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3893U - 一种驱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3893U
CN211453893U CN201921863148.2U CN201921863148U CN211453893U CN 211453893 U CN211453893 U CN 211453893U CN 201921863148 U CN201921863148 U CN 201921863148U CN 211453893 U CN211453893 U CN 211453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lightning protection
power supply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31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江涛
韩志峰
任明明
熊代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31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3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3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3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源,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的驱动电路,连接于驱动电路的防雷电路,防雷电路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驱动电路上设有第一接地端,防雷电路上设有第二接地端,外壳的端部设有连线端子,连线端子分别连接于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连线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短接或断开的控制件。通过在外壳的端部增加连线端子和控制件来控制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的导通与断开,进而可方便的控制防雷电路是否为驱动电路提高防雷保护,而无需在耐压测试时将防雷电路上的气体放电管取出,大大提高了对驱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的效率与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由于市电因雷击或其他因素产生高脉冲电压时,会损坏驱动电源,为了防止驱动电源被损害,需要在驱动电源中增加防雷电路,防雷电路能够使电源在最短时间内将因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释放到安全地线上,从而起到保护驱动电源的作用。
但是,为了保证防雷效果,需要在防雷电路中设置气体放电管,而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往往小于耐压测试时的耐压值,从而导致驱动电源难以通过耐压测试。因此,通常需要在耐压测试时将气体放电管断开,使防雷电路停止为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以便对驱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而现有技术中将气体放电管断开的步骤都比较繁琐,操作不方便,进而影响耐压测试的效率。
因此,如何解决在耐压测试的过程中将气体放电管断开不方便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可方便的使防雷电路停止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以使驱动电源顺利进行耐压测试,提高耐压测试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电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的驱动电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的防雷电路,所述防雷电路为所述驱动电路提供的防雷保护,所述驱动电路上设有第一接地端,所述防雷电路上设有第二接地端,所述外壳的端部设有连线端子,所述连线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所述连线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短接或断开的控制件。
优选的,所述防雷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所述防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防雷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防雷电路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或塑料外壳。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且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线端子包括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两个接线端,两个所述接线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所述控制件包括可插拔的设于所述卡槽内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为可导电材质,当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卡槽,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短接,当所述插接件拔出所述卡槽,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断开。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包括用于卡紧所述控制件的夹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卡槽的按钮,按压所述按钮用以控制所述夹片的开合以及控制所述控制件的插拔。
优选的,所述连线端子包括插槽,所述插槽上设有两个接线口,两个所述接线口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所述控制件包括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插槽内的帽插,所述帽插上设有用于导通两个所述接线口的导电条,所述帽插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导电条同时接触两个所述接线口,以使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短接,所述帽插拔出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断开。
优选的,所述帽插的高度小于或大于所述插槽的深度,所述帽插的上端侧壁设有便于将所述帽插从所述插槽中拔出的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插槽的两侧设有便于将所述帽插拔出的沉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驱动电路与防雷电路,驱动电路与防雷电路所组成的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防雷电路与驱动电路连接,以便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驱动电路为驱动电源的实现电路,驱动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端,防雷电路上设有第二接地端。
外壳的端部设有连线端子,连线端子分别与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连接,且连线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断开或短接的控制件,即通过控制接可使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导通或断开,当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短接导通则防雷电路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当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断开则防雷电路停止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通过在外壳的端部增加连线端子,并通过设置在连线端子上的控制件来控制驱动电路的第一接地端与防雷电路的第二接地端的导通与断开,且由于连线端子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可供使用者或测试者选择性连接,在电路正常使用时,通过控制件使驱动电路上的第一接地端连接于防雷电路上的第二接地端,以便电路正常工作时,防雷电路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而在需要对驱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时,可通过控制件方便的将防雷电路上的第二接地端从驱动电路上的第一接地端上断开,以使防雷电路停止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以便对驱动电源顺利进行耐压测试;而无需将防雷电路上的气体放电管取出,大大提高了对驱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的效率与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驱动电源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驱动电源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壳体内部电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壳体内部电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卡槽、3-插接件、5-按钮、6-插槽、7-帽插、8-环形凹槽、9-沉槽、10-防雷电路、11-驱动电路、12-第二接地端、13-第一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可方便的使防雷电路停止为驱动电路提供防雷保护,以使驱动电源顺利进行耐压测试,提高耐压测试的效率。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驱动电源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驱动电源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壳体内部电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壳体内部电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的驱动电路、连接于驱动电路11的防雷电路10,防雷电路10为驱动电路11提供的防雷保护,驱动电路11上设有第一接地端13,防雷电路上设有第二接地端12,外壳1的端部设有连线端子,连线端子分别连接于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连线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端短接或断开的控制件。
其中,外壳1为驱动电源的壳体,外壳1内设有驱动电路11与防雷电路 10,驱动电路11与防雷电路10所组成的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防雷电路10与驱动电路11连接,以便为驱动电路11 提供防雷保护,驱动电路11为驱动电源的实现电路,驱动电路11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端13,防雷电路10上设有第二接地端12。
外壳1的端部设有连线端子,外壳1的端部即指外壳的输入端部或输出端部,简称端部,连线端子分别与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连接,且连线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断开或短接的控制件,即通过控制接可使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导通或断开,当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短接导通则防雷电路10为驱动电路11提供防雷保护,当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断开则防雷电路10停止为驱动电路 11提供防雷保护。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通过在外壳1的端部增加连线端子,并通过设置在连线端子上的控制件来控制驱动电路11的第一接地端13 与防雷电路10的第二接地端12的导通与断开,且由于连线端子设置在外壳 1的端部,可供使用者或测试者选择性连接,在电路正常使用时,通过控制件使驱动电路11上的第一接地端13连接于防雷电路10上的第二接地端 12,以便电路正常工作时,防雷电路10为驱动电路11提供防雷保护,而在需要对驱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时,可通过控制件方便的将防雷电路10上的第二接地端12从驱动电路11上的第一接地端13上断开,以使防雷电路10 停止为驱动电路11提供防雷保护,以便对驱动电源顺利进行耐压测试;而无需将防雷电路10上的气体放电管取出,大大提高了对驱动电源进行耐压测试的效率与便捷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防雷电路10与驱动电路11具体连接的方式,防雷电路10连接在输入电压和驱动电路11之间,即防雷电路10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防雷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于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驱动电路11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在本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1为隔离或非隔离电路,如Buck/Boost/Flylack/LLC/Boost+LLC电路等,防雷电路 10置于驱动电路11之前,即防雷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防雷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作为驱动电源的输出端,驱动电源的输出端包括两个输出线,正输出线和负输出线,用于连接负载。
在关于驱动电路11与防雷电路10连接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中,防雷电路10连接在驱动电路11和负载之间,即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于防雷电路10的输入端,防雷电路10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在本实施例中,当驱动电路11为非隔离电路,如 Buck/Boost电路等,防雷电路10置于驱动电路11之后,即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防雷电路10的输入端,防雷电路10的输出端作为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外壳1的具体材质限制,优选的,外壳1为金属外壳或塑料外壳。具体的,外壳1为金属外壳,且金属外壳与第一接地端13连接。当然外壳1还可以是其他的材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选择。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考虑到连线端子以及设置在连线端子上的控制件的具体设置方式,优选的,连线端子包括卡槽2,卡槽2里设有两个接线端,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控制件包括可插拔的设于卡槽2内的插接件3,插接件3由可导电材质制成,插接件3插入卡槽2使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短接,插接件3拔出卡槽 2使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断开。
本实施例中,连线端子包括卡槽2,卡槽2内设有两个接线端,且两个接线端分别与驱动电路11的第一接地端13与防雷电路10的第二接地端12 连接,具体的两个接线端可设置在卡槽2的下方,控制件为可插拔的设于卡槽2内的插接件3,具体的,插接件3由可导电材质制成,插接件3插入卡槽2使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短接,插接件3拔出卡槽2使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断开。如此,便可实现对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的短接与断开的控制。其中,插接件3可为铁、铝或铜等导电性较好的金属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便于将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分别连接于卡槽2上的两个接线端上,优选的,接线端包括用于卡紧控制件的夹片以及卡槽2的按钮5,按压按钮5用于用以控制夹片的开合以及控制控制件的插拔。以便通过按钮5方便的断开或短接接插件3使卡槽2内的两个接线端断开或短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其中,按钮5为绝缘体。
在关于连线端子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优选的,连线端子包括插槽6,插槽6上设有两个接线口,两个接线口分别连接于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 12,控制件包括可插拔的设于插槽6内的帽插7,帽插7上设有用于导通两个接线口的导电条,帽插7插入插槽6时,导电条同时接触两个接线口,以使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短接,帽插7拔出插槽6时,第一接地端 13与第二接地端12断开。如此,便可通过插拔帽插7来控制第一接地端13 与第二接地端12的短接与断开,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其中,导电条可为铁、铝或铜等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保证插槽6中两个接线口良好短接,优选的,帽插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插槽6的深度,帽插7的上端侧壁设有便于将帽插7从插槽6中拔出的环形凹槽8。以便在需要时,通过拉住帽插7凸出于插槽6上方的部分,并利用环形凹槽8提高摩擦力,以将将帽插7顺利的拔出或插入插槽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提高将帽插7插入或拔出插槽6的便捷性,优选的,插槽6的两侧设有便于将帽插7拔出的沉槽9。以便为手指提供更多的空间,便于将帽插7捏住拔出或插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源装置驱动电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的驱动电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11)的防雷电路(10),所述防雷电路(10)为驱动电路(11)提供的防雷保护,所述驱动电路(11)上设有第一接地端(13),所述防雷电路(10)上设有第二接地端(12),所述外壳(1)的端部设有连线端子,所述连线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第二接地端(12),所述连线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短接或断开的控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电路(10)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所述防雷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11)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所述驱动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防雷电路(10)的输入端,所述防雷电路(10)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金属外壳或塑料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金属外壳,且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一接地端(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端子包括卡槽(2),所述卡槽(2)内设有两个接线端,两个所述接线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所述控制件包括可插拔的设于所述卡槽(2)内的插接件(3),所述插接件(3)为可导电材质,当所述插接件(3)插入所述卡槽(2),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短接,当所述插接件(3)拔出所述卡槽(2),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包括用于卡紧所述控制件的夹片以及连接于所述卡槽的按钮(5),以按压所述按钮(5)控制所述夹片的开合以控制所述控制件的插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端子包括插槽(6),所述插槽(6)上设有两个接线口,两个所述接线口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所述控制件包括可插拔的设于所述插槽(6)内的帽插(7),所述帽插(7)上设有用于导通两个所述接线口的导电条,所述帽插(7)插入所述插槽(6)时,所述导电条同时接触两个所述接线口,以使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短接,所述帽插(7)拔出所述插槽(6)时,所述第一接地端(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至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插(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插槽(6)的深度,所述帽插(7)的上端侧壁设有便于将所述帽插(7)从所述插槽(6)中拔出的环形凹槽(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6)的两侧设有便于将所述帽插(7)拔出的沉槽(9)。
CN201921863148.2U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驱动电源 Active CN211453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3148.2U CN211453893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驱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3148.2U CN211453893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驱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3893U true CN211453893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4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3148.2U Active CN211453893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驱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3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2101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
CN211453893U (zh) 一种驱动电源
CN2302608Y (zh) 线簧式电连接器
CN107623217B (zh) 能过大电流的电插件
CN217741584U (zh) 具有零线断线保护功能的插排
CN105161925A (zh) 磁力连接器正反识别方法及装置
CN207038852U (zh) 一种电源插接组件
CN203967315U (zh) 防漏电电插接连接件
CN218827907U (zh) 一种微型快插式接线端子盒
CN202434185U (zh) Led单元箱体及led显示屏
CN107919593B (zh) 一种二次设备试验联接端子短接结构
CN206820227U (zh) 充电装置
CN218887710U (zh) 一种防反插的安全插头插座
CN217486398U (zh) 一种ac/dc电源模块
CN210296805U (zh) 一种隔离电源插座
CN217334560U (zh) 一种插接型母线系统取电装置
CN216957927U (zh) 一种便于插接的断路器
CN213181620U (zh) 一种低压开关分离式试验插头
CN216214682U (zh) 一种端子转接器
CN216214655U (zh) 一种大电流分流连接器
CN205282318U (zh) 电容器复合投切装置
CN214589343U (zh) 一种插片式塑胶高压连接器
CN212277121U (zh) 一种断路器接线结构以及应用此接线结构的断路器
CN218498811U (zh) 一种电器插头控制通断结构及安全通断结构
CN218448771U (zh) 电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