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1276U - 一种安装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1276U
CN211491276U CN201922285358.4U CN201922285358U CN211491276U CN 211491276 U CN211491276 U CN 211491276U CN 201922285358 U CN201922285358 U CN 201922285358U CN 211491276 U CN211491276 U CN 211491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ench
sleeve
fixed
sli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53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李小强
曾凡乐
曾浩
张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53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1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1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1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工具,包括设有滑槽的底座和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扳手套;所述扳手套至少包括一个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滑动扳手套。上述安装工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扳手而言,能够根据产品表面的多个待拧工件调整扳手套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同时安装和拆卸多个待拧工件,避免重复操作而降低操作效率,还能够同时完成不同类型的待拧工件的安装和拆卸,避免频繁更换不同类型的扳手。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扳手大多为单一型号,用于与待拧工件一对一安装,例如当一个产品安装有多个待拧工件时,使用扳手旋拧全部待拧工件时需频繁更换扳手的装卡位置;或者当一个产品安装有多个不同型号的待拧工件时;又或者一个产品安装有多个型号相同但间距不同的待拧工件时,不仅需要更换扳手的装卡位置,还需要更换扳手的型号以适配于全部待拧工件,由此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工具,可以同时实现多个待拧工件的旋拧,不必重复操作或者频繁更换扳手以适配于不同型号的待拧工件,显著提高扳手的操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工具,包括设有滑槽的底座和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扳手套;全部所述扳手套至少包括一个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滑动扳手套。
优选地,所述扳手套包括一个滑动扳手套和一个沿所述滑动扳手套的滑动方向固定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固定扳手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一端设有凸台、另一端设有扳手孔;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用以供所述凸台插入且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渐缩且至少一个横截面设置为非圆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凸台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一凹槽插入至所述扳手孔内的一端设有限位帽盖;所述凸台内设有限位台;
当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从待拧工件卸离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凹槽沿轴向脱离至所述限位台与所述限位帽盖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所述限位帽盖和固定于所述限位帽盖一侧的螺柱;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以供所述螺柱插入的螺纹盲孔;所述凸台内设有用以供所述螺柱插入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设置为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向内陷入的凹陷环面形成所述限位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包括呈筒状的套筒和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套筒内的骨架;所述扳手孔设置于所述套筒;所述骨架固定于所述扳手孔的一端,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骨架;所述骨架靠近所述扳手孔的一端设有止动面和自所述止动面中部向内凹陷的避让孔。
优选地,所述滑动扳手套设有扳手孔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设有扳手孔的一端均固定有用以减少待拧工件磨损的保护垫片。
优选地,所述滑动扳手套包括用以贴合于所述底座的底板和固定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底座一侧的第二固定扳手套;所述第二固定扳手套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端通过锁紧装置连接与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所述滑槽;任一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用以分别自所述底板的两侧插入同一所述滑槽内的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底板表面的锁止帽;
所述第二锁紧件内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用以供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螺杆插入以调节两个所述锁止帽的间距的螺纹内孔。
优选地,任一所述滑槽设置为沉槽;所述第二锁紧件设置为沉头螺母;所述沉槽的下沉深度不小于所述沉头螺母的沉头深度。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包括设有滑槽的底座和至少两个连接于底座的扳手套;扳手套至少包括一个滑动连接于滑槽的滑动扳手套。
全部扳手套分别用于套设不同的待拧工件并带动所套设的待拧工件随底座转动。滑动扳手套能够沿滑槽滑动,从而改变相对于底座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改变滑动扳手套相对于另一扳手套的位置,从而实现滑动扳手套和另一扳手套间距的调节,以便同时实现至少两个待拧工件的安装和拆卸。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扳手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可同时固定多个不同型号的扳手套,从而适配与多个甚至多种待拧工件使用。由于扳手套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因此能够配合不同产品的待拧工件的间距,扩大该安装工具的适用范围以及避免频繁更换扳手,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在F-F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在C-C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固定扳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在D-D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在E-E处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滑槽、111-第一环面、112-第二环面、12-第一凹槽、31-滑动扳手套、311-底板、3111-第二凹槽、3112-安装孔、32-第一固定扳手套、321-凸台、3211-沉头孔、32111-凹陷环面、322-连接件、3221-限位帽盖、3222-螺柱、323-套筒、324-骨架、3241-止动面、3242-避让孔、325-保护垫片、326-紧定螺钉、4-第二锁紧件、41-螺纹内孔、42-第二锁止帽、5-第一锁紧件、51-第一锁止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在F-F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在B-B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4的后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在C-C处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固定扳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在D-D处的剖视图;图11为图9的右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在E-E处的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工具,包括设有滑槽11的底座1和至少两个连接于底座1的扳手套;扳手套至少包括一个滑动连接于滑槽11的滑动扳手套31。
上述底座1连接有至少两个扳手套,且全部扳手套中至少包括一个滑动扳手套31。例如底座1设有一个滑动扳手套31和一个相对于底座1固定的扳手套,或者底座1设有两个均滑动连接于滑槽11的滑动扳手套31。针对后一情形而言,两个滑动扳手套31可连接于同一滑槽11,也可分别连接于两条滑槽11。两条滑槽11的位置可以根据全部第一待拧工件的位置对应设置,包括且不限于平行、垂直等位置关系。
滑动扳手套31能够沿滑槽11滑动,从而改变相对于底座1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改变滑动扳手套31相对于其他扳手套的位置,从而实现扳手套之间的间距调节,以便同时实现至少两个待拧工件的安装和拆卸。
显然,根据该安装工具的用途,滑动扳手套31和其他扳手套均具有扳手孔,无论扳手孔设置为开口扳手孔还是设置为筒状的扳手孔,滑动扳手套31的扳手孔和其他扳手套的扳手孔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待拧工件的形状尺寸配合,实现套设待拧工件并带动待拧工件同步转动。
前述内容以底座1设置有两个扳手套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中滑动扳手套31的数目以及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数目并不限制为一个,底座1表面可设置多个滑动扳手套31和多个第一固定扳手套32,全部滑动扳手套31和全部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产品表面的全部待拧工件的相对位置设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扳手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能够根据产品表面的多个待拧工件调整滑动扳手套31和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位置,从而实现同时安装(或拆卸)多个待拧工件,避免重复操作而降低操作效率,还能够同时完成不同类型的待拧工件的安装(或拆卸),避免频繁更换不同类型的扳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体的安装工具,扳手套包括一个滑动扳手套31和一个相对于底座1固定的第一固定扳手套32。
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一端设有凸台321、另一端设有扳手孔。凸台321的径向尺寸渐扩,具体的,靠近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凸台321的内径大于远离一固定扳手套32的凸台321的内径。
底座1的一端设有用以供凸台321插入且配合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内径渐缩且至少一个横截面设置为非圆形;第一凹槽12和凸台321通过连接件322连接;连接件322沿凸台321和第一凹槽12插入至扳手孔内的一端设有限位帽盖3221;凸台321内设有限位台。
当凸台321完全插入第一凹槽12时,限位帽盖3221与限位台间隔一定距离,此时第一凹槽12与凸台321相配合,且第一凹槽12至少一个横截面设置为非圆形,也就是说,彼此凹凸配合的第一凹槽12与凸台321均属于非回转体结构,转动底座1时凸台321跟随底座1转动,而不是跟随套设于扳手孔内的待拧工件转动,用于实现待拧工件的安装和拆分。
当凸台321沿连接件322的长度方向滑动而导致部分脱离第一凹槽12时,限位帽盖3221与限位台接触,限位台阻止凸台321彻底脱离第一凹槽12,因此,第一凹槽12的侧壁与凸台321的侧壁产生间隙,用于提高第一固定扳手套32卸掉待拧工件的卸力效果,实现第一固定扳手套32与待拧工件的拆分。
其中,该安装工具的卸力效果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凹槽12的内径渐缩,凸台321的径向尺寸渐扩,因此,当凸台321部分脱离第一凹槽12后,第一凹槽12的侧壁与凸台321的侧壁存在间隙,通过二者的微动提高卸力效果,避免扳手孔卡住待拧工件无法拆离。此外,尚未脱离第一凹槽12的凸台321还可以在二者倾斜侧壁的配合与导向作用下,在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自重作用下准确、快速地回到底座1内,恢复第一固定扳手套32与底座1的完全装配状态,避免第一固定扳手套32被卡在中间位置而影响下次安装。
其中,第一凹槽12可设置为凹陷的正棱台状,例如正四棱台、正六棱台等;相应地凸台321设置为凸起的正棱台状。
通过第一固定扳手套32旋拧待拧工件时,凸台321完全插入第一凹槽12内,凸台321的顶面与第一凹槽12的底面贴合,二者的接触紧密贴合,底座1带动第一固定扳手套32同步转动;拆卸第一固定扳手套32与待拧工件时,凸台321的顶面与第一凹槽12的底面脱离,凸台321的侧壁与第一凹槽12的侧壁之间产生间隙,能够使二者产生相对位移。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凸台321仍处于第一凹槽12内,凸台321的侧棱无法在第一凹槽12内从第一凹槽12的一条侧棱处转动到另一条侧棱处,也就是说,凸台321与第一凹槽12的相对转动角度有限,能够发生微动,但无法令凸台321在第一凹槽12内自由转动,因此,凸台321相对于第一凹槽12的晃动能够增大第一固定扳手套32与待拧工件的卸力效果,而不会导致第一固定扳手套32随待拧工件转动。
连接件322可以在贯穿底座1后通过螺母锁紧于底座1,此时,底座1设有贯通的孔洞,孔洞可以设置为圆孔,也可以设置为螺纹孔;对于设有圆孔的底座1而言,可以通过螺母将连接件322锁定于底座1。
为了减少零件数量,方便底座1的操作,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件322的固定设置形式及其与底座1的具体连接方式。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322包括限位帽盖3221和固定于限位帽盖3221一侧的螺柱3222。凸台321内设有用以供螺柱3222插入并滑动的通孔,第一凹槽12内设有用以供螺柱3222的底端插入并旋合的螺纹盲孔,连接件322自第一固定扳手套32向底座1安装。
由于限位帽盖3221处于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扳手孔内,为了避免限位帽盖3221影响到扳手孔与待拧工件的装配,凸台321内的通孔设置为沉头孔3211,沉头孔3211向内陷入的凹陷环面32111形成限位台。无论在旋拧第一待拧工件的过程中还是在拆离扳手孔与第一待拧工件的过程中,限位帽盖3221完全处于沉头孔3211内,不会对扳手孔造成位置干涉。
为了简化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设计和加工,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固定扳手套32包括套筒323和骨架324两部分。套筒323内设有扳手孔,使套筒323呈筒状结构;骨架324固定于扳手孔内,例如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扳手孔固定。
骨架324朝外的端面与套筒323的端面齐平,凸台321设置于骨架324朝外的端面。
骨架324朝内的端面也即靠近扳手孔的一端设有止动面3241和自止动面3241中部向内凹陷的避让孔3242。显而易见,止动面3241的高度高于避让孔3242的高度,进入扳手孔的待拧工件到达止动面3241时停止,不会与避让孔3242接触。而避让孔3242设置于止动面3241的中部且朝内凹陷,用于避让待拧工件的部分结构,例如,待拧工件为螺杆和套设于螺杆的螺母,扳手孔与螺母装配后带动螺母绕螺杆旋转,而螺杆始终保持固定高度,一旦螺母的上端面低于螺杆的顶端后,螺杆进入避让孔3242内以保证螺母能够继续绕螺杆向下旋转。
骨架324可与套筒323独立加工,骨架324的材质和套筒323的材质也可设置为不同材质。
进一步地,套筒323远离底座1的一端也即扳手孔的入口端设有保护垫片325,保护垫片325贴合于套筒323的端面设置,当待拧工件完全伸入扳手孔内时,若套筒323的端面接触设有待拧工件的产品时,保护垫片325隔绝于套筒323与产品之间,避免套筒323在转动过程中对产品的表面造成划伤。
保护垫片325的形状可以与套筒323的入口端的端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保护垫片325的形状与入口端的端面形状相同时,保护垫片325能够完全遮挡于套筒323与产品表面之间;当保护垫片325的形状与入口端的端面形状不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保护垫片325的厚度,以避免套筒323相对于待拧工件出现倾斜时直接接触到产品表面。
保护垫片325的材质可以设置为橡胶或者其他柔性材质,当然,其他硬度小于套筒323的硬度尤其是小于产品的硬度的材质也可以作为本申请所涉及的保护垫片325。
保护垫片325可以以粘贴的方式固定于入口端的端面,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入口端,例如,入口端的端面设有多个装配孔,保护垫片325设有多个沉头装配孔和多个分别连接于全部沉头装配孔的紧定螺钉326。任一紧定螺钉326穿过沉头装配孔与对应的装配孔内,紧定螺钉326的螺钉帽完全进入沉头装配孔的凹槽内,避免紧定螺钉326相对于保护垫片325的下端面凸出,影响入口端与产品表面的相对位置,同时避免紧定螺钉326对产品表面造成磨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滑动扳手套31包括用以贴合于底座1的底板311和固定于底板311远离底座1一侧的第二固定扳手套;第二固定扳手套的结构与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结构相同。显然,针对设有凸台321的第二固定扳手套的实施例而言,底板311则设有与第一凹槽12结构相同的第二凹槽3111。
当然,为了实现同时旋拧不同类型的待拧工件,第二固定扳手套的扳手孔的内径可以与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扳手孔的内径相等,也可以不同。在第二固定扳手套的扳手孔的内径与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扳手孔的内径相等的情况下,通过在底座1安装多个具有不同内径的第一固定扳手套32和/或多个具有不同内径的第二固定扳手套实现不同类型待拧工件的同时操作。
第二固定扳手套通过底板311滑动连接于滑槽11内,通过调整底板311在滑槽11内的位置调整第二固定扳手套相对于第一固定扳手套的位置。
当滑动扳手套31和第一固定扳手套32分别套设待拧工件时,及即使滑动扳手套31并未与滑槽11锁定,滑动扳手套31和第一固定扳手套32在待拧工件的约束下仍能够正常操作,但为了简化套设全部待拧工件的步骤以及简化操作大量同类型产品的步骤,滑动扳手套31通过锁紧装置连接于滑槽11。
锁紧装置未锁定滑动扳手套31与滑槽11时,滑动扳手套31沿滑槽11顺畅滑动;锁紧装置锁定滑动扳手套31与滑槽11时,滑动扳手套31被锁紧装置固定在滑槽11的预设位置处无法移动,避免在套设全部待拧工件时,滑动扳手套31偏移。
针对锁紧装置的设置,任一锁紧装置包括用以自底板311的两侧插入滑槽11内的第一锁紧件5和第二锁紧件4,换言之,第一锁紧件5和第二锁紧件4相向,第一锁紧件5和第二锁紧件4远离底板311的一端均设有用以贴合底板311表面的锁止帽;第二锁紧件4内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用以供第一锁紧件5的螺杆插入以调节两个限位帽的间距的螺纹内孔41。
示例性的,底板311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3111,用于连接第二固定扳手套;底板3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安装孔3112,两个安装孔3112通过两组第一锁紧件5和第二锁紧件4连接于两条滑槽11。任意一组中第一锁紧件5的第一锁止帽51贴合于底板311的上端面,第二锁紧件4的第二锁止帽42贴合于底座1的下端面,锁紧时第一锁止帽51和第二锁止帽42分别从两侧向内挤压底座1与底板311。
通过调整两个锁止帽的间距,底板311与底座1或相对固定,或彼此分离。具体地,当两个锁止帽的间距大于底座1和底板311的厚度之和时,底板311与底座1彼此分离;当两个锁止帽的间距不大于底座1和底板311的厚度之和时,底板311与底座1相对固定。这一相对固定的状态具体由两个锁止帽向底板311和底座1施加外力而产生。
为了使底座1背离底板311的一端呈平面结构,方便底座1的安装和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滑槽11设置为沉槽,第二锁紧件4设置为沉头螺母,沉槽的下沉深度不小于沉头螺母的沉头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沉槽对应于本领域内常见的沉孔,相当于将沉孔中的孔形状变更为槽形状。沉槽具体包括用以与沉头螺母的螺母外壁贴合的第一环面111和用以与沉头螺母的螺杆侧壁贴合的第二环面11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滑槽(11)的底座(1)和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扳手套;全部所述扳手套至少包括一个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1)的滑动扳手套(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套包括一个滑动扳手套(31)和一个沿所述滑动扳手套(31)的滑动方向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第一固定扳手套(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32)一端设有凸台(321)、另一端设有扳手孔;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有用以供所述凸台(321)插入且配合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径渐缩且至少一个横截面设置为非圆形;所述第一凹槽(12)和所述凸台(321)通过连接件(322)连接;所述连接件(322)沿所述凸台(321)和所述第一凹槽(12)插入至所述扳手孔内的一端设有限位帽盖(3221);所述凸台(321)内设有限位台;
当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32)从待拧工件卸离时,所述凸台(321)与所述第一凹槽(12)沿轴向脱离至所述限位台与所述限位帽盖(322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2)包括所述限位帽盖(3221)和固定于所述限位帽盖(3221)一侧的螺柱(3222);所述第一凹槽(12)内设有用以供所述螺柱(3222)插入的螺纹盲孔;所述凸台(321)内设有用以供所述螺柱(3222)插入的通孔。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为沉头孔(3211);所述沉头孔(3211)向内陷入的凹陷环面(32111)形成所述限位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32)包括呈筒状的套筒(323)和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套筒(323)内的骨架(324);所述扳手孔设置于所述套筒(323);所述骨架(324)固定于所述扳手孔的一端,所述凸台(321)设置于所述骨架(324);所述骨架(324)靠近所述扳手孔的一端设有止动面(3241)和自所述止动面(3241)中部向内凹陷的避让孔(324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扳手套(31)设有扳手孔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32)设有扳手孔的一端均固定有用以减少待拧工件磨损的保护垫片(325)。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扳手套(31)包括用以贴合于所述底座(1)的底板(311)和固定于所述底板(311)远离所述底座(1)一侧的第二固定扳手套;所述第二固定扳手套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扳手套(32)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1)的两端通过锁紧装置连接与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所述滑槽(11);任一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用以分别自所述底板(311)的两侧插入同一所述滑槽(11)内的第一锁紧件(5)和第二锁紧件(4);所述第一锁紧件(5)和所述第二锁紧件(4)远离所述底板(311)的一端均设有用以贴合所述底板(311)表面的锁止帽;
所述第二锁紧件(4)内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用以供所述第一锁紧件(5)的螺杆插入以调节两个所述锁止帽的间距的螺纹内孔(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滑槽(11)设置为沉槽;所述第二锁紧件(4)设置为沉头螺母;所述沉槽的下沉深度不小于所述沉头螺母的沉头深度。
CN201922285358.4U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安装工具 Active CN211491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5358.4U CN211491276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安装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5358.4U CN211491276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安装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1276U true CN211491276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7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5358.4U Active CN211491276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安装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1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33492A1 (en) Hand-held rivet nut (rivet bolt) tool with quick-change mandrel
CN211491276U (zh) 一种安装工具
CN202461303U (zh) 一种用于冲压加工内方孔的冲方模具
CN112720349A (zh) 双头螺柱的装卸装置及装卸双头螺柱的方法
US6931966B2 (en) Adjustable socket
CN208231372U (zh) 一种用于义齿坯料加工的夹具
CN111015563B (zh) 一种套筒扳手
CN211464728U (zh) 一种托板螺母铆接辅助装置
CN104875419A (zh) 一种模具的快速拆装结构及方法
CN109500346B (zh) 一种托板螺母铆接辅助装置
CN202001475U (zh) 一种非对称自锁紧螺母
CN201095018Y (zh) 维修用板牙
CN220128650U (zh) 可调节六角扳手
CN208826477U (zh) 一种组合扳手
CN220362496U (zh) 一种改进型梅花扳手
CN220127676U (zh) 一种浮动式倒角钻头
CN211639689U (zh) 用于空间推进系统具有导向机构的旋具装置
CN110732737A (zh) 一种易于连接使用的螺纹梳刀
CN210210177U (zh) 一种发电机转子拆装导电螺钉用新型套筒扳手
CN217912909U (zh) 一种钻孔夹具及钻孔机
CN220980067U (zh) 一种沉头钛合金螺栓
CN213104064U (zh) 一种能够快速拆装冲头的模具
CN220049760U (zh) 一种六边形压铆螺柱压铆装置
CN220050330U (zh) 便于转动的板牙
CN219005287U (zh) 内支撑工装及具有该内支撑工装的铣削装置与车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