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6070U -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6070U
CN211536070U CN201922425944.4U CN201922425944U CN211536070U CN 211536070 U CN211536070 U CN 211536070U CN 201922425944 U CN201922425944 U CN 201922425944U CN 211536070 U CN211536070 U CN 211536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ugated pipe
pipe
shell
corrugated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59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慎贵
马建强
苏卫东
朱磊峰
朱培华
徐权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rt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rt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rt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rt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59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6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6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6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包括加热管、透气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波纹管、与第一波纹管连接并对第一波纹管中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透气管包括第二波纹管、鼻吸管、固定带;所述第二波纹管一端与第一波纹管一端可拆卸的插套连接,另一端与鼻吸管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鼻吸管靠近第二波纹管的一端设置有一片与鼻吸管径线所在平面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为多孔半透膜材质。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对吸入气体的加热以及对呼出气体水汽的及时排除,从而避免了患者呼吸道的伤害以及可能因为水汽冷凝而造成的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背景技术
在新生儿呼吸治疗领域,一旦出现需要呼吸治疗时,呼吸支持时间较长,而新生儿和小儿的呼吸道较为不成熟,不能耐受干燥和低温的吸入气体,因此在直接进行插管通气时,需对病人吸入的呼吸气体进行加温并增加气体湿度。呼吸管路作为呼吸机到病人的气流输送载体,目的是将呼吸机产生的经过波形等参数调制的气流送至病人气道,支持病人呼吸的需要。通常呼吸管路采用的方式是外接加温加湿装置,采用不加热的管路将升温和湿化后的气体送往病人呼吸道。
采用这样的加温湿化方法和气体输送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气体在加温湿化后,容易在输送到病人的过程中,在管路内因温度降低而导致水蒸气在管内壁冷凝析出;为了防止冷凝水进入病人气道,这样的管路需要配置积水杯,并保持积水杯位于整个管路的相对低位,且需要进行经常性排水或更换;冷凝水会将呼吸气体中的水分子带出,导致呼吸气体湿度不足;需要对管路位置进行仔细调节,并且需要经常性更换积水杯,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蒸汽的可加热呼吸管,该种呼吸管能够对吸入气体加热,将管道内病人呼出其中的多余水汽自行排出呼吸管,防止呼吸管道内水蒸气冷凝析出的情况出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包括加热管、透气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波纹管、与第一波纹管连接并对第一波纹管中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透气管包括第二波纹管、鼻吸管、固定带;所述第二波纹管一端与第一波纹管一端可拆卸的插套连接,另一端与鼻吸管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鼻吸管靠近第二波纹管的一端设置有一片与鼻吸管径线所在平面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为多孔半透膜材质。
进一步地,加热机构包括电源插座、电发热丝;所述电发热丝螺旋的伸入至第一波纹管内;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筒形结构,外壳的一端端部与第一波纹管一个端口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外壳中设置隔水间隔,隔水间隔中设置有与所述电发热丝导通的电源插头;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还环向分布有弹性卡扣。
进一步地,加热机构包括电源插座、电发热丝;所述电发热丝螺旋缠绕的埋设于所述第一波纹管的管壁中;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筒形结构,外壳的一端端部与第一波纹管一个端口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外壳中设置隔水间隔,隔水间隔中设置有与所述电发热丝导通的电源插头;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还环向分布有弹性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波纹管为多孔聚四氟乙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弹性绳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加热管能够实现对通入的吸入气体加热,而在在加热管后方设置一段透气管,则使得患者呼出气体中的大量水蒸气能够从多孔半透膜材质的透气管中渗出,避免了水蒸气在管壁上冷凝而出现积水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普通呼吸管,省去了积水杯的设置,从而节省了生产所需材料;同时,水蒸气的自动排出也实现了呼吸管内部环境的自动平衡调节,省去了原有呼吸管工作时需要医护人员经常去排出积水杯中积水或者更换积水杯的工作,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机构中电发热丝的一种形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机构中电发热丝的另一种形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加热管 11.第一波纹管 12.加热机构 121.电源插座 1211.外壳 1212.电源插头 1213.弹性卡扣 1214.间隔板 1215.隔水间隔 122.电发热丝2.透气管 21.第二波纹管 22.鼻吸管 221.连接板 222.穿绳孔 23.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包括加热管1、透气管2。
如图1、图2,加热管包括第一波纹管11以及能够对第一波纹管中的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12。其中第一波纹管采用PVC、PS、PP等软塑料制成。而第一加热机构12则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第一波纹管一端的端口上的电源插座121以及与电源插座连接并伸入至第一波纹管中的电发热丝122。其中,为了增大电发热丝在第一波纹管中的接触面积,如图3所示,电发热丝在第一波纹管内呈双螺旋结构。而电源插座121则包括外壳1211、电源插头1212、以及多片弹性卡扣1213。其中,外壳呈一个大致的圆筒形结构,外壳内通过一块间隔板1214而隔离出一个与第一波纹管不相联通的隔水间隔1215。电源插头固定的安装在该隔水间隔中以防止浸水漏电或者短路,电发热丝则与电源插座固定连接以形成导通的回路。其余,多片弹性卡扣则分列在外壳1211的内壁上,当电源插座插入至呼吸机中时,弹性卡扣与呼吸机形成牢固的卡合状态,同时电发热丝通电、第一波纹管与呼吸机接通。
如图1、图2所示,透气管2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二波纹管21、鼻吸管22以及固定带23。其中第二波纹管的一端与第一波纹管的一端为可拆卸的插套连接。而第二波纹管的另一端则与鼻吸管22固定连接且二者相互连通。另外,鼻吸管靠近第二博波纹管一端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一片平行于鼻吸管径线所在平面的连接板221,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穿绳孔222,固定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其中一端的一个穿绳孔中,另一端上则是设置有一个硬化的钩型结构,该构型结构与连接板另一端的穿绳孔可拆卸连接。而为了使透气管2具备水蒸气向外排出的功能,第二波纹管采用水蒸气渗透率强的多孔半透膜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波纹管为多孔聚四氟乙烯材质,该种材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及水分子的渗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多孔聚四氟乙烯中的孔隙尺寸在5μm至0.05μm之间透水性与氧气流失率的平衡性最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头围尺寸的患者,固定带为弹性绳材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包括加热管1、透气管2。
如图1、图2,加热管包括第一波纹管11以及能够对第一波纹管中的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12。其中第一波纹管采用PVC、PS、PP等软塑料制成。而第一加热机构12则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第一波纹管一端的端口上的电源插座121以及与电源插座连接电发热丝122。其中,为了增大电发热丝在第一波纹管中的接触面积,同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以及卫生性,如图4所示,电发热丝螺旋缠绕的埋设在第一波纹管的管壁内。而电源插座121则包括外壳1211、电源插头1212、以及多片弹性卡扣1213。其中,外壳呈一个大致的圆筒形结构,外壳内通过一块间隔板1214而隔离出一个与第一波纹管不相联通的隔水间隔1215。电源插头固定的安装在该隔水间隔中以防止浸水漏电或者短路,电发热丝则与电源插座固定连接以形成导通的回路。其余,多片弹性卡扣则分列在外壳1211的内壁上,当电源插座插入至呼吸机中时,弹性卡扣与呼吸机形成牢固的卡合状态,同时电发热丝通电、第一波纹管与呼吸机接通。
如图1、图2所示,透气管2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二波纹管21、鼻吸管22以及固定带23。其中第二波纹管的一端与第一波纹管的一端为可拆卸的插套连接。而第二波纹管的另一端则与鼻吸管22固定连接且二者相互连通。另外,鼻吸管靠近第二博波纹管一端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一片平行于鼻吸管径线所在平面的连接板221,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穿绳孔222,固定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其中一端的一个穿绳孔中,另一端上则是设置有一个硬化的钩型结构,该构型结构与连接板另一端的穿绳孔可拆卸连接。而为了使透气管2具备水蒸气向外排出的功能,第二波纹管采用水蒸气渗透率强的多孔半透膜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波纹管为多孔聚四氟乙烯材质,该种材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及水分子的渗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多孔聚四氟乙烯中的孔隙尺寸在5μm至0.05μm之间透水性与氧气流失率的平衡性最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头围尺寸的患者,固定带为弹性绳材质。

Claims (5)

1.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透气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波纹管、与第一波纹管连接并对第一波纹管中吸入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透气管包括第二波纹管、鼻吸管、固定带;所述第二波纹管一端与第一波纹管一端可拆卸的插套连接,另一端与鼻吸管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鼻吸管靠近第二波纹管的一端设置有一片与鼻吸管径线所在平面平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为多孔半透膜材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其特征在于:加热机构包括电源插座、电发热丝;所述电发热丝螺旋的伸入至第一波纹管内;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筒形结构,外壳的一端端部与第一波纹管一个端口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外壳中设置隔水间隔,隔水间隔中设置有与所述电发热丝导通的电源插头;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还环向分布有弹性卡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其特征在于:加热机构包括电源插座、电发热丝;所述电发热丝螺旋缠绕的埋设于所述第一波纹管的管壁中;所述电源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呈筒形结构,外壳的一端端部与第一波纹管一个端口固定连接并联通;所述外壳中设置隔水间隔,隔水间隔中设置有与所述电发热丝导通的电源插头;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还环向分布有弹性卡扣。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纹管为多孔聚四氟乙烯材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弹性绳材质。
CN201922425944.4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Active CN211536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5944.4U CN2115360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5944.4U CN2115360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6070U true CN211536070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5944.4U Active CN2115360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6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8121B2 (en) Ventilation mask with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 device
JP4695318B2 (ja) 呼気ガスを供給する装置、加湿装置、呼吸用チューブ接続デバイス、呼吸用チューブ及び接続構造
EP2608836B1 (en) Portable humidification system and adaptor therefore
US9919124B2 (en) Delivery adaptor for ventilation system
JP4881377B2 (ja) 医療外科器具
JPWO2010116847A1 (ja) 人工鼻及び該人工鼻を備えた呼吸回路
KR20190030976A (ko) 인공호흡기용 호흡가스 가습장치
KR102318976B1 (ko) 인공호흡기용 호흡관장치
US11504494B2 (en)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utilizing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US20240157079A1 (en) Patient interface device and ventilation treatment apparatus
US7210476B2 (en) Breathing-speaking valve
CN211536070U (zh) 一种能自行排出多余水汽的可加热呼吸管
CN207734439U (zh) 便携式主动加温加湿呼吸过滤器
WO2023103842A1 (zh) 湿化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JPWO2009037863A1 (ja) 医療用ガスの加湿器、医療用ガスの加湿・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人工呼吸器システム
EP3471812B1 (en)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 devices
CN209996966U (zh) 水分导出装置、患者接口装置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03694311U (zh) 气管切开术的防烟呼吸器
JP2016168383A (ja) 呼吸用気体の加温加湿器
CN204017064U (zh) 一种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
CN211327569U (zh) 患者接口装置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09751879U (zh) 耳鼻喉科专用的鼻腔加湿器
CN219517445U (zh) 一种带有湿化功能的防脱型人工鼻
CN204395166U (zh) 一种热湿交换器
CN217526039U (zh) 一种吸氧湿化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