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6644U -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6644U
CN211526644U CN201922454078.1U CN201922454078U CN211526644U CN 211526644 U CN211526644 U CN 211526644U CN 201922454078 U CN201922454078 U CN 201922454078U CN 211526644 U CN211526644 U CN 211526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evice main
building
passive
chimney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40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茜
傅银杰
陈驰
黄友聪
张芮颖
朱建宁
黄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ver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40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6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6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66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用于实现被动式热压通风的中空主体部件;所述的装置主体平行于建筑外墙垂直设置;所述的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的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装置主体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设置有采暖蓄热层,所述的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为透明结构。该通风装置,依照“被动式”设计的理念,将“烟囱效应”的原理与太阳能的热利用相结合,开发设计一种依附于建筑外墙的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能够使建筑物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调节和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降低了建筑的空调与风机能耗,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依附于建筑外墙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被动式自然通风设计是一项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有效降低空调能耗的常用技术。太阳能的热利用也是目前被广泛利用的,但是如何将将“烟囱效应”的原理与太阳能的热利用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低碳环保的通风装置是目前设计开发的热点问题,但是当前对传热及通风特性的研究多停留在数字模拟层面,还缺乏建造在真实建筑中的实际运行效果的验证,以及建立通风量与室内外热环境之间的相关性。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5年9月2,公告号:CN204609373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医院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被动式节能装置,具体为一种兼具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功能的被动式节能装置,该装置由采光罩、外层透明通风管、屋顶外部内层直光导管、屋顶内部内层直光导管、内层变径光导、漫反射器、防雨百叶风口、单层百叶风口组成。阳光透过外层透明通风管照射在所述的内层变径光导管和屋顶外部内层直光导管外表面涂有的高吸收率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上,并加热环形通道内的空气,加强热压作用,提高环形通道内的风速,强化自然通风。
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通过引风装置诱导,经换气进气管排入至室内;室内浑浊的空气通过热压效应,经透光外管排出室外;实现循环通风,改善室内环境。这种主动式热压通风装置仍然耗费设备能耗,不利于环保节能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不采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下,解决室内通风不畅、空气质量不佳等问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采暖、降温等性能,利用建筑自身构件来一定程度上替代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空调和风机使用时间,降低设备能耗,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用于实现被动式热压通风的中空主体部件;所述的装置主体平行于建筑外墙垂直设置;
所述的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的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装置主体采用烟囱效应结构设置;
所述的装置主体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设置有采暖蓄热层,所述的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为透明结构。
该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通过设置一个与建筑外墙平行的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部为中空式结构,且该装置主体垂直设置,装置主体靠近建筑外墙的内侧设置有采暖蓄热层,而外侧则为透明结构,可使阳光透过并将热量传递到采暖蓄热层供其吸热,形成热压,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是与房间室内进风口相连的进风口,顶部最高处设置有出风口。该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依照“被动式”设计的理念,将“烟囱效应”的原理与太阳能的热利用相结合,开发设计一种依附于建筑外墙的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进出风口、垂直风道、采暖蓄热层。通过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使建筑物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调节和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降低了建筑的空调与风机能耗,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该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可在小型居住建筑中推广使用。透明结构既是为了实现阳光对采暖蓄热层的照射,还可为建筑提供保护,并兼顾隔绝外部环境和隔音作用;采暖蓄热层吸收阳光的热量,实现太阳能的功能,实现整个装置利用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技术,使建筑做到零能耗、零排放。有利于建筑节能、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被动式”通风装置,与建筑立面造型相结合,实现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统一。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置主体包括底部风管、竖直主体和顶部风管,所述的底部风管、竖直主体和顶部风管内部相互连通并形成通风通道。底部风管与室内通风口连通,进而通过底部风管、竖直主体和顶部风管内部的通风通道排出。通风通道的宽度通常为0.2-0.8m。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部风管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底部风管的进风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风管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的出风口设置在顶部风管L型结构的自由端,所述的顶部风管的L型结构的自由端高出建筑外墙。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部风管与顶部风管为金属管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采暖蓄热层为表面涂黑的吸热材料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置主体的外侧的透明结构为浮法玻璃或钢化玻璃。采用层浮法玻璃或钢化玻璃,即可采光吸热,也可为建筑提供保护,并兼顾隔绝外部环境和隔音作用。
作为优选,该通风装置还包括一用于防止外部风压的防风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依照“被动式”设计的理念,将“烟囱效应”的原理与太阳能的热利用相结合,开发设计一种依附于建筑外墙的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进出风口、垂直风道、采暖蓄热层。通过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使建筑物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调节和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降低了建筑的空调与风机能耗,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该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可在小型居住建筑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的一种剖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与建筑外墙结合的一种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进风口,3、出风口,4、采暖蓄热层,5、透明结构,6、底部风管,7、竖直主体,8、顶部风管,9、室内进风口,10、建筑外墙,12、通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1,用于实现被动式热压通风的中空主体部件;装置主体1平行于建筑外墙垂直设置; 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口2,装置主体1采用烟囱效应结构设置;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3;装置主体1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设置有采暖蓄热层4,采暖蓄热层4为表面涂黑的吸热材料板;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为透明结构5。装置主体1的外侧的透明结构为浮法玻璃或钢化玻璃。
装置主体1包括底部风管6、竖直主体7和顶部风管8,底部风管6、竖直主体7和顶部风管8内部相互连通并形成通风通道12。底部风管6呈L型结构设置,进风口2设置在底部风管的进风端。顶部风管8呈L型结构设置,出风口3设置在顶部风管L型结构的自由端,顶部风管8的L型结构的自由端高出建筑外墙。底部风管6与顶部风管8为金属管件。
该通风装置还包括一用于防止外部风压的防风罩。
本实施例中,该装置主体1通过地面固定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装置主体1包括一个与建筑外墙10平行的垂直竖直主体,竖直主体7内侧是一块表面涂黑的吸热材料,外侧是玻璃,中空部分是通风通道12。装置主体1为一扁平矩形管件,装置主体1的竖直主体7靠近建筑墙体的内侧设置有一表面涂黑的吸热材料板,竖直主体7另另外三侧均为透明玻璃,而底部风管6和顶部风管8均为一扁平L型金属弯管,进风口2设置在底部风管的自由端,出风口3设置顶部风管的自由端,使用时,进风口2与室内进风口9连通,形成烟囱式通道,室内的空气在装置主体烟囱效果的作用下自室内通过装置主体内部的通风通道经出风口排出。装置主体内侧的采暖蓄热层,可使阳光透过并将热量传递到采暖蓄热层供其吸热,形成热压,依照“被动式”设计的理念,将“烟囱效应”的原理与太阳能的热利用相结合,依附于建筑外墙的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通过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使建筑物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调节和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降低了建筑的空调与风机能耗,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该被动式热压通风装置,可在小型居住建筑中推广使用。透明结构既是为了实现阳光对采暖蓄热层的照射,还可为建筑提供保护,并兼顾隔绝外部环境和隔音作用;采暖蓄热层吸收阳光的热量,实现太阳能的功能,实现整个装置利用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技术,使建筑做到零能耗、零排放。体现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融合。契合了当前社会的低碳环保理念,使建筑做到零能耗、零排放。有利于建筑节能、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被动式”通风装置,与建筑立面造型相结合,实现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统一。

Claims (8)

1.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用于实现被动式热压通风的中空主体部件;所述的装置主体(1)平行于建筑外墙垂直设置;
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口(2),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3);所述的装置主体采用烟囱效应结构设置;
所述的装置主体(1)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设置有采暖蓄热层(4),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为透明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体(1)包括底部风管(6)、竖直主体(7)和顶部风管(8),所述的底部风管(6)、竖直主体(7)和顶部风管(8)内部相互连通并形成通风通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风管(6)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的进风口(2)设置在底部风管的进风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风管(8)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的出风口(3)设置在顶部风管L型结构的自由端,所述的顶部风管(8)的L型结构的自由端高出建筑外墙。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风管(6)与顶部风管(8)为金属管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暖蓄热层(4)为表面涂黑的吸热材料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外侧的透明结构(5)为浮法玻璃或钢化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风装置还包括一用于防止外部风压的防风罩。
CN201922454078.1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26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4078.1U CN211526644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4078.1U CN211526644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6644U true CN211526644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407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26644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6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6673B (zh) 强化自然通风空调节能系统
CN103148557A (zh) 一种无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风系统
CN105020770B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储热供暖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06759972A (zh) 一种蓄热通风复合式太阳能结构
CN20187416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围护结构
CN101893298A (zh) 具有内空气水循环被动式冷却的空调方法及其装置
CN203100056U (zh) 一种无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风系统
CN201074903Y (zh) 带暖气的太阳能热水器装置
CN211526644U (zh) 一种基于烟囱效应的被动式外墙通风装置
CN201794488U (zh) 具有外空气水循环被动式冷却的装置
CN209989976U (zh) 坡屋面太阳能集热驱动的双层通风墙体隔热装置
CN204609373U (zh) 一种适用于医院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被动式节能装置
CN203298416U (zh) 强化自然通风空调节能系统
CN102493574A (zh) 一种太阳能保暖墙
CN201865545U (zh) 水被动式冷却集成装置、蒸发制冷水被动式冷却集成装置及其空调装置
CN101100890A (zh) 与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CN101892799B (zh) 具有外空气水循环被动式冷却的方法及装置
CN212271703U (zh) 一种节能、环保住宅楼
CN203561022U (zh) 适用于轻钢厂房的太阳能通风装置
CN210342314U (zh) 一种住宅钢结构节能墙体系统
CN101328725A (zh) 一种高效节能保温屋
CN207378299U (zh) 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室内排水管结构
CN202002254U (zh)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降温系统
CN201567806U (zh) 太阳能集成房屋
CN20494364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储热供暖系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