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6141U -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6141U
CN211506141U CN201922307164.XU CN201922307164U CN211506141U CN 211506141 U CN211506141 U CN 211506141U CN 201922307164 U CN201922307164 U CN 201922307164U CN 211506141 U CN211506141 U CN 211506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infrared
dual
driving
tes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71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若鹏
栾琳
薛红军
张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ANG-CHI SUP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23071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6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6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6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上的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通过电连接,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监测双滤光片切换是否正常到位,可以准确测得双滤光片的真实切换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光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全天候24小时日夜监控摄像机会有白天的彩色和夜晚的黑白两种模式,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切换。白天为了完整正确的还原监控物体的色彩时需要滤除环境中红外线的干扰,因此需要在图像传感器表面加盖一片只透可见光滤除红外光的滤光片。而在晚上为了提升整体画面亮度需要更多的光线就要去除滤光片。
传统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包括:一个双滤光片切换的驱动板,反复发出切换信号电平,让滤光片来回移动。装置没有检测滤光片是否切换到位、滤光片是否有破碎脱落等问题,或工作人员没有一直盯着滤光片切换过程,中间偶有几次切换异常后面又正常的情况没法发现,从而不能有效可靠的排除有隐患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能够有效地监测双滤光片切换是否正常到位,可以准确测得双滤光片的真实切换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上的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通过电连接,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发送装置包括:激光发射二极管,所述激光发射二极管通电后持续发出红外光束。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包括:光敏二极管,所述光敏二极管感应到红外光时导通,输出低电平信号。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滤光片托盘,所述滤光片托盘固定有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设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次数。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失败时亮起。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机接收所述驱动芯片的指令驱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电磁线圈接收所述驱动芯片的指令驱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
优选地,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控制MOSFET电桥的选择导通,来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
优选地,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控制MOSFET电桥的选择导通,来驱动电磁线圈正转或反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有效地监测双滤光片切换是否正常到位,可以准确测得双滤光片的真实切换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白天模式-红外滤光片正常移入视窗中间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夜晚模式-红外滤光片正常移出视窗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异常白天模式-红外滤光片没有完全覆盖视窗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异常夜晚模式-红外滤光片没有完全移出视窗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中四对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8是图7在驱动电机正转和反转的信号图。
图9是红外发射装置中红外发射二极管电路图。
图10是红外接收装置中光敏二极管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白天模式-红外滤光片正常移入视窗中间位置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夜晚模式-红外滤光片正常移出视窗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异常白天模式-红外滤光片没有完全覆盖视窗时结构示意图。图5是异常夜晚模式-红外滤光片没有完全移出视窗时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图5,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至少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上的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显示屏、指示灯,所述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通过电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滤光片托盘,滤光片托盘固定有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显示屏显示双滤光片切换的次数。当切换失败时,指示灯亮起,警示用户。本实用新型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还可以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通用输入输出管脚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来点亮指示灯。
图7是图1中驱动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设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机或电磁线圈。本实施例驱动电路选用AP1511B来实现。当AP1511B上管脚控制信号FBC(Forward/Backward Control)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时,AP1511B内的控制逻辑控制MOSFET电桥的PS1和NS2导通,PS2和NS1截止,OUT1导通到电压VDD,OUT2导通到地GND,在输出管脚OUT1和OUT2两端之间形成正向电压差;当控制信号FBC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时,AP1511B内的控制逻辑控制MOSFET电桥的PS2和NS1导通,PS1和NS2截止,OUT2导通到电压VDD,OUT1导通到地GND,在输出管脚OUT1和OUT2两端之间形成反向电压差。
图8是图7在驱动电机正转和反转时,控制信号FBC的高低电平变化图。如图8,驱动芯片AP1511B内部控制逻辑再控制4个MOSFET电桥的选择导通,在输出管脚OUT1和OUT2之间产生正向和反向的电压差,此电压差可以带动直流电机的正转和反转,通过螺杆带动滤光片托盘的左右移动。控制信号FBC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驱动电路的输出脚OUT1和OUT2之间产生正向电压,直流电机正向旋转,通过螺杆带动滤光片托盘朝着靠近电机的方向移动,将红外滤光片移动到视窗中间。从而滤除红外光线,避免红外光线进入图像传感器导致白天彩色视频出现颜色偏差。控制信号FBC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驱动电路的输出脚OUT1和OUT2之间产生反向电压,直流电机反向旋转,通过螺杆带动滤光片托盘朝着远离电机的方向移动,将红外滤光片移出视窗中间,而全透滤光片移到视窗中间。全透滤光片对进入图像传感器的光线没有截止,从而提升夜间视频的进光量来提升图像整体亮度。
图9是红外发射装置中红外发射二极管电路图。如图9所示,红外线发送装置包括:激光发射二极管,激光发射二极管通电后持续发出850nm波长的低功率红外光束。
图10是红外接收装置中光敏二极管电路图。如图10所示,红外线接收装置包括:光敏二极管,所述光敏二极管感应到850nm波长的红外光时导通,输出低电平信号。说明此时红外线发送和接收装置之间没有红外滤光片遮挡。当有红外滤光片再视窗中遮挡了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时,红外接收装置输出高电平信号。
通电后经过电阻R1限流给红外发射二极管D1供电,D1发出850nm的红外激光。结构上D1发出的红外线正对着红外接收二极管D2。红外接收二极管D2经过电阻R2限流通电,输出信号IR_DECT(红外检测信号)给到控制模块。当接收到有850nm的红外线时,二极管D2导通,IR_DECT变为低电平。当有红外滤光片遮挡住红外接收二极管D2时,D2截止,IR_DECT变为高电平。控制模块通过检测IR_DCET的信号电平高低来判断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中间是否有红外滤光片的遮挡。
测试过程如下:
1、将待测试双滤光片切换放置到测试台上,接上双滤光片切换驱动线,对测试设备上电,此时红外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激光,点击开始测试按钮。
2、双滤光片切换驱动电路先发出切换白天模式命令,将双滤光片切换的红外滤光片移动到视窗中间。
3、红外接收器检测是否有红外线摄入,如果没有检测到表示中间有红外滤光片,即白天模式切换成功,计数器加1。
4、双滤光片切换驱动电路再发出切换夜晚模式命令,将双滤光片切换的红外滤光片移出视窗。
5、红外接收器再次检测是否有红外线摄入,如果检测到有红外线,说明中间没有红外滤光片,即夜晚模式切换成功,计数器再加1。
6、然后循环步骤2-步骤5,计数器持续增加。
7、当步骤3红外接收器检测到了红外线,说明滤光片没有移到视窗中间,说明步骤2的白天模式切换失败,结束测试,警示灯亮起,计数器显示的数值即为正常切换的次数(寿命)。
8、当步骤5红外接收器没有检测到红外线,说明视窗中有红外滤光片隔挡,说明步骤4的夜晚模式切换失败,结束测试,警示灯亮起,计数器显示的数值即为正常切换的次数(寿命)。
此方法可以自动的测试双滤光片切换的切换寿命,每次切换均可进行判定,可以准确测得双滤光片切换的真实寿命,此方法尤其适用于检测磁吸式双滤光片切换。
实施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中四对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视窗的四个角都放上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每次检测时要求4个红外检测装置都检测到红外线或都检测不到红外线才算正常。否则算切换异常,测试失败。这种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电机控制型滤光片,避免滤光片切换到一半的位置情况,如图4、图5所示,滤光片的一部分在视窗中,一部分在视窗外,避免了如果滤光片卡停在这种中间位置红外线检测设备也会认为切换正常的情况,但实际上这样视窗里一半画面有滤光片,一半没有滤光片,会导致实际图像上面也会有这样的图像部分偏色或部分偏暗的现象。
由上述说明可知,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可以有效地监测双滤光片切换是否正常到位,可以准确测得双滤光片的真实切换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上的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通过电连接,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送装置包括:激光发射二极管,所述激光发射二极管通电后持续发出红外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包括:光敏二极管,所述光敏二极管感应到红外光时导通,输出低电平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滤光片托盘,所述滤光片托盘固定有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失败时亮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机接收所述驱动芯片的指令驱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电磁线圈接收所述驱动芯片的指令驱动所述红外滤光片和全透滤光片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控制MOSFET电桥的选择导通,来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控制MOSFET电桥的选择导通,来驱动电磁线圈正转或反转。
CN201922307164.X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Active CN211506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164.XU CN211506141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7164.XU CN211506141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6141U true CN211506141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7164.XU Active CN211506141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6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4375B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06078877A2 (en) Laser projector for audience scanning
JP2009287969A (ja) 蛍光温度センサ
US5497009A (en) Photoelectric smoke sensor and fire detecting system, and sensitivity tes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9981902A (zh) 终端及控制方法
CN211506141U (zh)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测试装置
CN112118431B (zh) 投影方法及装置
US4568923A (en) Fire alarm system
CN104501943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中光敏传感器的自检装置和自检方法
CN112911358B (zh) 一种激光电视及基于激光电视的人眼保护方法
JPH0575421A (ja) 多光軸光電スイツチ
KR200272724Y1 (ko) 휘도 제어장치
EP1276353A1 (en) Lamp state detector and lamp state monitor using lamp state detector
CN112114478B (zh) 投影显示方法及系统
CN209845410U (zh) 飞机跑道灯控制装置
JP2533473Y2 (ja)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H10188167A (ja) 光電式分離型感知器
CN220730857U (zh) 车道一体机
JP3371493B2 (ja)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内表示装置
CN113686550B (zh) 一种基于发光耦合和差值判断的故障探测方法、装置及电子显示设备系统
JP7210304B2 (ja) 自動ドア装置
JP2004088685A (ja) 暗視カメラ
EP0726553A1 (en) Indicator having fault detection
JPH0563838B2 (zh)
JP2597268Y2 (ja) ガス密度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3

Address after: 518057 2 / F, software building, No.9, Gaoxin Middle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UANG-CHI SUPER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2 building, No. 9 software building, central high 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KUANG-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