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3057U -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3057U
CN211513057U CN201922084358.8U CN201922084358U CN211513057U CN 211513057 U CN211513057 U CN 211513057U CN 201922084358 U CN201922084358 U CN 201922084358U CN 211513057 U CN211513057 U CN 211513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drainag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ube body
stom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43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瑞燕
冯淑谊
李倩
张美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20843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3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3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3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胃肠减压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为置入端,置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置入部,置入部用于插设在肠道内,管体的另一端为排出端,排出端用于连接收集器。管体的置入部设置有引流通气孔,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或螺旋设置在管体的侧壁上。由于管体的置入部开设有引流通气孔,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异物可从引流通气孔进入管体内,并排至收集器内,从而减少肠胀气。通过将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或螺旋设置在管体的置入部,相比于常规的胃肠减压管,该胃肠减压管增加了引流通气孔所在周向的管体面积,同时降低了管体上引流通气孔的密集度,这样可以增加胃肠减压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

Description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肠道清洗是一种为手术、检查、分娩作准备的常规操作,通过灌肠或药物等刺激肠蠕动,以排出肠内积存的残渣。然而,肠道清洗容易导致患者肠胀气,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肠胀气会导致肠道的面积增大,从而减少手术的操作空间,影响手术的进程。为了避免患者肠胀气,通常将胃肠管从患者的肛门插入体内,肠道内的气体通过胃肠管的气孔排出。但是,这种胃肠管所能承受的拉力较低,将胃肠管从体内拨出的过程中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增加胃肠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在拉动的过程中断裂。
一种胃肠减压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置入端,所述置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置入部,所述置入部用于插设在肠道内,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排出端,所述排出端用于连接收集器;
所述管体的置入部上设置有多个引流通气孔,多个所述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或者,
所述管体的置入部上设置有多个引流通气孔,多个所述引流通气孔螺旋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
上述胃肠减压管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胃肠减压管,使用时,将管体的置入端对准患者的肛门,向患者的体内推动管体,使管体的置入部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由于管体的置入部开设有引流通气孔,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可以从引流通气孔进入管体内,并排出至收集器内,从而减少肠胀气。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中,多排引流通气孔对称地设置在管体上,引流通气孔所处的位置容易断裂。而在本方案中,将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在管体的置入部,或将引流通气孔螺旋设置在管体的置入部,相比于常规的胃肠减压管,本方案的胃肠减压管增加了引流通气孔所在周向的管体面积,同时降低了管体上引流通气孔的密集度,从而可以增加胃肠减压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气孔包括第一引流通气孔以及第二引流通气孔,所述第一引流通气孔和所述第二引流通气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引流通气孔与所述第二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引流通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7cm~1.3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气孔为圆形孔,所述引流透气孔的直径为4mm~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润滑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刻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胃肠减压管还包括流量调节开关,所述流量调节开关设置在所述管体上。
一种胃肠减压装置,包括收集器以及所述的胃肠减压管,所述收集器设置在所述胃肠减压管的排出端。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胃肠减压装置,使用时,将管体的置入端对准患者的肛门,向患者的体内推动管体,使管体的置入部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由于管体的置入部开设有引流通气孔,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可以从引流通气孔进入管体内,并排出至收集器内,从而减少肠胀气。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中,多排引流通气孔对称地设置在管体上,引流通气孔所处的位置容易断裂。而在本方案中,将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在管体的置入部,或将引流通气孔螺旋设置在管体的置入部,相比于常规的胃肠减压管,本方案的胃肠减压管增加了引流通气孔所在周向的管体面积,同时降低了管体上引流通气孔的密集度,从而可以增加胃肠减压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蝶形胶布,所述蝶形胶布包括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以及第三粘贴部,所述第一粘贴部用于粘贴所述管体,所述第二粘贴部用于粘贴在左侧臀部,所述第三粘贴部用于粘贴在右侧臀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气囊、气管以及加压器,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置入部,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压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胃肠减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胃肠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胃肠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管体,11、置入端,12、置入部,121、引流通气孔,1211、第一引流通气孔,1212、第二引流通气孔,13、排出端,14、刻度,20、蝶形胶布,21、第一粘贴部,22、第二粘贴部,23、第三粘贴部,30、气囊,31、气管,32、加压器,40、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胃肠减压管,包括管体10。管体10的一端为置入端11,置入端11的侧壁上设置有置入部12,置入部12用于插设在肠道内;管体10的另一端为排出端13,排出端13用于连接收集器40。管体10的置入部12上设置有多个引流通气孔121,多个引流通气孔121错开设置。或者,管体10的置入部上设置有多个引流通气孔121,多个引流通气孔121螺旋设置在管体10的侧壁上。
上述的胃肠减压管,使用时,将管体10的置入端11对准患者的肛门,向患者的体内推动管体10,使管体10的置入部12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由于管体10的置入部12开设有引流通气孔121,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可以从引流通气孔121进入管体10内,并排出至收集器40内,从而减少肠胀气。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中,多排引流通气孔对称地设置在管体上,引流通气孔所处的位置容易断裂。而在本方案中,将引流通气孔121错开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或将引流通气孔121螺旋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相比于常规的胃肠减压管,本方案的胃肠减压管增加了引流通气孔121所在周向的管体10面积,同时降低了管体10上引流通气孔121的密集度,从而可以增加胃肠减压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1至图3,管体10是中空结构,管体10的一端为置入端11,将管体10的置入端11对准患者的肛门,向患者的体内推动管体10,使管体10的置入部12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管体10的另一端为排出端13,排出端13设置有开口,便于将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排出至收集器40内。管体10的置入端11可以是封闭结构,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通过置入部12上的引流通气孔121进入到管体10内,并从排出端13排出至收集器40内。由于管体10的置入端11为封闭结构,可以增加管体10置入端11的硬度,便于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患者的体内。具体地,管体10的置入端11为弧形,一方面,有利于将管体10快速地插入患者的体内;另一方面,将胃肠减压管插入体内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对患者肠壁的损伤,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当然,管体10的置入端11也可以设置开口,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既可以从开口处进入管体10内,也可以从置入部12上的引流通气孔121进入管体10内,这样可以快速地将肠道内的气体和/或异物排出至收集器4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引流通气孔121包括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以及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相对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上,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与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错开设置。将管体10的置入部12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后,肠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可以通过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进入管体10内,进而从管体10的排出端13排出至收集器40内。由于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错开设置,相比于常规的胃肠减压管,本实施例的胃肠减压管增加了引流通气孔121所在周向的管体10面积,同时降低了管体10上引流通气孔121的密集度,这样可以增加胃肠减压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此外,常规胃肠减压管的引流通气孔121对称地设置在管体10上,例如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对称地设置在管体10上,由于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形成对流通道,则从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进入管体10内的气体和/或异物容易从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排出至肠道内。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错开设置,可以避免进入管体10内的气体和/或异物排出至肠道内。
具体地,请参阅图1,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设置有多个,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设置有多个,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之间。由于第一引流通气孔1211和第二引流通气孔1212设置有多个,这样可以改善排气减压的效果,进而对肠胃进行充分地减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引流通气孔121设置有多个,多个引流通气孔121螺旋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通过在管体10上螺旋地设置引流通气孔121,一方面可以将肠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排出至收集器40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此外,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管体10内的气体和/或异物从引流通气孔121排至肠道内。
具体地,引流通气孔12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引流通气孔1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不以此为限。若引流通气孔121为方形,则方形引流通气孔121的长度为4mm~6mm,方形引流通气孔121的宽度为4mm~6mm。若引流通气孔121为圆形,则圆形引流通气孔121的直径为4mm~6mm。尺寸在该范围内的引流通气孔121,在保证胃肠减压管所能承受的拉力基础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残留的异物堵塞引流通气孔121的几率,同时可以改善胃肠减压管的排气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引流通气孔121的形状为方形,方形引流通气孔121的长度为5mm,方形引流通气孔121的宽度为5mm。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引流通气孔121之间的间距为0.7cm~1.3cm。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引流通气孔121之间的间距指的是相邻两个引流通气孔121在轴线方向上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引流通气孔121之间的间距为1cm。
具体地,管体10置入患者肠道内的长度为7cm~10cm,开设引流通气孔121的管体10长度为4cm~6cm,这样可以充分地对患者的胃肠进行减压。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置入患者肠道内的长度为8cm,开设引流通气孔121的管体长度为5cm。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管体10上设置有刻度14。由于将管体10插设在肠道内后,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是直肠后壁7cm~8cm处,此处正是直肠骶曲的弧线向上延伸处。由于管体10的置入端11相对较硬,当管体10的置入端11抵戳在直肠后壁上,在外力的推动下,管体10紧贴直肠后壁黏膜表面想直肠腔内滑进,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发生直肠擦裂伤甚至直肠穿孔。通过在管体10上设置刻度14,医务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管体10插入的深度以及管体的置入端11所达到的位置,有效地避免管体10将直肠擦裂伤,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具体地,管体10的最大刻度14值为10cm~18cm,管体10上刻度14的分度值为0.5cm~1.5cm。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上的最大刻度14为15cm,分度值为1cm。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润滑涂层。为了便于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患者的肠道内,传统的做法是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涂覆石蜡油,以减少管体10与肠道的摩擦力,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由于石蜡油的用量较难把握,同时石蜡油会弄脏医护人员的手,不便于进行其它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管体10上设置亲水润滑涂层。通过在胃肠减压管上增加了亲水润滑涂层,将胃肠减压管置入患者肠道内时,只需要用水就可以润滑胃肠减压管,无需再使用石蜡油。此外,在胃肠减压管留置在患者肠道的过程中,胃肠减压管的亲水润滑涂层在肠液的湿润下持续发挥作用,拔除胃肠减压管时,不会因为胃肠减压管干涩而增加拔除难度或者病人的不适感。
具体地,上述的亲水润滑涂层由BR型亲水涂层材料制成,或者亲水润滑涂层由乙烯醇水凝胶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亲水润滑涂层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胃肠减压管还包括流量调节开关,流量调节开关设置在管体10上。通过流量调节开关可以调节患者体内气体和/或异物的排出速度,减少急速排泄导致的肠淤血等不良反应,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一实施例中的胃肠减压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3,包括收集器4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胃肠减压管。收集器40设在胃肠减压管的排出端13。
上述的胃肠减压装置,使用时,将管体10的置入端11对准患者的肛门,向患者的体内推动管体10,使管体10的置入部12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由于管体10的置入部12开设有引流通气孔121,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可以从引流通气孔121进入管体10内,并排出至收集器40内,从而减少肠胀气。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中,多排引流通气孔对称地设置在管体上,引流通气孔所处的位置容易断裂。而在本方案中,将引流通气孔121错开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或将引流通气孔121螺旋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相比于常规的胃肠减压管,本方案的胃肠减压管增加了引流通气孔121所在周向的管体10面积,同时降低了管体10上引流通气孔121的密集度,从而可以增加胃肠减压管所承受的拉力,避免胃肠减压管在拨出的过程中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收集器40为收集袋。患者体内积存的气体和/或异物从管体10的排出端13排出至收集袋内,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收集袋的成本较低,可以节省使用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可以将胃肠减压管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因腹腔压力过大而从肠道内脱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为蝶形胶布20。蝶形胶布20包括第一粘贴部21、第二粘贴部22以及第三粘贴部23,第一粘贴部21用于粘贴管体10,第二粘贴部22用于粘贴于左侧臀部,第三粘贴部23用于粘贴于右侧臀部。通过蝶形胶布20可以将胃肠减压管牢固地粘贴在患者身上,避免胃肠减压管从患者的肠道内滑脱。
具体地,第一粘贴部21的长度为1cm,宽度为2cm。第二粘贴部22和第三粘贴部23的长度均为5cm,宽度为0.5cm。此外,第二粘贴部22和第三粘贴部23的端部均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直径为2cm,短直径为1cm。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粘贴部21、第二粘贴部22以及第三粘贴部23的尺寸和形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蝶形胶布20为2733肤色加压固定胶布。2733肤色加压固定胶布内含弹力丝,弹性好、顺应性好,加压固定胶布与胃肠减压管粘贴紧密,胃肠减压管不易从肠道内滑动脱出。此外,2733肤色加压固定胶布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小,摘除后患者的皮肤无红肿,不留胶布痕迹。加压固定胶布被湿润后,其粘性不会减弱。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胃肠减压装置还包括气囊30、气管31以及加压器32。气囊30设置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气管31的一端与气囊30连通,气管31的另一端与加压器32连通。具体地,气囊30设有多个,多个气囊30环设在管体10上;或者,气囊30为环形结构,环形气囊30环设在管体10的置入部12。使用时,将管体10的置入端11对准患者的肛门,向患者的体内推动管体10,使管体10的置入部12插设在患者的肠道内。通过加压器32向气囊30内加压充气,由于气囊30的尺寸变大,则可以防止胃肠减压管从肠道内脱出。
具体地,气管31的管径小于管体10的管径,可以将气管31设置在管体10内,通过加压器32向气囊30内加压充气。当然,气管31也可以设置在管体10外,气管31沿管体10的轴向设置,且气管31紧贴管体10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置入端,所述置入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置入部,所述置入部用于插设在肠道内,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排出端,所述排出端用于连接收集器;
所述管体的置入部上设置有多个引流通气孔,多个所述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或者,
所述管体的置入部上设置有多个引流通气孔,多个所述引流通气孔螺旋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气孔包括第一引流通气孔以及第二引流通气孔,所述第一引流通气孔和所述第二引流通气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引流通气孔与所述第二引流通气孔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引流通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7cm~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气孔为圆形孔,所述引流通气孔的直径为4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润滑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调节开关,所述流量调节开关设置在所述管体上。
8.一种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袋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胃肠减压管,所述收集器设置在所述胃肠减压管的排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蝶形胶布,所述蝶形胶布包括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以及第三粘贴部,所述第一粘贴部用于粘贴所述管体,所述第二粘贴部用于粘贴在左侧臀部,所述第三粘贴部用于粘贴在右侧臀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气管以及加压器,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置入部,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压器连通。
CN201922084358.8U 2019-11-27 2019-11-27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Active CN211513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4358.8U CN211513057U (zh) 2019-11-27 2019-11-27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4358.8U CN211513057U (zh) 2019-11-27 2019-11-27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3057U true CN211513057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4358.8U Active CN211513057U (zh) 2019-11-27 2019-11-27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3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9625A (zh) * 2021-04-30 2021-10-19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卧床病人专用防返流胃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9625A (zh) * 2021-04-30 2021-10-19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卧床病人专用防返流胃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213220B2 (en) Device to assist delivery of fetal head at cesarean section
US8302608B2 (en) Vaginal pessary
US20100145224A1 (en) Canal dilation device
US8551182B2 (en) Retrievable urethra sparing prosthetic stent and kidney stone intervention system
FI3706615T3 (fi) Emätintähystin
US20180256389A1 (en) Pelvic organ support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08027292A3 (en) Cervical dilator and methods of use
CN112804948A (zh) 用于活检和细胞学检查的子宫外翻导管的设备和方法
WO2006052356A2 (en) Catheter insertion aid
CN211513057U (zh) 胃肠减压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US20030069476A1 (en) Dilating inflatable speculum
CN208492256U (zh) 一种可视异物吸取装置
US20220151594A1 (en) Intrauterine tissue collection instrument
CN213609315U (zh) 通便装置
CN211383355U (zh) 一种子宫造影导管用记忆管
US94337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yeloplasty internal-external stent
CN208989082U (zh) 辅助食管尖锐异物取出的可张开套管装置
CN202409020U (zh) 一种引导附件
CN2843361Y (zh) 宫腔粘连分离装置
CN211434391U (zh) 一种大便引流装置
CN216258673U (zh) 一种导尿管辅助置入装置
CN102791184B (zh) 包括监测用中空部分的用于子宫颈检查的导管及含该导管的检测器
KR102073381B1 (ko) 생리 마개
CN208097108U (zh) 一种扩肛器
CN216417945U (zh) 一种扩肛灌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