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2741U -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2741U
CN211472741U CN201921741375.8U CN201921741375U CN211472741U CN 211472741 U CN211472741 U CN 211472741U CN 201921741375 U CN201921741375 U CN 201921741375U CN 211472741 U CN211472741 U CN 211472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oil separation
pip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13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凯明
陈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angshui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angshui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angshui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angshui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413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2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2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2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排水,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过滤掉水中的残渣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依次经过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进入水油分离箱中,进行水油分离;经过水油分离的水由水泵抽回至水槽中,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转动排污阀使得水油分离箱与排污管连通,从而将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排走,即可完成水槽的清洗,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背景技术
水槽是一种可进行储水操作的厨卫用具,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市面上的水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即清洁完后的水直接通过排水口排进下水道中,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并不适应当今日渐匮乏的水资源大环境。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水槽,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水槽会不断地积累油污或残渣,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清洗,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该水槽结构可以对清洗后的水进行重复多次利用;且清洗积累的污垢时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所述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所述水槽排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槽排水口,另一端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连接;所述水槽出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下水道,所述排污管处还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用于控制排污通道的开与关;所述分离箱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槽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槽进水管抽回所述水槽中;
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中设置有若干缓冲板和若干水流限制板,若干缓冲板平行设置,从而将水油分离箱分隔成若干个水油分离腔,所述缓冲板下端面与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以使得相邻之间的两个水油分离腔相连通;所述水流限制板设置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底部,所述水流限制板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缓冲板顶部的水平高度,并高于所述缓冲板底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流限制板与相邻的缓冲板之间形成向上的进水通道,以使得待处理的水从上一个水油分离腔经过间隔、进水通道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所述水流限制板的两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排污通道。
本实施例中,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排水,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过滤掉水中的残渣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依次经过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进入水油分离箱中,进行水油分离;经过水油分离的水由水泵抽回至水槽中,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转动排污阀使得水油分离箱与排污管连通,从而将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排走,即可完成水槽的清洗,操作方便快捷。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槽排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槽底部的最低点。排水时,水槽中的水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集中向水槽排水口流去,从而有利于水槽中待处理的水全面彻底地流入水槽排水管中被处理。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槽出水管、所述分离箱进水管和所述排污管三管相通,所述排污阀设置于三管相通的交点处。本实施例中,进行水的循环处理时,旋动排污阀使水槽出水管和分离箱进水管相通;进行油污排放时,旋动排污阀使分离箱进水管和排污管相通。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低点。在排污时,由于水油分离进水口为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低点,所以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集中向水槽排水口流去,进而有利于对油污进行全面彻底的排出。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为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可以避免在排污时油污倒流进水槽中。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上方还设置有防逆挡板,所述防逆挡板用于防止油污进入水油分离箱出水口。防逆挡板可使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上方的油污沿防逆挡板向四周流向,且由于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为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所以四周的油污不会倒流回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从而进一步防止了油污进入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中。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顶部盖设有分离箱顶盖;所述水槽和所述水油分离箱平行设置,共同组成水槽箱体,所述水槽箱体的上边沿设置有水槽折边;水槽折边与分离箱顶盖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厨房空间,将分离箱顶盖可以作为厨房的台面,使其与普通家用水槽完全一致,且安装方便快捷。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分离箱顶盖开设有通气孔。顶盖上还设置有通气孔,从而平衡水油分离箱的内外气压。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分离箱顶盖上设有顶盖提手。顶盖上还设置有顶盖提手,以方便使用者打开顶盖。
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泵为单向水泵,所述单向水泵的泵水方向为从水油分离箱至水槽。自清洗后的净水从水油分离箱泵回水槽,实现单向的系统循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排水,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过滤掉水中的残渣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依次经过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进入水油分离箱中,进行水油分离;经过水油分离的水由水泵抽回至水槽中,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转动排污阀使得水油分离箱与排污管连通,从而将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排走,即可完成水槽的清洗,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槽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水槽结构沿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水槽结构沿B-B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去除分离箱顶盖和缓冲板的上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去除分离箱顶盖和防逆挡板的上视图。
图中:1、水槽;11、水槽排水口;2、水槽排水管;3、残渣过滤粉碎装置;4、水槽出水管;5、分离箱进水管;6、排污管;7、水油分离箱;71、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2、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3、缓冲板;74、水流限制板;75、水油分离腔;76、间隔;77、进水通道;78、排污通道;79、防逆挡板;790、分离箱顶盖;791、顶盖提手;792、通气孔;8、水泵;9、水槽进水管;10、排污阀;12、水槽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结构包括水槽1、水槽排水管2、残渣过滤粉碎装置3、水槽出水管4、分离箱进水管5、排污管6、水油分离箱7、水泵8和水槽进水管9。其中,水槽1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11,水槽排水管2一端连接于水槽排水口11,另一端与残渣过滤粉碎装置3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水槽排水口11设置为水槽1底部的最低点;排水时,水槽1中的水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集中向水槽排水口11流去,从而有利于水槽1中待处理的水全面彻底地流入水槽排水管2中被处理。其次,水槽出水管4的一端连接于残渣过滤粉碎装置3,另一端与分离箱进水管5相连通;排污管6一端与分离箱进水管5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下水道,排污管6处还设置有排污阀10,该排污阀10用于控制排污通道78的开与关。分离箱进水管5远离水槽出水管4的一端与水油分离箱7相连通;水油分离箱7与水泵8连接,水泵8用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槽进水管9抽回水槽1中。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水槽出水管4、分离箱进水管5和排污管6三管相通,排污阀10设置于三管相通的交点处;旋动排污阀10,从而选择分离箱进水管5是与水槽出水管4相通,还是与排污管6相通;当分离箱进水管5与水槽出水管4相通时,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当分离箱进水管5与排污管6相通时,实现水油分离箱7的自清洗,排走积累的油污。
当需要进行水循环利用时,旋动排污阀10,使得分离箱进水管5与水槽出水管4相连通,打开水槽排水口11,水槽1中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11排出,经过水槽排水管2,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3,对水中的颗粒进行粉碎、过滤;过滤后的水经过水槽出水管4、分离箱进水管5,进入水油分离箱7中进行水油分离。水油分离后的干净水通过水槽进水管9被水泵8抽回水槽1中进行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7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旋动排污阀10,使得分离箱进水管5与排污管6相连通,水油分离箱7中积累的油污通过分离箱进水管5、排污阀10进入下水道,从而实现水油分离箱7的自清洗。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油分离箱7底部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1,另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1与分离箱进水管5相连通,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与水泵8相连通。为了实现水油分离,本实施例中,水油分离箱7中设置有若干缓冲板73和若干水流限制板74,若干缓冲板73平行设置,从而将水油分离箱7分隔成若干个水油分离腔75,缓冲板73下端面与水油分离箱7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76,以使得相邻之间的两个水油分离腔75相连通;水流限制板74设置与水油分离箱7的底部,水流限制板74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缓冲板73顶部的水平高度,并高于缓冲板73底部的水平高度;水流限制板74与相邻的缓冲板73之间形成向上的进水通道77,以使得待处理的水从上一个水油分离腔75经过间隔76、进水通道77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75。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有3块缓冲板73,对应地,水流限制板74也设置有3块,从而形成4个平行的水油分离腔75。水油分离时,水从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1进入第一个水油分离腔75,由于水和油的密度不同,大部分的油会浮在上方,大部分的水置于下方,完成第一次水油分离。下方的水经过间隔76、进水通道77进入第二个水油分离腔75,同理完成第二次水油分离。如此类推,从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1进来的水需要经过四个水油分离腔75的递进式的水油分离,最终从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排出的水不含油,能够被重复利用。其中,设置水流限制板74主要是为了让待处理的水呈向上的趋势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75,从而有利于油向上浮在上方。
为了方便排污彻底,如图6所示,水流限制板74的两端与水油分离箱7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排污通道78,以便每个水油分离腔75底部的油污能够通过排污通道78流向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1。如图5所示,排污时,油污从进水通道77、间隔76以及排污通道78流回上一个水油分离腔75中;当油污的水平面低于水流限制板74的顶部水高度时,油污从排污通道78流回上一个水油分离腔75,最终回流分离箱进水管5,从排污管6排出至下水道。为了使得排污更加彻底,本实施例中,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1设置为水油分离箱7底部的最低点。排污时,由于水油分离进水口为水油分离箱7底部的最低点,所以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集中向水槽排水口11流去,进而有利于对油污进行全面彻底的处理。为了防止油污的倒流,本实施例中,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设置为水油分离箱7底部的最高点;进一步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的上方还设置有防逆挡板79。排污时,上方的油污被防逆挡板79阻挡,向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的四周流出,又由于分离箱出水口的位置比四周的位置高,所以四周流出的油污不会倒流回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2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排污时油污的倒流。
本实施例中,水油分离箱7顶部还设置有分离箱顶盖790,使得水油分离箱7形成密封。顶盖上还设置有顶盖提手791,以方便使用者打开顶盖。顶盖上还设置有通气孔792,从而平衡水油分离箱7的内外气压。
为了不占用厨房的工作面,本实施例中,水槽1和水油分离箱7平行设置,共同组成水槽1箱体。水槽1箱体上边沿设置有水槽折边12,水槽折边12与分离箱顶盖790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得分离箱顶盖790可以作为厨房的台面,以充分利用厨房空间,使其与普通家用水槽1完全一致,且安装方便快捷。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水泵8为单向水泵8,自清洗后的净水从水油分离箱7泵回水槽1,实现单向的系统循环。
优选地,排污管6外可接单向阀,以防止虫蚁进入,滋生虫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所述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所述水槽排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槽排水口,另一端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连接;所述水槽出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下水道,所述排污管处还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用于控制排污通道的开与关;所述分离箱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槽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槽进水管抽回所述水槽中;
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中设置有若干缓冲板和若干水流限制板,若干缓冲板平行设置,从而将水油分离箱分隔成若干个水油分离腔,所述缓冲板下端面与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以使得相邻之间的两个水油分离腔相连通;所述水流限制板设置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底部,所述水流限制板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缓冲板顶部的水平高度,并高于所述缓冲板底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流限制板与相邻的缓冲板之间形成向上的进水通道,以使得待处理的水从上一个水油分离腔经过间隔、进水通道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所述水流限制板的两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排污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排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槽底部的最低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出水管、所述分离箱进水管和所述排污管三管相通,所述排污阀设置于三管相通的交点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低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上方还设置有防逆挡板,所述防逆挡板用于防止油污进入水油分离箱出水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油分离箱顶部盖设有分离箱顶盖;所述水槽和所述水油分离箱平行设置,共同组成水槽箱体,所述水槽箱体的上边沿设置有水槽折边;水槽折边与分离箱顶盖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顶盖开设有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顶盖上设有顶盖提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为单向水泵,所述单向水泵的泵水方向为从水油分离箱至水槽。
CN201921741375.8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Active CN211472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1375.8U CN211472741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1375.8U CN211472741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2741U true CN211472741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0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1375.8U Active CN211472741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27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900A (zh) * 2021-08-16 2021-12-03 苏州星瑞鑫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槽型油水分离一体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900A (zh) * 2021-08-16 2021-12-03 苏州星瑞鑫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槽型油水分离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208218A2 (zh) 一种餐饮污水隔渣隔油池
KR20110044559A (ko) 크린 자동 그리스 트랩
CN211472741U (zh)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CN108483699B (zh) 一种厨房污水收集净化装置
KR101212948B1 (ko) 그리스 트랩
CN205530505U (zh) 一种家用废水收集式洗手台
CN108149756B (zh) 一种家庭污水处理重利用装置
CN206437985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5636941U (zh) 洗碗盆
CN210737746U (zh) 一种干湿通用防臭地漏
KR20070112595A (ko) 그리스트랩
CN208809521U (zh) 侧抽式厨房用油水分离器
CN201581459U (zh) 家庭污水二次回收利用系统
CN201074350Y (zh) 一种家用方便节水器
CN201056733Y (zh) 厨房排污滤渣隔油器
CN210395535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厨盆
CN217939242U (zh) 一种施工项目厨房隔油装置
CN205653855U (zh) 一种清洗水残留物处理器
CN215439908U (zh) 一种高效率的排油隔油器
CN207988052U (zh) 一种水槽溢水装置
CN110387920A (zh) 一种生活废水自动收集装置
CN214141792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油水分离装置
CN101806083B (zh) 生活用水二次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986705U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固液分离装置
CN209779781U (zh) 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排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