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6230U -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6230U
CN211406230U CN202020124945.5U CN202020124945U CN211406230U CN 211406230 U CN211406230 U CN 211406230U CN 202020124945 U CN202020124945 U CN 202020124945U CN 211406230 U CN211406230 U CN 21140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bone conduction
conduction device
magnet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49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达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ang Liste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xiang Liste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xiang Liste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xiang Liste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49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传导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和耳钩。扬声器模块设于耳钩上;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骨传导扬声器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具有携带方便,佩戴方便的优点,且佩戴时夹挂在耳朵上,更加美观,不妨碍使用者活动。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不封闭耳道,用户还能听到外声音,使用时更安全,且保护听力,增强了佩戴舒适度,减少压迫感,杜绝因封闭耳道而造成耳压不平衡状态产生的不适。

Description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传导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背景技术
骨传导装置包括骨传导耳机和骨传导助听器。传统的骨传导装置为头戴式装置。申请号为CN20061010753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装置,在头带的一侧或两侧端部,安装上能将音响电信号转变成机械振动、并传播到头盖骨内的驱动元件,使之成为该头戴式耳机装置;头带由在使用者头部或项部弯曲的头带本体、与在端部安装了驱动元件的加装部件构成;……”。
申请号为CN20191086797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水骨传导蓝牙耳机,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一种新型防水骨传导蓝牙耳机,包括U形头戴筋,U形头戴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蓝牙耳机并呈对称设置;……”。
上述两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均不便于携带,不便于佩戴;且佩戴时夹挂在头上,不美观;躺下时,头带或U形头戴筋会造成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装置不便于携带;佩戴时夹挂在头上,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还包括:
耳钩,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上;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所述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
可选地,所述耳钩具有上端和下端,其上端设有一卡钩;佩戴时,所述卡钩卡入在耳内。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卡钩上且贴合于耳内。
可选地,所述耳钩的前端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卡钩上设有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的上端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耳钩的下端设有伸入耳内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上设有第二空气传导扬声器。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一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第一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
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内环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内环体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所述连接臂通过支撑件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或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
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部和旋臂部;所述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内环体的外周缘上且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旋臂部沿所述内环体的周向延伸,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底板;
下磁铁,所述下磁铁固设所述底板上;
下线圈,所述下线圈环设于所述下磁铁的内侧;
上磁铁,所述上磁铁固设于所述下磁铁的上方;所述下磁铁与所述上磁铁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间隙上、下两侧的两个磁极互为异名磁极;
上线圈,所述上线圈环设于所述上磁铁的内侧,所述上线圈中形成有一第二通孔;
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悬空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其周缘固定在所述上磁铁和所述下磁铁之间;
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固设于所述上磁铁的上方;以及
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二传导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
传导柱,所述传导柱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以及
传导片,所述传导片固设于所述传导柱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还包括一第三空气传导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具有携带方便,佩戴方便的优点,且佩戴时夹挂在耳朵上,更加美观,不妨碍使用者活动;
2、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不封闭耳道,用户还能听到外声音,使用时更安全,且保护听力,增强了佩戴舒适度,减少压迫感,杜绝因封闭耳道而造成耳压不平衡状态产生的不适;
3、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不入耳,耳垢及耳分泌物不会粘到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上,更不会把细菌及汗液带到耳内,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100a和耳钩200。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设于所述耳钩200上。所述耳钩200内还设有PCB板和电池,电池通过PCB板供电至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所述耳钩200上设有与所述PCB板连接的控制开关以及指示灯。
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耳钩200挂在耳朵的外周,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贴合于耳内。因此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具有携带方便,佩戴方便的优点,且佩戴时更加美观,不妨碍使用者活动。
所述耳钩200具有上端和下端,其上端设有一卡钩210,其下端设有麦克风,麦克风收音后将音频信号通过PCB板传送至扬声器模块100a,使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具备助听器的功能。佩戴时,所述卡钩210卡入在耳内,所述卡钩210紧贴耳甲腔的边缘,起到固定和防脱落的作用。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设于所述卡钩210上且贴合于耳内。
参考图3和图4,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为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其包括第一磁性单元110a、弹片120a、第一音圈130以及第一传导件140a。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a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111。所述弹片120a包括内环体121a和连接臂122a,所述连接臂122a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121a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内环体121a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a上,所述连接臂122a通过支撑件150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a上。与现有技术中的弹片相比,所述弹片120a取消了外圈,结构更简单,尺寸更小,动态范围更大,振动时行程更长,由于振动行程和低频性能相关,振动行程越长,低频性能越好,因此该弹片具有良好的低音性能。所述第一音圈130设置于所述弹片120a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111中。所述第一传导件140a设置于所述弹片120a的上表面。具有所述弹片120a的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相应地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微型化的特点,并在实现微型化的同时,拓宽了低频性能。具有该第一骨传导扬声器的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相应地具有微型化、便携、佩戴舒适的优点,另外可以实现新的佩戴方式,如放置在外耳道、耳廓等狭窄空间内。
参考图3,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a包括第一U铁112和第一磁铁113。所述第一U铁112具有U铁底壁1121,所述U铁底壁1121的周缘向上延伸而形成U铁侧壁1122,所述第一U铁112既起到导磁作用,又起到外壳的作用,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第一磁铁113为柱状磁铁,其一磁极固定在所述U铁底壁1121的中部,其另一磁极设有第一华司1131。所述第一磁间隙111为第一磁铁113的侧面与所述U铁侧壁1122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
参考图4,所述连接臂122a包括连接部1221a和旋臂部1222a。所述连接部1221a固设于所述内环体121a的外周缘上且沿所述内环体121a的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旋臂部1222a沿所述内环体121a的周向延伸,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221a的末端。
参考图5,所述支撑件150包括支撑环151和三个支撑柱152。所述支撑环151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a上,所述支撑柱152固设于所述支撑环151上。所述连接臂122a的末端设有定位孔1223,所述支撑柱152穿过所述定位孔1223,所述连接臂122a限位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柱152上。安装时,所述旋臂部1222a贴合在支撑环151,支撑效果好。
参考图5和图6,所述支撑柱152包括支撑柱下部152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柱下部1521顶面上的支撑柱上部1522,所述支撑柱上部1522穿过所述连接臂122a末端的所述定位孔1223,所述连接臂122a的末端限位在所述支撑柱下部1521的顶面上。定位孔1223与所述支撑柱上部1522配合,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
实施例2
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耳钩200的前端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延伸部220,所述扬声器模块100设于所述延伸部220上,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扬声器模块100贴合于耳前侧。相比贴合于耳内的方式,所述延伸部220与耳前侧贴合效果更好,佩戴时更舒适。
所述卡钩210上设有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211。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既有空气传导功能,又有骨传导功能,功能使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参考图9和图10,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设于所述耳钩200的上端。佩戴时,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贴合于耳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4
参考图11~1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100a设于所述耳钩200的上端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耳钩200的下端设有伸入耳内的入耳部230,所述入耳部230呈弯曲条状。所述入耳部230上设有第二空气传导扬声器300。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既具备音频骨传导功能和音频空气传导功能,功能丰富。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5
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20b,其连接臂122b呈辐射状地固设于所述内环体121b的外周缘上。该弹片具有容易加工成型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体121b为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述内环体121b的形状直接置换为三角形、方形、跑道形、椭圆形,上述技术特征的置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属于等同置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6
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20c,其连接臂122c呈悬臂状地固设于所述内环体121c的外周缘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体121a为三角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述内环体121c的形状直接置换为圆形、方形、跑道形、椭圆形,上述技术特征的置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属于等同置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7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20d,其连接部1221d呈圆拱形。所述连接部1221d具有受力强度高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8
参考图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20e,其连接部1221e与所述内环体121e的连接处呈弧形地向上延伸。该弹片120e具有节省横向空间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9
参考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20f,其所述旋臂部1222f与所述连接部1221f连接的端部呈弧形并沿所述内环体121f的轴向延伸。该弹片120f具有节省横向空间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0
参考图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110a还包括第一外壳160a,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b和所述弹片容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60a内,所述第一传导件140a伸出所述第一外壳160a。所述支撑件150,115’容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60a内,其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件150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之间。另一个所述支撑件150’设于所述第一外壳160a和所述弹片120a的上表面之间。两个支撑件150,115’能够更稳固地固定弹片。
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b包括T铁114和第二磁铁115。所述T铁114包括T铁底座1141以及固设于所述T铁底座1141中部的导磁柱体1142。所述第二磁铁115为环形磁铁,其一磁极固设于所述T铁底座1141上,其另一磁极上设有第二华司1151。所述第一磁间隙111为所述第二磁铁115的内周面与所述导磁柱体1142的侧面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1
参考图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块,其弹片120g的连接臂122g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磁性单元110b上,其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内环体121g固定连接,所述内环体121g悬空。该弹片120g不需要支撑件固定,具有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简化装配的优点,该扬声器模块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2
参考图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c包括第三磁铁116、第四磁铁117和下极板118。所述第三磁铁116为柱体磁铁,其一磁极固设于所述下极板118上,其另一磁极上设有第三华司1161。所述第四磁铁117为环形磁铁,其一磁极固设于所述下极板118上,其另一磁极上设有第四华司1171。所述第一磁间隙111为所述第三磁铁116的侧面和所述第四磁铁117内周面围合而成的环形间隙。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0c为双磁式结构,所述第一磁间隙111内磁场更强。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3
参考图2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100b为第二骨传导扬声器,其包括底板172、下磁铁170a、下线圈180a、上磁铁170b、上线圈180b、振动片190、定心支片143以及第二传导件140b。所述下磁铁170a固设所述底板172上。所述下线圈180a环设于所述下磁铁170a的内侧。所述上磁铁170b固设于所述下磁铁170a的上方;所述下磁铁170a与所述上磁铁170b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磁间隙171,所述第二磁间隙171上、下两侧的两个磁极互为异名磁极。所述上线圈180b环设于所述上磁铁170b的内侧,所述上线圈180b中形成有一第二通孔181。所述振动片190悬空于所述第二磁间隙171中,其周缘固定在所述上磁铁170b和所述下磁铁170a之间。所述定心支片143通过第二外壳160b而固设于所述上磁铁170b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导件140b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81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190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143。
所述第二传导件140b包括传导柱141以及传导片142。所述传导柱141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81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190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143。所述传导片142固设于所述传导柱141的顶部。
所述上磁铁170b的底面固设于有上垫片191,所述下磁铁170a的顶面固设有下垫片192,所述振动片190的周缘夹固在所述上垫片191与所述下垫片192之间。
该扬声器模块100b工作时,上线圈180b和下线圈180a通电后产生磁场,振动片190振动并驱动第二传导件140b,从而将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相对于动圈式的扬声器模块,该扬声器模块100b在信号转换过程中损失更小,特别是高频音频信号,因此该扬声器模块100b具有高频性能好的特点。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动圈式骨传导扬声器在发声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空间,且空气参与了振动过程,因此无法有效控制漏音现象;与现有技术的动圈式骨传导扬声器相比,该第二骨传导扬声器还具有体积小,有效减少入耳部分的面积,并减少对空气辐射声波,从而减少漏音。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4
参考图2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100c还包括一第三空气传导扬声器300。该扬声器模块为复合型扬声器,结合了空气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扬声器,使用时,两者可以相互切换,同时具备了空气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扬声器两者的优点;且该第三空气传导扬声器300为动圈式扬声器,具有优异的低音性能,与该骨传导扬声器结合后,能够输出全频段高分辨音频。
所述第三空气传导扬声器300包括第三外壳310、第二磁性单元320a、振膜330以及第二音圈340。第二骨传导扬声器固设于所述第三外壳310上。所述第三外壳310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音孔311,导音孔起到导音的作用。所述第二磁性单元320a容置于所述第三外壳310内,所述第二磁性单元320a中形成有第三磁间隙321。所述振膜330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310内,其周缘与所述第三外壳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音圈340与所述振膜330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第三磁间隙321中。该空气传导扬声器300为动圈式扬声器,具有优异的低音性能,与该扬声器模块100b结合后,能够输出全频段高分辨音频。
所述第二磁性单元320a包括第二U铁322a、第五磁铁323a以及第五华司324a。所述第二U铁322a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外壳310固定连接,所述振膜330的周缘与所述第二U铁322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铁322a的侧壁上环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3221,所述延伸部3221上设有第二导音孔32211,所述第二导音孔32211上设有第一调音网32212。所述第五磁铁323a固设于所述第二U铁322a上,所述第三磁间隙321为所述第五磁铁323a的侧面与所述第二U铁322a的侧壁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所述第五华司324a设于所述第五磁铁323a的顶面上。
一第三导音孔325依次贯穿所述第二U铁322a的底壁、所述第五磁铁323a和所述第五华司324a,所述第三导音孔325上设有第二调音网3251。具体地,所述第三导音孔325还位于所述振膜330的中心下方,进一步提升输出效果。调音网对输出音频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3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3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5
参考图23,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320b包括第三U铁322b、第六磁铁323b、第六华司324b、第七磁铁326、第七华司327以及PCB板328。
所述第三U铁322b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外壳310固定连接,所述振膜330的周缘与所述第三U铁322b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磁铁323b固设于所述第三U铁322b上。所述第六华司324b设于所述第六磁铁323b的顶面上。所述第七磁铁326呈环状,其固设于所述第三U铁322b上且套在所述第六磁铁323b的外侧,所述第三磁间隙321为所述第六磁铁323b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七磁铁326的内环面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所述第二磁性单元320b为双磁式结构,所述第二磁间隙171内磁场更强。
所述第七华司327设于所述第七磁铁326的顶面上。所述PCB板328固设于所述第三U铁322b的底面上。所述PCB板328起到提供电气连接的作用。
一第四导音孔329依次贯穿所述PCB板328、所述第三U铁322b的底壁、所述第六磁铁323b和所述第六华司324b,所述第四导音孔329上设有第三调音网3291。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4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4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耳钩,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上;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所述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钩具有上端和下端,其上端设有一卡钩;佩戴时,所述卡钩卡入在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卡钩上且贴合于耳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钩的前端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卡钩上设有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的上端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耳钩的下端设有伸入耳内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上设有第二空气传导扬声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一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第一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
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内环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内环体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所述连接臂通过支撑件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或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
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部和旋臂部;所述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内环体的外周缘上且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旋臂部沿所述内环体的周向延伸,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底板;
下磁铁,所述下磁铁固设所述底板上;
下线圈,所述下线圈环设于所述下磁铁的内侧;
上磁铁,所述上磁铁固设于所述下磁铁的上方;所述下磁铁与所述上磁铁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间隙上、下两侧的两个磁极互为异名磁极;
上线圈,所述上线圈环设于所述上磁铁的内侧,所述上线圈中形成有一第二通孔;
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悬空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其周缘固定在所述上磁铁和所述下磁铁之间;
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固设于所述上磁铁的上方;以及
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二传导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
传导柱,所述传导柱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以及
传导片,所述传导片固设于所述传导柱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还包括一第三空气传导扬声器。
CN202020124945.5U 2020-01-19 2020-01-19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Active CN21140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4945.5U CN211406230U (zh) 2020-01-19 2020-01-19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4945.5U CN211406230U (zh) 2020-01-19 2020-01-19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6230U true CN211406230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4945.5U Active CN211406230U (zh) 2020-01-19 2020-01-19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62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117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朱达云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117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朱达云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1960A (zh)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US20100246861A1 (en) Small-sized sound receiver for producing body-sensing vibration
EP3451702B1 (en) Integrally-designed bone conduction driver
WO2021143115A1 (zh) 一种弹片、骨传导扬声器及骨传导耳戴式设备
CN105100996A (zh) 二合一扬声器单元和头戴式耳机
JP5592622B2 (ja) イヤホン
CN211406230U (zh)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WO2021143116A1 (zh) 夹持式耳戴装置
KR101069067B1 (ko) 골 전도 스피커
CN210491148U (zh) 骨传导耳机
CN211860530U (zh) 一种弹片、骨传导扬声器及骨传导耳戴式设备
WO2020156012A1 (zh) 具有导电弹波的骨传导扬声器
CN21824381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振子及骨传导耳机
CN2781696Y (zh) 骨传导扬声器
JP2006174432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フォン、ヘッドレスト、枕
CN211406197U (zh) 夹持式耳戴装置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105282636B (zh) 一种声波振动喇叭及采用该振动喇叭的按摩保健耳机
CN211406233U (zh) 发箍型耳戴装置
CN208227307U (zh) 一种类球面全频带同轴扬声组件
CN112423183A (zh) 一种改进骨传导音效的骨传导耳机
CN219592618U (zh) 一种骨传导喇叭及骨传导耳机
CN111988696A (zh) 耳机
CN218570455U (zh) 双单元扬声器
CN212572925U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