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9277U -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 Google Patents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9277U
CN211459277U CN201922196437.8U CN201922196437U CN211459277U CN 211459277 U CN211459277 U CN 211459277U CN 201922196437 U CN201922196437 U CN 201922196437U CN 211459277 U CN211459277 U CN 211459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ladder stand
ladder
cat ladder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64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启凤
程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dache Bamboo And Woo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dache Bamboo And Woo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dache Bamboo And Woo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dache Bamboo And Woo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64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9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9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9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包括爬梯、载物架和螺栓,爬梯设有两个,且两个爬梯的顶部两端均铰接,爬梯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载物架,且位于同一爬梯内侧的载物架相互平行,一侧的爬梯内侧的载物架远离该爬梯的一端底部通过合页与另一侧的爬梯内侧的载物架一端铰接,载物架的一端对称设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与载物架呈一体式结构,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安装孔。此竹制多功能置物架能够缩小体积便于运输,万向自锁轮的设置便于定位该置物架,载物架上可以放置物品,置物架整个整体呈锥形更美观,且可以借助爬梯将物品放置到处于高处的载物架上,同时可以当梯子实用,实现多功能,比较实用。

Description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是采用底板及支柱组合而成放置杂物的一种架子。多由条形支架支撑着,再加以底板作承托,造型独特,设计灵巧,装卸简便,洁净亮丽,开放式的设计,令储物一眼可见,是收纳家居及小物品的好帮手。
现有的置物架不方便折叠,体积比较大,不便于运输,且功能比较单一,放在置物架顶部的物品比较高,不方便取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包括爬梯、载物架和螺栓,所述爬梯设有两个,且两个爬梯的顶部两端均铰接,所述爬梯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载物架,且位于同一爬梯内侧的载物架相互平行,一侧的所述爬梯内侧的载物架远离该爬梯的一端底部通过合页与另一侧的所述爬梯内侧的载物架一端铰接,所述载物架的一端对称设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与载物架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安装孔,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载物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爬梯的一侧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载物架的侧壁设有与限位螺钉相配合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载物架的内侧等距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载物架和爬梯均为竹制材料构件。
优选的,所述爬梯的底部两端安装有万向自锁轮。
优选的,当所述载物架完全折叠到爬梯内侧时,所述连接部与爬梯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载物架与爬梯的一端设有凸部,且凸部与载物架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凸部与爬梯内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螺栓拧掉,此时两个爬梯内侧的载物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相对合页发生转动,如图状态所示,两个爬梯相互折叠,使载物架收缩进爬梯内侧,当两个爬梯收缩到极限时,通过拧限位螺钉,使限位螺钉处于限位槽内,使爬梯和载物架折叠在一起,缩小体积便于运输,万向自锁轮的设置便于定位该置物架,载物架上可以放置物品,置物架整个整体呈锥形更美观,且可以借助爬梯将物品放置到处于高处的载物架上,同时可以当梯子实用,实现多功能,比较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载物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爬梯;2、载物架;3、转轴;4、合页;5、螺栓;6、连接部;7、安装孔;8、限位螺钉;9、限位槽;10、支撑杆;11、万向自锁轮;12、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包括爬梯1、载物架2和螺栓5,所述爬梯1设有两个,且两个爬梯1的顶部两端均铰接,所述爬梯1内侧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载物架2,且位于同一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相互平行,一侧的所述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远离该爬梯1的一端底部通过合页4与另一侧的所述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一端铰接,所述载物架2的一端对称设有连接部6,且连接部6与载物架2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6的内部设有安装孔7,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载物架2之间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
所述爬梯1的一侧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8,所述载物架2的侧壁设有与限位螺钉8相配合的限位槽9,载物架2在收纳到爬梯1内侧时,可以借助限位螺钉8使载物架2相对爬梯1锁死。
所述载物架2的内侧等距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杆10,透气性好。
所述支撑杆10、载物架2和爬梯1均为竹制材料构件,比较环保,造价低。
所述爬梯1的底部两端安装有万向自锁轮11,便于移动该置物架。
当所述载物架2完全折叠到爬梯1内侧时,所述连接部6与爬梯1内壁接触,载物架2在收纳到载物架2后,通过连接部6与爬梯1内壁接触,使载物架2与爬梯1连接更稳定。
所述载物架2与爬梯1的一端设有凸部12,且凸部12与载物架2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凸部12与爬梯1内壁接触,使载物架2与爬梯1连接更稳定。
工作原理:将螺栓5拧掉,此时两个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相对合页4发生转动,如图1状态所示,两个爬梯1相互折叠,使载物架2收缩进爬梯1内侧,当两个爬梯1收缩到极限时,通过拧限位螺钉8,使限位螺钉8处于限位槽9内,使爬梯1和载物架2折叠在一起,缩小体积便于运输,万向自锁轮11的设置便于定位该置物架,载物架2上可以放置物品,置物架整个整体呈锥形更美观,且可以借助爬梯1将物品放置到处于高处的载物架2上,同时可以当梯子实用,实现多功能,比较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爬梯(1),所述爬梯(1)设有两个,且两个爬梯(1)的顶部两端均铰接;
载物架(2),所述爬梯(1)内侧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载物架(2),且位于同一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相互平行,一侧的所述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远离该爬梯(1)的一端底部通过合页(4)与另一侧的所述爬梯(1)内侧的载物架(2)一端铰接;
螺栓(5),所述载物架(2)的一端对称设有连接部(6),且连接部(6)与载物架(2)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6)的内部设有安装孔(7),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载物架(2)之间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的一侧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8),所述载物架(2)的侧壁设有与限位螺钉(8)相配合的限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2)的内侧等距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杆(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的底部两端安装有万向自锁轮(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载物架(2)完全折叠到爬梯(1)内侧时,所述连接部(6)与爬梯(1)内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竹制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2)与爬梯(1)的一端设有凸部(12),且凸部(12)与载物架(2)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凸部(12)与爬梯(1)内壁接触。
CN201922196437.8U 2019-12-10 2019-12-10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Active CN211459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6437.8U CN211459277U (zh) 2019-12-10 2019-12-10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6437.8U CN211459277U (zh) 2019-12-10 2019-12-10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9277U true CN211459277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6437.8U Active CN211459277U (zh) 2019-12-10 2019-12-10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9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59277U (zh) 竹制多功能置物架
CN209965652U (zh) 一种折叠式仓储货架
CN215015239U (zh) 一种便于取物的餐边柜
CN210611471U (zh) 便于组装的置物收纳架
CN205000163U (zh) 一种可伸缩式晾衣架
CN210748957U (zh) 一种折叠浴巾架
CN210227360U (zh) 一种可快速收纳的置物架
CN213405423U (zh) 一种新型货架安装结构
CN210493212U (zh) 一种多功能旋转置物架
CN218852346U (zh) 一种异型筒置物架
CN215604609U (zh) 一种童装店方便拿放衣物的衣架
CN212815098U (zh) 一种可整体联动折叠的置物架
CN205107478U (zh) 一种折叠碗碟架
CN220157828U (zh) 一种可折叠的稳定性货架
CN203182486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百货架
CN212755063U (zh) 一种高强度塑料促销台
CN202619242U (zh) 折叠式多功能晒鞋架
CN102525225A (zh) 折叠式多功能晒鞋架
CN21649416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铁皮衣柜
CN219594229U (zh) 多层置物花架
CN211703908U (zh) 一种酒店客房多功能置物架
CN217893541U (zh) 一种可移动式仓储物流托盘
CN212939314U (zh) 一种可折叠式挂衣架
CN215685707U (zh) 一种可折叠置物架
CN210055167U (zh) 一种置物架组装结构及其置物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