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6002U -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 Google Patents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6002U
CN211476002U CN201921904441.9U CN201921904441U CN211476002U CN 211476002 U CN211476002 U CN 211476002U CN 201921904441 U CN201921904441 U CN 201921904441U CN 211476002 U CN211476002 U CN 21147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needle
unit
discharge
capacito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44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驭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fir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long Electric Fla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long Electric Fla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long Electric Fla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44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600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2411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40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6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QIGNITION; EXTINGUISHING-DEVICES
    • F23Q3/00Igniters using electrically-produced spar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24Generating plasma
    • H05H1/48Generating plasma using an ar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加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点火装置及电焰灶。点火装置包括炉头、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产生高压信号的升压单元、倍压单元以及安装在炉头上的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放电针,倍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放电针;其中,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分别通过倍压单元带有超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等离子气流进行点火。解决了电焰灶使用过程高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背景技术
电焰灶是一种通过将市电升压,使电弧击穿空气产生等离子炬(即火焰),达到以电生火的加热装置。在将空气击穿产生等离子炬的过程中需要很高的电压,会对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火装置及电焰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焰灶使用过程高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火装置,包括炉头,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产生高压信号的升压单元、倍压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炉头上的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
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针,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针;
其中,所述第一放电针和所述第二放电针分别通过所述倍压单元带有超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等离子气流进行点火。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压单元包括升压变压器;
所述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升压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升压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倍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放电针,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放电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放电针接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点火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串接在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倍压单元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点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在所述炉头上的加热单元和与所述加热单元一一对应的放电单元;
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三放电针和第四放电针,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放电针,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放电针;
其中,所述第三放电针和所述第四放电针分别通过所述放电单元带有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高温的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放电单元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所述第四电容串接在所述第三放电针和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串接在所述第四放电针和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放电针接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个所述加热单元中的第三放电针和第四放电针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间距。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焰灶,所述电焰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点火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升压单元对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升压得到高压信号,倍压单元对高压信号进一步升压得到超高压信号,并将超高压信号加载到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上,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之间进行放电,产生电弧击穿空气形成等离子气流,增加炉头周围等离子的浓度。降低了炉头加热装置击穿空气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的难度,因此炉头可以在相对较低的电压即可实现击穿空气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降低炉头的工作电压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另一个施例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0、炉头;20、第一放电针;30、第二放电针;40、外部电源;50、升压单元;60、倍压单元;70、加热单元;701、第三放电针;702、第四放电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点火装置可以包括炉头1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40并产生高压信号的升压单元50、倍压单元60以及安装在炉头10上的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倍压单元6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倍压单元6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放电针20,倍压单元6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放电针30;其中,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分别通过倍压单元60带有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等离子气流进行点火。
升压单元50对外部电源40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升压得到高压信号,倍压单元60对高压信号进一步升压得到超高压信号,并将超高压信号加载到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上,第一放电针20上的超高压信号和第二放电针30上的超高压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之间进行放电,产生电弧击穿空气形成等离子气流,增加炉头10周围等离子的浓度。降低了炉头10加热装置击穿空气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的难度,因此炉头10可以在相对较低的电压即可实现击穿空气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降低炉头10的工作电压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压降低,可以降低装置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超高压信号没有特定的指代含义,只是为了区分升压单元50输出的高压信号,因此将倍压单元60输出的信号为超高压信号,超高压信号大于高压信号。
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可以安装在炉头10的同一个底面上,炉头10的底面为与锅具的底部对应的表面,第一放电针20或第二放电针30也可以安装在炉头10的侧面,或一个安装在侧面另一个安装在底面。对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安装时,应注意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的间距,以便能够使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之间能够进行放电产生电弧。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点火装置中的升压单元50可以包括升压变压器T;升压变压器T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40,升压变压器T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倍压单元60的第一输入端,升压变压器T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倍压单元60的第二输入端。
升压变压器T对外部电源40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升压,得到高压信号,此高压信号为倍压单元60充当电源,倍压单元60能够对升压变压器T输出的高压信号进一步升压得到超高压信号。同时,升压变压器T对外部电源40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升压得到的高压信号,此处的高压信号的电压足够大,能够实现为炉头10中的加热装置提供电源,实现击穿空气生成高温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倍压单元60可以对升压单元50输出的信号进行设定倍数的升压,升压倍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下面以倍压单元60为二倍升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输出单元输出的电压为U。
具体地,倍压单元60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一放电针20,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升压单元50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放电针30。
当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为正、第二输出端为负时,第一电容C1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进行充电,充电后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为U;当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为负、第二输出端为正时,第三电容C3通过第二二极管D2进行充电,充电后第三电容C3两端的电压为2U;当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为正、第二输出端为负时,第二电容C2通过第三二极管D3进行充电,充电后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为2U。第一放电针20上的信号电压为3U,第二放电针30上的电压信号为U,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的压差为2U,能够实现高压放电,容易将空气击穿产生等离子气流,增加空气中的等离子浓度,降低空气击穿的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放电针30接地,第二放电针30接地后,其电压为零,第一放电针20上带有的电压为3U,第三放电针701可以向第四放电针702进行放电,产生电弧击穿空气生成高温的等离子气流,增加炉头10周围空气中的等离子浓度,降低加热装置击穿空气的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点火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串接在升压单元50和倍压单元60之间。
通过控制控制开关的导通或断开进而控制点火装置是否工作,例如,控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升压单元50和倍压单元60不导通,倍压单元60不进行工作,点火装置无法进行点火;当控制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升压单元50和倍压单元60导通,倍压单元60进行工作,点火装置进行点火。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点火装置的工作状态。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个施例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该点火装置除了包括图2中各个部分之外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在炉头10上的加热单元70和与加热单元70一一对应的放电单元;每个加热单元70包括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放电针701,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放电针702;其中,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分别通过放电单元带有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高温的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
升压单元50对外部电源40输入的信号进行升压,得到电压足够高的高压信号,升压单元50将生成的高压信号通过放电单元分别加载到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上,由于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分别连接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三放电针701上的电压信号和第四放电针702上的电压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同一个加热单元70中的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之间相互放电,产生的电弧将空气击穿生成高温的等离子气流(等离子炬)。每个加热单元70均能够通过击穿空气的方式产生高温的等离子气流,对放置在炉头10上的锅具进行加热。由于在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的过程中不需要锅具的参与,因此该电加热装置能够对任何种类的锅具进行加热。
由于倍压单元60对升压单元50输出的高压信号进一步升压得到电压更高的超高压信号,并传送至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之间放电产生电弧,击穿空气产生等离子气流,提高炉头10周围空气的等离子浓度,降低空气击穿的难度。此时加热单元70中的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可以加载较低的电压即可以实现对空气击穿,形成高温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因此可以降低升压单元50输出高压信号的电压,降低加热单元70的工作电压,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装置在使用过程的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放电单元可以包括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第四电容C4串接在第三放电针701和升压单元50的第一输出端之间,第五电容C5串接在第四放电针702和升压单元50的第二输出端之间。
升压单元50产生的高压信号通过第四电容C4加载到第三放电针701上,通过第五电容C5加载到第四放电针702上,第三放电针701上的高压信号和第四放电针702上的高压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之间进行放电,放电过程中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起到储能作用,保证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之间持续放电,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
具体地,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可以选用5-40pF)/(10KV-50KV)的高压电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放电针702接地,第四放电针702上的电压为零,第三放电针701上带有高压信号,第三放电针701向第四放电针702进行放电,电弧击穿空气形成高温等离子气流,对放置在炉头10上的锅具进行加热。第四放电针702接地后,在不改变升压单元50升压倍数的前提下,能够增大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之间的电压差,有利于击穿空气形成等离子气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加热单元70中的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的间距小于两个加热单元70的间距。此种设计能够保证同一个加热单元70中的第三放电针701和第四放电针702之间进行放电,相邻的两个加热单元70之间的放电针不会相互放电。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升压单元50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40之间串接总控制开关,通过总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升压单元50的工作状态。当总控制开关断开时,外部电源40和升压单元50不导通,升压单元50不工作;当总控制开关闭合时,外部电源40和升压单元50导通,升压单元50工作,对外部电源40的信号进行升压。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焰灶,该电焰灶包括上述的点火装置。该电焰灶在使用的过程中,升压单元50对外部电源40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升压得到高压信号,倍压单元60对高压信号进一步升压得到超高压信号,并将超高压信号加载到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上,第一放电针20上的超高压信号和第二放电针30上的超高压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第一放电针20和第二放电针30之间进行放电,产生电弧击穿空气形成等离子气流,增加炉头10周围等离子的浓度。降低了炉头10加热装置击穿空气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的难度,因此炉头10可以在相对较低的电压即可实现击穿空气产生高温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降低炉头10的工作电压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压降低,可以降低装置的能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点火装置,包括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产生高压信号的升压单元、倍压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炉头上的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
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针,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针;
其中,所述第一放电针和所述第二放电针分别通过所述倍压单元带有超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等离子气流进行点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包括升压变压器;
所述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所述升压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升压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倍压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放电针,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放电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针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串接在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倍压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在所述炉头上的加热单元和与所述加热单元一一对应的放电单元;
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三放电针和第四放电针,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放电针,所述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放电针;
其中,所述第三放电针和所述第四放电针分别通过所述放电单元带有高压信号,并相互放电产生电弧将空气击穿形成高温的等离子气流对锅具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电单元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所述第四电容串接在所述第三放电针和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串接在所述第四放电针和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放电针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加热单元中的第三放电针和第四放电针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间距。
10.一种电焰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焰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点火装置。
CN201921904441.9U 2019-11-06 2019-11-06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Active CN21147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4441.9U CN211476002U (zh) 2019-11-06 2019-11-06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PCT/CN2020/102411 WO2021088409A1 (zh) 2019-11-06 2020-07-16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4441.9U CN211476002U (zh) 2019-11-06 2019-11-06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6002U true CN211476002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0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4441.9U Active CN211476002U (zh) 2019-11-06 2019-11-06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6002U (zh)
WO (1) WO20210884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24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等离子针、炉头组件及电火灶
WO2024021458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电火灶电路及电火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789562U (zh) * 2022-08-04 2022-11-11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电火灶引弧电路及电火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4223B (zh) * 2007-02-07 2011-04-13 北京理研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
CN101636034B (zh) * 2008-07-24 2013-06-05 北京光耀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不间断电弧供电装置及方法
JP5873709B2 (ja) * 2011-08-22 2016-03-01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高周波プラズマ生成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プラズマ点火装置。
JP5307284B2 (ja) * 2011-12-27 2013-10-02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
CN103401468B (zh) * 2013-07-29 2016-02-17 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起弧电路
CN207340267U (zh) * 2017-10-23 2018-05-08 武汉天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等离子体点火设备的引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24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等离子针、炉头组件及电火灶
WO2024021458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电火灶电路及电火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8409A1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76002U (zh) 点火装置及电焰灶
CN211019404U (zh) 电加热装置及电焰灶
US9282621B2 (en) Energy-recycling burn-i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urn-in for electronic ballasts
WO2007056190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power to ignite and sustain a plasma in a reactive gas generator
CN210578289U (zh) 一种电离燃烧电路和电焰灶
CN109959030A (zh) 一种低电压等离子灶原理和喷火头
CN103776069A (zh) 一种半导体微波炉
CN105188246A (zh) 一种多电源供电的在线式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阵列装置
CN103872941B (zh) 高压脉冲电源
CN112653338A (zh) 一种电离燃烧电路和电焰灶
CN207340267U (zh) 用于等离子体点火设备的引弧装置
CN216384282U (zh) 电生明火电路和电焰灶
CN111954361B (zh) 绳系卫星空心阴极的集成供电电源电路及供电方法
CN101636034B (zh) 一种交流不间断电弧供电装置及方法
Chernets et al. Development of high-power plasma reformer and power supply for large scale applications
CN203340397U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引弧装置
Divakar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voltage multiplier integrated HID ballast circuit with dimming control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CN213073166U (zh) 一种用于电弧风洞加热器的引弧电路
CN201114945Y (zh) 高压放电灯电子镇流器
CN102870500A (zh) 用于驱动气体放电灯的方法和气体放电灯系统
Xiuquan et al. Study on the ignition process of a segmented plasma torch
CN201234398Y (zh) 一种不间断交流等离子电弧供电装置
Guo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rt-up of low wattage metal halide lamp controlled by low-frequency square-wave ballast
CN204853420U (zh) 一种采用电弧介质加热的太阳能电锅炉
CN106301061A (zh) 电子枪双极性高压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8

Address after: 2101, B, Debo business building, 3333 Kaiping Road, East Taihu eco tourism resort,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e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rd floor, block B, Yul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Danzi North Road,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ulong electric flam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2222, Shengdong Road, Donghuan Road, Shengze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lectric fir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1, B, Debo business building, 3333 Kaiping Road, East Taihu eco tourism resort,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eyu new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