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5213U -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5213U
CN211535213U CN201921483245.9U CN201921483245U CN211535213U CN 211535213 U CN211535213 U CN 211535213U CN 201921483245 U CN201921483245 U CN 201921483245U CN 211535213 U CN211535213 U CN 211535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ides
shallow
shell
in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32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 Guowe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4832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5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5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5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壳体、减震装置、外壳、滑动装置、移动柱、支撑床体、通槽、滑杆、限位板、支撑柱和连接板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推车缓冲效果差的问题,当急救科医护人员在使用推车运输患者时,不会出现震动,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方便了人们使用,提高了推车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救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急救科在运输患者时,需要使用到推车,目前现有的推车,缓冲效果差,当急救科医护人员在使用推车运输患者时,容易出现震动,导致患者出现不适,不方便人们使用,降低了推车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具备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推车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顶部贯穿至外壳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床体。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壳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弹簧的外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贯穿至壳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支撑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壳体、减震装置、外壳、滑动装置、移动柱、支撑床体、通槽、滑杆、限位板、支撑柱和连接板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推车缓冲效果差的问题,当急救科医护人员在使用推车运输患者时,不会出现震动,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方便了人们使用,提高了推车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对移动柱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移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柱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弹簧,对移动板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在工作使用时缓冲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设置限位板,对移动板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移动限位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在工作使用时无法进行限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剖面图。
图中:1、底板;2、壳体;3、减震装置;31、减震气囊;32、移动板;33、弹簧;4、外壳;5、滑动装置;51、滑槽;52、滑块;6、移动柱;7、支撑床体;8、通槽;9、滑杆;10、限位板;11、支撑柱;1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内腔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装置3,减震装置3包括减震气囊31,减震气囊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2,移动板32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顶部贯穿至壳体2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顶部与支撑床体7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板32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弹簧33的外侧均开设有通槽8,通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9,滑杆9的底部与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通过设置限位板10,对移动板32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移动限位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32在工作使用时无法进行限位的问题,移动板3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3,通过设置弹簧33,对移动板32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板32在工作使用时缓冲效果差的问题,弹簧33的顶部与壳体2内腔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壳4,外壳4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装置5,滑动装置5包括滑槽51,通过设置滑槽51和滑块52,对移动柱6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移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移动柱6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滑槽5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52,滑块5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柱6,移动柱6的顶部贯穿至外壳4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床体7,通过设置底板1、壳体2、减震装置3、外壳4、滑动装置5、移动柱6、支撑床体7、通槽8、滑杆9、限位板10、支撑柱11和连接板12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推车缓冲效果差的问题,当急救科医护人员在使用推车运输患者时,不会出现震动,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方便了人们使用,提高了推车的实用性。
使用时,当支撑床体7在使用中出现震动时,支撑床体7会通过移动柱6开始缓冲,移动柱6带动滑块52在滑槽51内滑动缓冲,同时支撑床体7通过连接板12和支撑柱11开始缓冲,支撑柱11通过弹簧33带动移动板32开始缓冲,移动板32通过通槽8在滑杆9上开始缓冲,同步移动板32通过减震气囊31开始减震,使减震气囊31对上方震动压力进行抵消,从而达到了缓冲效果好的优点。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申请文件中所有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综上所述,该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通过底板1、壳体2、减震装置3、外壳4、滑动装置5、移动柱6、支撑床体7、通槽8、滑杆9、限位板10、支撑柱11和连接板12的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推车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腔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壳(4),所述外壳(4)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5)包括滑槽(51),所述滑槽(5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52),所述滑块(5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柱(6),所述移动柱(6)的顶部贯穿至外壳(4)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床体(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减震气囊(31),所述减震气囊(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2),所述移动板(3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的顶部与壳体(2)内腔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2)顶部的两侧且位于弹簧(33)的外侧均开设有通槽(8),所述通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的底部与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2)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贯穿至壳体(2)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顶部与支撑床体(7)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1921483245.9U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Active CN211535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3245.9U CN211535213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3245.9U CN211535213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5213U true CN211535213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3245.9U Active CN211535213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5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81411U (zh) 一种急诊科用护理担架床
CN211535213U (zh)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急救科用推车
CN113520734A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ecmo专用转运床
CN201022803Y (zh) 折叠式加床病床
CN211962465U (zh) 一种急救科用抢救装置
CN211049934U (zh) 一种便于患者使用的病床
CN210583263U (zh) 一种医养输液沙发
CN213250818U (zh) 一种影像科用检查床
CN210989260U (zh) 零靠墙输液沙发
CN212730315U (zh) 一种用于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抢救装置
CN211675118U (zh) 一种皮肤科诊疗台
CN216455825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病例推车
CN2415742Y (zh) 折叠式多功能野战急救担架
CN212262316U (zh) 一种内分泌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CN213431143U (zh) 一种肾内科透析患者护理设备
CN105919735B (zh) 一种可折叠的急救担架
CN206642017U (zh) 一种母婴护理床
CN211750534U (zh)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
CN214484946U (zh) 一种临床医学用急救推车
CN216628942U (zh) 一种核医学科多功能护理床架
CN215689343U (zh) 一种骨科护理支架
CN220046349U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用辅助翻转装置
CN212630992U (zh) 一种新型骨科牵引用腿部防护装置
CN211608423U (zh) 一种保健医生外出诊疗用可定位医疗器械的拉杆箱
CN211634614U (zh) 一种病人输液用输液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Guowen

Inventor after: Liu Hanjia

Inventor after: Luo Dazhan

Inventor after: Zhuang Ting

Inventor before: Zhuang T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550001 No.25 Yuxiu Road, Yunyan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ng Guowen

Address before: 362000 Fu Qiao 60, Qiu Zhong village, Xia Mei Town, Nanan, Quan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Chen Chao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