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9378U -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9378U
CN211429378U CN201921614487.7U CN201921614487U CN211429378U CN 211429378 U CN211429378 U CN 211429378U CN 201921614487 U CN201921614487 U CN 201921614487U CN 211429378 U CN211429378 U CN 211429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ion
user
network
pstn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44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毅
许明
林清
高峰阳
卢陈炜
黄珞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Emergent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Emergent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Emergent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Emergent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44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9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9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9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包括一互联互通设备、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第二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分别连接所述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IAD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终端,使得网络互连互通,便于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联互通系统,特别指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4G宽带集群网络及PSTN网络的语音资源均处于分散的状态,无法进行统一调度。首先不同类型终端在各自的网络管理范围内,无法实现综合指挥调度;其次不同终端处于不同的网络内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各类异系统终端之间无法实现语音通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系统对两类语音终端全网统一编号,实现终端间的互联互通。系统能够对接入系统的4G宽带集群终端及PSTN终端进行统一管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包括一互联互通设备、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第二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分别连接所述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IAD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包括主控板、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BRI中继接口板、风机盒以及电源,所述主控板分别连接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BRI中继接口板、风机盒以及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媒体中继资源板上设有CF卡槽以及断路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终端包括传真机以及模拟话机;所述第二固定终端包括传真机以及模拟话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基于语音的融合通信系统主要实现支持组呼、广播、强插、强拆、动态重组等传统语音调度业务服务功能。系统将4G宽带集群网络及PSTN网络的语音资源按照各种要求进行分类排列管理,以资源目录树的形式在用户终端上展现,通过对各类终端进行统一查找、呼叫、应答,实现综合调度管理。语音调度应用主要实现了两种通信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调度台实现了对两类语音终端的统一调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包括一互联互通设备、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第二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分别连接所述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IAD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终端,所述第一固定终端包括传真机以及模拟话机;所述第二固定终端包括传真机以及模拟话机;其中互联互通设备通过网线连接至IAD、话务台、SoftPhone、IP话机以及应用服务器,互连互通设备通过中继线连接至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通过电话线连接至互联互通设备,第二固定终端通过电话线连接至IAD。
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包括主控板、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BRI中继接口板、风机盒以及电源,所述主控板分别连接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BRI中继接口板、风机盒以及电源。
所述媒体中继资源板上设有CF卡槽以及断路器。
在使用单位部署一台互联互通设备,连接到本地运营商网络。IP话机、模拟话机或者软客户端等语音终端连接至互联互通设备,为使用单位提供丰富的语音通信服务。该组网适用于无分支机构的单位。
模拟话机、传真机可以通过模拟电话线接入互联互通设备,IP话机和SoftPhone终端可以通过IP网络接入互联互通设备。互联互通设备最大可接受100个语音用户注册。
·互联互通设备可以通过PRA、SS7、R2、QSIG、AT0或BRI信令与PSTN对接。
·互联互通设备为企业用户提供语音信箱和语音会议业务。
·普通用户可以在互联互通设备内置Web自助服务系统中进行会议预订和业务管理
1.1机箱
机箱为内部各组件提供一个集中放置且相互连接的空间,同时防止组件污染,保护组件免受外因导致的损毁。
互联互通设备采用1U(1U=44.45mm)标准机箱,宽442mm、深310mm、高44mm,可安装在符合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标准的19英寸机柜中。
插槽
插槽位于机箱的正面。互联互通设备提供1个主控板插槽、3个接口板插槽、1个电源插槽和1个风机盒插槽。
·槽位0~2为接口板槽位,用于安装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或BRI中继接口板,支持混插。
·槽位3为主控板槽位,用于安装主控板。
1.2单板
互联互通的单板包括主控板、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和BRI中继接口板。
1.2.1主控板
主控板(必配)提供3个业务网口、2个USB接口和1个调试串口。
主要功能
主控板的主要功能特性如下:
·提供软交换功能。
·对媒体控制协议进行处理。
·支持单网口、双网口和三网口三种工作模式。
·提供L2交换和TDM交换功能。
面板组件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41
1.2.2媒体中继资源板
媒体中继资源板提供2个E1/T1接口和1个CF卡槽。每台互联互通设备至少配备1块媒体中继资源板。
主要功能
媒体中继资源板提供数字中继的接入,用于实现与上级局的数字中继连接,并提供收号、放音、播放彩铃、会场、TDM转VoIP功能、T.30转T.38传真功能。
重要器件位置
媒体中继资源板上设有CF卡槽和短路器。
面板组件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51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61
1.2.3BRI中继接口板
BRI中继接口板提供4个BRI中继接口和1个调试串口。
主要功能
BRI中继接口板用于BRI中继的接入,用于实现与对局的中继连接。
面板组件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62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71
1.2.4模拟用户接口板
模拟用户接口板提供32个FXS(Foreign Exchange Subscriber)接口。
主要功能
模拟用户接口板用于提供POTS电话的接入,每块单板可以提供32个模拟话机的接入。
面板组件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72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81
1.2.5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
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提供12个FXS(Foreign Exchange Subscriber)接口和12个FXO(Foreign Exchange Office)接口。
主要功能
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用于提供模拟终端和模拟中继的接入,每块单板可以提供12个模拟终端和12个
模拟中继的接入。
面板组件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82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091
1.3电源
互联互通设备采用可插拔单电源模块,可支持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供电。
1.4风机盒
风机盒为系统工作提供散热保障。
互联互通设备的风机盒位于设备左侧,为立插式,内部安装有四个风扇。
系统工作时,风扇给设备内部进行吹风,冷空气从设备左边进来,热空气从设备右边流出。风扇为设备的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散热保障,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
1.5线缆
U1911的线缆包括数字中继电缆、高密度用户电缆和直流电源线。
数字中继电缆
数字中继电缆,是互联互通设备与各种局间中继设备相连接的线缆。
高密度用户电缆
高密度用户电缆,是模拟话机与互联互通设备的FXS接口相连接的线缆。
电源线
如果使用直流电源,需配套使用专用的直流电源线。
如果使用交流电源,需使用交流电源线。
2.1基本语音业务
语音通讯
互联互通设备支持基本语音通讯,包括局内用户互通、基于窄带中继的互通和基于宽带中继的互通。
·局内用户互通
互联互通设备局内用户可以作为主叫或被叫相互进行语音通话,用户终端可以为设备支持的各种宽窄带终端。
·基于窄带中继的互通
互联互通设备可以通过数字中继(E1/T1/BRI)或模拟中继(AT0)与传统电话网络PSTN或TDM PBX互通。局内用户可作为主叫或被叫与窄带中继对端的用户进行语音通话。互联互通设备支持的E1/T1中继类型如表2-1所示。
表2-1互联互通设备支持的E1/T1中继
中继类型 E1 T1
PRA
QSIG
R2 -
SS7(ISUP/TUP) -
·基于宽带中继的互通
互联互通设备可以通过SIP中继与其它IP PBX或软交换系统互通,也可以通过SIP中继接入到IMS网络中。局内用户可作为主叫或者被叫与IP PBX、软交换系统或者IMS网络中的用户进行语音通话。
视频点对点通讯
互联互通设备支持点对点多媒体通信业务,提供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终端相互之间的多媒体通信。
·支持局内用户点对点视频和通过SIP中继点对点视频。
呼叫权限控制
互联互通设备支持4种基本呼叫权限:局内呼叫、本地呼叫、国内长途呼叫和国际长途呼叫权限。在此基础上,还支持自定义权限,实现某些特殊的呼叫权限控制。
号码分析与处理
互联互通设备通过号码的字冠和长度对主叫和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实现呼出和呼入权限的控制,从而完成呼叫的接续或限制。其中主叫号码的分析在被叫号码分析之前进行。对于相同字冠的号码可以通过号码长度实现分析路由。
互联互通设备的号码分析与处理能力:
·支持分析和处理的最大号码长度为32位,字冠最大长度为32位。本局用户号码最大为16位。
·支持1024条主叫号码分析。
·支持2048条被叫号码分析。
·支持字冠呼叫属性分析。
语音处理及编解码
互联互通设备的语音处理能力如下:
·支持VAD(Voice Activity Detection)静音检测、压缩及舒适噪音(CNG)、回波抵消、增益调节、Jitter Buffer和丢包补偿(PLC)等技术,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服务。
·支持TOS(Type of Service)和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以满足语音流优先。
·支持RTCP(Real Time Control Protocol)协议,提供发送RTP(Real-timeTransport Protocol)包总数、接收RTP包总数、发送字节总数、接收字节总数、时延、抖动、丢包率等统计信息。
·支持G.711(A-Law/U-Law)、G.729a/b、iLBC、G.722、G.722.1和G.722.2多种编解码格式;同时系统支持语音编解码切换和优先级选择,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传真互联互通设备支持电路域T.30格式传真、分组域T.38格式传真和G.711透明传输。
·使用T.38格式传真时,传真机信号端到端时延不能超过3秒,且建议实际组网中不要超过四个T.38转码网关。
·对于非G.711语音编码方式下的语音通话,支持通过重协商到G.711下完成透传传真。
2.2补充业务
互联互通设备可以提供的补充业务如表2-2所示。
表2-2补充业务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21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31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41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51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61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71
2.3高级业务
互联互通设备提供用户权限分级管理和策略限呼两种高级业务。
用户权限分级管理
互联互通设备的用户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权限级别,对于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拥有不同的补充业务权限与呼叫权限。用户权限级别分为四级,由低至高分别为默认、普通、高级和超级,缺省情况下用户属于默认权限级别。
·补充业务权限分级
不同的级别对应有不同的补充业务权限,低权限级别所拥有的补充业务权限是高权限级别所拥有的补充业务权限的子集。各级别对应的业务权限如表2-3所示。
表2-3用户等级与业务权限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81
·呼出权限分级且按时间控制
不同的用户权限级别对应不同的呼叫权限,且可以与工作时间相关联,使得某一级别的用户只能在某特定时间段内拥有某项呼叫权限。各级别用户的呼出权限设定如表2-4所示。
表2-4用户等级与呼出权限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82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91
·高级用户抢占中继
当系统中继资源不足时,可以根据设定的用户级别去使用预留中继资源。
当没有可使用的预留中继资源时,高级用户(出局侧)可以抢占低级用户使用的中继资源。比如超级权限用户可以抢占高级权限用户的权限,当低级别用户的中继资源被抢占时,系统给用户提示忙音,低级别用户的通话被释放。
策略限呼
互联互通设备支持策略限呼。每种策略限呼的具体说明如表2-5所示。
表2-5策略限呼说明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192
Figure BDA0002216183720000201
紧急呼叫
在保证IP话机与互联互通设备之间网络可达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在任何状态下(未注册、呼叫权限不足、欠费等)都可以向紧急呼叫中心发起呼叫,后者根据主叫号码可以定位呼叫发起方的地理位置。
说明
·紧急呼叫不受如下场景的呼叫限制:主叫欠费限呼、密码限呼、卡号限呼、国内长途限呼、国际长途限呼、局内限呼、出局限呼、话单池限呼、Radius认证不通过、VoIP域限呼。
·目前支持紧急呼叫功能的话机为eSpace 79XX系列IP话机(V100R001C01SPC400及以后版本)。
·呼叫本身不携带位置信息,需要预先在紧急呼叫中心登记号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4智能路由
智能路由业务是指在IP或TDM中继故障后自动重选,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中继选路的策略以达到局间通信的可靠性和费用最低的要求。
·以时间段设置选路
不同局向设置不同的时间索引,每个时间索引对应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精确到小时),呼叫出局时根据当前时间查找时间索引,并选择相应的局向。并且IP PBX支持多个局向项选择码共用一个局向的方式。即配置局向时,可以将一个局向添加到多个局向选择码中,则该局向同时享多个不同的路由选择策略。IP PBX会根据用户拨打的出局字冠,自动选择对应的路由策略。
·以费率设置选路
不同局向设置不同的费率参考值,呼叫出局时优先选择费率参考值低的局向,该局向中继电路全忙时,再选择费率参考值次低的局向,依此类推。
·路由失败重路由
按照本局向选择码的策略路由失败时,则按照路由失败处理索引对应的备用局向选
择码的策略重新选路。
·路由负荷分担
按预先设置的多条路由均衡话务量。系统按局向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轮询局向,直到找到有空闲电路的局向。后面的呼叫将从前一个呼叫所选局向的下一个局向开始选路。
·以百分比设置选路
不同局向设置不同的百分比,呼叫出局时按预先设置的百分比在不同的局向之间轮选。除配置百分比为100%的局向外,按局向的配置百分比从大到小的比例来轮选局向。
·基于用户等级路由
不同用户等级设置不同局向,高级用户呼叫出局时优先使用该用户所在等级的局向,选路失败时,再向低一级用户等级所在的局向选路。
配置基于用户等级进行路由后,用户拨打出局电话,系统会优先选择该用户所在等级的局向进行出局。若该等级局向没有空闲电路,则选低一级用户对应等级的局向,以此类推。对于等级相同的局向,按局向号从小到大进行轮询。设置性能好的局向属于高等级用户后,权限级别高的用户就能享有更好的通话质量,而权限级别低的用户则无法使用这些局向。
·中继链路均衡
优先选择电路空闲数最多的中继,以实现各中继链路的均衡分配和使用。
2.5语音会议
根据与会者加入会议的方式不同,互联互通设备支持的语音会议可分为预约式和即时式。
预约会议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互通设备内置的Web自助服务系统预约会议。根据接入方式的不同,预约会议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自行接入式
与会者通过拨打预先设置的会议接入码,然后根据语音提示,输入会议ID和会议密码加入会议。
·主席召集式
会议主席通过语音导航接入会议后,通过话机或Web自助服务系统召集与会者加入。
·系统召集式
预先配置与会者名单和会议召开时间,系统在预先设置的时间自动召集各与会者加入会议。
即时会议
即时会议是指会议主席用户不需要提前预定会议,而直接在终端设备上拨打会议接入码,然后根据语音导航召集与会者参加会议。
2.6语音信箱业务
互联互通设备内置VMS(Voice Mailbox Services)业务,也可以与UMS(UnifiedMessagingSystem)对接,对语音留言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拨打语音留言提取字冠收听留言。
语音信箱业务具有语音留言、话机留言灯点灯、提取语音留言、删除语音留言、播放语音留言和欢迎语定制等功能。
根据转语音信箱的方式不同,语音信箱业务分为无条件前转语音信箱、无应答前转语音信箱、遇忙前转语音信箱和离线前转语音信箱四种。与UMS对接时,还支持一机一号传真邮箱业务。
说明
每个用户最多留言数为20条,每条留言最多2分钟,最多允许12路呼叫同时转语音信箱业务。
2.7自动总机业务
自动总机业务,又称为交互式语音应答业务,是指如果某号码被设置为自动总机号码,则呼叫该号码时,默认播放“请拨分机号”语音提示(可修改),实现放音收号和自动转接功能。
互联互通设备内置自动总机业务,具体规格如下:
·系统最多支持256个自动总机,编号为0~255。其中可以自定义脚本的数量为243个,编号为12~254。
·每个自动总机可并发呼叫的最大数量为240路,但实际能力受限于媒体资源的数量。
·支持总机+分机连拨(AT0入局总机除外)。
·支持按时间段自定义总机语音提示音,即不同的时间段播放不同的总机语音提示音。
·支持被叫分机先挂机后,主叫回到总机接听方式。
2.8话务台
互联互通设备内置硬话机话务台(以下简称为“硬话务台”),与IP话机或POTS话机配合即可实现简单的话务台业务。您还可以另行准备话务台系统与互联互通设备对接,实现更多功能。
硬话务台
外部用户或企业用户拨打话务台接入码时,可以以排队方式等待,系统将自动分配空闲的话务员(座席)依次接听。话务员可以将呼叫转接至其他话务员。经过授权的话务员还可以使用强插、强拆业务。
外置话务台系统
互联互通设备支持与话务台服务端对接,接受话务台客户端注册并实现更丰富的话务台功能。
2.9话单
互联互通设备生成用户话单信息,写入并保存到话单池。互联互通设备与话单服务器对接时,其他应用可以通过话单服务器获取话单并进行解析
话单服务器
话单服务器(需要另行安装)用于同时存放并处理来自多个IP PBX主机的话单数据。
说明
对话单进行查询统计等操作需要BMU或第三方系统的支持。
集成话单控制台功能
话单服务器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对话单进行维护管理。
·查询话单
用户可以通过主叫号码、被叫号码、话单所属设备IP地址、话单生成时间等条件的任意组合对话单服务器上的话单文件进行查询。
·删除历史话单
用户可以删除存放在话单服务器上的话单文件,释放硬盘空间。为了数据的安全,系统只允许删除一个月以前的话单。
·查看话单池信息
用户可以输入对应IP PBX主机的IP地址,查看该主机话单池的状态。
·话单传输控制
用户可以设置话单传输状态,当IP PBX话单池中产生新话单时,话单服务器根据状态控制是否自动从话单池中提取。话单传输状态默认是启动的。
2.10安全性
互联互通设备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协议防攻击
·产品对外发布资料中配套提供通信端口矩阵,仅需要开启在通信端口矩阵中列出的服务和端口。通信端口矩阵中记录如下信息:该产品开放的端口、该端口使用的传输层协议、通过该端口与对端通信的对端网元名称、该端口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及应用层服务的描述、应用层服务能否关闭、该端口使用的认证方式、该端口的用途(如控制数据流量)等。
·用户登录主机设备时,提供SSH(Secure Shell)安全加密协议进行登录。
·支持在语音业务中使用SRTP媒体流加密和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信令加密,保证语音数据的安全性。
Web安全
·用户口令安全
–当用户首次登录系统时,提示用户修改密码。
–认证模块采用防暴力破解机制,连续3次尝试登录失败后暂时锁定帐号。
–登录过程中,采用HTTPS安全协议向服务端传递用户名和口令。
·鉴权
–对于每一个需要授权访问的页面或Servlet的请求都会核实用户的会话标识是否合法、用户是否被授权执行这个操作。
–对用户的最终认证处理过程均在服务器上执行。
–用户产生的数据在服务端进行校验;数据在输出到客户端前都会先进行HTML编码,以防止执行恶意代码、跨站脚本攻击。
–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经过Web安全扫描软件扫描,不存在高级别的漏洞。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互联互通设备、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第二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分别连接所述PSTN终端、第一固定终端、IAD、话务台、IP话机、应用服务器以及SoftPhone,所述IAD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互通设备包括主控板、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BRI中继接口板、风机盒以及电源,所述主控板分别连接媒体中继资源板、模拟用户接口板、模拟用户和模拟中继接口板、BRI中继接口板、风机盒以及电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中继资源板上设有CF卡槽以及断路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终端包括传真机以及模拟话机;所述第二固定终端包括传真机以及模拟话机。
CN201921614487.7U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Active CN211429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487.7U CN211429378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487.7U CN211429378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9378U true CN211429378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4487.7U Active CN211429378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93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0434A (zh) * 2023-12-04 2024-01-23 江西联创特种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窄带通信融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0434A (zh) * 2023-12-04 2024-01-23 江西联创特种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窄带通信融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7440434B (zh) * 2023-12-04 2024-04-02 江西联创特种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窄带通信融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59394B2 (ja) シグナリングメッセージを2相で交換する方法
US9942410B2 (en) Controller for the intelligent interconnection of tw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method of use for same
US5742596A (en) Network based distributed PBX system
US7742467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segmented resource reservation
US7460493B1 (en) 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 with dynamic call management and set-up
US7151772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lawfully-authorized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US8243718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gateway
US200800026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ingle chassis communication server with connection-specific interfaces
MXPA00012900A (es) Control simplificado de servicio de ip.
CA2565919A1 (en) Multimedia access device and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US9571530B2 (en) Internet based telephone line
US200400622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ference calling over an IP network
GB2397967A (en) Call charge management in a PBX by prioritising access to VoIP service
US20140098945A1 (en) Class 4 long distance softswitch network with integrated class 5 application services
US7319693B2 (en) Integrate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CN101222547B (zh) Ip-pbx系统
CN211429378U (zh) 一种宽带集群网络与pstn网络互联互通系统
CN101998001B (zh) 一种基于软交换实现话务批发的系统及方法
US2004005235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enhanced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in parallel with an incumbent phone company
Cisco Glossary
Cisco IP Telephony Network Glossary
US20130272295A1 (en) Legacy to Cloud Telephone System
CN1190941C (zh) 一种融合包交换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的呼叫中心
Kulathumani Voice over IP: Products, services and issues
US843745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routing based on source of ca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