;812-进液腔;813-回液腔;82-散热连接座;83-散热主内管;84-散热器活塞;86-散热管;87-散热副管;88-排气阀;89-堵头;
100-管中管回流阀;200-热水源;300-循环泵;400-起始阀;500-自来水管路;600-控制器;700-手动延迟开关;800-感应延迟开关;801-温度探头;
101-膜片阀体;102-膜片;103-膜片阀芯;104-调节弹簧;105-执行器;106-过滤网;111-基座;112-安装柱;113-管路安装部;114-阀安装腔;115-进液流道;116-出液流道;118-感应装置安装孔;119-膜片安装槽;121-中心部;122-外周部;124-内孔;125-外孔;131-第一控制端;132-第二控制端;
401-起始阀阀体:402-起始阀进液端A;403-起始阀进液端B;404-起始阀出液端;405-起始阀连接端;416-止回阀A;417-止回阀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水源200、循环泵300、起始阀400和管中管管路2,所述管中管管路2由管中管25和管接头26组成,且均包括内管21和外管22,所述内管21内设置有内流道23、所述外管22内设置有外流道24,内流道23和外流道24可以实现内外循环。
如图3所示,所述起始阀400包括起始阀阀体401,所述起始阀阀体401上设置有连接循环泵300输出端的起始阀进液端B403、连接热水源200输入端的起始阀出液端404和连接管中管管路2的起始阀连接端405;所述起始阀进液端B403连通内流道23,所述起始阀出液端404连通外流道24,且设置有止回阀B417,可以防止液体回流。
为了方便内外流道同时出热水,所述起始阀阀体401上还可以设置有连接热水源200输出端的起始阀进液端A402,起始阀进液端A402连通外流道24,且设置有止回阀A416,当循环泵工作时,可以防止其回流。优选地,所述热水源200输出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起始阀进液端A402和循环泵300进液端。
所述热水源200优选为煤气热水器或者空气能热水器或者电热水器。方便补水,所述热水源200的输入端还通过自来水单向阀设置有自来水管路500。
所述管中管管路2的支路上设置有管中管回流阀100,本实用新型管中管回流阀100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内流道23或者外流道24的大小,实现单流道出液以及控制内外流道回流。因此,所述若干支路的末端分别通过管中管回流阀100设置有控制阀5或地热循环模块7或者散热器8,实现卫生间的需求。
【管中管回流阀】
管中管回流阀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所述管中管回流阀100包括可安装在管中管管路2上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有阀杆3,所述阀体1和阀杆3的安装处设置有密封圈13。所述阀杆3的内端设置有调节阀头4,通过所述调节阀头4控制管中管管路2的内流道23或者外流道24的开口大小。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控制内流道的,所述调节阀头4的端部呈锥状结构,并封堵在管接头26的内流道孔上。
优选地,所述阀体1上开设有出液口12,出液口12处设置有控制阀5,控制阀5内置在阀体1上,所述控制阀5优选球阀或者陶瓷阀或者角阀,通过控制阀5方便花洒、水龙头等设备出液。
所述阀杆3伸出阀体1的外端设置有电动驱动器6,电动驱动器6通过控制器600控制阀杆3伸缩。所述电动驱动器6优选为电磁阀或者电动阀或者电热阀。为了方便自动化控制,所述控制器600和每一个电动驱动器6之间均设置有手动延迟开关700或者感应延迟开关800,所述感应延迟开关800的温度探头801设置在阀体1内。
管中管回流阀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是控制外流道的,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调节阀头4的端部呈环状结构且其设置有密封外流道的斜倒角,所述环状结构通过若干连接条41连接在调节阀头主体上,方便支撑以及内流道出液。
管中管回流阀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均为单流道结构,本实施例为双流道结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阀体1为双流道结构并形成两个管中管安装端,一端安装在管中管管路2、另一端安装地热循环模块7或者散热器8,所述阀体1还设置有安装阀杆3和电动驱动器6的控制端,控制端内设置开设有阻断内流道23或者外流道24的开口,所述电动驱动器6驱动阀杆3实现单流道的启闭。如图6所示,所述电动驱动器6驱动阀杆3实现外流道的启闭。
【地热循环模块】
如图7-8所示,所述地热循环模块7包括地热管70和分水器主体71,所述分水器主体71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实施例三的管中管回流阀100的分水器连接座72,分水器连接座72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分水器主体71和外流道24的通水孔722,且所述分水器连接座72内穿设有连通内流道23的分水器内管73,所述分水器内管73的内端设置有分水器活塞74,分水器活塞74外壁贴靠在分水器主体71内壁上,并将分水器主体71的内腔分割成进水腔712和回水腔73,所述进水腔712和回水腔73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数量的支路安装部711,对应的支路安装部711之间设置有地热管70。本实施例为简易型地热循环模块,安装简单方便、成本比较低,热传递效率比较高。
【散热器】
如图9-10所示,所述散热器8包括散热主管81和设置在散热主管81上的散热管86,所述散热主管81的端部安装有散热连接座82,所述散热连接座82内穿设有散热主内管83,所述散热连接座82和散热主内管83的外端连接有实施例三的管中管回流阀100;所述散热主内管83的内端设置有散热器活塞84,散热器活塞84外壁贴靠在散热主管81内壁上,并将散热主管81的内腔分割成进液腔812和回液腔813,所述进液腔812和回液腔813均设置有散热管86;所述散热管86的进液端通过进液腔812连通内流道23、所述散热管86的回流端通过回液腔813连通外流道24。
优选地,所述散热主管81上端可设置有排气阀88。所述散热管86一端连通散热主管81、另一端连接散热副管87,散热副管87的上下两端通过堵头89密封,通过散热副管87实现散热管86的循环流动。
【膜片控制阀】
膜片控制阀的实施例一:
如图11所示,所述管中管管路2的支路末端还可以设置控制管路启闭的膜片控制阀和控制阀5,膜片控制阀包括安装在管中管管路2上的膜片阀体101,所述膜片阀体101的端部设置有膜片102,所述膜片102包括抵接内流道端口的中心部121以及固定在膜片阀体101的端部并密封外流道的外周部122;所述膜片阀体101内活动设置有控制膜片102的膜片阀芯103,膜片阀芯103通过执行器105驱动,所述执行器105通过延迟开关连接控制器600。
为了更好的控制内流道和外流道的定向流动,所述中心部121上开设有连通内流道和膜片阀体101内腔的内孔124,所述外周部122上开设有连通外流道和膜片阀体101内腔的外孔125,当外流道向内流道定向循环时(未在图中展示),所述内孔124的直径大于外孔125的直径,所述膜片阀芯103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内孔124的第一控制端131(参考图12),由于内流道的回流量大于外流道的进流量,因此,膜片阀体内腔处于低压,膜片向膜片阀体内腔变形,外流道的水可以直接回流至内流道,方便定向循环的控制。
当内流道向外流道定向循环时(如图11所示),所述外孔125的直径大于内孔124的直径,所述膜片阀芯103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外孔125的第二控制端132。当第二控制端132打开时,由于外孔125回流量大于内孔124的进流量,使得膜片阀体101内腔产生压力差,膜片向膜片阀体101内腔变形,内流道直接连通外流道快速实现定向流动;当第二控制端132关闭时,膜片阀芯103抵接在膜片102密封外流道。
所述执行器105为电磁阀、电动阀、温控阀等等,本实施例优选电磁阀。所述膜片阀芯103上套装有调节弹簧104,当管路压力异常时,给膜片阀芯103增加弹性的移动空间,并动态密封内孔124,实现泄压回流,保证管路的安全性。
膜片控制阀的实施例二:
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
所述膜片阀体101包括安装控制阀的基座111和安装柱112,为了方便生产制造,所述基座111和安装柱112一体成型。所述安装柱11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管中管管路的管路安装部113,所述管路安装部113优选为外螺纹结构,所述阀安装座路螺纹连接在管中管管路的管中管接头内。
所述基座111内设置有阀安装腔114,所述安装柱112内交错开设有进液流道115和出液流道116,所述进液流道115上端的进液出口和出液流道116上端的出液进口均设置在阀安装腔114底部,并分别连通阀安装腔114。其中,一个开设在阀安装腔114的中部、另一个开设在阀安装腔114的旁侧。所述进液流道115下端的进液口和出液流道116下端的出液口分别设置在安装柱的底部,并分别连通管中管管路的内流道11或者外流道12。其中,一个开设在安装柱112的底面、另一个开设在安装柱112的侧壁。
为了配合控制阀和管中管管路的安装,所述进液出口与阀安装腔114同轴设置,或,出液进口与阀安装腔114同轴设置,即阀安装腔114的中部的开口与阀安装腔114同轴设置。所述进液口与安装柱112同轴设置,或,出液口与安装柱112同轴设置,即安装柱的底面的开口与安装柱112同轴设置。如图12所示,所述进液口与安装柱112同轴设置,出液进口与阀安装腔114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阀安装腔114内设置有隔离内流道11和外流道12的过滤网106,过滤网106一般安装在外侧的流道端口,用于过滤液体中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基座111的上表面开设有阀安装孔,并可通过螺钉固定执行器。另外,为了方便安装温控开关或者温控阀,所述基座111上设置有控制内流道11或外流道12温度的感应装置安装孔118,感应装置安装孔118一般安装温控探头。为了适应其他不需要此结构的控制阀,图3中的阀安装孔并没有连通流道,如需安装温控探头,打通即可使用。
所述阀安装腔114内的基座111上开设有膜片安装槽119,膜片安装槽119内安装有膜片102,所述膜片102包括分别密封进液流道115和出液流道116的中心部121和外周部122;所述膜片阀芯103抵接在所述膜片102上。本实施例中,中心部121密封出液流道116的出液进口、外周部122密封进液流道115的进液出口。为了增加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外周部122的外周向下延伸有设置于膜片安装槽119的安装凸环,所述外周部122的内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中心部121。
如图12所示,当第一控制端控制内孔124时,所述内孔124的直径大于外孔125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在进液流道向出液流道定向循环时,所述膜片阀芯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内孔的第一控制端131,由于出液流道的出液量大于进液流道的进液量,因此,阀安装腔114处于低压,膜片向阀安装腔114变形,进液流道的液体可以直接流向出液流道,方便定向控制。
本实施例可安装在三种管中管接头上实现不同的管中管流道控制,具体如下:
1、如图12所示,管中管接头包括左右两个管中管连接端和一个安装有膜片式控制阀的阀安装端,本实用新型的进液流道115和出液流道116分别连接两个管中管连接端的外流道12之间,并实现外流道12的液体控制。
2、如图14所示,管中管接头包括左右两个管中管连接端和一个安装有膜片式控制阀的阀安装端,本实用新型的进液流道115和出液流道116分别连接两个管中管连接端的内流道11之间,并实现内流道11的液体控制。
3、如图15所示,管中管接头包括一个管中管连接端和安装有膜片式控制阀的阀安装端,本实用新型的进液流道115和出液流道116分别连通内流道11和外流道12之间,并实现内流道11和外流道12的液体控制。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膜片控制阀均可设置在墙体内实现隐藏,增加支路循环控制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水源(200)、循环泵(300)、起始阀(400)和管中管管路(2),所述管中管管路(2)包括内管(21)和外管(22),所述内管(21)内设置有内流道(23)、所述外管(22)内设置有外流道(24),
所述管中管管路(2)的若干支路上设置有管中管回流阀(100),所述管中管回流阀(100)包括可安装在管中管管路(2)上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阀杆(3),所述阀杆(3)的内端设置有调节阀头(4),通过所述调节阀头(4)控制支路的内流道(23)或者外流道(24)的开口大小;所述阀杆(3)伸出阀体(1)的外端设置有电动驱动器(6),电动驱动器(6)连接有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600)控制阀杆(3)伸缩并实现支路的定向循环;
所述若干支路的末端分别通过管中管回流阀(100)设置有控制阀(5)或地热循环模块(7)或者散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00)和电动驱动器(6)之间设置有手动延迟开关(700)或者感应延迟开关(800),所述感应延迟开关(800)的温度探头(801)设置在阀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调节阀头(4)控制内流道(23)时,所述调节阀头(4)的端部呈锥状结构;当调节阀头(4)控制外流道(24)时,所述调节阀头(4)的端部呈环状结构,并通过若干连接条(41)连接在调节阀头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为单流道结构,其上开设有出液口(12),出液口(12)处安装所述控制阀(5);
或者,所述阀体(1)为双流道结构并形成两个管中管安装端,一端安装在管中管管路(2)、另一端安装地热循环模块(7)或者散热器(8),所述阀体(1)还设置有安装阀杆(3)和电动驱动器(6)的控制端,控制端内设置开设有阻断内流道(23)或者外流道(24)的开口,所述电动驱动器(6)驱动阀杆(3)实现单流道的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循环模块(7)包括地热管(70)和分水器主体(71),所述分水器主体(71)的端部安装有连接管中管回流阀(100)的分水器连接座(72),分水器连接座(72)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分水器主体(71)和外流道(24)的通水孔(722),且所述分水器连接座(72)内穿设有连通内流道(23)的分水器内管(73),所述分水器内管(73)的内端设置有分水器活塞(74),分水器活塞(74)外壁贴靠在分水器主体(71)内壁上,并将分水器主体(71)的内腔分割成进水腔(712)和回水腔(713),所述进水腔(712)和回水腔(713)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数量的支路安装部(711),对应的支路安装部(711)之间设置有地热管(70)。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8)包括散热主管(81)和设置在散热主管(81)上的散热管(86),所述散热主管(81)的端部安装有散热连接座(82),所述散热连接座(82)内穿设有散热主内管(83),所述散热连接座(82)和散热主内管(83)的外端连接有管中管回流阀(100);所述散热主内管(83)的内端设置有散热器活塞(84),散热器活塞(84)外壁贴靠在散热主管(81)内壁上,并将散热主管(81)的内腔分割成进液腔(812)和回液腔(813),所述进液腔(812)和回液腔(813)均设置有散热管(86);所述散热管(86)的进液端连通内流道(23)、所述散热管(86)的回流端连通外流道(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阀(400)包括起始阀阀体(401),所述起始阀阀体(401)上设置有连接循环泵(300)输出端的起始阀进液端B(403)、连接热水源(200)输入端的起始阀出液端(404)和连接管中管管路(2)的起始阀连接端(405);所述起始阀进液端B(403)连通内流道(23),所述起始阀出液端(404)连通外流道(24),且设置有止回阀B(417),所述热水源(200)的输入端还通过自来水单向阀设置有自来水管路(5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阀阀体(401)上还设置有连接热水源(200)输出端的起始阀进液端A(402),起始阀进液端A(402)连通外流道(24),且设置有止回阀A(4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管路(2)的支路末端还可以设置控制管路启闭的膜片控制阀,其包括安装在管中管管路(2)上的膜片阀体(101),所述膜片阀体(101)的端部设置有膜片(102),所述膜片(102)包括中心部(121)以及外周部(122);所述膜片阀体(101)内活动设置有控制膜片(102)的膜片阀芯(103),膜片阀芯(103)通过执行器(105)驱动,所述执行器(105)连接控制器(6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121)上开设有内孔(124),所述外周部(122)上开设有外孔(125),所述膜片阀芯(103)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内孔(124)的第一控制端(131)或者密封外孔(125)的第二控制端(132)。
CN202020066864.4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Active CN211551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864.4U CN211551797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864.4U CN211551797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1797U true CN21155179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6864.4U Active CN211551797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1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0042B (zh) 單側定流量的閥門裝置及其流體供應系統
CN201306472Y (zh) 自动冷水回收恒温龙头
CN106969495A (zh) 智能恒温节水电热水器及控制方法
CN208202028U (zh) 冷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1551797U (zh) 一种用于卫生间的管中管循环控制系统
CN105627566A (zh) 机械式热水器冷水自动回流装置
CN103016421B (zh) 一种射流器及具有该射流器的热水器
CN106766114A (zh) 多热水器系统
TWI642866B (zh) Two-side constant flow valve device and fluid supply system thereof
CN211552052U (zh) 一种定向热水循环控制系统
CN201606961U (zh) 一种淋浴节水循环系统
CN107940035A (zh) 一种自吸式淋浴器控水阀
CN113531887A (zh) 一种高效智能自清洁热水器
CN206683240U (zh) 双热水器系统
CN2830961Y (zh) 智能电热水器
CN202511440U (zh) 隔膜排空式不带电洗浴的电热水器
EP2909538B1 (en) The multi-row radiator with a controlled flow of heating medium
CN207394027U (zh) 一种恒温混水龙头
CN201010935Y (zh) 带饮水或冲洗功能的节能龙头、淋浴组合
CN201884708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1166160Y (zh) 双能家用组合阀
CN217784330U (zh) 一种具有反向冲洗的节流阀
CN109667961A (zh) 一种恒温水龙头
CN2495804Y (zh) 多功能组合井口装置
CN213929522U (zh) 一种分体式单把热出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