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0757U -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0757U
CN211510757U CN201921226542.5U CN201921226542U CN211510757U CN 211510757 U CN211510757 U CN 211510757U CN 201921226542 U CN201921226542 U CN 201921226542U CN 211510757 U CN211510757 U CN 211510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capacitor
module
headse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65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耀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265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0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0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0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智能饰品技术改进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所述基于耳饰的耳麦包括耳饰本体及智能耳麦系统,所述智能耳麦系统设于所述耳饰本体内,所述智能耳麦系统包括PCB控制板、扩音模块、拾音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轻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饰品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女性出于爱美爱打扮,都会戴各种首饰来美丽自己,其中包括耳饰,而且每个女人还有多款的耳饰。耳饰是戴在耳朵的饰品。大部份耳饰都是金属的,有些可能是石头、木、或其他相似的硬物料。佩戴主要以妇女为主,个别男子也有佩戴。耳饰多数佩戴在耳垂上,个别也会戴到耳廓其它位置。佩戴的方式通常有3种:穿挂于耳孔;以簧片夹住耳垂;或以螺丝钉固定。
其中穿挂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挂钩式,一种是水平耳针加耳堵式,当我们从正面观察佩戴耳钉的人,只能看到其精致的耳钉点缀在耳间,但是耳钉用什么固定的秘密,实际上藏在耳朵的背面——防止耳钉掉下来的东西叫耳迫,又称耳堵,是用来固定耳钉的小配件,耳迫具有一定的弹性,以确保佩戴和拆卸时更加方便。
许多女性少年时期就已经打了耳洞方便佩戴耳饰。女人基本上是穿戴装扮好才会出门——其中包括匹配合适的耳饰,晚上洗漱休息前才会将耳饰摘下,所以耳饰是陪伴女性一整天的。
一般用金银制成,也有镶嵌珠玉或悬挂珠玉镶成的坠饰。现代还流行以塑料或大理石、陶瓷等材料制成的耳饰,一般与服装相配套。发展至今,首饰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其中耳饰形态体量千姿百态,材质也五花八门,日益丰富。在一些民族,耳饰甚至是必备装饰。
耳机集成了麦克风就合称耳麦。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苹果AirPods为代表的无线耳麦引领下,独立双耳式TWS无线耳麦已经越来越受欢迎。什么是TWS耳机?这个我们要先从TWS技术说起。TWS是True Wireless Stereo的缩写,意思是真正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没有传统的物理线材,左右2个耳机通过蓝牙组成立体声系统。TWS耳机最大的特点是无线化,人们不必再为耳机线材缠绕而烦恼。依靠集成的光学传感器等,TWS耳机从耳机盒中拿出即可自动连接使用,自动开关,非常方便。相比普通蓝牙耳机,TWS耳机体积小、音质好,更先进的蓝牙技术的应用使其连接效率、稳定性更好。TWS耳机主要由芯片、扬声器、麦克风和多个传感器构成,蓝牙技术升级、芯片方案多元化、手机结构变化、系统支持等多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TWS耳机生态圈日趋成熟,而传感器和AI技术推动 TWS耳机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自苹果AirPods发布以来,TWS耳机迅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及Bose、1MORE、森海塞尔、索尼等品牌耳机纷纷推出TWS耳机。而且形体工艺的改良也让实际的降噪效果以及续航等方面不断进步。
由于TWS耳机左右两边无物理连接的特性,为了解决充电问题,厂商还专门配备了兼顾充电和收纳功能的便携盒,有的便携盒内部还集成了无线充电技术,可通过符合Qi标准的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使用更加便捷。 TWS耳机没有了连接左右单元的线材,使得电池和控制电路也必须内置在耳机腔体内。AirPods成功的秘诀更多缘于此,让耳麦摘下之后有处可放,不像过去那样容易丢失、难找,而且还可以一并为耳麦充电,让迷你的耳麦增加了续航,一举两得。但仔细研究发现,它们的使用依然还是要有携带充电盒体,使用时先找到盒体、开盖(同步实现蓝牙匹配)、取耳麦戴上耳朵,用完了又去找盒体、开盖放入耳麦并合盖(解除蓝牙匹配),最后把盒体放好等N个步骤;何况,如果是听立体声的话,是双耳使用,上述取、戴、放的操作需要做两趟,相对过去的单耳式无充电底盒的蓝牙耳麦在使用方面似乎更加麻烦了。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耳朵形状尺寸都不一样,这种入耳或者半入耳的无线耳麦靠塞入耳洞,通过与耳洞的阻尼实现固定,太松存在剧烈运动状态易掉的问题,太紧了又存在久戴会疼的问题,为此,业界一直在作各种改良设计仍无法彻底解决痛点。
所以,和有线耳麦对比除了免除耳机线的缠绕难解之外也没有什么优势,是此类入耳或者半入耳式耳麦尚未得到更大普及的原因,甚至,2019 年始,各国产手机品牌旗舰机陆续恢复3.5mm耳机孔了。原因很多,主要是兼容性问题,另外耳机线通过增加弹性设计已经不太容易缠绕,加上常规的3.5mm有线耳麦价格相对便宜。
各种无耳塞式蓝牙耳麦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在能听到耳机声音的同时又能听到外界声音,消除了耳塞戴入耳洞的不适感的同时也消除了安全隐患以及听手机(或者PAD)就听不清甚至听不到地铁公交的广播这类尴尬,其典型代表为挂耳(廓)式以及骨传导式,但它们依然不适宜运动。尤其戴眼镜人士,挂耳廓的耳机与眼镜腿有冲突。
而且,无论何种耳麦,目前都未彻底解决携带方便的问题,更没有消除用时要找与戴、不用了要摘与放的麻烦;那些挂在脖子上或者后脑的又显得过于张扬对人不礼貌。那么,结合背景技术1,就催生出像耳饰那样可以固定在耳垂上的无线耳麦的设计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所述基于耳饰的耳麦包括耳饰本体及智能耳麦系统,所述智能耳麦系统设于所述耳饰本体内,所述智能耳麦系统包括PCB控制板、扩音模块、拾音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所述PCB 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蓝牙控制模块、充电模块、按键模块及工作指示灯模块,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工作指示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供电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充电单元、接口单元及充电指示灯单元,所述接口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及充电指示灯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电池的放电端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供电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耳饰本体包括耳洞针、耳堵及饰品件,所述耳洞针的一端设于所述饰品件的背面上,所述耳洞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耳堵,所述饰品件呈菱形或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所述饰品件的表面设有按键开口,所述饰品件的侧面上端设有扩音口,所述饰品件的侧面下端设有拾音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蓝牙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按键开关K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感L2、晶振Y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电容C15、芯片U2、电感L3、电容 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6及芯片ATN,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40脚,所述芯片U1的第42脚连接所述电容C2 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4、45及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1、49及5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 U1的第47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53、15、16及8脚、电容C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50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14、52、17、13、11及39脚、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8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及6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7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 LED1的阴极,所述芯片U1的第36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及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脚经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IN脚,所述芯片U2的OUT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ATN的 ANTIN脚,所述芯片ATN的ANTOUT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电池、芯片U3 及电容C38,所述电池的输出正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8脚,所述芯片U3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容C38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MIC1、电感L4、电阻R9、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8,所述麦克风MIC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 C18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及芯片U的第2脚,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8 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扩音模块包括喇叭J1,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9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充电端子USB1 及电容C23,所述充电端子USB1的第一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及芯片U1的第42脚;所述工作指示灯模块及充电指示灯单元均采用的双色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麦克风卡合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的底端,可适当朝向前方——嘴巴的方位。所述喇叭卡合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的顶端并在内侧朝向耳洞,所述PCB控制板通过卡合方式或螺纹固定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卡合方式或粘贴方式固定于所述饰品件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做成耳饰结构耳麦,消除了塞入耳洞或者挂在耳廓上的不适感、痛感;与外界声音的收听毫无冲突,解放双手、便捷使用、防丢失、健康安全,美观度、舒适度比任何形式的耳麦都优越;而且淡化了耳机角色化身为饰品,全场景包括工作、社交、会议等场合均适合使用,不存在不礼貌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耳饰的耳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耳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控制模块(天线)的电气原理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控制模块的电气原理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控制模块的电气原理图二。
附图标记:10-饰品件 20-耳洞针 30-耳堵 101扩音口 102-拾音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耳饰的耳麦,所述基于耳饰的耳麦包括耳饰本体及智能耳麦系统,所述智能耳麦系统设于所述耳饰本体内,所述智能耳麦系统包括PCB控制板、扩音模块、拾音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所述PCB 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轻便。
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蓝牙控制模块、充电模块、按键模块及工作指示灯模块,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工作指示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供电端。电气结构简单,均使用常规的电路结构,元器件均采用低功耗元器件。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充电单元、接口单元及充电指示灯单元,所述接口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及充电指示灯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电池的放电端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供电端。
所述耳饰本体包括耳洞针20、耳堵30及饰品件10,所述耳洞针20的一端设于所述饰品件10的背面上,所述耳洞针2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耳堵 30,所述饰品件10呈菱形或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所述饰品件10的表面设有按键开口,所述饰品件的侧面上端设有扩音口101,所述饰品件的侧面下端设有拾音口102。
所述蓝牙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按键开关K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 C10、电容C11、电感L2、晶振Y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电容C15、芯片U2、电感L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6 及芯片ATN,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40脚,所述芯片U1的第42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4、45及 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1、49及5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7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53、15、16及8脚、电容 C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50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14、52、17、 13、11及39脚、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8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及63 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 U1的第37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所述芯片U1的第36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及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脚经所述电容C15 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IN脚,所述芯片U2的 OUT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ATN的ANTIN脚,所述芯片ATN的ANTOUT 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
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电池、芯片U3及电容C38,所述电池的输出正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8脚,所述芯片U3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容C38 的一端。
所述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MIC1、电感L4、电阻R9、电容C16、电容 C17及电容C18,所述麦克风MIC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及芯片U 的第2脚,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电容 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8脚。
所述扩音模块包括喇叭J1,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 的第10脚,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9脚。
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充电端子USB1及电容C23,所述充电端子USB1 的第一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及芯片U1的第42脚;所述工作指示灯模块及充电指示灯单元均采用的双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麦克风卡合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的底端,所述喇叭卡合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的顶端,所述PCB控制板通过卡合方式或螺纹固定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卡合方式或粘贴方式固定于所述饰品件内部。
参考耳坠耳饰的形态制造一对TWS无线耳麦。耳麦主体的上方朝内侧设置隐藏式喇叭,正好位于耳朵孔的外面,既能让耳朵听清,又不影响外界声音传入耳朵;右耳麦主体的外侧设置耳麦控制按键,当然,针对左撇子可以设置到左耳;(任一)耳麦下方适当朝向前方嘴巴的方位设置麦克风口,接收主人的发音。
当然的,耳麦设有充电口,摘下耳麦可以通过开关电源适配器接受充电,优选地,配置一分二的充电线(座),同步为两耳麦充电。
耳麦的佩戴方法可以借鉴各种耳饰的优秀工艺,例如挂式、穿式与夹式。优选地,采用最流行的穿耳洞方式佩戴,即耳麦主体的背面设置穿耳洞针,穿过耳垂处的耳洞后用耳堵固定耳麦,或者挂钩。穿耳洞针、钩位置应位于耳麦整体重心上方以保证耳麦不易偏位甚至巅倒。
优选地,耳麦可以借鉴耳饰设计成多段式,主体依然固定在耳垂处,下面每段是不同功能组块,例如一段是主体,一段是电池、一段是麦克风,段与段之间保持电路连接。这样不但美观飘逸,而且增加了体量,利于增加电池量以及减少元器件布置难度,再则进一步拉低耳麦重心保证喇叭口朝上。当然,需要考虑重量与穿戴舒适性的均衡。另外,由于多段式耳麦会晃动,要配备先进的降噪、抑噪功能,目前这些方面的技术也已经具备。
可以借鉴耳饰的花式设计,采用金银、玉器、宝石甚至钻石等材质装饰,提高了产品的档次,使此种耳麦真正成为女性喜爱的饰品,一举两得。
将来,结合智能语音控制技术的升级,硬件可以升级为单独的一部(对) 超迷你功能无线电话或者对讲机。
可以适当对左右耳麦作少许颜色区分,使得佩戴时容易区分左右,提高佩戴效率。
可以设置灯光设计,令既是耳麦又是耳饰的产品显得更加炫酷,甚至让灯光与钻石、宝石相映成趣,光芒四射。
可以与使用者的手机锁定蓝牙连接,专机专用,当然也可以一拖二,方便使用两部手机(或者PAD、笔记本电脑)的人士;必要时也可以解除与手机蓝牙配对,方便链接其它数码产品的音频;另外,可以考虑设置手机与耳麦之间距离脱离蓝牙链接距离时的报警功能,有助于提醒主人防止遗失或者忘记带手机。
一旦说能将TWS无线耳麦作为耳饰般佩戴在耳朵上,与使用者(耳朵) 彻底地形影不离,那从根本上改变了手机等数码产品的使用方式,任何情况下手机都不用举到耳朵边了,过去使用手机耳麦所有的找、戴、摘、放动作完全免除,而且消除了塞入耳洞或者挂在耳廓上的不适感、痛感。关键与外界声音的收听毫无冲突,解放双手、便捷使用、防丢失、健康安全,美观度、舒适度比任何形式的耳麦都优越,另外,化身为耳饰,戴(使用) 耳麦既美观,又看不出是耳麦,社交场合免除了戴传统耳麦那样对周边人尤其是领导、长辈、客户、客人的不礼貌——因为对方不知道你戴着的是无线耳麦。
方便微信语音、听音乐这些不用解析;即使是会议场合,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因为要手机静音而错过重要语音(电话与微信)了;尤其适合电话繁多、工作繁忙的职场女性,或者忙碌家务的时候,没功夫戴戴摘摘耳麦,在通电话过程手上的活儿还不能停下;寒冷地区出门要戴着厚厚帽子盖住头与耳朵的女性也会极其喜欢这种耳麦。
作为厂家,不但有电子产品的利润,还拥有耳饰的巨大利润空间;关键的,女性不可能只拥有一副耳饰,她往往拥有不少款式以搭配不同服装,适用不同的场合,这样计算市场空间有多大无法估算。
这是典型的一种跨界产品。将耳饰与无线耳麦合二为一,具有美化装饰的作用之余,消除了塞入耳洞或者挂在耳廓上的不适感,除了睡觉与充电就不摘下来,免除使用过程找、戴、摘、放各种动作的同时,又不影响收听外界声音。作为耳饰有科技感,作为耳麦不张扬,可以视作无线耳麦使用的一种革命性进步,当然,主要面向女性。女性们不会再退回3.5mm 耳机的年代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耳饰的耳麦包括耳饰本体及智能耳麦系统,所述智能耳麦系统设于所述耳饰本体内,所述智能耳麦系统包括PCB控制板、扩音模块、拾音模块及供电模块,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入端,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蓝牙控制模块、充电模块、按键模块及工作指示灯模块,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扩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拾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工作指示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供电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充电单元、接口单元及充电指示灯单元,所述接口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及充电指示灯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充电电池的放电端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的供电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饰本体包括耳洞针、耳堵及饰品件,所述耳洞针的一端设于所述饰品件的背面上,所述耳洞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耳堵,所述饰品件呈菱形或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所述饰品件的表面设有按键开口,所述饰品件的侧面上端设有扩音口,所述饰品件的侧面下端设有拾音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按键开关K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感L2、晶振Y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电容C15、芯片U2、电感L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6及芯片ATN,所述按键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40脚,所述芯片U1的第42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4、45及48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1、49及5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47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53、15、16及8脚、电容C5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50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3、14、52、17、13、11及39脚、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8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3及6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8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37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所述芯片U1的第36脚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及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键开关K1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脚经所述电容C15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连接所述芯片U2的IN脚,所述芯片U2的OUT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ATN的ANTIN脚,所述芯片ATN的ANTOUT连接所述电容C14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电池、芯片U3及电容C38,所述电池的输出正端分别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7、8脚,所述芯片U3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容C38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模块包括麦克风MIC1、电感L4、电阻R9、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8,所述麦克风MIC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连接所述电容C17的一端及芯片U的第2脚,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7脚,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68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模块包括喇叭J1,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所述喇叭J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9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包括充电端子USB1及电容C23,所述充电端子USB1的第一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及芯片U1的第42脚;所述工作指示灯模块及充电指示灯单元均采用的双色发光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耳饰的耳麦,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卡合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的底端,所述喇叭卡合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的顶端,所述PCB控制板通过卡合方式或螺纹固定方式设于所述饰品件内,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卡合方式或粘贴方式固定于所述饰品件内部。
CN201921226542.5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Active CN211510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6542.5U CN211510757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6542.5U CN211510757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0757U true CN211510757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3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6542.5U Active CN211510757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0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1430B2 (en) Decorative signal transducing apparatus
US20110216931A1 (en) Modular wireles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91974A1 (en) Earpiece for an electronic audio player, with decorative accessory
US8060031B2 (en) Hands-free cell phone jewelry
US20140338397A1 (en) Decorative Wireless Earphon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50132403A (ko) 무선 오디오 장치가 있는 귀 보석
CN103152658B (zh) 一种手指蓝牙音箱
CN205902036U (zh) 蓝牙骨传导耳机
CN201001190Y (zh) 具装饰性的无线耳机
CN211510757U (zh) 一种基于耳饰的耳麦
CN104539305A (zh) 无线通信吊坠及其通信方法
CN207135248U (zh) 一种蓝牙控制盒与耳机组件的可拆结构
CN207927927U (zh) 一种智能手环
TW202212921A (zh) 帶有藍芽無線雙聲道耳機的多功能眼鏡
US10244298B1 (en) Wearable wireless audio device
CN220124007U (zh) 一种具有蓝牙播放器的外套
CN203632843U (zh) 一种胸前吊坠式外置扬声器蓝牙耳机
CN204409711U (zh) 一种带蓝牙音频播放及通话功能的帽子
CN209845261U (zh) 一种可换耳部配饰的耳机
CN216357226U (zh) 头戴式蓝牙耳机及装饰面板
CN214101715U (zh) 一种利于佩戴眼镜用户所使用的蓝牙耳机
CN210868094U (zh) 一种可切换单耳及双耳形式的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5499535U (zh) 一种基于tws技术的便携绕耳式骨传导耳机
CN102291642A (zh) 多功能耳型耳机
CN207367606U (zh) 一种挂戴式多功能播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