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8944U -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8944U
CN211428944U CN201922496049.1U CN201922496049U CN211428944U CN 211428944 U CN211428944 U CN 211428944U CN 201922496049 U CN201922496049 U CN 201922496049U CN 211428944 U CN211428944 U CN 211428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gnetic
magnetic attraction
unit
connec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60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永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 Digital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 Digital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 Digital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 Digital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60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8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8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8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磁吸连接单元包括外壳、磁吸端头、电路板及外接部件,磁吸端头、电路板及外接部件均设在外壳中,磁吸端头、外接部件均与电路板电连接;磁吸端头在外壳内可移动,并且磁吸端头可从外壳顶板穿出,外接部件用于为电路板及磁吸端头接入电能或者接入电能及数据,磁吸端头用于与插接于智能终端的磁吸插头磁吸固定并形成电连接;磁吸连接单元至少具有一种工作状态: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时,外接部件与普通数据线插接,磁吸端头与智能终端连接,普通数据线便能够利用磁吸连接结构进行使用,避免普通数据线被荒废,满足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数据/电能连接的产品,尤其涉及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常采用数据线/电源线来进行数据、电能传输。为了减少插接动作,市面上出现了磁吸线,也即是插头插入到智能终端中,磁吸线端头与插头可以通过磁吸力相互吸合,不需要接线时,直接将端头与插头拔开即可,使用方便性得到极大提升。用户一般是需要购买特定的磁吸数据线来应用这种磁吸的连接结构,磁吸插头一般情况下都会一直插接在智能终端中,很少会拆下。普通数据线并不具备磁吸连接结构,因此用户原有的普通数据线便很少会被继续使用。市面上还缺少一种小型的模块化产品可以让普通数据线也可以应用磁吸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可以小型化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让普通数据线能够通过该单元实现磁吸连接结构,满足用户需求,而同时还提供了置物架及充电装置,扩展了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使用场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包括外壳、磁吸端头、电路板及外接部件,磁吸端头、电路板及外接部件均设在外壳中,磁吸端头、外接部件均与电路板电连接;磁吸端头在外壳内可移动,并且磁吸端头可从外壳顶板穿出,外接部件用于为电路板及磁吸端头接入电能或者接入电能及数据,磁吸端头用于与插接于智能终端的磁吸插头磁吸固定并形成电连接;磁吸连接单元至少具有一种工作状态: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时,外壳顶板用于单独支承起智能终端。
磁吸连接单元还具有另一种工作状态:磁吸连接单元插接于置物架或者充电装置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时,磁吸连接单元置于智能终端插接了磁吸插头的对应位置上。
外接部件为插口,插口用于插接外部线束并建立电连接。插口及磁吸端头均设在电路板上,电路板与磁吸端头、插口可同步沿着垂直于电路板的方向往复直线移动。插口是USB-A、TYPE-C、Micro-USB、Mini-USB、Lighting接口的其中一种。
磁吸连接单元还包括压簧,压簧套在磁吸端头外,压簧一端抵顶于电路板,另一端抵顶于外壳顶板的内壁上。磁吸连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两块缓冲垫,缓冲垫分别设在电路板的两侧,
电路板上在磁吸端头周围均匀设有若干灯珠,灯珠与电路板电连接,灯珠用于指示工况。外接部件为至少两片的金属接片,金属接片与电路板电连接,金属接片嵌入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且露出于底板之外。外壳的底板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供真空吸盘头部安装的穿孔。磁吸连接单元内固定有铁磁性的金属片,用于将磁吸连接单元固定在外部磁铁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置物架,其用于放置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数据/电能插孔中插入有磁吸插头,其包括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设有至少一个内腔,内腔中放置有至少一个磁吸连接单元,磁吸连接单元在内腔的第一平面的位置可调节,外接部件为插口;在放置了智能终端时,一个内腔与智能终端的数据/电能插孔对应,磁吸端头与磁吸插头磁性吸合并电连接,且内腔第一平面垂直于磁吸插头插入方向。
内腔中还插有弹片,弹片用于将磁吸连接单元紧贴于内腔内壁上;或者,内腔底部设有磁铁,磁吸连接单元内固定有铁磁性的金属片,磁吸连接单元通过磁力作用而被固定在内腔中。
置物架包括底座结构及背板结构,底座结构上设有第一支承板及条型槽,背板结构设有支承面、第二支承板、至少一个短插板及至少一个长插板,短插板、长插板相互垂直,短插板平行于支承面的短边且长插板平行于支承面的长边,支承面与短插板、长插板的相对位置固定;当背板结构通过短插板插入于条型槽中时,支承面、第二支承板共同用于支撑智能终端,第二支承板平行于第一支承板;当背板结构通过长插板插入于条型槽中时,支承面、第一支承板共同用于支撑智能终端,第一支承板与第二支承板垂直。
底座结构包括底板和条板,底板设有斜插板,条板长边一侧边设置条型槽,条板长边另一侧边与斜插板插接。条板设有下槽,斜插板与条板的下槽插接,下槽与条型槽相对设置。条板设置条型槽的一侧边同时也设置第一支承板,第一支承板呈长条形,第一支承板长度方向与条型槽长度方向平行。
背板结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后盖,前盖包括支承面以及连接座,长插板为长方形支承面的两侧长边,支承面的短边与连接座固连,连接座的外侧还设有短插板;第二支承板为与前盖连接并垂直于支承面的连接座侧壁。
内腔设于连接座中,第二支承板上设有用于供磁吸端头穿过的穿孔,穿孔与连接座内腔连通。
底板由可变形的塑胶制成,底板内嵌有易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定型片,定型片用于跟随底板弯曲变形后让底板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底板边缘翘曲向上形成斜插板,斜插板是底板的一部分,斜插板用于支承起背板结构,斜插板翘曲角度可调节并且斜插板高度可调节。
底座结构还包括支板,支板设在斜插板与底板形成的锐角内角区域内,支板一端抵顶条板,另一端抵顶底板,支板用于加强对条板的支撑。
底板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槽位,条板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槽位,支板一端插入并抵顶于条板的第二槽位,另一端插入并抵顶于底板的第一槽位;或者,底板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槽位,条板设有两个挂耳,支板一端插入并抵顶于底板的第一槽位,另一端卡入两个挂耳之间并与挂耳形成可拆卸的铰接。
背板结构为一平板,平板的表面为支承面,短插板、长插板为平板的外边缘,平板上插接有磁吸连接单元,磁吸连接单元供磁吸端头穿过的外表面为第二支承板。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其包括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充电装置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可供磁吸连接单元插入其中或者从其中拔出,当磁吸端头与插入于智能终端中的磁吸插头靠近时,磁吸端头与磁吸插头通过相互磁吸力实现贴合连接并形成电连接。
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可供磁吸连接单元插入或拔出时从第一开口通过。容纳腔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朝向于充电装置上所放置的智能终端,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时,磁吸端头所处一面与第二开口齐平。
容纳腔设有至少一条滑轨,磁吸连接单元外壳外壁设有与滑轨对应的滑槽,磁吸连接单元插入容纳腔时,滑轨插入于滑槽中并形成滑动连接。滑轨有两个,两者相互平行并相对设置。
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坑,磁吸连接单元外壳外壁设有对应的定位凸点,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并处于工作位置时,定位凸点置入于定位凹坑内;或者,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点,磁吸连接单元外壁设有对应的定位凹坑,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并处于工作位置时,定位凸点置入于定位凹坑内。
容纳腔设有至少一片带有凸起的金属弹片,磁吸连接单元的外接部件为金属接片;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时,金属接片与金属弹片的凸起紧贴并形成电连接。金属弹片至少有2片,金属接片与金属弹片一一对应。充电装置内设有一主电路板,金属弹片与主电路板电连接,主电路板通过外接电源或内置电源供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磁吸连接单元内部元器件较少、因而容易做得紧凑而实现小型化,而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时,外接部件与普通数据线插接,磁吸端头与智能终端连接,普通数据线便能够利用磁吸连接结构进行使用,避免普通数据线被荒废,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方便,有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1、1-2均为本实用新型磁吸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吸连接单元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吸连接单元的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吸连接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装配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分解图。
图7、8均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进一步分解图。
图9、10均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其他插接方式的示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定型片分解出来的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置物架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置物架的底板结构立体图。
图14、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置物架使用支板的立体图。
图16-1、16-2均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置物架使用支板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背板结构另一示例立体s图。
图18为图17的背板结构的分解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立体图。
图20、21均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分解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另一示例立体图。
图23、2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另一示例分解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是一个磁吸连接单元213。如图1-1、1-2所示,磁吸连接单元213包括外壳2130、磁吸端头214及外接部件。外壳2130呈立方体,包括上盖2131和下盖2132,顶板2133设在上盖2131,底板2134设在下盖2132。外壳2130外壁设有两条相对的滑槽2135,并且滑槽2135设在上盖2131与下盖2132之间。滑槽2135的插入口是设在磁吸连接单元213的插入端,方便磁吸连接单元213插接于置物架或者充电装置使用。磁吸连接单元213插接于置物架或者充电装置使用时,磁吸连接单元213置于智能终端插接了磁吸插头的对应位置上,磁吸端头213与智能终端的磁吸插头磁吸连接同时实现电连接。
如图1-1所示,磁吸端头214可从外壳2130的顶板2133穿出,而外接部件是插口223,并且插口223从磁吸连接单元213的前端露出。如图1-2所示,嵌入固定在下盖2132底板2134的四片金属接片2136是外接部件,用于接入外部电能或电能及数据。如图1-2所示,下盖2132底板2134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供真空吸盘头部安装的穿孔2137,用于单独使用磁吸连接单元213时插入安装真空吸盘以更好的固定磁吸连接单元213。在磁吸连接单元213的另一侧设置了四个定位凸点2138,主要用于磁吸连接单元213插接入外部设备时的定位。
结合图2、3所示,外壳2130的上盖2131、下盖2132之间还设有上下缓冲垫99、缓冲垫96、压簧98、电路板97和金属片95。外接部件用于为电路板97及磁吸端头214接入电能或者接入电能及数据,外接部件为插口223及金属接片2136。磁吸端头214、插口223及金属接片2136均与电路板97电连接。磁吸端头214在外壳2130内是可移动的,并且磁吸端头214可从外壳2130顶板2133中穿出,磁吸端头214用于与插接于智能终端的磁吸插头磁吸固定并形成电连接。其中,插口223用于插接外部线束(数据线)并建立电连接。插口223及磁吸端头214均固定在电路板97上,电路板97与磁吸端头214、插口223可同步沿着垂直于电路板97的方向往复直线移动。插口223是USB-A、TYPE-C、Micro-USB、Mini-USB、Lighting接口的其中一种。电路板97上在磁吸端头214周围均匀设有4个灯珠94,灯珠94与电路板97电连接,灯珠94用于指示工况。压簧98套在磁吸端头214外,压簧98一端抵顶于电路板97,另一端抵顶于外壳2130顶板2133的内壁上。压簧98主要用于当磁吸端头214不与磁吸插头连接时,将电路板97推回到原始位置。缓冲垫96、99分别设在电路板97的两侧并且分别避开磁吸端头214及插口223。缓冲垫96、99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所产生的噪音和保护电子元器件。由于电路板97是可移动的,金属接片2136则是嵌入固定于下盖2132底板2134中并且露出于底板2134之外,因此金属接片2136可通过柔性线束(未示出)或者FPC(未示出)与电路板97实现电连接。此外,磁吸连接单元213内固定的金属片95具有铁磁性,用于将磁吸连接单元213固定在外部磁铁上。
如图4所示为磁吸连接单元213的一种工作状态,图4中磁吸连接单元213单独使用,磁吸连接单元213放置在平面上(也可以在底板安装一个真空吸盘,通过真空吸盘更稳固地固定在平面上),智能终端999(在图4中为手机)直接放置于磁吸连接单元213之上,外壳2130顶板2133单独支承起智能终端999,并且磁吸端头与智能终端999中插入的磁吸插头电连接,智能终端999的背面还要靠在外部的一个竖直面或者固定的物体上,往磁吸连接单元213的插口223插入普通数据线,便可以实现普通数据线通过磁吸连接结构与智能终端999实现电连接,而且智能终端999还能稳定的竖起来观看和操作。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为一种置物架,其主要用于放置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数据/电能插孔中插入有磁吸插头。如图5、6所示,置物架包括了底座结构202、背板结构201。背板结构201可以从底座结构202向上抽出,在使用时需先将背板结构201向下插接在底座结构202上。
如图7、8所示,底座结构202包括底板217和条板216。底板217本身是平面,底板217的边缘设有翘曲向上的斜插板221。条板216是长条板型,条板216长边一侧边设置条型槽218,条板216长边另一侧边设有下槽219,下槽219与条型槽218相对设置。条板216的下槽219用于与斜插板221插接并通过3颗短钉225实现相互固定。条板216设置条型槽218的一侧边还设置第一支承板220,第一支承板220呈长条形,第一支承板220长度方向与条型槽218长度方向平行。
如图7、8所示,背板结构20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203和后盖204。前盖203包括支承面208以及连接座209。长方形支承面208的两侧长边为长插板2081,支承面208的短边与连接座209固连,连接座209的外侧还设有短插板212。与前盖203连接并垂直于支承面208的连接座209侧壁为第二支承板210。短插板212、长插板2081相互垂直,短插板212平行于支承面208的短边且长插板2081平行于支承面208的长边,支承面208与短插板212、长插板2081的相对位置固定。
如图7、8所示,后盖204上通过四个圆筒206来分别固定4块磁铁222,磁铁222用于磁吸固定带有铁磁性的智能终端,譬如智能手机背面贴有铁片时便可以被磁铁222吸引而固定。
如图7、8所示,连接座209的、开口朝后的内腔224插接有一个第一实施例的磁吸连接单元213。在实施时,若只需让磁吸连接单元213用在置物架上,那么外接部件可以省略金属接片,只保留插口223作为外接部件亦可实施。
第二支承板210上设有用于供磁吸端头214穿过的穿孔211,穿孔211与连接座209内腔224连通。连接座209内还插有弹片215,弹片215的回复力用于将磁吸连接单元213紧贴于穿孔211所处的内腔224内壁上,避免磁吸连接单元213脱离内腔224。如图7、8所示,弹片215是弯折起来呈V型的弹性金属片,材质可以使用弹簧钢。
如图8所示,内腔224长度方向为方向A(双向),深度方向为方向B(双向),方向A和方向B相互垂直并且将经过内腔224中心的方向A和方向B组成第一平面。内腔224长度大于磁吸连接单元213在方向A上的长度,因此磁吸连接单元213在内腔224的方向A、方向B的位置可调节,可以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的智能终端横放或者竖放时使用时进行自由调节。而同时穿孔211长度也做成长条形,使得磁吸连接单元213处于不同位置时磁吸端头214都能穿过。在使用时,置物架上放置了智能终端,内腔224与智能终端(未示出)的数据/电能插孔对应,先调节磁吸连接单元213的位置,使得磁吸端头214与磁吸插头对准,让磁吸端头214与磁吸插头实现磁性吸合并电连接,且内腔224第一平面(即方向A、方向B)垂直于磁吸插头插入方向。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采用弹片,而在连接座的内腔底部设有磁铁,磁吸连接单元内固定有铁磁性的金属片,磁吸连接单元通过磁力作用固定在内腔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盖上还可以设置多于1个连接座,每个连接座设有一个内腔及磁吸连接单元。而当内腔足够大时,也可以在一个内腔中放置多个磁吸连接单元。
如图7、8所示,前盖203与后盖204之间的间隙可装入装饰薄片205,譬如打印的照片、风景画等。后盖204上设有两条肋条207,肋条207用于撑起装饰薄片205,避免装饰薄片205产生弯曲。前盖203需做成透明,譬如采用亚克力或透明PVC材质制作,可以使得透过前盖203看到装饰薄片205的图案内容。
在其他实施例中,肋条也可以设计成垂直的,使插入装饰薄片时候更容易到位。
如图6所示,当背板结构201通过短插板212插入于条型槽218中时,支承面208、第二支承板210共同用于支撑竖放的智能终端。此时,第二支承板210平行于第一支承板220,智能终端背面紧贴支承面208,底端紧贴第二支承板210,并且磁吸连接单元的磁吸端头与智能终端底端插接的磁吸插头磁吸固定并形成电连接以进行充电。
如图9所示,当背板结构230通过长插板231插入于条型槽232中时,支承面233、第一支承板234共同用于支撑横放的智能终端。此时,第一支承板234与第二支承板235垂直,智能终端背面紧贴支承面233,横放智能终端的侧边紧贴第一支承板234,智能终端的底端紧贴第二支承板235,磁吸连接单元240的磁吸端头241与智能终端底端插接的磁吸插头磁吸固定并形成电连接以进行充电。图9和图10分别是两种不同状态,区别是图9的连接座236处于左边,图10的连接座237处于右边且采用相对一边的长插板238来插入条型槽239中。
底板217由可变形的塑胶制成,即底板217是可自由变形的。如图11所示,底板217内嵌有易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铁)制成的定型片244。定型片244用于跟随底板217弯曲变形后让底板217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在实施时,定型片244外缘围起的面积应该要达到底板217本身面积的90%以上。底板217边缘翘曲向上形成斜插板221,斜插板221是底板217的一部分,同时定型片244也延伸至斜插板221中。斜插板221可用于支撑起背板结构201。因为底板217本身是可随意变形的,因而斜插板221翘曲角度可调节并且斜插板221高度可调节,并且由于定型片244的存在,斜插板221调节之后可以直接固定住。在产品出厂时,底板217是一块平面,在其上会标出弯折线,提示用户按照该位置折弯形成斜插板221,而用户亦可以偏离该弯折线弯折、自行调节斜插板221的高度角度。此外,为了让用户更易于使底板217变形,增强用户体验,如图11所示,定型片244可以在中间位置适当挖空,但应保证一定的刚度强度。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为一种置物架。第三实施例的置物架是在第二实施例置物架基础上进行改进,因此以下仅描述第三实施例置物架的改进点,不再赘述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内容。
如图12所示,第一支撑板242的整个支撑面还会设置有防滑纹槽243,用于加强摩擦力,避免被支撑住的智能终端产生滑移。
如图13所示,底座结构202还包括一长一短两块支板245,而底板217上设有分别用于容纳并固定两块支板245的两个容纳槽246。支板245设在斜插板221与底板217形成的锐角内角区域内,支板245用于加强对条板216的支撑,目的是避免放置较大较重的智能终端时有可能出现的支撑力不足而倒下的情况。
如图13所示,底板217设有7个第一槽位247,条板216设有一个的第二槽位248。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槽位247和第二槽位248的数量可以进行调整。如图14、15所示,在使用时,支板245一端插入并抵顶于条板216的第二槽位248,另一端插入并抵顶于底板217其中一个第一槽位247,因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对条板216的支撑力,放置较大较重的智能终端时也不会出现倒下的情况。
如图14、15所示,每个容纳槽246中均设有一个定位柱249,支板245上设有对应的卡孔250。支板245置入并固定在容纳槽246中时,定位柱249卡入卡孔250中。由于底板217是可变形塑胶,定位柱249是底板217一部分,卡孔250与定位柱249之间可设置为紧配合,可以很好的固定支板245同时也可以很方便地取出支板245。在实施时,支板245应采用硬材质制成,譬如硬塑料或者钢板等。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采用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槽位248,如图16-1、16-2所示:底板260设有7个的第一槽位261,而条板262设有两个平行的挂耳263。支板264一端插入并抵顶于底板260的第一槽位261,另一端带有两端突出的凸点265(或者插入一根两端外露的中轴)卡入两个挂耳263之间并与挂耳263形成可拆卸的铰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7、18所示,背板结构201为一块平板,平板的表面为支承面208,短插板2082、长插板2081为平板的外边缘。平板上插接有磁吸连接单元213。磁吸连接单元213供磁吸端头214穿过的外表面为第二支承板210。一个T型片2086穿过平板的细长条孔2083并插入与磁吸连接单元213固定,使得磁吸连接单元213可以在平板的细长条孔2083长度方向平移、调节位置并且使得磁吸连接单元213可以承重。T型片2086上设有一个三角楔块2087,用于与磁吸连接单元213卡接,而且T型片2086还设有供外部线束穿过的穿线孔2084。T型片2086的背板呈弧形并且插接了磁吸连接单元213之后会抵顶在平板的背面,使得磁吸连接单元213可以更好的被固定。另外平板的细长条孔2083上方设置穿线孔2085,用于外部线束与磁吸连接单元213的插口进行插接。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充电装置是一个车载支架。如图19所示,车载支架的下臂101上开设一个容纳腔102,容纳腔102内已插入了一个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103,磁吸连接单元103内设有一个活动的磁吸端头104,一个磁吸端头104与一个磁吸插头(未示出)为一组,磁吸插头在使用时是插入于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图20、21是将磁吸连接单元103从容纳腔102中拔出的分解图。第四实施例采用的磁吸连接单元10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磁吸连接单元的区别在于,省略了插口以及安装真空吸盘用的穿孔,因此第四实施例中金属接片114作为磁吸连接单元103的外接部件。
如图20、21所示,容纳腔102由后壁106、底板107、两个侧壁105围成。容纳腔102设有朝向前方的第一开口109,可供磁吸连接单元103插入或拔出时从第一开口109通过。容纳腔102还设有朝上的第二开口108,第二开口108朝向于充电装置上所放置的智能终端。磁吸连接单元103插入于容纳腔102时,磁吸端头104所处一面与第二开口108齐平。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腔的第一开口也可以开设在侧边。
如图20、21所示,容纳腔102设有两条滑轨112,两条滑轨112相互平行并相对设置。磁吸连接单元103的外壳外壁的两条滑槽105与滑轨112分别对应。将磁吸连接单元103插入容纳腔102时,滑轨112插入于滑槽105中并形成滑动连接。滑轨112与滑槽105配合限制并引导了磁吸连接单元103在容纳腔102的滑动行程。
如图20、21所示,容纳腔102设有4片带有凸起的金属弹片110,磁吸连接单元103设有与金属弹片110一一对应的金属接片114。充电装置内设有主电路板(未示出),金属弹片110与主电路板电连接,主电路板通过外接电源或内置电源供电。当金属接片114与金属弹片110紧贴时便形成电连接。金属弹片110有4片,可以传输电能和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只需传输电能,可以只设置2片金属弹片。
如图20、21所示,容纳腔102设有4个定位凹坑111,磁吸连接单元103外壁设有一一对应的定位凸点113。当磁吸连接单元103插入于容纳腔102,直至定位凸点113置入于定位凹坑111内,此时金属接片114已经与金属弹片110接触实现电连接,磁吸连接单元103便处于工作位置,此时可以放入智能终端进行充电。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点,磁吸连接单元外壁设有对应的定位凹坑,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并处于工作位置时,定位凸点置入于定位凹坑内。
在使用时,先将磁吸连接单元103对准插入容纳腔102,直至定位凸点113置入于定位凹坑111内,金属接片114与金属弹片110的凸起紧贴并形成电连接,也即是磁吸端头104与主电路板实现了电连接。此时若放上智能终端,让插入于智能终端中的磁吸插头与磁吸端头104靠近,磁吸端头104与磁吸插头通过相互磁吸力实现贴合连接并形成电连接,充电便开始。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15是一个座充,其插入磁吸连接单元117的立体图如图22所示。充电装置115下方支撑面挖出一个方形容纳腔116,容纳腔116与磁吸连接单元117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如图22-2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33)

1.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磁吸端头、电路板及外接部件,所述磁吸端头、电路板及外接部件均设在外壳中,所述磁吸端头、外接部件均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磁吸端头在外壳内可移动,并且磁吸端头可从外壳顶板穿出,所述外接部件用于为电路板及磁吸端头接入电能或者接入电能及数据,所述磁吸端头用于与插接于智能终端的磁吸插头磁吸固定并形成电连接;所述磁吸连接单元至少具有一种工作状态: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单独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时,所述外壳顶板用于单独支承起智能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单元还具有另一种工作状态:所述磁吸连接单元插接于置物架或者充电装置使用并与智能终端电连接时,所述磁吸连接单元置于智能终端插接了磁吸插头的对应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件为插口,所述插口用于插接外部线束并建立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及磁吸端头均设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与磁吸端头、插口可同步沿着垂直于电路板的方向往复直线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单元还包括压簧,所述压簧套在磁吸端头外,所述压簧一端抵顶于电路板,另一端抵顶于外壳顶板的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两块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分别设在电路板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在磁吸端头周围均匀设有若干灯珠,所述灯珠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灯珠用于指示工况。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是USB-A、TYPE-C、Micro-USB、Mini-USB、Lighting接口的其中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件为至少两片的金属接片,所述金属接片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金属接片嵌入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且露出于底板之外。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板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供真空吸盘头部安装的穿孔。
12.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内固定有铁磁性的金属片,用于将磁吸连接单元固定在外部磁铁上。
13.置物架,其用于放置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数据/电能插孔中插入有磁吸插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所述置物架设有至少一个内腔,所述内腔中放置有至少一个磁吸连接单元,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在内腔的第一平面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外接部件为插口;在放置了智能终端时,一个所述内腔与智能终端的数据/电能插孔对应,所述磁吸端头与所述磁吸插头磁性吸合并电连接,且内腔第一平面垂直于磁吸插头插入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还插有弹片,所述弹片用于将磁吸连接单元紧贴于内腔内壁上;或者,所述内腔底部设有磁铁,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内固定有铁磁性的金属片,所述磁吸连接单元通过磁力作用而被固定在内腔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包括底座结构及背板结构,所述底座结构上设有第一支承板及条型槽,所述背板结构设有支承面、第二支承板、至少一个短插板及至少一个长插板,所述短插板、长插板相互垂直,所述短插板平行于支承面的短边且长插板平行于支承面的长边,所述支承面与短插板、长插板的相对位置固定;当所述背板结构通过短插板插入于条型槽中时,所述支承面、第二支承板共同用于支撑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支承板平行于第一支承板;当所述背板结构通过长插板插入于条型槽中时,所述支承面、第一支承板共同用于支撑智能终端,所述第一支承板与第二支承板垂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板和条板,所述底板设有斜插板,所述条板长边一侧边设置所述条型槽,所述条板长边另一侧边与斜插板插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板设有下槽,所述斜插板与条板的下槽插接,所述下槽与条型槽相对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板设置所述条型槽的一侧边同时也设置所述第一支承板,所述第一支承板呈长条形,所述第一支承板长度方向与条型槽长度方向平行。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结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包括所述支承面以及连接座,所述长插板为长方形支承面的两侧长边,所述支承面的短边与连接座固连,所述连接座的外侧还设有所述短插板;所述第二支承板为与前盖连接并垂直于支承面的连接座侧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设于连接座中,所述第二支承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磁吸端头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与连接座内腔连通。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可变形的塑胶制成,所述底板内嵌有易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定型片,所述定型片用于跟随底板弯曲变形后让底板保持变形后的形状;所述底板边缘翘曲向上形成所述斜插板,所述斜插板是底板的一部分,所述斜插板用于支承起所述背板结构,所述斜插板翘曲角度可调节并且斜插板高度可调节。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还包括支板,所述支板设在斜插板与底板形成的锐角内角区域内,所述支板一端抵顶所述条板,另一端抵顶底板,所述支板用于加强对条板的支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槽位,所述条板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槽位,所述支板一端插入并抵顶于所述条板的第二槽位,另一端插入并抵顶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槽位;
或者,所述底板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槽位,所述条板设有两个挂耳,所述支板一端插入并抵顶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槽位,另一端卡入两个挂耳之间并与挂耳形成可拆卸的铰接。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结构为一平板,所述平板的表面为支承面,所述短插板、长插板为平板的外边缘,所述平板上设有磁吸连接单元;所述磁吸连接单元供磁吸端头穿过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二支承板。
25.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所述充电装置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可供磁吸连接单元插入其中或者从其中拔出,当所述磁吸端头与插入于智能终端中的磁吸插头靠近时,所述磁吸端头与磁吸插头通过相互磁吸力实现贴合连接并形成电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供磁吸连接单元插入或拔出时从第一开口通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朝向于充电装置上所放置的智能终端,所述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时,所述磁吸端头所处一面与第二开口齐平。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有至少一条滑轨,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外壳外壁设有与滑轨对应的滑槽,所述磁吸连接单元插入容纳腔时,所述滑轨插入于滑槽中并形成滑动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有两个,两者相互平行并相对设置。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坑,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外壳外壁设有对应的定位凸点,所述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并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定位凸点置入于定位凹坑内;
或者,
所述容纳腔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凸点,所述磁吸连接单元外壁设有对应的定位凹坑,所述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并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定位凸点置入于定位凹坑内。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设有至少一片带有凸起的金属弹片,所述磁吸连接单元的外接部件为金属接片;所述磁吸连接单元插入于容纳腔时,所述金属接片与金属弹片的凸起紧贴并形成电连接。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内设有一主电路板,所述金属弹片与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通过外接电源或内置电源供电。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至少有2片,所述金属接片与金属弹片一一对应。
CN201922496049.1U 2019-12-31 2019-12-31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Active CN211428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049.1U CN211428944U (zh) 2019-12-31 2019-12-31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049.1U CN211428944U (zh) 2019-12-31 2019-12-31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8944U true CN211428944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4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6049.1U Active CN211428944U (zh) 2019-12-31 2019-12-31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8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29075A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N105991801B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TWM289541U (en) Connector ejection device assembly
CN211428944U (zh)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CN113964889A (zh) 模块化磁吸连接单元、置物架及充电装置
CN211062942U (zh) 一种带有可调磁吸连接单元的置物架
CN211875490U (zh) 一种多方向置物架
CN211875489U (zh) 一种高度角度可调的置物架
CN113964573A (zh) 一种带有可调磁吸连接单元的置物架
CN201207197Y (zh) 读卡器
CN20976278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亚克力线条灯
CN207038782U (zh) 柔性电路板与连接器母座的连接结构
US7744422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t least two electrical cards
CN211787960U (zh) 模块化显示组件
CN114825536B (zh) 集成式充电座
CN212972311U (zh) 一种书写板放置架及其具有该放置架的桌面电子板
CN220358441U (zh) 鼠标充电装置和鼠标组件
CN217386093U (zh) 一种补光灯的吸盘配件及补光设备
CN211428945U (zh) 带插接式磁吸连接单元的充电装置
CN217985190U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
CN212056484U (zh) 平板电脑支架
CN219515610U (zh) 拼接式桌子
CN220491535U (zh) 显示屏及显示组件
CN107910925B (zh) 一种充电器
CN210075853U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