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9450U -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29450U CN211529450U CN201921884521.2U CN201921884521U CN211529450U CN 211529450 U CN211529450 U CN 211529450U CN 201921884521 U CN201921884521 U CN 201921884521U CN 211529450 U CN211529450 U CN 2115294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fault
- voltage cable
- trouble
- connection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Locating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包括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高压电缆具有多个故障连接点,高压电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每一电缆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故障连接点,故障生成器通过其中一个故障连接点与高压电缆的外部保护层连接。每一个故障连接点均可作为故障生成器的接入位置,便于调整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使得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不同,而每一个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故障位置处的故障类型不同,而且,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使得高压电缆占用的空间减小,避免了使用大面积的场地进行敷设电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缆在电网的普及应用,电缆故障迅速增多,电缆检修人员的故障查找水平对供电的可靠性有了一定的制约。因此电网都建设有电缆故障探测技术的培训基地。基地敷设有电缆并破坏性的制作故障,故障类型和位置是不能改变的,很难做到现场故障的多样化。
传统的高压电缆线路要实际敷设1回路电缆,这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敷设电缆,在实际电缆上破坏性的制作故障,一旦制作好,故障位置是不能动的,故障类型与故障距离也是固定的,是一个死故障。而实际工作中,电缆发生的故障多种多样,难以使得实训效果达到与实际线路一样的多样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调整故障类型以及位置距离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一种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包括: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所述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所述高压电缆具有多个故障连接点,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每一所述电缆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与所述高压电缆的外部保护层连接,所述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缆连接,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故障连接点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每一所述电缆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缆单元的长度相等,且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上的所述故障连接点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缆包括三条相位电缆,每一所述相位电缆上连接有所述故障生成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交叉互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条所述相位电缆分别为A相电缆、B相电缆以及C相电缆,A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B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C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五连接点和第六连接点,其中,第一连接点与第四连接点共同接地,第二连接点与第五连接点共同接地,第三连接点与第六连接点共同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还包括限制模块,外部电源通过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高压电缆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模块包括完好模块,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完好模块接地。
一种电缆故障模拟系统,包括:模拟箱以及上述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所述高压电缆绕线设置于所述模拟箱内,所述故障生成器设置于所述模拟箱的外侧箱体上,所述模拟箱开设有通孔,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故障连接点连接。
上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采用了传统的可直接购买使用的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不涉及相关功能模块例如各种故障模块的改进,仅仅改变了其连接方式,在高压电缆上设置多个故障连接点,每一个故障连接点均可作为故障生成器的接入位置,便于调整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即使得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不同,而每一个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每一个故障位置处的故障类型不同,从而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故障类型以及位置距离具有多样性,而且,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使得高压电缆占用的空间减小,避免了使用大面积的场地进行敷设电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高压电缆与故障生成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故障模拟装置。例如,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包括: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所述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所述高压电缆具有多个故障连接点,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每一所述电缆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与所述高压电缆的外部保护层连接,所述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缆连接,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二端接地。采用了传统的可直接购买使用的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不涉及相关功能模块例如各种故障模块的改进,仅仅改变了其连接方式,在高压电缆上设置多个故障连接点,每一个故障连接点均可作为故障生成器的接入位置,便于调整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即使得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不同,而每一个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每一个故障位置处的故障类型不同,从而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故障类型以及位置距离具有多样性,而且,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使得高压电缆占用的空间减小,避免了使用大面积的场地进行敷设电缆。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示意图。
一种电缆故障模拟装置10,包括:高压电缆100以及故障生成器200,所述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所述高压电缆100具有多个故障连接点110,所述高压电缆10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120,每一所述电缆单元120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所述故障生成器200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外部保护层连接,所述故障生成器200包括多个故障模块,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缆100连接,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在上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中,采用了传统的可直接购买使用的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不涉及相关功能模块例如各种故障模块的改进,仅仅改变了其连接方式,在高压电缆100上设置多个故障连接点110,每一个故障连接点110均可作为故障生成器200的接入位置,便于调整高压电缆100的故障位置,即使得高压电缆100的故障位置不同,而每一个故障生成器200包括多个故障模块,使得高压电缆100上的每一个故障位置处的故障类型不同,从而使得高压电缆100上的故障类型以及位置距离具有多样性,而且,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使得高压电缆占用的空间减小,避免了使用大面积的场地进行敷设电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故障模块包括高阻故障模块210,所述高压电缆100通过所述高阻故障模块210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阻故障模块210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制作模块,即所述高阻故障模块210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生成模块,所述高阻故障模块210具有高阻抗的等效电路,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在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制作出高阻抗故障,当所述高压电缆100通电之后,由于所述高压电缆100接入高阻抗电路,所述高压电缆100出现输出电流急剧下降的情况,而且,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热量逐渐聚集,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出现局部温度上升的情况。这样,通过使用故障定位仪等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即可,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高电阻的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高阻故障模块210包括第一开关212、第一电阻214和第一闪络电路216,所述高压电缆100通过所述第一开关212与所述第一电阻2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21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高压电缆100还通过所述第一开关212与所述第一闪络电路21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闪络电路216的输出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214和所述第一闪络电路216并联,所述第一开关212作为所述第一电阻214和所述第一闪络电路216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导通和关闭的开关件。所述第一电阻214为大阻抗的电阻,即所述第一电阻214为高阻抗电阻,也即所述第一电阻214的阻抗大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特性阻抗,所述第一闪络电路216为制作闪络效应的电路,即所述第一闪络电路216在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表面产生闪络效应,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出现高阻闪络故障。由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外层绝缘表面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表面产生高阻闪络故障,加之,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位置不同,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高电阻的闪络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故障模块包括低阻故障模块220,所述高压电缆100通过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制作模块,即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生成模块,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具有低阻抗的等效电路,即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的等效阻抗小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特性阻抗,也即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的直流等效阻抗趋近于零,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在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制作出低阻抗故障,当所述高压电缆100通电之后,由于所述高压电缆100接入低阻抗的等效电路,所述高压电缆100出现短路故障情况,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产生短接的情况。这样,通过使用故障定位仪等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即可,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高电阻的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低阻故障模块220包括第二开关222和第二电阻224,所述高压电缆100通过所述第二开关222与所述第二电阻2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224的第二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224外接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表面保护层,所述第二开关222作为所述第二电阻224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导通和关闭的开关件。所述第二电阻224为小阻抗的电阻,即所述第二电阻224为低阻抗电阻,也即所述第二电阻224的阻抗小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特性阻抗,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出现短接故障。由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外层绝缘表面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表面产生电路短路的故障,加之,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位置不同,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高电阻的闪络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故障模块包括闪络故障模块230,所述高压电缆100通过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制作模块,即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生成模块,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具有闪络效应的等效电路,即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在所述高压电缆100上制造出电流值突增的泄漏电流,也即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在所述高压电缆100上产生瞬时的泄露电流大于安全电流,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在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制作出电流突然上升,而且检测泄露电流的电表指针呈闪络性摆动。当所述高压电缆100通电之后,由于所述高压电缆100接入闪络故障模块230,所述高压电缆100出现闪络故障情况,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产生泄漏电流突增的情况。这样,通过使用故障定位仪等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即可,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闪络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闪络故障模块230包括第三开关232和第二闪络电路234,所述高压电缆100通过所述第三开关232与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的输出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外接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表面保护层,用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上产生过大的泄漏电流,所述第三开关232作为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导通和关闭的开关件。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制作单元,即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生成单元,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具有闪络效应的等效电路,即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在所述高压电缆100上制造出电流值突增的泄漏电流,也即所述第二闪络电路234在所述高压电缆100上产生瞬时的泄露电流大于安全电流,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在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制作出电流突然上升,而且检测泄露电流的电表指针呈闪络性摆动。由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外层绝缘表面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表面产生泄漏电流突增的闪络故障,加之,所述高压电缆100与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的位置不同,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闪络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模块包括接地故障模块,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接地故障模块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故障模块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制作模块,即所述接地故障模块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生成模块,所述接地故障模块具有接地的等效电路,即所述接地故障模块在所述高压电缆上制造出与地相同的电位,也即所述接地故障模块在所述高压电缆上产生电位为零的故障,使得所述高压电缆在与所述故障生成器的连接处制作出与地保持相同电位的故障。当所述高压电缆通电之后,由于所述高压电缆接入接地故障模块,所述高压电缆出现接地故障情况,使得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故障生成器的连接处产生与地短接的情况。这样,通过使用故障定位仪等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即可,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的不同位置生成接地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故障模块包括第四开关和接地电路,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接地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地电路的输出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电路外接于所述高压电缆的表面保护层,用于在所述高压电缆上产生与地相同的电位,所述第四开关作为所述第二闪络电路与所述高压电缆的导通和关闭的开关件。所述接地电路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制作单元,即所述接地电路作为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生成单元,所述接地电路具有接地效应的等效电路,即所述接地电路在所述高压电缆上制造出与地相同电位的点,也即所述接地电路在所述高压电缆上产生电位为零的电位,使得所述高压电缆在与所述故障生成器的连接处制作出电压突降的故障。由于所述故障生成器与所述高压电缆的外层绝缘表面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故障生成器的连接处的表面产生电位突降的接地故障,加之,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故障生成器的连接处的位置不同,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的不同位置生成接地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模块包括完好模块,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完好模块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完好模块用于代表所述高压电缆的某一处的状态为正常的模块,即所述完好模块用于标示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完好模块的连接处的状态为正常,使得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完好模块的连接处的状态可直接且清楚获取,便于在培训中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从而便于对培训中的故障检测结果进行比对,进而便于对培训中的故障检测结果是否正确进行评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完好模块包括一根断开的导线,即当所述完好模块与所述高压电缆连接时,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完好模块的连接处的状态为正常状态,使得高压电缆与所述完好模块的连接处表示为无故障状态,便于培训中对故障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相邻两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故障连接点11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故障生成器200通过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连接,即所述故障生成器200可通过任一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连接,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上的故障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上的故障位置具有多样性。而相邻两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之间的间距相等,表明了多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依次且等间距分布于所述高压电缆100上,即在沿所述高压电缆100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分布等间距的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使得每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距离所述高压电缆100的起始位置得以确定,即每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起始位置的距离均不同,从而使得所述故障生成器20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的连接位置均不同,进而使得所述故障生成器200在距离所述高压电缆100起始位置处明确的连接处与所述高压电缆100连接。这样,所述故障生成器200产生故障的位置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连接处也是可以通过所述故障连接点110的位置确定,即所述故障生成器200距离所述高压电缆100的起始位置是确定的,便于对培训中对故障点的距离以及位置进行判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高压电缆10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120,每一所述电缆单元120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缆单元120的长度相等,多个所述电缆单元120共同组成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整体结构,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120对应有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且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120上的所述故障连接点110均匀分布,即所述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120上相邻两个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故障生成器200通过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连接,所述故障生成器200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所述故障连接点110制造故障。由于多个所述电缆单元120是依次连接的,而且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120上均设置有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使得所述高压电缆100上的所述故障连接点110的位置均匀分布,便于对不同的位置设置对应的故障。这样,由于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120设置有所述故障连接点110,使得所述故障生成器200与所述高压电缆100上的不同所述电缆单元120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故障生成器200的位置可变,具有位置多样性的特点,便于在所述高压电缆100的不同位置生成对应的故障状态,进而便于增加所述高压电缆100的故障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缆包括三条相位电缆,每一所述相位电缆上连接有所述故障生成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缆用于变电站之间的电压传输,而对于传输高压电压的电缆,通常采用三相电缆,三条不同的相位的高压电缆,即每一条高压电缆产生不同相位的交流电,而且,三相电缆之间的相位之差是常用的120°,使得所述高压电缆的三条电缆均匀输出。由于所述高压电缆时三条相位电缆,具有相同的输出频率,即三条相位电缆的输出方式相同,三条相位电缆的运行状态相同,在每一所述相位电缆上进行检测时,每一所述相位电缆上设置有多个故障连接点,便于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所述故障连接点与对应的所述相位电缆连接,从而便于在三条不同的所述相位电缆制作对应的故障,进而便于在培训中同时对三条所述相位电缆进行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采用交叉互联的方式连接,即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交叉互联,也即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相互交叉连接,例如,三条所述相位电缆分别为A相电缆、B相电缆以及C相电缆,A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一连接点A1和第二连接点A2,B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三连接点B1和第四连接点B2,C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五连接点C1和第六连接点C2,其中,第一连接点A1与第四连接点B2共同接地,第二连接点A2与第五连接点C1共同接地,第三连接点B1与第六连接点C2共同接地。这样,三条所述相位电缆形成交叉互联系统,使得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的电位保持一致且均接地,从而使得与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所述高压电缆的运行状态一致,便于利用交叉互联的三相电缆产生故障,使得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模拟出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从而使得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的故障情况与实际故障情况更加贴切,便于对电缆故障测寻和交叉互联系统的培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故障模拟装置还包括限制模块,外部电源通过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高压电缆的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制模块具有高压限制和电流限制的特点,即第一,所述限制模块确保在所述高压电缆的输入端输入高压电压;第二,所述限制模块限制输入所述高压电缆的输入电流,从而保护所述高压电缆,降低了所述高压电缆的保护层被击穿的几率,提高了所述高压电缆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不涉及信号传输或者处理,仅仅是结构上的连接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涉及一种电缆故障模拟系统,包括:模拟箱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所述高压电缆绕线设置于所述模拟箱内,所述故障生成器设置于所述模拟箱的外侧箱体上,所述模拟箱开设有通孔,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故障连接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缆为三相电缆,即所述高压电缆为三条不同的相位电缆组成,而且,三条所述相位电缆呈“品”字形排列,每一条所述相位电缆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每一所述相位电缆的长度为米,即所述高压电缆的总长度至少米。由于所述高压电缆是通过绕线方式设置,使得所述高压电缆在所述模拟箱内所占的空间减少,降低了制作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故障模拟系统还包括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所述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包括多个接地端,所述高压电缆的屏蔽层通过所述接地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缆由三条相位电缆组成,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采用交叉互联的方式连接,并且与所述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连接,例如,所述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以及第三接地端,三条所述相位电缆分别为A相电缆、B相电缆以及C相电缆,A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连接处有A1和A2的连接点,B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连接处有B1和B2的连接点,C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连接处有C1和C2的连接点,其中,连接点A1与连接点B2共同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点A2与连接点C1共同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点B1与连接点C2共同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地端。这样,当所述高压电缆加载的电压超过20KV时,启动所述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对所述高压电缆进行保护,延长了所述高压电缆的使用寿命。而且,所述高压电缆包括采用实体聚乙烯为绝缘的高质量同轴电缆,为了控制模拟装置体积及设备适用性,所述高压电缆的直径不大于6mm,最大直流耐压大于25KV。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故障模拟系统还包括第一直接接地装置和第二直接接地装置,所述第一直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端与所述高压电缆的起始端的屏蔽层连接,所述第二直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端与所述高压电缆的终止端的屏蔽层连接。这样,所述高压电缆的两端的屏蔽层的电压保持一致,使得所述高压电缆两端的屏蔽层的屏蔽效果得以保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直接接地装置和所述第二直接接地装置对所述高压电缆进行保护,延长了所述高压电缆的使用寿命。
上述电缆故障模拟系统,在高压电缆上设置多个故障连接点,每一个故障连接点均可作为故障生成器的接入位置,便于调整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即使得高压电缆的故障位置不同,而每一个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每一个故障位置处的故障类型不同,从而使得高压电缆上的故障类型以及位置距离具有多样性。而且,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不涉及信号传输或者处理,仅仅是结构上的连接关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电缆以及故障生成器,所述高压电缆以绕线方式设置,所述高压电缆具有多个故障连接点,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电缆单元,每一所述电缆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故障连接点与所述高压电缆的外部保护层连接,所述故障生成器包括多个故障模块,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缆连接,所述故障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故障连接点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缆单元的长度相等,且每一个所述电缆单元上的所述故障连接点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缆包括三条相位电缆,每一所述相位电缆上连接有所述故障生成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条所述相位电缆的屏蔽层交叉互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条所述相位电缆分别为A相电缆、B相电缆以及C相电缆,A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B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C相电缆的电缆单元的屏蔽层的连接处有第五连接点和第六连接点,其中,第一连接点与第四连接点共同接地,第二连接点与第五连接点共同接地,第三连接点与第六连接点共同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制模块,外部电源通过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高压电缆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模块包括完好模块,所述高压电缆通过所述完好模块接地。
9.一种电缆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箱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装置,所述高压电缆绕线设置于所述模拟箱内,所述故障生成器设置于所述模拟箱的外侧箱体上,所述模拟箱开设有通孔,所述故障生成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故障连接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故障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所述交叉互联保护接地装置包括多个接地端,所述高压电缆的屏蔽层通过所述接地端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84521.2U CN21152945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84521.2U CN21152945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29450U true CN211529450U (zh) | 2020-09-18 |
Family
ID=7246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84521.2U Active CN21152945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2945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9117A (zh) * | 2020-11-12 | 2021-01-29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电缆故障模拟系统 |
CN112684378A (zh) * | 2020-12-14 | 2021-04-20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三芯统包电缆故障模拟装置 |
CN116631273A (zh) * | 2023-07-25 | 2023-08-22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高空漏电故障采集装置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84521.2U patent/CN2115294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9117A (zh) * | 2020-11-12 | 2021-01-29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电缆故障模拟系统 |
CN112684378A (zh) * | 2020-12-14 | 2021-04-20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三芯统包电缆故障模拟装置 |
CN116631273A (zh) * | 2023-07-25 | 2023-08-22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高空漏电故障采集装置 |
CN116631273B (zh) * | 2023-07-25 | 2023-11-07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高空漏电故障采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06568A (zh) |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 |
CN109669103B (zh) | 一种真型配电网多态复杂故障模拟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 |
CN211529450U (zh) | 电缆故障模拟装置及系统 | |
CN203434619U (zh) | 新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柜装置 | |
Bak et al. | High voltage AC underground cable systems for power transmission–A review of the Danish experience, part 1 | |
CN207541193U (zh) | 一种配电网多态复杂故障模拟试验平台 | |
Peng et al. | Edge computing based fault sensing of the distribution cables based on time-domain analysis of grounding line current signals | |
Yasui et al. | Lightning surge overvoltage protection for low-voltage equipment placed outdoors in TT system | |
CN203217026U (zh) | 一种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系统 | |
Uhl et al. | Analysis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etween medium voltage AC and DC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and cables | |
Halevidis et al. | Power flow in PME distribution systems during an open neutral condition | |
Khalilnezhad et al. | Assessment of line energization transients when increasing cable length in 380 KV power grids | |
RU145149U1 (ru) | Коробка электромонтажная для коммутации покрытых изоляционной оболочкой экранов силовых кабелей | |
Soloot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overvoltages and their deduction approach | |
A Isaac et al. | Arduino microcontroller based underground cable fault distance locator | |
Burlakov et al. | Transients and overvoltages in single-phase high-voltage cable lines | |
Ge et al. | Low-voltage overhead lines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high-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 |
Kosorukov et al. | The feature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low-voltage system of Air insulated High Voltage Substation by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 |
Nicora et al. |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on power plant connection caused by lightning event | |
Yang et al. |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caled-Down Analogous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Single-Phase Arc Fault Generator | |
CN203521645U (zh) | 电气二次设备的接地装置和接地系统 | |
Škuletić et al. | Analysis of surge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n low-voltage AC systems with capacitive load | |
Vasileva et al. |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nergization and re-energization overvoltages i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220 kV | |
CN211063341U (zh) | 具有优良绝缘性的船用大功率高压交流干式负载 | |
Gong et al. | Study on Sheath Voltage and Earth Potential Rises of the Hybrid Overhead-cable L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510620, No. two, No. 2, Tianhe Sout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No. two, No. 2, Tianhe Sout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