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9271U - 制冷器具 - Google Patents

制冷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9271U
CN211549271U CN201921785103.8U CN201921785103U CN211549271U CN 211549271 U CN211549271 U CN 211549271U CN 201921785103 U CN201921785103 U CN 201921785103U CN 211549271 U CN211549271 U CN 211549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hole
positioning hole
positioning column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51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薄涛
周南
卢越强
郭相凡
王传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o Xihua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o Xihua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 Xihua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o Xihua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51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9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9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9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冷器具,包括:箱体、门体以及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用于将所述门体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固定所述铰链组件的加强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加强件包括穿过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和穿过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表面至少在一个方向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上述方案,能够提供一种铰链组件的定位操作简单且定位精度较高的制冷器具。

Description

制冷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铰链组件将冰箱的门体可旋转地安装于冰箱的箱体上。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螺钉与螺钉孔配合的方式将铰链组件中的上铰链固定在顶盖上,将铰链组件中的下铰链固定在下横梁上。在铰链组件装配时,需要对上铰链或者下铰链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目前通常采用人工对上铰链以及顶盖上的螺钉孔进行对齐,下铰链与下横梁上的螺钉孔对齐的方式,定位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
然而,现有的铰链组件的定位难度较大,且定位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组件的定位操作简单且定位精度较高的制冷器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箱体、门体以及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用于将所述门体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壳体以固定所述铰链组件的加强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加强件包括穿过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和穿过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表面至少在一个方向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制冷器具的箱体可以包括壳体以及加强件。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加强件包括穿过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柱以及穿过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柱。采用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可以对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以及加强件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齐铰链组件与箱体上的螺钉孔的方式确定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而言,可以降低铰链组件定位操作难度。由于第二定位孔的内表面至少在一个方向和第二定位柱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第二定位孔放宽对第二定位柱限位的严格程度。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个第一定位孔进行定位,约束加强件在平面方向移动,通过第二定位孔对加强件的转动进行约束,可以避免过定位约束。在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柱的装配公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装配到位,通过减小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柱的装配公差,可以提高加强件的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因此,可以在简化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定位操作的同时,提高加强件以及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在以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心的圆形覆盖区域的非切线方向上具有间隔,可以在兼顾加强件以及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的同时,避免过定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轮廓和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表面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所述铰链组件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铰链组件上的第二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包括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中的上铰链。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包括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中的下铰链。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长圆形孔,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孔可以约束加强件在平面方向移动,第二定位孔为长圆形孔在对加强件的转动进行约束的情况下,不会增加过定位约束,从而可以提高加强件及铰链组件的安装精度并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的,所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所呈夹角的范围为40°~50°。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件或者铰链组件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
可选的,所述加强件包括主体以及沿着主体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第一定位柱及所述第二定位柱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可以提高加强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冷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冷器具在俯视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顶盖与加强件的在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顶盖与加强件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顶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冷器具在仰视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壳体与下铰链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横梁与加强件在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横梁与加强件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冷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冷器具在俯视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顶盖与加强件的在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顶盖与加强件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顶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冷器具在仰视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壳体与下铰链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横梁与加强件在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横梁与加强件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至图13对制冷器具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制冷器具100可以包括箱体50、门体40以及铰链组件30。铰链组件30可以将门体40可旋转地连接于箱体50。
结合图1,箱体50可以包括壳体10以及加强件20。加强件20与壳体10连接,用于固定铰链组件30,加强件20可以提高壳体10的固定强度,避免壳体10在门体40的作用力下变形。
结合图5~图7、图10至图12,壳体10具有第一定位孔13以及第二定位孔14。加强件20包括第一定位柱23以及第二定位柱24,第一定位柱23穿过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柱24穿过第二定位孔14,且第二定位孔14的内表面至少在一个方向和第二定位柱24的外周面具有间隔。
在具体实施中,在制冷器具100装配时,可以将加强件20固定于壳体10的内壁面,加强件20上的第一定位柱23穿过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柱24穿过第二定位孔14,完成加强件20与壳体10的装配,将加强件20固定于壳体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件20可以采用铆接、点焊、胶粘或者其他固定方式与壳体10连接。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双圆孔定位,理论上在孔轴尺寸都合格的情况下即可以实现孔轴的安装,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尺寸链误差堆积,导致双圆孔定位方式采用理论尺寸无法正常进行轴孔装配,双圆孔定位属于过约束定位。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定位圆孔尺寸设计大于理论值以保证能够正常安装,如此一来导致孔轴间隙偏大,也即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间隙偏大,降低定位精度。
而由上述方案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器具100的箱体50可以包括壳体10以及加强件20,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定位孔13及第二定位孔14,加强件20包括穿过第一定位孔13的第一定位柱23以及穿过第二定位孔14的第二定位柱24。采用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可以对铰链组件30的装配位置以及加强件20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齐铰链组件与箱体上的螺钉孔的方式确定铰链组件的装配位置,或者借助额外的定位工件进行装配位置定位,或者采用双圆孔定位而言,可以降低铰链组件定位操作难度,节约装配工时。由于第二定位孔14的内表面至少在一个方向和第二定位柱24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也即在具有间隔的方向,第二定位孔14放宽对第二定位柱24限位的严格程度。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个第一定位孔13进行定位,约束加强件20在平面方向移动,通过第二定位孔14对加强件20的转动进行约束,可以避免过定位约束。在第二定位孔14与第二定位柱24、第一定位孔13与第一定位柱23的装配公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定位柱23以及第二定位柱24装配到位,通过减小第二定位孔14与第二定位柱24、第一定位孔13与第一定位柱23的装配公差,以提高加强件20的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可以在简化铰链组件30的装配位置定位操作的同时,提高加强件20以及铰链组件30的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定位孔14的内表面和第二定位柱24在以第一定位孔13为圆心的圆形覆盖区域的非切线方向上具有间隔,也即放宽第二定位孔14在非切线方向上对第二定位柱24的限位,在以第一定位孔13为圆心的圆形覆盖区域的切线方向上,第二定位孔14对第二定位柱24进行限位,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定位孔14在圆形覆盖区域的非切线方向上的过定位,其中圆形覆盖区域可以为以第一定位孔13的中心为圆心,以第二定位孔14的中心与第一定位孔1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3的轮廓与第一定位柱23的外表面适配。例如,第一定位柱23为圆柱形,第一定位孔13为圆形孔。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定位孔13可以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14可以为长圆形孔。第一定位孔13采用圆形孔对加强件20进行定位,可以约束加强件20在平面方向移动,但无法约束加强件20的转动。通过增加一个长圆形孔的第二定位孔14,在实现对加强件20的转动进行约束的情况下,不会增加过定位约束,从而可以提高加强件20及铰链组件30的安装精度并降低安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涉及到第一定位孔13以及第二定位孔14的示意图中,第一定位孔13以及第二定位孔14的位置仅为示意说明,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第一定位孔13以及第二定位孔14还可以存在其他的设置位置,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铰链组件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1和第二安装孔312,第一定位柱23穿过第一安装孔311,第二定位柱24穿过第二安装孔312,第一安装孔311及第二安装孔312用于对铰链组件30进行定位。
在避免铰链组件30过定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铰链组件30的定位精度,第二定位孔14为长圆形孔,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箱体50的宽度方向所呈夹角的范围为40°~50°。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对铰链组件30的定位精度要求的容忍度不同,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箱体50的宽度方向所呈夹角α的范围也可以0°<α≤40°,或者50°≤α≤180°。夹角α的大小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定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箱体50的宽度方向所呈夹角α为45°或者135°。此时,第二定位孔14的宽度方向与以第一定位孔13中心为圆心,第一定位孔13的中心与第二定位孔1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的切线方向相同,从而第二定位孔14在箱体50的宽度方向上对第二定位柱24进行限位,而在沿着第一定位孔13为圆心的圆形覆盖区域的非切线方向,第二定位柱24的外周面与长圆形孔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隔,从而可以避免加强件20绕着第一定位孔13转动的同时,可以避免第二定位孔14对第二定位柱24进行过定位。
通过第一定位柱23与第一定位孔13配合,由于第二定位孔14可以仅在一个方向上,如以第一定位孔13为圆心,经过第二定位孔14的中心位置的切线方向对第二定位柱24进行限位,可以避免第一定位柱23绕第一定位孔13转动,从而实现对加强件20的定位。此外,相比采用两个圆形孔的进行定位的方式,采用长圆形孔可以在第二定位柱24与第二定位孔14,第一定位柱23与第一定位孔13均具有较小的公差时,也可以顺利将第二定位柱24穿过第二定位孔14,将第一定位柱23穿过第一定位孔13。通过减小第一定位柱23及第一定位孔13因公差引起的第一定位柱23与第一定位孔13之间的间隔,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件20与壳体10的装配精度,进而提高铰链组件30的装配精度。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其中,前后方向指箱体50的深度方向。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在左右方向上也可以存在间距,其中,左右方向指箱体50的宽度方向。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或者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可以根据铰链组件30的尺寸、类型以及结合铰链组件30上其他部件的排布情况进行设定。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越大,或者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越大,加强件20或者铰链组件30的装配位置的定位精度越高。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强件20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件20可以包括主体22以及沿着主体22延伸的弯折部21。在加强件20安装时,弯折部21的延伸方向远离壳体10。
在具体实施中,铰链组件30可以包括上铰链31和下铰链32。上铰链31将门体40的上边卡与壳体10的顶盖11连接在一起。下铰链32将门体40的下边卡与壳体10的下横梁12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1、图2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包括顶盖11,顶盖11具有第一定位孔13和第二定位孔14,加强件20固定于顶盖11上。例如,加强件20固定在顶盖11的内壁面11a上。
加强件20上的第一定位柱23穿过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柱24穿过第二定位孔14。将加强件20与顶盖11固定完成之后,在装配上铰链31时,第一定位柱23穿过上铰链31上的第一安装孔311,第二定位柱24穿过上铰链31上的第二安装孔312,从而通过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对上铰链31进行定位。
加强件20的数目与制冷器具100的门体40的数目相关。例如,制冷器具100为单门的冰箱,顶盖11的一端固定有加强件20。又如,制冷器具100为双开门的冰箱,顶盖11上设置有两个加强件20,两个加强件20分别位于顶盖11的两端,每个加强件20分别用于定位对应的上铰链31,每个上铰链31连接一个门体40。
上铰链31上设置有铰链轴313,在竖直方向上,铰链轴313沿着上铰链31向下延伸,并与门体40的上边卡配合连接。
结合图8至图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包括下横梁12。下横梁12上具有第一定位孔13及第二定位孔14。加强件20固定在下横梁12上。例如,加强件20固定在下横梁12的内壁面12a上。
将加强件20与下横梁12固定完成之后,在装配下铰链32时,第一定位柱23穿过下铰链32上的第一安装孔311,第二定位柱24穿过下铰链32上的第二安装孔312,从而通过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对下铰链32进行定位。
下铰链32上具有铰链轴323,在竖直方向上,铰链轴323沿着下铰链32向上延伸,并与门体40的下边卡配合连接。
下横梁12上设置的加强件20的数目与制冷器具100的门体40的数目相关,例如,制冷器具100为单门的冰箱,下横梁12的一端固定有加强件20。又如,制冷器具100为双开门的冰箱,下横梁12上设置有两个加强件20,两个加强件20分别位于下横梁12的两端,每个加强件20分别用于定位对应的下铰链32,每个下铰链32连接对应一个门体40。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仅在顶盖11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3及第二定位孔14,在与顶盖11连接的加强件20上设置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也可以仅在下横梁12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3及第二定位孔14,在与下横梁12连接的加强件20上设置第一定位柱23及第二定位柱24。还可以同时在顶盖11及下横梁12上均设置第一定位孔13及第二定位孔14,与顶盖11连接加强件20和与下横梁12连接的加强件20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3和第二定位柱24。具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定即可。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这些实施方案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即使仅相对于特定特征描述单个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中提供的特征示例意在进行例示,而非限制,除非做出不同表述。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将一项或者多项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并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而不是仅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特定组合来组合来自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器具(100),包括:箱体(50)、门体(40)以及铰链组件(30),所述铰链组件(30)用于将所述门体(4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箱体(50),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50)包括壳体(10),以及连接于所述壳体(10)以固定所述铰链组件(30)的加强件(20),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定位孔(13)和第二定位孔(14),所述加强件(20)包括穿过第一定位孔(13)的第一定位柱(23)和穿过第二定位孔(14)的第二定位柱(24),所述第一定位柱(23)和第二定位柱(24)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30),所述第二定位孔(14)的内表面至少在一个方向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4)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14)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4)在以所述第一定位孔(13)为圆心的圆形覆盖区域的非切线方向上具有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3)的轮廓和所述第一定位柱(23)的外表面适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3)穿过所述铰链组件(30)上的第一安装孔(311),所述第二定位柱(24)穿过所述铰链组件(30)上的第二安装孔(3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顶盖(11),所述顶盖(11)包括所述第一定位孔(13)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4),所述第一定位柱(23)和第二定位柱(24)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30)中的上铰链(31)。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下横梁(12),所述下横梁(12)包括所述第一定位孔(13)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4),所述第一定位柱(23)和第二定位柱(24)用以定位所述铰链组件(30)中的下铰链(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3)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14)为长圆形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圆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50)的宽度方向所呈夹角的范围为40°~5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3)和第二定位柱(2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0)包括主体(22)以及沿着主体(22)延伸的弯折部(21),所述第一定位柱(23)及所述第二定位柱(24)设置在所述主体(22)上。
CN201921785103.8U 2019-10-23 2019-10-23 制冷器具 Active CN211549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5103.8U CN211549271U (zh) 2019-10-23 2019-10-23 制冷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5103.8U CN211549271U (zh) 2019-10-23 2019-10-23 制冷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9271U true CN211549271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5103.8U Active CN211549271U (zh) 2019-10-23 2019-10-23 制冷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9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2138B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10046795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US10400881B1 (en) Gear case with mounting arm
US78154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20160102809A1 (en) Curved surface hook
CN211549271U (zh) 制冷器具
WO2018137535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49257B2 (en)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5020471A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KR20120087818A (ko) 2축힌지 및 이 2축힌지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US20170274743A1 (en) Adjustably positionable spacer for vehicle door assembly
FI81428C (fi) Centreringsanordning foer fastgoering och centrering av ett doerrhandtag.
US10712193B2 (en) Liquid level detecting device
US20220212613A1 (en) Wire harness fixing member
CN22006195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838082U (zh) 一种锁销机构、门及窗
WO2012008150A1 (en) Fixing structure and drive apparatus
CN219875234U (zh) 转子组件、变频电机和压缩机
US11603690B2 (en) Locating system for an external door hinge
JP2019068524A (ja) モータ
US11280401B2 (en) Shift lever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14886284U (zh) 锁扣安装总成
EP3342653A1 (en) Pivot shaft assembly for a wiper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220149655U (zh) 电子装置
JP6933027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