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6237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6237U
CN211436237U CN201921815852.0U CN201921815852U CN211436237U CN 211436237 U CN211436237 U CN 211436237U CN 201921815852 U CN201921815852 U CN 201921815852U CN 211436237 U CN211436237 U CN 21143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ortion
cover plate
substrate
portions
p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58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易成
杨士贤
刘必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58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6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试片及至少一个一体成型的固定元件。所述检测试片包括基板、用于可分离地覆盖于所述基板的盖板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的其中至少一者的流体通道。所述固定元件至少包括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用于压抵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且所述固定元件可受操作地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离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盖板从所述基板释放而脱离。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微流体样品检测技术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简称MEMS)至今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等多种领域中,通过将研究过程缩小至微流体检测试片上,以微观的尺度对相当微量的样品进行检测,不但有助于减少样品的消耗,同时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缩短反应及分析的时间,大大降低研究成本。现有的微流体检测试片包括基板与盖板,基板与盖板间设有供样品流通的微流体通道。微流体检测试片能通过例如雷射诱发萤光侦测法、化学放光侦测法、热透镜侦测法、电化学侦测法、质谱仪侦测法等方式对样品进行检测。其中,现有的基板与盖板通常是利用热压接合或雷射接合的方式将基板与盖板相互固定。然而,此种固定方式造成基板与盖板无法于检测完成后直接分离取出样品,必须以破坏式的拆解方式分离基板与盖板,容易对流体通道中的样品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分离检测试片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试片,及至少一个一体成型的固定元件。所述检测试片包括基板、用于可分离地覆盖于所述基板的盖板,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的其中至少一者的流体通道。所述固定元件至少包括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用于压抵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且所述固定元件可受操作地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离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盖板从所述基板释放而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多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及多个彼此相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自所述柱状部顶端侧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且每个所述贯孔供相对应的固定元件的第二卡合部、插接部依序穿过,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压抵于所述盖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固定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及多个彼此相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柱状部顶端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呈圆盘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且每个所述贯孔供相对应的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插接部依序穿过,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压抵于所述盖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呈块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顶端,所述第二卡合部呈圆盘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每个所述贯孔呈矩形并供相对应的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柱状部依序穿过,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被转动以压抵于所述盖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孔,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分别穿过所述贯孔的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弯折连接于所述柱状部顶端,所述第二卡合部呈圆盘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第一卡合部用于与所述柱状部同时穿过所述贯孔并压抵于所述盖板,所述第二卡合部用于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所述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自所述柱状部顶端侧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部呈圆盘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且每个所述贯孔具有开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侧开口部,所述侧开口部供所述固定元件的柱状部从侧向进入所述贯孔,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压抵于所述盖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两个第二卡合部,且所述固定元件还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两相反侧向上延伸的侧板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自所述侧板部的顶端相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共同界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盖板具有板身部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板身部的受压部,所述检测试片能够经由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受压部能够分别受所述第二卡合部压抵,以使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能够分别受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压抵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元件,每个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且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直立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的侧板部,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侧板部共同界定出侧接空间,所述基板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盖板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用于分别叠合于所述第一阶梯部,且相叠合的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能够共同被夹置于所述侧接空间,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贯孔,每个所述固定元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固定位置与非固定位置间旋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交叠于所述盖板,而在所述非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部未交叠于所述盖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试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并将所述流体通道环绕于内的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能够受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共同压抵以使所述流体通道周侧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压部设置于所述板身部顶面且分别呈波浪状地沿所述板身部两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部,每个受压部呈弹片状并倾斜朝上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以两端连接于所述板身部,并具有介于两端之间的隆起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具有浮动段及多个各自以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浮动段周侧与所述板身部的桥接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区,所述受压部的数量为多个,且两两一对地位于所述受压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的微流体检测试片通过热压接合或雷射接合的方式,使基板与盖板相互固定后难以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至少一个固定元件设置于基板与盖板,利用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分别压抵基板与盖板,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时能相互固定,且所述固定元件可受操作以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离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从而使所述盖板从所述基板释放而脱离,解决现有无法简易拆装检测试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盖板的底视图;
图3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的多个贯孔,且每个固定元件以第一卡合部压抵于所述盖板,以多个第二卡合部压抵于所述基板,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相互固定;
图4与图5各是俯视示意图,说明当所述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贯孔,每个固定元件能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如图4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如图5所示的非固定位置间旋转;
图6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盖板的底视图;
图8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多个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板的多个贯孔,且每个固定元件以多个第一卡合部压抵于所述盖板,以第二卡合部压抵于所述基板,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相互固定;
图9与图10各是俯视示意图,说明当所述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贯孔,每个固定元件能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如图9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如图10所示的非固定位置间旋转;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多个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板的多个贯孔,且每个固定元件以第一卡合部压抵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盖板,以第二卡合部压抵于所述基板,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相互固定;
图13与图14各是俯视示意图,说明当所述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贯孔,每个固定元件能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如图13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如图14所示的非固定位置间旋转;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侧视图,说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多个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基板的多个贯孔,且每个固定元件以第一卡合部的自由端面压抵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盖板,以第二卡合部压抵于所述基板,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相互固定;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所述第五实施方式基板的底视图,说明所述基板的每个贯孔具有侧开口部及安装孔部;
图19是侧视图,说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多个固定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贯孔,且每个固定元件以第一卡合部压抵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盖板,以第二卡合部压抵于所述基板,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相互固定;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1是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盖板的底视图;
图22与图23各是立体示意图,说明将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检测试片设置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固定元件的安装空间的过程中,所述检测试片的盖板的两个受压部分别受所述固定元件的两个第二卡合部朝下压抵,所述检测试片的基板受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朝上压抵,藉此使盖板覆盖并紧固于基板。
图2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5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盖板的两个第二阶梯部用于分别叠合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基板的两个第一阶梯部;
图26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两个固定元件用于分别从第七实施方式的检测试片的左右两侧扣接于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
图27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8与图29各是立体示意图,说明将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检测试片设置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固定元件的安装空间;
图30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盖板的变化的实施方式;
图31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盖板的另一变化的实施方式;
图32是立体图,说明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盖板的又一变化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一实施方式,适用于检测样品。所述样品可以是例如血液、精液等生物样本,并以微流体形式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时,所述样品中例如肿瘤细胞、癌细胞、精子细胞等的待测标的可受所述检测装置100拦截而滞留于所述检测装置100。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100包括检测试片1,及多个固定元件2。所述检测试片1包括基板11、盖板12,及弹性密封件13。所述基板11具有板体111、多个贯孔112,及第一流体通道113。所述板体111略呈矩形。所述贯孔112各沿上下方向D1贯穿所述板体111,并沿所述板体111的左右两长侧边间隔排列。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贯孔112的数量为四个,且其中两个贯孔112沿所述板体111的其中一个长侧边间隔排列,另外两个贯孔112 沿所述板体111的另一个长侧边间隔排列。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3沿前后方向D2形成于所述板体111顶面并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贯孔112之间。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3具有分别位于前后相反两端的第一入液端部113a与第一出液端部113b,及连通于所述第一入液端部113a与所述第一出液端部113b之间的第一拦截腔部113c。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入液端部113a与所述第一出液端部113b概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的连接处各呈渐缩的颈状。详细的说,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的左右两侧于中间的间隔距离最宽,并沿所述前后方向D2平行地延伸一段距离后相向倾斜延伸,再呈弧形地反向延伸连接于所述第一入液端部113a与所述第一出液端部113b。所述板体111具有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中的微型拦截结构(图未示)。所述样品可经由所述第一入液端部113a进入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并通过所述微型拦截结构使所述样品中的待测标的留滞于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所述样品中未受拦截的物质则继续流向所述第一出液端部113b,并经由所述第一出液端部113b离开所述基板11。
所述盖板12可分离地覆盖于所述基板11,并包括板身部121、贯穿所述板身部121且在所述前后方向D2上间隔排列的注液孔122与排液孔123,及形成于所述板身部121底面且将所述注液孔122与所述排液孔123环绕于内的第一环形凹槽124。所述注液孔122与所述排液孔123分别用于在所述上下方向上D1对齐并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3的第一入液端部113a与第一出液端部113b,以使所述样品能受微型泵(图未示)施压经由所述注液孔 122进入所述第一入液端部113a,再从所述第一出液端部113b经由所述排液孔123离开所述检测试片1。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24供所述弹性密封件13 设置,以使弹性密封件13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之间,且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3环绕于内。所述弹性密封件13可受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共同压抵而些微弹性变形,紧实地抵接于所述基板11顶面与所述盖板12底面,以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13周侧密封。
所述固定元件2用于分别穿过所述贯孔112,以将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相互固定。具体而言,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固定元件2包括柱状部 21、第一卡合部22、多个插接部23,及多个第二卡合部24。所述第一卡合部22自所述柱状部21顶端侧向且径向延伸。所述插接部23的数量为四个且彼此相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柱状部21底端,并以所述柱状部21的轴心为中心点环绕排列。进一步地,每两个插接部23间隔出开槽,且所述开槽彼此相连通于所述柱状部21的轴心,以使所述插接部23能在所述柱状部21的径向上挠性弯折。所述第二卡合部24分别连接于所述插接部23底端,并呈放射状地朝外弯折延伸呈倒扣状。每个第二卡合部24具有朝下的弧状导引面241。所述固定元件2是以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等硬质塑胶或金属等较为硬质的材料制成,且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体成型地制成,除了可以通过射出成形或其他模具制造的方法制成,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也同时因为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整体结构强度、稳定度也更加提升。
于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弹性密封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24,且所述盖板12覆盖于所述基板11,所述固定元件2用于分别沿所述上下方向D1朝下设置于所述贯孔112。当第二卡合部24向下接触于贯孔112周侧,弧状导引面241会受限于贯孔112的孔径大小,连动插接部23稍微向内摆动,使第二卡合部24彼此相对靠近,进而能顺着贯孔112内壁面继续向下移动,并于通过贯孔112时呈放射状地朝外弹性复位,向上扣接于所述基板 11底侧,同时所述第一卡合部22朝下压抵于所述盖板12。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22与所述第二卡合部24共同紧扣住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使所述盖板12紧实地覆盖于所述基板11,以能安全地进行检测程序。
参阅图4与图5,当所述固定元件2设置于所述贯孔112,每个固定元件2能相对于所述基板11在如图4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如图5所示的非固定位置间旋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固定元件2的第一卡合部22交叠于所述盖板12上方并压抵于所述盖板12,而当使用者欲分离所述盖板12与所述基板11,仅需将各固定元件2以各柱状部21为轴心旋转90度,使各第一卡合部22在所述上下方向D1上不再交叠于所述盖板12,即可将所述盖板 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并能从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见图1)取出待测标的。
参阅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以下仅就差异处进行详述。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盖板12的第一环形凹槽124的形状是沿着第一流体通道113的周延形成,使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124中的弹性密封件13能更吻合地密接于第一流体通道113的周侧。另外,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每个固定元件2包括柱状部21、多个插接部23、多个第一卡合部22,及一个第二卡合部24。所述插接部23 的数量为四个且彼此相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柱状部21顶端。所述第一卡合部 22分别连接于其中两个相邻的插接部23顶端,且每个第一卡合部22具有朝上的斜切导引面221。所述第二卡合部24呈圆盘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21 底端。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元件2用于分别沿上下方向D1朝上穿过贯孔112,且当第一卡合部22向上接触于贯孔112周侧,斜切导引面221会先部分伸入贯孔112,并受限于贯孔112的孔径大小,连动插接部23些微向内摆动,使第一卡合部22彼此相对靠近,进而能顺着贯孔112内壁面继续向上移动,并于通过贯孔112时呈放射状地朝外弹性复位,向下扣接于所述盖板12顶面,同时所述第二卡合部24朝上压抵于所述基板11底侧,以使所述盖板12紧实地覆盖于所述基板11。
参阅图9与图10,当所述固定元件2设置于所述贯孔112,每个固定元件2能相对于所述基板11在如图9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如图10所示的非固定位置间旋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固定元件2的第一卡合部22交叠于所述盖板12上方并卡接于所述盖板12,而当使用者欲分离所述盖板12与所述基板11,仅需将各固定元件2以各柱状部21(见图6)为轴心旋转180度,使各第一卡合部22在所述上下方向D1上不再交叠于所述盖板12,即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并能从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见图6)取出待测标的。需特别说明的是,各固定元件2不以旋转180度为限,只要能使各第一卡合部22在所述上下方向D1上不再交叠于所述盖板12即可。
参阅图11与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板11的贯孔112呈矩形,且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每个固定元件2包括柱状部21、第一卡合部22,及第二卡合部24。所述第一卡合部22呈长形块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21顶端,所述第二卡合部24呈圆盘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21 底端。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元件2用于分别沿上下方向D1朝上穿过所述贯孔112,且所述第一卡合部22、所述柱状部21是依序穿过所述贯孔 112。当所述第一卡合部22穿过所述贯孔112且高度高于所述盖板12,所述固定元件2可受操作地以各柱状部21为轴心旋转90度,使所述第一卡合部 22压抵于所述盖板12,并使所述第二卡合部24朝上压抵于所述基板11底侧,以使所述盖板12紧实地覆盖于所述基板11。
参阅图13与图14,当所述固定元件2设置于所述贯孔112,每个固定元件2能相对于所述基板11在如图13所示的固定位置与如图14所示的非固定位置间旋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固定元件2的第一卡合部22交叠于所述盖板12上方并卡接于所述盖板12,而当使用者欲分离所述盖板12 与所述基板11,仅需将各固定元件2以各柱状部21为轴心旋转90度,使各第一卡合部22在所述上下方向D1上不再交叠于所述盖板12,即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并能从所述第一拦截腔部113c取出待测标的。
参阅图15与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每个贯孔112 与所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贯孔112形状相同。另外,相较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部22呈长形块状,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部22是弯折连接于所述柱状部21顶端,并具有朝下的自由端面222。所述第一卡合部22与所述柱状部21成锐角。所述固定元件2用于分别沿上下方向D1朝上穿过所述贯孔112,且以所述第一卡合部22与所述柱状部21的弯折连接处进入所述贯孔112,使所述第一卡合部22顺着贯孔112内壁面而些微朝向所述柱状部21的方向形变,并与所述柱状部21同时穿过所述贯孔112。当所述第一卡合部22穿出所述贯孔112,所述第一卡合部22解除形变状态并以自由端面222朝下压抵于所述盖板12顶侧,同时所述第二卡合部24朝上压抵于所述基板11底侧,以使所述盖板12紧实地覆盖于所述基板11。当使用者欲取出待测标的,仅需将第一卡合部22向上折断,使所述盖板12解除受压,便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
参阅图17至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五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每个贯孔112 具有开设于所述板体111一侧的侧开口部112a,及连接于所述侧开口部112a 且较所述侧开口部112a远离所述板体111一侧的安装孔部112b。所述板体 111于每一侧开口部112a处具有两个相对的肩部114,使所述侧开口部112a 的口径小于所述安装孔部112b的孔径。所述肩部114呈弧形,所述固定元件2的柱状部21用于从侧向抵接于所述肩部114以初步定位于所述侧开口部112a,再受压而顺着所述肩部114挤压进入所述安装孔部112b,使所述第二卡合部24能压抵于所述基板11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22能压抵于所述盖板12。当使用者欲取出待侧标的,可操作如同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方式,将所述固定元件2以各柱状部21为轴心旋转90度,使各第一卡合部22在上下方向D1上不再交叠于所述盖板12,或直接反向操作所述固定元件2安装于所述贯孔112的手法,使所述柱状部21侧向迫抵移出所述贯孔112,使所述盖板12解除受压,便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 释放而脱离。
参阅图20与图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六实施方式,包括检测试片1,及固定元件2。所述检测试片1包括基板11、盖板12,及弹性密封件13。所述基板11具有板体111、多个定位柱115,及第二环形凹槽116。所述板体111略呈矩形。所述定位柱115设置于所述板体111顶面并分布于四个边角。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6形成于所述板体111顶面并位于所述板体111的中央。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6的外形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环形凹槽124的外形相同。
所述盖板12可分离地覆盖于所述基板11,并包括形状与所述板体111 大致相同的板身部121、贯穿所述板身部121且在所述前后方向D2上间隔排列的注液孔122与排液孔123、沿前后方向D2形成于所述板身部121底面的第二流体通道125、多个各沿上下方向D1贯穿所述板身部121的定位孔126,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板身部121且分别相邻所述板身部121两侧的受压部127。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5具有位于前后相反两端的第二入液端部 125a与第二出液端部125b,及连通于所述第二入液端部125a与所述第二出液端部125b之间的第二拦截腔部125c。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5 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体通道113大致相通,其差异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5是形成于所述盖板12,且所述第二入液端部125a与所述第二出液端部125b是分别直接与所述注液孔122及所述排液孔123相连通。所述定位孔126两两分布在所述板身部121的前后两端,以分别对齐所述定位柱115,供所述定位柱115对应插接。所述受压部127呈波浪状,且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压部127设置于所述板身部121顶面且分别沿所述板身部121两个长侧边延伸,但在变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受压部127 分别设置于所述板身部121两个长侧边,只要能使所述受压部127的顶侧高于所述板身部121的顶面即可。
所述弹性密封件13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6而位于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之间,并将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5环绕于内。所述弹性密封件 13可受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共同压抵而些微弹性变形,确实抵接于所述基板11顶面与所述盖板12底面,以将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25周侧密封。
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元件2呈盒状,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22、两个侧板部25、两个第二卡合部24,及两个挡板部26。所述第一卡合部22 呈长板状。所述侧板部25分别自所述第一卡合部22的两长侧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卡合部24是分别自所述侧板部25的顶端相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部22、所述侧板部25及所述第二卡合部24共同界定出安装空间27,且所述安装空间27具有开口271。所述挡板部26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22、所述侧板部25及所述第二卡合部24,且位于所述开口271的相反位置。
参阅图22与图23,当使用者欲固定所述检测试片1,可将所述检测试片1沿前后方向D2经由所述开口271朝前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27,直到所述检测试片1前端抵接于所述挡板部26。在设置的过程中,所述受压部127 分别受所述第二卡合部24朝下压抵,所述基板11受所述第一卡合部22朝上压抵,藉此使盖板12覆盖并紧固于基板11。而当使用者欲取出待测标的,可将所述检测试片1沿前后方向D2朝后移出所述安装空间27,使所述盖板 12解除受压,便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
参阅图24至图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七实施方式,包括检测试片1,及两个固定元件2。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检测试片1的基板11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基板11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基板11的板体111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长侧边的第一阶梯部111a。另外,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盖板12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盖板12的差异在于,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盖板12并不具有受压部127(见图20),而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个长侧边且外型与所述第一阶梯部111a相同的第二阶梯部128。所述第二阶梯部128用于分别叠合于所述第一阶梯部111a。
每个固定元件2呈框型,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22、一个第二卡合部 24,及直立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22与所述第二卡合部24之间的侧板部 25。所述第一卡合部22、所述第二卡合部24及所述侧板部25共同界定出侧接空间28。当所述弹性密封件13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16,且所述盖板12覆盖于所述基板11,可将所述固定元件2分别从所述检测试片1的左右两侧扣接于所述第一阶梯部111a与第二阶梯部128,使第一阶梯部111a 与第二阶梯部128被共同夹置于所述侧接空间28,所述第一卡合部22压抵于所述基板11,所述第二卡合部24压抵于所述盖板12,使所述盖板12覆盖并紧固于所述基板11。而当使用者欲取出待测标的,仅需将所述固定元件 2拆离所述第一阶梯部111a与第二阶梯部128,使所述盖板12解除受压,便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
参阅图27至图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的第八实施方式,与所述第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以下仅就差异处进行详述。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盖板12的板身部121具有四个自顶面朝下内凹的受压区121a,其中两个受压区121a沿板身部121的其中一个长侧边间隔排列并位于同侧的两个定位孔126之间,另外两个受压区121a沿所述板身部121的另一个长侧边间隔排列并位于同侧的两个定位孔126之间。此外,所述第八实施方式的盖板12的受压部127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受压区121a。每个受压部 127呈弹片状,并具有连接于所述板身部121并倾斜朝上且朝前延伸的连接段127a,及弯折连接于所述连接段127a并水平朝前延伸的尾段127b。当使用者欲固定所述检测试片1,可将所述检测试片1沿前后方向D2经由开口271朝前设置于安装空间27,直到所述检测试片1前端抵接于挡板部26。在设置的过程中,所述受压部127受第二卡合部24朝下压抵,所述基板11受所述第一卡合部22朝上压抵,藉此使盖板12覆盖并紧固于基板11。于本实施方式方式中,所述连接段127a具有导引的功能,使所述受压部127能更滑顺地经过所述开口271。而当使用者欲取出待测标的,可将所述检测试片 1沿前后方向D2朝后移出所述安装空间27,使所述盖板12解除受压,便可将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在变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段121a也可以是倾斜朝上且朝后延伸,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参阅图30,在变化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受压部127也可以是仅以两端连接于所述板身部121,并具有介于两端之间的隆起段127c。所述隆起段127c 适用于受第二卡合部24朝下压抵,藉此使盖板12覆盖并紧固定于基板11。于本实施方式方式中,所述隆起段127c两端呈倾斜状而具有导引的功能,使所述受压部127能更滑顺地经过所述开口271。
参阅图31,在另一变化的实施方式中,受压区121a也可以是贯穿所述板身部121,每个受压部127也可以由浮动段127d及多个桥接段127e所构成。所述浮动段127d呈圆盘状,所述桥接段127e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浮动段127d的一侧与所述板身部121,并呈放射状地连接所述浮动段127d周侧。所述浮动段127d适用于受第二卡合部24朝下压抵,藉此使盖板12覆盖并紧固于基板11。
参阅图32,在又一变化的实施方式中,受压部127的数量也可以为8 个且两两一对位于所述受压区121a。每个受压部127呈弹片状并多次弯折地连接于板身部121。每个受压部127的顶端适用于受第二卡合部24朝下压抵,藉此使盖板12覆盖并紧固于基板11。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的微流体检测试片通过热压接合或雷射接合的方式,使基板11与盖板12相互固定后难以拆离,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100通过将至少一个固定元件2设置于基板11 与盖板12,利用固定元件2的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24分别压抵基板 11与盖板12,使所述盖板12覆盖于所述第一卡合部22与所述第二卡合部 24时能相互固定,且所述固定元件2可受操作以使所述第一卡合部22与所述第二卡合部24分离于所述盖板12与所述基板11,从而使所述盖板12从所述基板11释放而脱离,解决现有无法简易拆装检测试片1的问题,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Claims (15)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试片,所述检测试片包括基板、用于可分离地覆盖于所述基板的盖板及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的其中至少一者的流体通道;及
至少一个一体成型的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至少包括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用于压抵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且所述固定元件可受操作地使所述盖板从所述基板释放而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多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及多个彼此相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自所述柱状部顶端侧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且每个所述贯孔供相对应的固定元件的第二卡合部、插接部依序穿过,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压抵于所述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多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及多个彼此相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柱状部顶端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且每个所述贯孔供相对应的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插接部依序穿过,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压抵于所述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呈矩形块状并连接于所述柱状部顶端,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每个所述贯孔呈矩形并供相对应的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柱状部依序穿过,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被转动以压抵于所述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孔,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分别穿过所述贯孔的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柱状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弯折连接于所述柱状部顶端,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柱状部底端,所述第一卡合部用于与所述柱状部同时穿过所述贯孔并压抵于所述盖板,所述第二卡合部用于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固定元件,每个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所述基板具有多个分别用于供所述固定元件穿过的贯孔,且每个所述贯孔具有开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侧开口部,所述侧开口部供所述固定元件从侧向进入所述贯孔,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基板底侧,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压抵于所述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两个第二卡合部,且所述固定元件还包括两个分别自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两相反侧向上延伸的侧板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自所述侧板部的顶端相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共同界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盖板具有板身部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板身部的受压部,所述检测试片能够经由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受压部能够分别受所述第二卡合部压抵,以使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能够分别受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压抵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元件,每个固定元件包括一个第一卡合部及一个第二卡合部,且每个固定元件还包括直立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的侧板部,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侧板部共同界定出侧接空间,所述基板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盖板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用于分别叠合于所述第一阶梯部,且相叠合的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能够共同被夹置于所述侧接空间,以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贯孔,每个所述固定元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在固定位置与非固定位置间旋转,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卡合部交叠于所述盖板,而在所述非固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部未交叠于所述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并将所述流体通道环绕于内的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能够受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共同压抵以使所述流体通道周侧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部设置于所述板身部顶面且分别呈波浪状地沿所述板身部两侧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呈弹片状并倾斜朝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以两端连接于所述板身部,并具有介于两端之间的隆起段。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部,每个所述受压部具有浮动段及多个各自以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浮动段周侧与所述板身部的桥接段。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板身部两侧的受压区,所述受压部的数量为多个,且两两一对地分别设置于所述受压区。
CN201921815852.0U 2019-10-25 2019-10-25 检测装置 Active CN21143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5852.0U CN211436237U (zh) 2019-10-25 2019-10-25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5852.0U CN211436237U (zh) 2019-10-25 2019-10-25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6237U true CN211436237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5852.0U Active CN211436237U (zh) 2019-10-25 2019-10-25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6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8975B2 (en) Single channel chemiluminescent micro-fluidic chip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075935B (zh) 多指标检测微流控卡盒及应用方法
KR101046156B1 (ko) 혈구 분리 칩
JP3877572B2 (ja) 微細流路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KR20140095342A (ko) 핵산 분석용 미세 유체 시스템
KR101805023B1 (ko) 생물학적 시료 검사용 시료 채취 및 분주 장치
US20200408752A1 (en) Fluidic system for performing assays
CN210875398U (zh) 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
EP3804856A1 (en) Pillar structure for biochip
KR102294916B1 (ko) 모듈형 유체 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체 유동 시스템
CA2555519C (en) Photometric in plane detection
CN211436237U (zh) 检测装置
CN109425573A (zh) 一种溶液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7156996B2 (en) Multichamber microdialysis device
KR20130020254A (ko) 마이크로 칩
KR101070311B1 (ko) 마이크로플루이딕스 칩을 위한 플랫폼 장치
EP3467467A1 (en) Liquid injection attachment
CN108043481A (zh) 一种多指标检测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80611B (zh) 微流控芯片组件
CN113441194A (zh) 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
US20190255532A1 (en) Liquid injection attachment
CN210206903U (zh) 微流控芯片组件
CN210199120U (zh) 一种集成酶抑制法和免疫阵列的农残检测芯片
KR20190123091A (ko) 반응 웰 및 이를 이용한 검사 시스템
KR101894100B1 (ko) 바이오 센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