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2452U -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 Google Patents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2452U
CN211512452U CN201922335269.6U CN201922335269U CN211512452U CN 211512452 U CN211512452 U CN 211512452U CN 201922335269 U CN201922335269 U CN 201922335269U CN 211512452 U CN211512452 U CN 211512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air
oxygen cabin
cabi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52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杰
郁旭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bet Oxygen Mu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bet Oxygen Mu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bet Oxygen Mu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bet Oxygen Mu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52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2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2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2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涉及氧舱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高压氧舱不便携带,且受供电限制,在紧急情况下难以保证高压氧舱能够正常使用,限制了高压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制氧设备以及氧舱本体,所述制氧设备与氧舱本体通过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制氧设备的充电端与负载之间设有逆变器;所述氧舱本体包括折叠架以及与折叠架固定连接的氧舱袋;所述制氧设备内设有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氧舱本体的容纳腔,能够减小氧舱的携带体积,将拆卸后的氧舱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并与汽车电源配套使用,不受供电要求限制,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背景技术
高压氧舱是进行高压氧疗法的专用医疗设备,按加压的介质不同,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加压舱两种。
目前,主要应用在临床中的高压氧舱通过其内部较高的氧分压,可以对厌氧菌感染、CO中毒、气栓病、减压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进行辅助治疗。此外,还可有效减轻高原病、创伤性损伤等急危重症的症状。另外,对治疗及延缓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难治性溃疡等慢性进展性疾病的进程也颇有疗效。
然而,常规的高压氧舱由于体积庞大、安装繁杂、环境要求高、供电要求高,一般只能在医院等特定场合使用。对于外出或旅行的人来说,高压氧舱不便携带,且受供电限制,在紧急情况下难以保证高压氧舱能够正常使用,限制了高压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小型化、大众化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能够减小氧舱的携带体积,将拆卸后的氧舱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并与汽车电源配套使用,不受供电要求限制,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包括制氧设备以及氧舱本体,所述制氧设备与氧舱本体通过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制氧设备的充电端与负载之间设有逆变器;所述氧舱本体包括折叠架以及与折叠架固定连接的氧舱袋;所述制氧设备内设有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氧舱本体的容纳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氧舱本体折叠后放置在制氧设备内的容纳腔中,减小了氧舱的携带体积,并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在外出使用氧舱时,将制氧设备的充电端与车载电源连接,车载电源的12V直流电压经逆变器升压至220V交流电源,能够供制氧设备的负载正常运行,不受供电要求限制,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架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气囊,所述折叠架与支撑气囊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沿氧舱袋充气后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支撑气囊,能够使折叠架、氧舱袋放置稳定,并适应山地、草地、雪地等各种复杂地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氧设备包括制氧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制氧机、第一阀体、第二阀体;
所述第一阀体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阀体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三出气口、第四出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氧舱袋的输入端连通,第四出气口与支撑气囊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第一出气口以及制氧机的输出端均与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二出气口与制氧机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四出气口单独连通后形成第一压缩机向支撑气囊供气的第一充气气路;
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同时连通后形成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共同向氧舱袋供气的第二充气气路;
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同时连通后形成制氧机向氧舱袋供氧的充氧气路;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均与处理器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用于在第一充气气路以及第二充气气路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吸合或断开实现第一压缩机的启停;
所述第二继电器,用于在第二充气气路以及充氧气路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吸合或断开实现第二压缩机的启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氧舱时,通过处理器控制第一继电器以及第二阀体启动,实现第一压缩机启动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四出气口连通后对支撑气囊进行充气;待支撑气囊充气完毕后,处理器控制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同时启动,实现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同时启动,并使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同时连通后对氧舱袋供气;待氧舱袋充气完成后需要供氧时,处理器控制第二继电器、第二阀体启动,实现第二压缩机启动,并使第一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同时连通后对氧舱袋进行供养。利用两个阀体、两个压缩机,能够提高充气、充氧效率,实现氧舱袋快速安装和增压,为需要紧急治疗的用户争取了一定的抢救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蓝牙装置和报警装置;
所述蓝牙装置,用于将处理器与车载终端连接后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
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监测到的剩余电量低于预设值时输出警示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处理器与车载终端通过蓝牙连接后,能够对车载电源进行实时监测;当车载电源剩余电量较低时,便于提示用户启动汽车对车载电源进行充电,保障了高压氧疗能够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氧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设有加湿器,加湿器与处理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湿器,便于灵活调节制氧机输出氧气的湿度,使得患者的呼吸顺畅,避免对用户的皮肤、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而引发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氧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与处理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热器,便于灵活调节制氧机输出氧气的温度,既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又能减低患者汗液的分泌,增强了氧舱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均为三通分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充气气路、第二充气气路以及充氧气路的状态切换操作迅速、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逆变器为正弦波逆变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强车载电源的电能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减小氧舱的携带体积,将拆卸后的氧舱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并与汽车电源配套使用,不受供电要求限制,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利用两个阀体、两个压缩机,能够提高充气、充氧效率,实现氧舱袋快速安装和增压,为需要紧急治疗的用户争取了一定的抢救时间;
3、当车载电源剩余电量较低时,便于提示用户启动汽车对车载电源进行充电,保障了高压氧疗能够正常运行;
4、利用加湿器,便于灵活调节制氧机输出氧气的湿度,使得患者的呼吸顺畅,避免对用户的皮肤、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而引发并发症;
5、利用加热器,便于灵活调节制氧机输出氧气的温度,既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又能减低患者汗液的分泌,增强了氧舱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逆变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氧设备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工作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舱本体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气囊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舱本体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氧舱本体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氧设备展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氧设备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氧舱本体;11、氧舱袋;12、密封开口;13、透明观察窗;14、弧形支杆;15、固定件;151、第一转动板;152、第二转动板;16、连接管口;17、第一弧形板;171、第二弧形板;18、支撑气囊;2、制氧设备;21、机箱;22、箱盖;23、拉伸杆;231、滚轮;24、空腔;25、显示面板;251、操作面板;26、凸台;27、容纳斗;271、底板;272、侧板;28、容纳腔;3、第一压缩机;31、第二压缩机;32、第一阀体;321、第一进气口;322、第一出气口;323、第二出气口;33、制氧机;34、加湿器;35、加热器;36、第二阀体;361、第二进气口;362、第三出气口;363、第四出气口;4、处理器;41、第一继电器;42、第二继电器;43、蓝牙装置;44、报警装置;5、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如图1、图2、图9所示,包括制氧设备2以及氧舱本体1,制氧设备2与氧舱本体1通过管道可拆卸连接,制氧设备2的充电端与负载之间设有逆变器5。氧舱本体1包括折叠架以及与折叠架固定连接的氧舱袋11。制氧设备2内设有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氧舱本体1的容纳腔28。将氧舱本体1折叠后放置在制氧设备2内的容纳腔28中,减小了氧舱的携带体积,并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在外出使用氧舱时,将制氧设备2的充电端与车载电源连接,车载电源的12V直流电压经逆变器5升压至220V交流电源,能够供制氧设备2的负载正常运行,不受供电要求限制,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图6所示,折叠架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气囊18,折叠架与支撑气囊18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气囊18沿氧舱袋11充气后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利用两个支撑气囊18,能够使折叠架、氧舱袋11放置稳定,并适应山地、草地、雪地等各种复杂地形。氧舱袋11外壁设有可与制氧设备2连通的连接管口16,连接管口16另一端与第二阀体36的第二进气口361连通,便于灵活切换的对氧舱袋11和支撑气囊18进行充气。
如图3所示,制氧设备2包括制氧装置和控制装置。制氧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31、制氧机33、第一阀体32、第二阀体36。第一阀体32设有第一进气口321、第一出气口322、第二出气口323,第二阀体36设有第二进气口361、第三出气口362、第四出气口363。第三出气口362与氧舱袋11的输入端连通,第四出气口363与支撑气囊18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压缩机3的输出端、第一出气口322以及制氧机33的输出端均与第二进气口361连通。第二压缩机31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321连通,第二出气口323与制氧机33的输入端连通。
如图3所示,第二进气口361与第四出气口363单独连通后形成第一压缩机3向支撑气囊18供气的第一充气气路。第一进气口321与第一出气口322以及第二进气口361与第三出气口362同时连通后形成第一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31共同向氧舱袋11供气的第二充气气路。第一进气口321与第二出气口323以及第二进气口361与第三出气口362同时连通后形成制氧机33向氧舱袋11供氧的充氧气路。
如图3与图4所示,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4、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一阀体32以及第二阀体36均与处理器4连接。第一继电器41,用于在第一充气气路以及第二充气气路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吸合或断开实现第一压缩机3的启停。第二继电器42,用于在第二充气气路以及充氧气路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吸合或断开实现第二压缩机31的启停。
如图3与图4所示,在使用氧舱时,通过处理器4控制第一继电器41以及第二阀体36启动,实现第一压缩机3启动以及第二进气口361与第四出气口363连通后对支撑气囊18进行充气;待支撑气囊18充气完毕后,处理器4控制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一阀体32、第二阀体36同时启动,实现第一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31同时启动,并使第一进气口321与第一出气口322以及第二进气口361与第三出气口362同时连通后对氧舱袋11供气;待氧舱袋11充气完成后需要供氧时,处理器4控制第二继电器42、第二阀体36启动,实现第二压缩机31启动,并使第一进气口321与第二出气口323以及第二进气口361与第三出气口362同时连通后对氧舱袋11进行供养。利用两个阀体、两个压缩机,能够提高充气、充氧效率,实现氧舱袋11快速安装和增压,为需要紧急治疗的用户争取了一定的抢救时间。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还包括蓝牙装置43和报警装置44。蓝牙装置43用于将处理器4与车载终端连接后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报警装置44用于在处理器4监测到的剩余电量低于预设值时输出警示信号。将处理器4与车载终端通过蓝牙连接后,能够对车载电源进行实时监测;当车载电源剩余电量较低时,便于提示用户启动汽车对车载电源进行充电,保障了高压氧疗能够正常运行。
如图3与图4所示,制氧机33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361之间设有加湿器34,加湿器34与处理器4连接。利用加湿器34,便于灵活调节制氧机33输出氧气的湿度,使得患者的呼吸顺畅,避免对用户的皮肤、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而引发并发症。
如图3与图4所示,制氧机33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361之间设有加热器35,加热器35与处理器4连接。利用加热器35,便于灵活调节制氧机33输出氧气的温度,既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又能减低患者汗液的分泌,增强了氧舱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体32、第二阀体36均采用三通分流阀,使得第一充气气路、第二充气气路以及充氧气路的状态切换操作迅速、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器5为正弦波逆变器5,能够增强车载电源的电能利用率。
如图5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架包括多个弧形支杆14以及位于相邻弧形支杆14中间的折叠件,弧形支杆14沿氧舱袋11充气后的圆周方向延伸布设,弧形支杆14一侧切口设置后形成两个自由端;折叠件包括第一弧形板17和第二弧形板171,第一弧形板17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板171的半径,第一弧形板17与第二弧形板171交叉设置后于交叉点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板17以及第二弧形板171的两自由端均分别与相邻两个弧形支杆14转动连接。将相邻两个弧形支杆14相互靠拢,使得第一弧形板17与第二弧形板171相对转动。当相邻两个弧形支杆14折叠在一起时,第二弧形板171处于靠近第一弧形板17内圈的位置,能够减小氧舱的携带体积,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图8所示,相邻弧形支杆14的自由端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固定件15。固定件15包括第一转动板151和第二转动板152,第一转动板151与第二转动板152的相向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151以及第二转动板152的另一端与相应弧形支杆14的自由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转动板151与第二转动板152折叠时向氧舱袋11中心处折叠,防止第一转动板151与第二转动板152折叠后增大氧舱的占用空间。
如图5所示,氧舱袋11表面设有密封开口12,密封开口12位于弧形支杆14的两自由端之间。氧舱袋11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13,便于观察氧舱袋11内患者的情况。
如图1与图9所示,制氧设备2包括机箱21,机箱21一侧设有空腔24,机箱21转动连接有可将空腔24盖合的箱盖22。箱盖22内壁通过拉链连接有容纳斗27,容纳斗27沿背向箱盖22内壁方向内凹,容纳斗27与箱盖22内壁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氧舱袋11的容纳腔28。将折叠后的氧舱本体1放置在容纳斗27内,然后通过拉链将容纳斗27与箱盖22内壁连接。接着将箱盖22翻转后与机箱21连接,使得容纳斗27置于空腔24内。能够减小氧舱的携带体积,将拆卸后的氧舱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图9所示,机箱21设有操作面板251和显示面板25,操作面板251和显示面板25位于空腔24的内底面。将操作面板251和显示面板25置于空腔24内,能够避免制氧主机在携带过程中被碰撞损坏的情况。
如图9所示,空腔24内壁环设有可与容纳斗27表面的凸台26。利用凸台26,避免能够容纳斗27在振动过程中碰撞操作面板251和显示面板25的情况发生。
如图9与图10所示,容纳斗27侧面设有弧形凸面,凸台26设有与弧形凸面配合的弧形凹面。利用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使得容纳斗27的翻转操作方便。
如图10所示,容纳斗27包括底板271以及沿底板271四周环设的侧板272。底板271为硬质体,侧板272为软质体,使得折叠后的氧舱本体1放置操作方便。
如图9所示,机箱21背向箱盖22的侧面设有拉伸杆23,机箱21背向拉伸杆23拉伸方向的侧面设有滚轮231,使得机箱21的移动操作方便。
工作原理:将氧舱本体1折叠后放置在制氧设备2内的容纳腔28中,减小了氧舱的携带体积,并置于汽车内进行携带;在外出使用氧舱时,将制氧设备2的充电端与车载电源连接,车载电源的12V直流电压经逆变器5升压至220V交流电源,能够供制氧设备2的负载正常运行,不受供电要求限制,方便及时的为用户提供医疗环境,为氧舱向小型化、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包括制氧设备(2)以及氧舱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制氧设备(2)与氧舱本体(1)通过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制氧设备(2)的充电端与负载之间设有逆变器(5);所述氧舱本体(1)包括折叠架以及与折叠架固定连接的氧舱袋(11);所述制氧设备(2)内设有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氧舱本体(1)的容纳腔(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折叠架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气囊(18),所述折叠架与支撑气囊(18)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18)沿氧舱袋(11)充气后的长度方向延伸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制氧设备(2)包括制氧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31)、制氧机(33)、第一阀体(32)、第二阀体(36);
所述第一阀体(32)设有第一进气口(321)、第一出气口(322)、第二出气口(323),所述第二阀体(36)设有第二进气口(361)、第三出气口(362)、第四出气口(363);所述第三出气口(362)与氧舱袋(11)的输入端连通,第四出气口(363)与支撑气囊(18)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3)的输出端、第一出气口(322)以及制氧机(33)的输出端均与第二进气口(361)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31)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321)连通,第二出气口(323)与制氧机(33)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气口(361)与第四出气口(363)单独连通后形成第一压缩机(3)向支撑气囊(18)供气的第一充气气路;
所述第一进气口(321)与第一出气口(322)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361)与第三出气口(362)同时连通后形成第一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31)共同向氧舱袋(11)供气的第二充气气路;
所述第一进气口(321)与第二出气口(323)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361)与第三出气口(362)同时连通后形成制氧机(33)向氧舱袋(11)供氧的充氧气路;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4)、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所述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一阀体(32)以及第二阀体(36)均与处理器(4)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41),用于在第一充气气路以及第二充气气路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吸合或断开实现第一压缩机(3)的启停;
所述第二继电器(42),用于在第二充气气路以及充氧气路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吸合或断开实现第二压缩机(31)的启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蓝牙装置(43)和报警装置(44);
所述蓝牙装置(43),用于将处理器(4)与车载终端连接后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
所述报警装置(44),用于在所述处理器(4)监测到的剩余电量低于预设值时输出警示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制氧机(33)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361)之间设有加湿器(34),加湿器(34)与处理器(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制氧机(33)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气口(361)之间设有加热器(35),加热器(35)与处理器(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阀体(32)、第二阀体(36)均为三通分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其特征是:所述逆变器(5)为正弦波逆变器。
CN201922335269.6U 2019-12-23 2019-12-23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Active CN211512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5269.6U CN211512452U (zh) 2019-12-23 2019-12-23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5269.6U CN211512452U (zh) 2019-12-23 2019-12-23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2452U true CN211512452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5269.6U Active CN211512452U (zh) 2019-12-23 2019-12-23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2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0655B2 (en) System for compression therapy
CN201154287Y (zh) 便携式变压吸附制氧机
CN102379787A (zh) 高原增压舱
CN113081592A (zh)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CN211512452U (zh) 车载便携式软体氧舱
CN202859541U (zh) 一种可移动综合急救平台
CN211535338U (zh) 车载折叠式氧舱软袋
CN202283317U (zh) 高原增压舱
CN217118807U (zh) 一种便携式立式微压软体氧舱
CN216512863U (zh) 氢气含量可调的氢氧混合气制备装置
JP4315736B2 (ja) キャリングベッド
CN211535339U (zh) 车载便携式制氧主机
CN210355335U (zh) 一种气囊式超声波按摩保健眼罩
CN215349235U (zh) 一种桡动脉压迫固定支撑装置
CN215274246U (zh) 一种用于骨科临床腿部支撑装置
CN201019947Y (zh) 一种能侧翻身的气床垫
CN217040595U (zh) 便携式医用高压氧舱
CN212066979U (zh) 约束装置和约束设备
CN216417344U (zh) 一种肠镜检查用患者辅助支撑装置
CN213666282U (zh) 便携式智能起卧翻身辅助器
CN114271959B (zh) 一种基于电控气囊的医用多区域腹部按压装置
CN216021753U (zh) 一种临床内科检查助起器
CN211584108U (zh) 一种自主式胸部扩张肺康复装置
CN211095076U (zh) 一种多功能肱骨外固定装置
CN218187173U (zh) 一种联动式制氧加压移动氧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