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7963U - 堆叠式卡座 - Google Patents
堆叠式卡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07963U CN211507963U CN201922354680.8U CN201922354680U CN211507963U CN 211507963 U CN211507963 U CN 211507963U CN 201922354680 U CN201922354680 U CN 201922354680U CN 211507963 U CN211507963 U CN 2115079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limiting
- extending
- terminal module
- card h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本申请卡座适用于超高速TF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堆叠式卡座。
背景技术
手机的内存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即内置存储器(ROM)与扩展存储器(T-Flash)。限于内置存储器的价格较高,一般手机厂商会留置一个存储器扩展卡座供用户选择扩展存储器。同时,身份识别卡(SIM)是手机必须安装的号卡,通常,手机上会分别设有SIM卡座与TF卡座座供插置各种电子卡。中华人名共和国CN209183801U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多合一卡座,其包括设于印刷电路板上第一端子模组、成型于金属外壳顶壁上的第二端子模组及于所述第一、第二端模组之间移动的卡托,所述卡托的上下两侧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电接触的第一、第二卡。以上仅解决了上下两卡结构的问题,而通常市场需求2个SIM卡及1个TF扩展卡的技术方案并未解决,随着相机功能的强大,对于UHS(超超高速)TF卡的需求也在增强,如何解决高频传输性能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承载超高速TF卡并传输高频信号的堆叠式卡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形成有位于插卡端侧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在所述自由端部位置处设有伸展孔,所述自由端部限位于所述伸展孔内形变移动。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包括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触点部、自所述触点部前后两端分别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第一弹性臂,所述延伸部是自位于后侧的第一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自由端部是自所述第二弹性臂前端折弯水平延伸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形成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自由端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遮蔽壳体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对应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弹性臂位置处分别设有窗口与形变口以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所述形变口前端设有限位部,所述伸展孔是上下贯通所述限位部形成的,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分别在所述卡位部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上限位梁与下限位梁。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即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所述下限位梁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所述上限位梁靠近所述伸展孔一侧。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在所述伸展孔的前端向下凸出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设有所述形变口的贴合主体及自所述贴合主体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所述焊脚是自所述后壁内向下延伸并露出于所述后壁的底面,所述贴合主体与所述顶壁成型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卡托包括分隔板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外周上的塑胶体,所述塑胶体包括成型于所述分隔板横向两侧的纵向臂、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后端的尾臂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前端的前端部及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前侧的盖部,所述纵向臂、尾臂及前端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围设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第一容卡空间,所述纵向臂、尾臂及前端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围设形成有在纵向方向上排列且对应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第二、第三容卡空间,所述第一容卡空间内插置有超高速TF卡,所述卡托插入时,所述超高速TF卡自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部一侧向上挤压所述触点部。
优选地,所述前端部包括后向凸出延伸入所述第一、第三容卡空间的第一、第三夹卡部,所述纵向臂位于所述第二容卡空间位置处设有凸伸入所述第二容卡空间内的第二夹卡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直接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遮蔽壳体的侧壁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纵向臂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有上宽下窄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支撑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纵向臂上表面外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位于所述前端部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顶壁包括主体板部及位于所述主体板部前端的前板部,所述侧壁是自所述主体板部横向两侧折弯形成的,所述前板部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有抵持限位所述限位台阶的限位壁,一对所述限位壁之间的宽度小于一对侧壁之间的宽度,所述限位壁下端垂直向外折弯延伸形成有压制于所述限位槽上表面的压制部。
本申请堆叠式卡座为使用超高速TF卡,需使所述第二端子组的自由端部位于插卡侧前方,以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焊脚直接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至所述后壁底面上,避免传统顺插方式(即为解决端子擦挂问题,将所述自由端部设置于后方以使TF插入时是顺插)需要将所述延伸部与焊脚自弹性臂前端反向向后折弯延伸形成而影响超高速信号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去掉卡托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去掉印刷电路板及其上的第一端子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遮蔽壳体、第二端子模块及退卡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第二端子模块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第二端子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第二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9为沿图6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所示剖视图在TF卡插入后,所述第二端子组处于工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卡托装设有TF卡的立体图;
图12为本申请卡托的立体图;
图13为本申请卡托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4为本申请卡托的金属嵌件的立体图;
图15为本申请卡托去除第三弹性卡件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申请卡托的第三弹性卡件的立体图;
图17为本申请卡托支撑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18为沿图17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以图1所示的退卡方向X为纵向前方;以Y方向为横向右方;以Z方向为垂直上方。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堆叠式卡座包括焊接于印刷电路板10上的第一端子模块60、遮蔽壳体30、设于所述遮蔽壳体30内侧面上的第二端子模块40、组装于所述遮蔽壳体30横向一侧的退卡机构50、绝缘本体30、设于所述绝缘本体30顶壁31上的第一端子组40、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60与第二端子模块40之间的收容空间(未标号)及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移动的卡托20。
重点参阅图5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0包括基部31及自所述基部31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两侧壁32。所述基部31包括主体板部311及自所述主体板部311前向延伸形成的前板部312,所述侧壁32是自所述主体板部311横向两侧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前板部312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有限位壁33,所述限位壁33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侧壁32之间的宽度。所述主体板部311上开设有窗口313、所述窗口313中间在横向方向上设有连接梁部314、自所述主体板部311后端中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开关静端子315、自所述主体板部311后端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挡壁316及设于所述主体板部311靠近所述挡壁316位置处的铆接孔317。所述侧壁32、限位壁33及所述挡壁316下端均折弯形成有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上的焊接部322,331,318。
两个侧壁32中的一个形成有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以施加弹性力给所述卡托20的弹性片321,另一个侧壁32内侧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退卡机构50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侧的主体板部311向下撕裂形成有所述弹性片321,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弹性片321与所述侧壁32之间,安装部一侧的弹性片321包括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弹性部分及位于所述弹性部分纵向两侧连接于所述主体板部311的连接部323及形成于所述弹性片321纵向两端并朝向所述侧壁32延伸以施加弹性力的压片324。两个限位壁33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侧壁32之间的距离但是小于一对弹性片321延伸入之间的最小距离。不设安装部一侧的侧壁32后端撕裂向内冲压形成有突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限位勾325。
所述退卡机构50包括安装于所述遮蔽壳体30的安装部内的推杆51、铆接固定于所述铆接孔317上的凸轮52及用于铆接所述凸轮52于所述铆接孔317内的铆钉53。所述退卡机构50为业界习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端子模块60包括两个在纵向方向排列的SIM卡端子模块61,62,每个SIM卡端子模块61,62均包括第一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一端子组成型为一体的第一绝缘体。
请参阅图4至图10所示,所述第二端子模块40包括第二端子组41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41成型于所述遮蔽壳体30的主体板部311内表面上的第二绝缘体42。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40也可以是组装于所述遮蔽壳体30内侧面上。
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臂411、自所述弹性臂411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412及自所述延伸部412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413。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所有导电端子在所述延伸部412处连接为一体,该连接的部分在注塑成型后切除以使所述每个导电端子相互电性隔离。最外侧的两根导电端子横向外侧延伸形成有连接料带414,所述连接料带414在前方连接为一体构成组合料带415。所述组合料带415在注塑成型后切断隔离。所述第二端子模块40为TF卡端子模块,具体为UHS(超高速)TF卡端子模块。
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弹性臂411包括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触点部4111、自所述触点部4111分别向前后两侧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弹臂4112,4113、自所述第二弹性臂4112前向折弯水平延伸形成的自由端部4114及形成于所述自由端部4114与所述第二弹性臂4112之间的卡位部4115。所述自由端部4114的宽度大于所述卡位部4115的宽度。
所述第二绝缘体42包括贴合于所述遮蔽壳体30的主体板部311的内壁面上的贴合主体421、开设于所述贴合主体421上对应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弹性臂411处的形变口422及自所述贴合主体421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423。所述后壁423对应所述遮蔽壳体30的铆接孔317设有供所述铆钉53穿越的孔结构424,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延伸部412一体成型于所述贴合主体421后端,所述焊脚413延伸出所述后壁423的底面并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上。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弹性臂411的自由端部4114相较于所述延伸部412位于所述插卡端前侧。所述形变口422前方的贴合主体421上形成有限位所述自由端部4114的限位部425,所述限位部425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贴合主体421的伸展孔4251、自所述限位部425底侧凸出形成的限位台阶4254及上下夹持所述卡位部4115上下两侧的上限位梁4252与下限位梁4253。所述上限位梁4252与所述下限位梁4253在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使注塑成型所述第二端子组41之后,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卡位部4115仅有一个面成型于所述上限位梁4252下表面及所述下限位梁4253上表面,在所述弹性臂411的触点部4111受到TF卡挤压后,所述卡位部4115可轻易与所述上限位梁4252与下限位梁4253的结合面脱离使所述自由端部4114成为可移动的自由端。而所述卡位部4115的宽度小于所述自由端部4114的宽度,使所述自由端部4114始终位于所述伸展孔内4251而不会从所述伸展孔4251内向后脱出。所述自由端部4114可于所述伸展孔4251内自由移动,所述限位台阶4254的设置,使所述自由端部4114向下的最大移动行程时,所述自由端部4114的自由端始终位于所述限位台阶4254上方而不会向下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形变口422对应所述遮蔽壳体30的窗口313,所述连接梁部314位于所述触点部4111上方,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臂4112,4113在纵向方向分列于所述窗口313下方。所述连接梁部314可避免所述窗口313过大而造成窗口边缘易变形的问题,而所述连接梁部314位于所述触点部4111的正上方,所述触点部4111是距离所述主体板部311最远的部分,在所述触点部4111被挤压时仍不会向上接触所述主体板部311而短路。
本申请堆叠式卡座为使用超高速TF卡,需使所述第二端子组41的自由端部4114位于插卡侧前方,以使所述延伸部412与所述焊脚413直接自所述弹性臂411向后延伸至所述后壁423底面上,避免传统顺插方式(即为解决端子擦挂问题,将所述自由端部4114设置于后方以使TF插入时是顺插)需要将所述延伸部412与焊脚413自弹性臂411前端反向向后折弯延伸形成而影响超高速信号传输的问题。
本申请的堆叠式卡座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体42的后壁423上的开关动端子80,所述开关动端子80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壁423内的固定部81、自所述固定部81折弯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抵触部83及自所述抵触部83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可于所述开关静端子315电性接触的接触端部8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接触端部84与所述开关静端子315电性接触,在所述卡托20插入后,所述卡托20后端向后推顶所述抵触部83以使所述接触端部84与所述开关静端子315断开接触并实现开关功能。所述后壁423对应所述接触端部84位置处设有避位孔4231,所述避位孔4231底侧形成有连接所述后壁423横向两侧的横梁4232,所述横梁4232的设计有助于降低所述后壁423因所述避位孔4231而造成的塑胶翘曲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6所示,本申请的卡托20包括分隔板21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21外周的塑胶体22。所述分隔板21包括分隔板体211、开设于所述分隔板体211前端的穿孔214及开设于所述分隔板体211后端横向外侧的缺口213。所述分隔板体211的外周部212成型嵌入所述塑胶体22内。所述塑胶体22包括成型于所述分隔板体211横向两侧外周部212上的一对纵向臂221、成型于所述分隔板体211后侧外周部212上的尾臂222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体211前侧外周部212上的前端部223及形成于所述前端部223前端的盖部224。所述分隔板体211上侧与所述塑胶体22围设成第一容卡空间S1(TF卡)、所述分隔板体211的下侧与所述塑胶体22围设成纵向排列的第二、第三容卡空间S2,S3(SIM卡)。所述第二、第三容卡空间S2,S3之间形成有分隔栏225。
所述纵向臂221的横向外侧设有供所遮蔽壳体30的弹性片321卡持的卡槽2213;所述纵向臂221上表面横向外侧开设有限位槽2211,所述限位槽2211前端在所述前端部223处形成有限位墙2212。所述纵向臂221后端对应所述遮蔽壳体30的限位勾325位置处开设有限位缺口2214,所述限位勾325卡入所述限位缺口2214内以阻止所述卡托20的过度插入。所述遮蔽壳体30的前板部312横向两侧的限位壁33在所述限位槽2211上滑动并限位于所述卡托20的限位墙2212上防止所述卡托20继续插入。所述限位壁33还包括自所述限位壁33下端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的压制部332,所述压制部332压制于所述限位槽2211内,所述焊接部331是自所述压制部332向下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
本申请堆叠式卡座通过所述遮蔽壳体30横向两侧的限位壁33卡位于所述卡托的限位槽2211前端的限位墙2212,再通过在所述遮蔽壳体30的侧壁32的后端设置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限位勾325,并在所述卡托20的纵向壁221后端设置与所述限位勾325配合的限位缺口2214实现双重卡位防止过度插入。
所述塑胶体22的前端部223上侧朝向所述第一容卡空间S1凸出延伸形成有第一夹卡部2231,所述前端部223下侧朝向所述第三容卡空间S3凸出延伸形成有第三夹卡部2232。所述第一、第三夹卡部2231,2232为弹性结构,在第一电子卡与第三电子卡置入所述第一、第三容卡空间S1,S3内时,所述第一、第三夹卡部2231,2232抵持于所述第一、第三电子卡外缘防止所述第一、第三电子卡脱落。所述塑胶体22的纵向臂221位于所述第二容卡空间S2处安装或成型有第二夹卡部23,所述第二夹卡部23用于抵持置入所述第二容卡空间S2内的第二电子卡防止第二电子卡脱落。所述纵向臂221对应安装所述第二夹卡部23位置处设有安装口24,所述安装口24包括设于临近所述第二容卡空间S2一侧的台阶部241及与所述分隔板21的缺口213对应连通的安装孔242。所述第二夹卡部23包括容于所述安装口24内的基体部231、形成于所述基体部231下方以避让所述台阶部241的避位部232、固定于所述安装孔242内的固定柱体233及自所述基体部231内侧凸出延伸至所述第二容卡空间S2内的若干弹性体234。所述第二夹卡部23采用柔性塑胶材质制成,如硅胶等,所述弹性体234与第二电子卡抵持防止第二电子卡脱落。
因两个SIM卡的纵向长度大于一个TF的纵向长度,所示所述第一夹卡部2231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三夹卡部2232的位置更靠后。所述卡托的分隔板21与所述塑胶体22也可以是直接一体采用金属加工而成,如采用粉末冶金、压铸制造而成的一体结构,此时,所述第一、第三夹卡部2231,2232均需要采用如第二夹卡部23的安装方式进行设置。
本申请卡托20在上侧设置一个适用于TF卡的第一容卡空间S1,在下侧设置纵向排列的两个适用于SIM卡的第二、第三容卡空间S2,S3,并在所述塑胶体22的前端部223朝向所述第一、第三容卡空间S1,S3凸出形成第一、第三夹卡部2231,2232以保持所述第一、第三电子卡在翻转时不会脱落;为解决所述第二容卡空间S2保持第二电子卡不脱落的问题,在所述纵向臂221对应所述第二容卡空间S2设置一个第二夹卡部23。本申请卡托实现了两个SIM卡与一个TF卡的多合一技术方案。
重点参阅图13、图17、图18所示,所述卡托20的纵向臂221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支撑条2215,所述支撑条2215直接支撑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上滑动,而所述卡托20的上方限位于所述遮蔽壳体30的顶壁31下方,主要是通过所述限位壁33抵持于所述卡托20的纵向臂221上侧的限位槽2211内向下限位,如此无需在所述遮蔽壳体30的侧壁32上内折形成托持所述卡托20的托持结构,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厚度。
所述支撑条2215上宽下窄,降低所述支撑条2215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0的接触滑动面积,避免过多占用印刷电路板10空间,也避免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摩擦力过大的问题而损伤所述印刷电路板10。
本申请的堆叠式卡座通过在所述卡托20的纵向臂221底部向下凸出形成直接滑动接触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上的支撑条2215,使所述卡托20的上下限位通过所述遮蔽壳体30的从上压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0在下支撑来实现,可以避免现有技术需要在遮蔽壳体30的侧壁32上向内折弯托持所述卡托20而造成加厚所述卡座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形成有位于插卡端侧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在所述自由端部位置处设有伸展孔,所述自由端部限位于所述伸展孔内形变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触点部、自所述触点部前后两端分别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第一弹性臂,所述延伸部是自位于后侧的第一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自由端部是自所述第二弹性臂前端折弯水平延伸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形成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自由端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对应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弹性臂位置处分别设有窗口与形变口以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所述形变口前端设有限位部,所述伸展孔是上下贯通所述限位部形成的,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分别在所述卡位部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上限位梁与下限位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即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所述下限位梁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所述上限位梁靠近所述伸展孔一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在所述伸展孔的前端向下凸出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设有所述形变口的贴合主体及自所述贴合主体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所述焊脚是自所述后壁内向下延伸并露出于所述后壁的底面,所述贴合主体与所述顶壁成型于一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分隔板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外周上的塑胶体,所述塑胶体包括成型于所述分隔板横向两侧的纵向臂、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后端的尾臂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前端的前端部及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前侧的盖部,所述纵向臂、尾臂及前端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围设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第一容卡空间,所述纵向臂、尾臂及前端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围设形成有在纵向方向上排列且对应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第二、第三容卡空间,所述第一容卡空间内插置有超高速TF卡,所述卡托插入时,所述超高速TF卡自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部一侧向上挤压所述触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包括后向凸出延伸入所述第一、第三容卡空间的第一、第三夹卡部,所述纵向臂位于所述第二容卡空间位置处设有凸伸入所述第二容卡空间内的第二夹卡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直接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遮蔽壳体的侧壁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纵向臂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有上宽下窄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支撑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臂上表面外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位于所述前端部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顶壁包括主体板部及位于所述主体板部前端的前板部,所述侧壁是自所述主体板部横向两侧折弯形成的,所述前板部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有抵持限位所述限位台阶的限位壁,一对所述限位壁之间的宽度小于一对侧壁之间的宽度,所述限位壁下端垂直向外折弯延伸形成有压制于所述限位槽上表面的压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54680.8U CN211507963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堆叠式卡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54680.8U CN211507963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堆叠式卡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07963U true CN211507963U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2419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54680.8U Active CN211507963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堆叠式卡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079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8932A (zh) * | 2019-12-24 | 2020-04-2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堆叠式卡座 |
-
2019
- 2019-12-24 CN CN201922354680.8U patent/CN2115079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8932A (zh) * | 2019-12-24 | 2020-04-2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堆叠式卡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118094A (en) | Zero-entry force connector | |
US626111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arrangement of terminals | |
JP4676535B2 (ja) | 電子カードコネクタ | |
US20170093057A1 (en) |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 |
US6431893B1 (en) | Switch for a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111048932A (zh) | 堆叠式卡座 | |
US20060246757A1 (en) | Card connector | |
JP2007234472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US7686633B2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witch structure | |
US7628624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guiding member | |
US6863570B2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CN211507963U (zh) | 堆叠式卡座 | |
CN215732284U (zh) | 堆叠式卡座 | |
CN211556226U (zh) | 堆叠式卡座 | |
CN112886297A (zh) | 堆叠式卡座 | |
CN111064030A (zh) | 堆叠式卡座 | |
US7128589B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211556197U (zh) | 卡托及堆叠式卡座 | |
CN211829259U (zh) | 堆叠式卡座 | |
CN210296173U (zh) | 按压开关 | |
US6375482B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switch | |
US2006025821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0061389B (zh) | 分体式卡座 | |
CN112909601A (zh) | 壳体组件及堆叠式卡座 | |
US7549876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ve housing integrally molded with a shel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