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5542U -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5542U
CN211405542U CN202020128078.2U CN202020128078U CN211405542U CN 211405542 U CN211405542 U CN 211405542U CN 202020128078 U CN202020128078 U CN 202020128078U CN 211405542 U CN211405542 U CN 211405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unit
module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80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希龄
吴晋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m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m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m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m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80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5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5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55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充电控制的第一充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充电控制的第二充电模块,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第二充电模块并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第二充电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电流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电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电路是指提供给用电设备电力供应的电源部分的电路设计,既有交流电源也有直流电源。
现有的充电设备在对设备进行充电时,先将外部输入的市电进行整流,然后再进行降压,使电压电流符合电子产品的充电要求,而且一般采用单一端口,电压电流也在标准参数范围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需要对多设备进行充电或充电电压电流参数超出标准时,此时则需要更换其他的充电设备或再利用这个充电设备,使用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充电控制的第一充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上电连接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充电控制的第二充电模块,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第二充电模块并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第二充电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电流控制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存在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且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为并联状态,从而可以同时对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进行充电,当电流不够时,可以通过电流控制模块将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从并联变为串联,从而使得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输出的电流提升,从而使两个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增加,从而无需寻找其他充电器,使得充电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与市电连接的一级滤波单元、与一级滤波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整流单元、与一级滤波单元电连接的第二整流单元、与第一整流单元和第二整流单元电连接的二级滤波单元,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和第二整流单元并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第二充电模块均与二级滤波单元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滤波单元对输入的市电进行初级滤波,初级滤波完成后第一整流单元和第二整流单元进行整流操作,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直流电经过二级滤波单元的滤波后传输至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从而实现并联供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一级滤波单元包括电连接在火线上的热敏电阻RT、电连接在零线上的熔断器F、两输入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T和熔断器F电连接的第一共模电感LF1、两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整流单元和第二整流单元电连接的第二共模电感LF2,所述第一共模电感LF1的输出端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输入端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共模电感和第二共模电感抑制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从而使得电源电路自身产生的辐射量较小,不易影响其他设备和元器件,热敏电阻和熔断器则能较好的保护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第一充电端口、与第一充电端口电连接的第一快充识别单元、与第一快充识别单元电连接的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与第一充电端口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充电端口与外界充电设备连接后,外界充电设备将自身数据传输至第一快充识别单元,第一快充识别单元根据数据确定该外界充电设备是否为快充设备,从而向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信号对输出至第一充电端口的电压进行控制,从而使外界充电设备可正常充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第二充电端口、与第二充电端口电连接的第二快充识别单元、与第二快充识别单元电连接的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与第二充电端口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充电端口与外界充电设备连接后,外界充电设备将自身数据传输至第二快充识别单元,第二快充识别单元根据数据确定该外界充电设备是否为快充设备,从而向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信号对输出至第二充电端口的电压进行控制,从而使外界充电设备可正常充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连通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的导通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导通控制单元通断的控制信号输入单元,所述导通控制单元与控制信号输入单元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信号输入单元对导通控制单元的通断进行控制,当导通控制单元导通时,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连通,从而使得电流上升,当导通控制单元截止时,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断开,此时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分开工作,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包括输入端与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Q11、输入端与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Q21,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Q2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控制端和第二晶体管Q21的控制端均与控制信号输入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均为场效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信号输入单元输出信号至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的控制端,从而对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由于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均为场效应管,因此通过场效应管自身存在的寄生二极管即可实现双向导通,从而通过控制信号输入单元输入的信号,即可控制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和断开,实现电流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信号输入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Q31,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控制端和第二晶体管Q21的控制端均与第三晶体管Q3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1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Q31的控制端与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或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后,第三晶体管Q31实现导通或截止,从而对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的导通或截止进行控制,第三晶体管Q31设置使得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处的电压信号不易传递至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或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使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并联的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从而可以输出电压相同的两个电压,从而增加了可同时进行充电的设备,使得充电更为方便;
2、通过设置电流控制模块,在电流不够时,可将第一充电模块和第二充电模块由并联变为串联,从而使得电流增大,从而无需更换其他充电设备即可完成提升电流的操作并且可以同时对两台设备进行充电,使得充电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供电模块;11、一级滤波单元;12、第一整流单元;13、第二整流单元;14、二级滤波单元;2、第一充电模块;21、第一充电端口;22、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1、第一快充芯片;222、第一外围电路;23、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1、第一电源芯片;232、第一外围控制电路;3、第二充电模块;31、第二充电端口;32、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1、第二快充芯片;322、第二外围电路;33、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1、第二电源芯片;332、第二外围控制电路;4、电流控制模块;41、导通控制单元;42、控制信号输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包括供电模块1,供电模块1上电连接有第一充电模块2和第二充电模块3,第一充电模块2和第二充电模块3之间并联,第一充电模块2和第二充电模块3之间设置有电流控制模块4。
供电模块1包括与市电电连接的一级滤波单元11、与一级滤波单元11电连接的第一整流单元12、与一级滤波单元11电连接的第二整流单元13和与第一整流单元12、第二整流单元13电连接的二级滤波单元14。一级滤波单元11包括热敏电阻RT、熔断器F、第一共模电感LF1、第二共模电感LF2、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热敏电阻RT电连接在市电的火线上,熔断器F电连接在市电的零线上,第一共模电感LF1的两输入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T和熔断器F电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两输入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两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两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第一电阻R1远离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远离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另一输入端电连接。
第一整流单元12包括第一整流桥BD1和第二电容C2,第一整流桥BD1的2脚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3脚,第一整流桥BD1的3脚接自身的2脚,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整流桥BD1的1脚和4脚电连接。第二整流单元13包括第二整流桥BD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二整流桥BD2的2脚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4脚,第二整流桥LF2的3脚接自身的2脚,第二整流桥LF2的1脚与第一整流桥LF1的1脚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整流桥LF2的1脚和4脚电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整流桥LF2的1脚和4脚电连接。
二级滤波单元14包括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第一电感L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之间相互并联,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整流桥LF1的4脚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电连接,第五电容C5远离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整流桥LF1的1脚电连接。
第一充电模块2包括第一充电端口21、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和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包括第一电源芯片231和第一外围控制电路232,第一电源芯片231为数控恒压/恒流(CV/CC)离线反激式准谐振开关IC,型号为INN3379C,第一外围控制电路232与第一电源芯片231电连接,第一外围控制电路232与二级滤波单元14电连接。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包括第一快充芯片221和第一外围电路222,第一快充芯片221为快充协议IC,型号为IP2726,第一外围电路222与第一快充芯片221电连接,第一外围电路222与第一外围控制电路232电连接,第一充电端口21为type-c口,第一充电端口21与第一外围电路222、第一快充芯片221电连接。
第二充电模块3包括第二充电端口31、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包括第二电源芯片331和第二外围控制电路332,第二电源芯片331为数控恒压/恒流(CV/CC)离线反激式准谐振开关IC,型号为INN3379C,第二外围控制电路332与第二电源芯片331电连接,第二外围控制电路332与二级滤波单元14电连接。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包括第二快充芯片321和第二外围电路322,第二快充芯片321为快充协议IC,型号为IP2726,第二外围电路322与第二快充芯片321电连接,第二外围电路322与第二外围控制电路332电连接,第二充电端口31为type-c口,第二充电端口31与第二外围电路322、第二快充芯片321电连接。
电流控制模块4包括导通控制单元41和控制信号输入单元42,导通控制单元41包括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均为PMOS。控制信号输入单元42包括第三晶体管Q31、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晶体管Q31为NPN三极管。第一晶体管Q11的D极与第二晶体管Q21的D极电连接,第一晶体管Q11的S极同时与第一外围电路222和第一外围控制电路232电连接,第二晶体管Q21的S极同时与第二外围电路322和第二外围控制电路33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Q11的G极与第二晶体管Q21的G极电连接,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的连接中点上电连接有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远离连接中点的一端同时与第一晶体管Q11的G极和第二晶体管Q21的G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Q31的c极与第二晶体管Q21的G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Q31的e极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晶体管Q31的b极和e极电连接,第四电阻R4与第三晶体管Q31的b极电连接,第一快充芯片221的19脚上电连接有第一传输二极管D1,第二快充芯片321的19脚上电连接有第二传输二极管D2,第一传输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二传输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第四电阻R4远离第三晶体管Q31的一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市电输入后,一级滤波单元11先对市电进行滤波,滤波结束后,市电传输至第一整流桥BD1和第二整流桥BD2,第一整流桥BD1和第二整流桥BD2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之后直流电经过二级滤波单元14进行滤波,然后传输至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在充电设备插入时,第一充电端口21和第二充电端口31与外界充电设备连接,外界充电设备将自身数据通过第一充电端口21和第二充电端口31传输至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和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和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根据数据确定该外界充电设备是否为快充设备,从而向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输出控制信号,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对输出至第一充电端口21和第二充电端口31的电压进行控制。在电压不足时,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或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输出控制信号,第三晶体管Q31实现导通,从而对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的导通,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通过自身存在的寄生二极管实现双向导通,实现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之间的连接,完成电流的提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供电模块(1),所述供电模块(1)上电连接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充电控制的第一充电模块(2),所述供电模块(1)上电连接有用于对设备进行充电控制的第二充电模块(3),所述第一充电模块(2)与第二充电模块(3)并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2)与第二充电模块(3)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连通的电流控制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1)包括与市电连接的一级滤波单元(11)、与一级滤波单元(11)电连接的第一整流单元(12)、与一级滤波单元(11)电连接的第二整流单元(13)、与第一整流单元(12)和第二整流单元(13)电连接的二级滤波单元(14),所述第一整流单元(12)和第二整流单元(13)并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2)与第二充电模块(3)均与二级滤波单元(1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滤波单元(11)包括电连接在火线上的热敏电阻RT、电连接在零线上的熔断器F、两输入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T和熔断器F电连接的第一共模电感LF1、两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整流单元(12)和第二整流单元(13)电连接的第二共模电感LF2,所述第一共模电感LF1的输出端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输入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2)包括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第一充电端口(21)、与第一充电端口(21)电连接的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与第一快充识别单元(22)电连接的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所述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与第一充电端口(2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3)包括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第二充电端口(31)、与第二充电端口(31)电连接的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与第二快充识别单元(32)电连接的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所述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与第二充电端口(3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4)包括用于连通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和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的导通控制单元(41)和用于控制导通控制单元(41)通断的控制信号输入单元(42),所述导通控制单元(41)与控制信号输入单元(4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41)包括输入端与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Q11、输入端与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Q21,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Q2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控制端和第二晶体管Q21的控制端均与控制信号输入单元(42)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1和第二晶体管Q21均为场效应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入单元(42)包括第三晶体管Q31,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控制端和第二晶体管Q21的控制端均与第三晶体管Q3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1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Q31的控制端与第一快充电压控制单元(23)、第二快充电压控制单元(33)电连接。
CN202020128078.2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05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8078.2U CN211405542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8078.2U CN211405542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5542U true CN211405542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3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807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05542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5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6369B (zh) 一种多接口快速充电电源
CN104917016A (zh) 充电式集线器
US20150357928A1 (en) Dc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105098883A (zh) 充电系统
CN101373928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源转换器系统
CN112087014B (zh) 电池包与适配器的组合
EP4283832A1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211405542U (zh) 一种可控制充电电流大小的并联型快速充电电路
US1016446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back cover mobile power supply
US11239685B2 (en)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CN209881475U (zh) 体积小的开关电源充电电路
CN205407375U (zh) 充电器
WO2016173081A1 (zh) 一种实现连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6667678A (zh) 电源电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系统
CN212784852U (zh) 一种用于基站备用电源的电池管理系统
US20130182472A1 (en) Power-saving voltage converter system
CN213990182U (zh) 无线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系统
CN115021382A (zh) Usb电源管理系统及充电柜
CN213817324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09200711U (zh) 一种带有智能分配技术的快速充电器
CN207098196U (zh) 插座
CN105720703B (zh) 车辆负载供电装置
CN220553825U (zh) 一种智能降功率充电模块
CN215181465U (zh) 一种带有wifi控制模块的fttr/f5g光纤wifi智能控制系统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