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3551U -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3551U
CN211403551U CN201922256245.1U CN201922256245U CN211403551U CN 211403551 U CN211403551 U CN 211403551U CN 201922256245 U CN201922256245 U CN 201922256245U CN 211403551 U CN211403551 U CN 211403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ule
iot
intrusion
monitoring device
io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62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鸿
谢仁艿
赵伟光
张远文
黄亚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com Internet of Thing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com Internet of Thing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com Internet of Thing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com Internet of Thing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62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3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3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3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该入侵监测装置包括:主控终端和N个节点终端,N大于等于1;其中,所述主控终端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和第一通信模组,所述NB‑IoT芯片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连接,所述主控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N个节点终端连接。该装置使用NB‑IoT芯片加NB‑IoT基站的模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网关设备加基站的模式,减小了占用空间;而且NB‑IoT芯片的设计,相较于网关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同时也避免了网关设备由于软硬件均存在MCU和通讯模组2个故障入口而带来的易出错的问题。

Description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不速之客闯入,商铺、超市、办公室以及仓库等场所的各个角落一般都会安装外报警设备。当红外报警设备检测到有人入侵时,会通过蜂鸣器报警,用户听到报警声音后,可及时巡查是否真的有人入侵并查看物品完好率。然而,当用户不在的时候,由于听不到蜂鸣器发出的报警声音,因此无法掌握入侵情况。因此,提供一种能让出门在外的用户随时掌握入侵状态的装置尤其重要。
现有技术中,在上述场所中配备一个网关,各个角落的红外报警设备均和该网关连接,到某个红外报警设备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将入侵消息发送至该网关,由该网关转发到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发送给用户。
然而,由于网关体型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监控场所部署网关设备导致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侵监测装置,包括:
主控终端和N个节点终端,N大于等于1;
其中,所述主控终端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和第一通信模组,所述NB-IoT芯片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连接,所述主控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N个节点终端连接;
所述NB-IoT芯片用于在所述主控终端或者所述节点终端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将对应的报警信息通过NB-IoT基站上报给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主控终端还包括: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
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红外线中断信息,并将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发送给所述NB-IoT芯片,所述NB-IoT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判断是否有人入侵,若是,则生成第一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主控终端还包括:第一蜂鸣器;
所述第一蜂鸣器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蜂鸣器用于根据所述NB-IoT芯片发送的控制指令发出报警。
可选的,所述节点终端包括:处理器、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均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红外线中断信息,并将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判断是否有人入侵,若是,则生成第二报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报警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给所述NB-IoT芯片。
可选的,所述节点终端还包括:第二蜂鸣器;
所述第二蜂鸣器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蜂鸣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发出报警。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均为能量收集EnOcean模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为开源中央处理器OpenCPU。
可选的,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可选的,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NB-IoT芯片的外部中断引脚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蜂鸣器通过数字总线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
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处理器的外部中断引脚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组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蜂鸣器通过数字总线和所述处理器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侵监测系统,包括上述入侵监测装置、NB-IoT基站、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使用NB-IoT芯片加NB-IoT基站的模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网关设备加基站的模式,由于NB-IoT芯片部署在监控现场的一个监控终端上,不需要单独部署,而且NB-IoT芯片的体积远小于网关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入侵监测装置减小了占用空间。而且NB-IoT芯片的设计,相较于网关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同时也避免了网关设备由于软硬件均存在MCU和通讯模组2个故障入口而带来的易出错的问题,利用EnOcean模组的能量收集原理为主控终端和各个节点终端供电使得入侵监测装置实现自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池供电时由于电池频繁失效带来较繁琐的人工维护工作的问题,以及采用外接适配器供电时需要布线到插座处导致的加布线成本并影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入侵监测系统框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侵监测系统框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控终端;
20:节点终端;
101:NB-IoT芯片;
102:第一通信模组;
201:处理器;
202:第二通信模组;
103: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
203: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
104:第一蜂鸣器;
204:第二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需要解释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
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单独a,单独b,单独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以及c的组合,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入侵监测系统框架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入侵监测系统包括:监控现场部署的入侵监测装置、基站、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入侵监测装置包括多个红外报警设备和网关设备,多个红外报警设备均与网关设备连接,当其中一个红外报警设备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网关设备,由该网关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进一步发送给用户终端。
然而,现有技术的入侵监测装置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网关设备体型较大,需要单独部署,会占据监控现场较大空间;而且,由于现有技术的网关设备多采用微控制单元MCU加通讯模组形式,元器件较多会导致功耗较大,另外,软硬件均存在MCU和通讯模组2个故障入口,易出错。另一方面,无论是红外报警设备还是网关设备必须采用电池或者外接适配器供电。如果采用电池,由于没有功耗管理,电池寿命基本都在六个月左右,电池频繁失效将带来较繁琐的人工维护工作;如果采用外接适配器,则需要布线到插座处,将增加布线成本并影响美观。
考虑到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侵监测装置,该入侵监测装置包括主控终端和N个节点终端,在该主控终端中部署NB-IoT芯片和第一通信模组,主控终端通过该第一通信模组和N个节点终端连接,当主控终端检测到有人入侵时,NB-IoT芯片生成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通过NB-IoT基站发送给服务器;当节点终端检测到有人入侵时,节点终端先生成报警信息,然后将该报警信息发送给上述NB-IoT芯片,由该NB-IoT芯片将该节点终端生成的报警信息通过NB-IoT基站发送给服务器。本实用新型使用NB-IoT芯片加NB-IoT基站的模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网关设备加基站的模式,由于NB-IoT芯片部署在监控现场的一个监控终端上,不需要单独部署,而且NB-IoT芯片的体积远小于网关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入侵监测装置减小了占用空间。而且NB-IoT芯片的设计,相较于网关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同时也避免了网关设备由于软硬件均存在MCU和通讯模组2个故障入口而带来的易出错的问题。
上述入侵监测装置可应用于图2所示监测系统,图2所示监测系统包括:入侵监测装置、NB-IoT基站、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其中,入侵监测装置部署在监控现场,监控现场可以为超市、商铺、仓库以及办公室等需要进行各个区域全方位监控的场所,主控终端和N个节点终端可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区域。
其中,服务器可以为实体服务器,也可以为云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为用户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APP提供数据推送服务,比如推送入侵检测装置发送的报警信息。
其中,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电视机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只要具备能够打开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功能即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用户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包括:主控终端10和N个节点终端20,N大于等于1。
其中,主控终端10包括:NB-IoT芯片101和第一通信模组102,NB-IoT芯片101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102连接,主控终端10通过第一通信模组102和N个节点终端20连接。NB-IoT101芯片用于在主控终端10或者节点终端20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将对应的报警信息通过NB-IoT基站上报给服务器。
具体的,当主控终端10的NB-IoT芯片101判断到有人入侵时,该NB-IoT芯片101生成报警信息,即第一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通过图2中的NB-IoT基站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将该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当节点终端20检测到有人入侵时,节点终端20先生产报警信息,即第二报警信息,并进一步将该报警信息发送给主控终端10的NB-IoT芯片101,由NB-IoT芯片101将该报警信息通过图2中的NB-IoT基站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将该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无论是主控终端10还是节点终端20检测到有人入侵,向用户终端发送报警信息的过程均不会涉及网关设备,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无需在监控现场部署网关设备,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减小了占用空间。而且NB-IoT芯片101的设计,相较于网关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同时也避免了网关设备由于软硬件均存在MCU和通讯模组2个故障入口而带来的易出错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节点终端20可包括:处理器201和第二通信模组202,处理器201和第二通信模组202连接,主控终端10通过第一通信模组102和第二通信模组202的连接实现和节点终端20的通信。节点终端20由该处理器201判断是否有人入侵,如果有,由该处理器201生成对应的报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终端10还可包括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103,该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103和NB-IoT芯片101连接,NB-IoT芯片101可根据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103检测并发送的红外线中断信息判断主控终端10所处的位置是否有人入侵,若是,则生成第一报警信息;相应的,节点终端20还可包括: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203,该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203和节点终端20的处理器201连接,处理器201可根据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203检测并发送的红外线中断信息判断节点终端20所处的位置是否有人入侵,若是,则生成第二报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报警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给所述NB-IoT芯片101。
可选的,主控终端10中部署的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103和节点终端20中部署的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203均可为红外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终端10还可包括第一蜂鸣器104,各个节点终端20还可包括第二蜂鸣器204。主控终端10的第一蜂鸣器104和NB-IoT芯片101连接,NB-IoT芯片101判断得到有人入侵时向该第一蜂鸣器104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第一蜂鸣器104发出报警。第二蜂鸣器204和节点终端20的处理器201连接,处理器201判断得到有人入侵时向该第二蜂鸣器204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第二蜂鸣器204发出报警。
可选的,第一通信模组102和第二通信模组202均为能量收集EnOcean模组。由于EnOcean模组具有能量收集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EnOcean模组为主控终端10和各个节点终端20供电,从而使得入侵监测装置实现自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池供电时由于电池频繁失效带来较繁琐的人工维护工作的问题,以及采用外接适配器供电时需要布线到插座处导致的加布线成本并影响美观的问题。上述EnOcean模组进行能量收集的原理参见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各个节点终端20上部署的处理器201可以为开源中央处理器201OpenCPU。
可选的,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103通过所述NB-IoT芯片的外部中断引脚和所述NB-IoT芯片101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组102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和所述NB-IoT芯片101连接,所述第一蜂鸣器104通过数字总线和所述NB-IoT芯片101连接;相应的,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203通过所述处理器201的外部中断引脚和所述处理器201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组202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和所述处理器201连接,所述第二蜂鸣器204通过数字总线和所述处理器20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侵监测装置和方法,使用NB-IoT芯片加NB-IoT基站的模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网关设备加基站的模式,由于NB-IoT芯片部署在监控现场的一个监控终端上,不需要单独部署,而且NB-IoT芯片的体积远小于网关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入侵监测装置减小了占用空间。而且NB-IoT芯片的设计,相较于网关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同时也避免了网关设备由于软硬件均存在MCU和通讯模组2个故障入口而带来的易出错的问题,利用EnOcean模组的能量收集原理为主控终端和各个节点终端供电使得入侵监测装置实现自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池供电时由于电池频繁失效带来较繁琐的人工维护工作的问题,以及采用外接适配器供电时需要布线到插座处导致的加布线成本并影响美观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终端和N个节点终端,N大于等于1;
其中,所述主控终端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和第一通信模组,所述NB-IoT芯片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连接,所述主控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N个节点终端连接;
所述NB-IoT芯片用于在所述主控终端或者所述节点终端检测到有人入侵时,将对应的报警信息通过NB-IoT基站上报给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终端还包括: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
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红外线中断信息,并将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发送给所述NB-IoT芯片,所述NB-IoT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判断是否有人入侵,若是,则生成第一报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终端还包括:第一蜂鸣器;
所述第一蜂鸣器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蜂鸣器用于根据所述NB-IoT芯片发送的控制指令发出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终端包括:处理器、第二通信模组和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
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均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红外线中断信息,并将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线中断信息判断是否有人入侵,若是,则生成第二报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报警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发送给所述NB-IoT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终端还包括:第二蜂鸣器;
所述第二蜂鸣器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蜂鸣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发出报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均为能量收集EnOcean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开源中央处理器OpenCPU。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侵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NB-IoT芯片的外部中断引脚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蜂鸣器通过数字总线和所述NB-IoT芯片连接;
所述第二入侵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处理器的外部中断引脚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组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和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蜂鸣器通过数字总线和所述处理器连接。
10.一种入侵监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入侵监测装置、NB-IoT基站、服务器和用户终端。
CN201922256245.1U 2019-12-16 2019-12-16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211403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6245.1U CN211403551U (zh) 2019-12-16 2019-12-16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6245.1U CN211403551U (zh) 2019-12-16 2019-12-16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3551U true CN211403551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14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6245.1U Active CN211403551U (zh) 2019-12-16 2019-12-16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35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9609A (zh) * 2022-08-17 2022-11-18 杭州国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驱赶活体入侵的方法及系统
CN115376257A (zh) * 2022-08-17 2022-11-22 杭州国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识别活体侵入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9609A (zh) * 2022-08-17 2022-11-18 杭州国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驱赶活体入侵的方法及系统
CN115376257A (zh) * 2022-08-17 2022-11-22 杭州国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识别活体侵入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07169C (en) Wireless takover of wired alarm system components
CN211403551U (zh) 入侵监测装置和系统
CN206696980U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仓库货物防盗报警装置
CN103942903B (zh)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数据采集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KR101008707B1 (ko) 알에프아이디와 지그비와 지피에스를 이용한 태양전지판 도난방지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2622799B (zh) 安防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338436U (zh) 一种基于wifi的智能门禁系统
CN107610260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考勤系统及考勤方法
CN207663547U (zh) 灯具及巡查监控系统
CN105914876A (zh) 一种具有防窃电功能的用电检查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4811549A (zh) 一种呼叫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942576A (zh) 入侵监测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6781335A (zh) 一种庭院智能安防系统
CN207460544U (zh) 一种定位救援系统及其应用的应急消防灯
CN106503758B (zh) 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和系统及一种电子标签
CN111161768A (zh) 录音设备
WO2001059736A3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facilities and operations monitoring and remote management support
CN201489363U (zh) 一种户外型多功能监控系统
AU2020287393B2 (en) Portable dynam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660020A (zh) 一种定位救援系统
JP2017512345A (ja) 盗難防止機能を有するデータ収集処理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1608957U (zh) 一种用于手环手表防盗的展示架
CN207625707U (zh) 基于gis的智能安保控制系统
CN205983710U (zh) 一种光纤报警装置
KR101825004B1 (ko) 저전력 기반의 도난 방지기 및 도난 방지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