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2890U -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02890U CN211402890U CN201921881754.7U CN201921881754U CN211402890U CN 211402890 U CN211402890 U CN 211402890U CN 201921881754 U CN201921881754 U CN 201921881754U CN 211402890 U CN211402890 U CN 2114028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zooming
- sleeve
- focusing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83 fri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电设备,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焦机构和光轴稳定性不足,以及体积和质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连续变焦装置。连续变焦装置的主镜筒前端外圆配合有调焦凸轮,后部外圆配合有变倍凸轮,主镜筒固定于底座上;调焦驱动组带动调焦凸轮转动,进而带动调焦镜组沿轴向运动;变倍驱动组带动变倍凸轮转动,进而带动变倍组和补偿组分别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与导轨配合滑动,实现变焦;后固定组安装于主镜筒的后端,成像组件安装于后固定组的后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可以通过焦距的变化,实现对不同作用距离和不同大小目标的清晰成像。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均会配备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利用其短焦大视场对目标扫描搜索,然后连续变倍,在长焦小视场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跟踪。
由于机载光电平台的任务特殊性,对连续变焦系统的成像质量、变焦机构及光轴稳定性要求较高。同时,随着现代光电稳定平台向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对连续变焦系统的体积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变焦机构和光轴的稳定性往往与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要求相矛盾。
申请号为201010277294.4的专利“一种变焦距镜头的四滑杆变倍补偿机构”公开了一种结构,第一变倍直线轴承和第二变倍直线轴承装入变倍滑架中,并与变倍镜组固连,组成变倍组件。第一补偿直线轴承和第二补偿直线轴承装入补偿滑架中,并与补偿镜组固连,组成补偿组件。当凸轮转动时,凸轮上的凸轮槽带动变倍组件沿第一滑杆和第三滑杆沿轴向作直线运动,同时补偿组件沿第二滑杆和第四滑杆沿轴向作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变倍镜组和补偿镜组按照凸轮槽曲线控制的相对位置变化,实现焦距变化,直线轴承作为标准采购件,当选定滑杆直径后,直线轴承的外径随之而定。由于直线轴承是通过内部的滚珠实现滑动变滚动,其外径相对于内径尺寸较大,当在变倍滑架和补偿滑架中对称安装两个直线轴承后,将造成滑架径向尺寸较大,从而导致主镜筒内径尺寸较大,无法实现变焦系统的小型化。同时受限于直线轴承的长度,滑架与滑杆的配合长度较短,滑架径向尺寸与滑架轴向长度之比较小,无法保证光轴的稳定性。
再如申请号为201310321160.1的专利“像面高稳定的电动连续变焦机构”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变焦光组和补偿光组分别通过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在变焦内筒里滑动实现变焦,第一镜筒外圆、第二镜筒外圆分别与变焦内筒配合作为滑动轨道。为了保证滑动轨道的配合精度,要求变焦内筒的内圆具有很高的圆柱度,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对配合面进行研磨,既要保证运动过程中运动光组的较小跳动,又要保证运动的流畅度,因此研磨程度较难把握,失败率较高。同时,为了减小光轴的跳动,通常的做法是延长配合面,但对于此类结构,延长配合面会导致结构上的干涉,增加配合面长度将会导致摩擦力增大,无法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变焦机构和光轴稳定性不足,以及系统体积和质量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底座、主镜筒、调焦驱动组、变倍驱动组、变倍组、补偿组、后固定组和成像组件;
主镜筒固定于底座上;
主镜筒的前部通过精密轴系套设有调焦凸轮,调焦凸轮的外表面沿周向设有第一齿轮,调焦驱动组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调焦凸轮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曲线槽,调焦凸轮内依次套设调焦镜筒和调焦镜组,调焦镜筒的外表面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导钉,主镜筒的前部开设有键槽,第一导钉穿过键槽与第一曲线槽相配合;
主镜筒上通过精密轴系套设有变倍凸轮,变倍凸轮位于调焦凸轮之后,变倍凸轮的外表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齿轮,变倍驱动组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变倍凸轮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曲线槽和第三曲线槽;主镜筒的内部沿周向等间隔设有四根导轨;
所述变倍组包括变倍滑架,变倍滑架前端安装有变倍镜组;变倍滑架沿周向依次设有第一套筒、第一让位槽和第一U型槽;第一套筒和第一U型槽分别套设于相对的两根导轨上,第一让位槽与一根导轨配合;变倍滑架上设有第二导钉;
所述补偿组包括补偿滑架,补偿滑架前端安装有补偿镜组;补偿滑架沿周向依次设有第二套筒、第二让位槽和第二U型槽;第二套筒和第二U型槽分别套设于相对的另外两根导轨上,第二让位槽与一根导轨配合;补偿滑架上设有第三导钉;
主镜筒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第二导钉穿过设在主镜筒侧壁上的第二导向槽与第二曲线槽相配合,第三导钉穿过设在主镜筒侧壁上的第三导向槽与第三曲线槽相配合;
后固定组安装于主镜筒的后端,成像组件安装于后固定组的后端。
上述的变倍镜组通过定心工艺安装于变倍滑架内圆,变倍滑架能够沿轴向滑动;第一套筒和第一U型槽的位置尽量靠近变倍滑架的中心轴线,以减小变倍滑架径向尺寸。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套筒内安装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与导轨配合,形成滑动副。第一U型槽宽度尺寸与相应导轨配作,沿径向留有一定空间,另外,第一U型槽能够限制变倍滑架绕光轴旋转,同时防止变倍滑架在运动过程中因两导轨不平行,或变倍滑架加工误差而导致的卡死。
上述的补偿镜组通过定心工艺安装于补偿滑架内圆,补偿滑架与导轨配合沿轴向滑动。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二套筒内安装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与导轨配合,形成滑动副。第二U型槽宽度尺寸与相应导轨配作,沿径向留有一定空间,第二U型槽限制补偿滑架绕光轴的旋转,同时防止补偿滑架在运动过程中因两导轨不平行,或滑架加工误差而导致卡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套设于相邻的两根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镜筒内开设有与导轨数量相同、大小相适配的圆孔;导轨的一端设有导轨压板,每根导轨的另一端均设有导轨压圈;导轨穿过所述圆孔,通过导轨压板和导轨压圈,将导轨压实固定于主镜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的两端压接有第一滑套压圈;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第二滑套,第二套筒的两端压接有第二滑套压圈,通过滑套的设置,使套筒与导轨的滑动配合更加顺畅。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都应选用低摩擦力材料,其外圆尺寸均小于同等内径规格的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主镜筒内开设有第三让位槽,第三让位槽分别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相适配,第三让位槽使主镜筒在不增大内外径尺寸的情况下,避免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位置干涉。该第三让位槽处主镜筒的壁厚可以很薄,只要不影响主镜筒强度即可,甚至可以穿透主镜筒侧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光电开关,以及安装于后固定组上的第二光电开关;调焦凸轮上设有用于通断第一光电开关的第一拨片;变倍凸轮上设有用于通断第二光电开关的第二拨片。利用拨片遮挡光电开关,可以控制光电开关的通断,在调焦凸轮和变倍凸轮旋转时,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也相应的转动,因此可用于检测调焦凸轮和变倍凸轮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调焦电位计组和变倍电位计组;所述调焦电位计组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变倍电位计组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调焦电位计组和变倍电位计组能够实时检测调焦凸轮和变倍凸轮的旋转位置并进行输出。
调焦凸轮在主镜筒前部外圆转动,调焦驱动组和调焦电位计组可以分别安装于主镜筒前部伸出的安装耳上,并分别通过齿轮与调焦凸轮啮合,调焦驱动组与调焦凸轮上的第一齿轮相啮合,驱动调焦凸轮转动,第一曲线槽带动调焦镜筒沿轴向前后移动,由于调焦电位计组也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能够带动调焦电位计组同步转动,调焦电位计组实时检测调焦镜组位置并进行输出;变倍驱动组与变倍凸轮上的第二齿轮相啮合,驱动变倍凸轮转动,第二曲线槽和第三曲线槽分别带动变倍组和补偿组按照曲线槽的设定值沿轴向关联移动,实现焦距变化,变倍驱动组和变倍电位计组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由于变倍电位计组也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能够带动变倍电位计组同步转动,变倍电位计组实时检测变倍凸轮的旋转位置并输出视场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后固定组包括后固定镜筒,以及固定于后固定镜筒内的后固定镜组;所述后固定镜筒与主镜筒的后端相连接,后固定镜筒与主镜筒后端面接触处设有调节隔圈,通过修切调节隔圈能够方便的调节后固定组的轴向位置。后固定镜筒在装配时通过二次车削保证内外圆同轴度,同时保证后固定镜筒与主镜筒后部内圆的配合间隙,后固定镜组通过定心工艺安装于后固定镜筒内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套的长度与导轨的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所述第二滑套的长度与导轨的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有效减小了变倍镜组和补偿镜组在运动过程中的倾斜,保证了变焦过程中的光轴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变焦装置,调焦部分通过调焦镜筒直接与主镜筒内圆配合滑动,减小了主镜筒前部的径向尺寸;通过一定的加工手段既能保证调焦镜筒内外圆同轴度,提高调焦部分的稳定性,又能减小调焦镜组在光学系统中的偏心和倾斜,进而提高系统成像质量。另外,变倍组和补偿组分别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与导轨配合滑动,取代了常规利用轴承配合的结构方式,由于轴承需采用标准件,将限制变焦装置的尺寸缩小,而本实用新型的配合方式能够有效减小变焦装置的径向尺寸,有利于系统的小型化;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限制了变倍组和补偿组的旋转,同时也防止系统卡死,U型槽宽度尺寸与一根导轨配作,沿径向留有一定空间,U型槽限制变倍滑架和补偿滑架绕光轴旋转,同时防止变倍架和补偿滑架在运动过程中因两导轨不平行,以及滑架加工误差而导致卡死。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可靠,在保证变焦部分成像质量,以及变焦部分和光轴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套设于不同的两根导轨上,能够进一步增强变倍组和补偿组的稳定性,并减小变焦装置的轴向尺寸。
3.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穿过主镜筒内的圆孔,并通过导轨压板和导轨压圈压实固定,有效提高了变焦装置的固定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均相应的设有滑套,滑套的两端还压接有滑套压圈,通过滑套与导轨的配合,使变倍组和补偿组的滑动更加顺畅,调节更加灵活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让位槽,避免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位置干涉的同时,不必增大主镜筒的内外径尺寸。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光电开关用于检测调焦部分的初始位置,从而实现自动聚焦;第二光电开关用于检测变倍凸轮的初始位置,从而实现大中小视场的连续切换。
7.本实用新型的调焦电位计组能够实时监测调焦位置并进行输出;变倍电位计组实时检测变倍凸轮的旋转位置并输出视场大小。
8.本实用新型后固定镜筒与主镜筒后端面之间的调节隔圈便于根据需要调节后固定组的轴向位置。
9.本实用新型的滑套长度与导轨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有效减小了变倍组和补偿组在运动过程中的倾斜,保证了变焦过程中的光轴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连续变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沿轴向剖面的正投影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倍组和补偿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变倍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补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调焦镜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后固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主镜筒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主镜筒、201-第一导向槽、202-第三让位槽、3-调焦凸轮、301-第一齿轮、302-第一曲线槽、303-第一拨片、4-调焦镜筒、401-第一导钉、5-调焦镜组、6-调焦驱动组、7-调焦电位计组、8-第一光电开关、9-变倍凸轮、901-第二齿轮、902-第二曲线槽、10-变倍驱动组、11-定心法兰、12-导轨、1201-导轨压板、1202-导轨压圈、13-变倍组、1301-第二导钉、1302-变倍滑架、1303-变倍镜组、1304-第一套筒、1305-第一让位槽、1306-第一U型槽、1307-第一滑套、1308-第一滑套压圈、14-补偿组、1401-第三导钉、1402-补偿滑架、1403-补偿镜组、1404-第二套筒、1405-第二让位槽、1406-第二U型槽、1407-第二滑套、1408-第二滑套压圈、15-后固定组、1501-后固定镜筒、1502-后固定镜组、1503-调节隔圈、16-成像组件、17-第二光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变焦装置用导轨12与套筒配合的方式,取代一般轴承与导轨配合的方式,另外通过对主镜筒2的结构优化,有效减小了连续变焦装置的体积,提高了连续变焦装置的紧凑性;另外导轨12与套筒配合的方式稳定性更好,有效提高了整个光轴的稳定性;再者,通过巧妙的装配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结构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包括底座1、主镜筒2、调焦驱动组6、变倍驱动组10、变倍组13、补偿组14、后固定组15和成像组件16。
主镜筒2固定于底座1上,主镜筒2可分为前部和后部。
调焦凸轮3通过精密轴系与主镜筒2的前端外圆配合,保证调焦凸轮3转动流畅且无轴向窜动。调焦凸轮3的外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一齿轮301,调焦驱动组6与第一齿轮301相啮合,通过调焦驱动组6的转动带动调焦凸轮3相应转动。另外,也可以同时设置调焦电位计组7,调焦电位计组7也通过与第一齿轮301啮合,同步检测调焦凸轮3的转动情况。调焦驱动组6和调焦电位计组7可安装于主镜筒前部伸出的安装耳上。调焦凸轮3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曲线槽301,调焦凸轮3内依次套设调焦镜筒4和调焦镜组5,调焦镜筒4的外表面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导钉401,主镜筒2的前部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01,第一导钉401穿过第一导向槽201与第一曲线槽302相配合。还可以在底座1上安装第一光电开关8,相应的在调焦凸轮3上安装第一拨片303。调焦驱动组6通过第一齿轮301的传动进而驱动调焦凸轮3旋转,第一曲线槽302带动第一导钉401,进而带动调焦镜组5沿轴向前后移动,调焦电位计组7可实时检测调焦镜组5的位置并进行输出,当第一拨片303旋转至第一光电开关8时,将断开第一光电开关8,进而第一光电开关8可用于检测调焦镜组5的初始位置,再配合相应的控制程序,可实现自动聚焦和微调焦的功能。
变倍凸轮9通过精密轴系与主镜筒2后部外圆配合,保证变倍凸轮9转动流畅且无轴向窜动。变倍凸轮9的外表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齿轮901,变倍驱动组10与第二齿轮901相啮合,还可以设置变倍电位计组,变倍驱动组10和变倍电位计组可以分别固定于底座1的两侧,位于变倍凸轮9的下方两侧,变倍电位计组也与第二齿轮901相啮合。另外还可以在后固定组15的侧面安装第二光电开关17,相应的在变倍凸轮9的尾部设置第二拨片。变倍驱动组10通过齿轮传动驱动变倍凸轮9旋转,变倍凸轮9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曲线槽902和第三曲线槽,第二曲线槽902和第三曲线槽分别带动变倍组13和补偿组14按照各自对应曲线槽的曲线设计沿轴向关联移动,实现焦距变化,变倍电位计组实时检测变倍凸轮9的旋转位置并输出视场大小,第二光电开关17用于检测变倍凸轮9的初始位置,配合相应的软件控制,能够实现大中小视场的连续切换。
主镜筒2的内部沿周向等间隔设有四根导轨12,四根导轨12分布的圆直径为29mm,导轨12一般为圆柱状,其他形状的导轨12也可以使用,但圆柱状的滑动效果最佳。导轨一般选用定制的THK公司的光轴LM3,长度均为70mm,直线度0.004mm。主镜筒2内可开设四个与导轨配合的圆孔,圆孔均布度公差90°±3′,圆孔内径尺寸要求与导轨配合,配合间隙不大于0.01mm,导轨12分别穿过圆孔,导轨12的一端设有导轨压板1201,每根导轨12的另一端均设有导轨压圈1202,通过导轨压板1201和导轨压圈1202将导轨12压紧于主镜筒2内。
变倍组13包括变倍滑架1302,变倍滑架1302前端通过定心工艺安装有变倍镜组1303;变倍滑架1302沿周向依次设有第一套筒1304、第一让位槽1305和第一U型槽1306;第一套筒1304和第一U型槽1306分别套设于相对的两根导轨12上,第一让位槽1305与导轨12配合;变倍滑架1302上设有第二导钉1301。另外,第一套筒1304内可以安装第一滑套1307,第一滑套1307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套压圈1308压紧。第一套筒1304与导轨12的中心轴线平行度0.01mm,第一滑套1307和第一套筒1304的形状相配合,第一套筒1304若为圆柱状,第一滑套1307的外圆直径5mm,长度30mm,其内圆与导轨12的配合间隙0.01mm,可选用青铜材料,表面粗糙度小于0.8.第一U型槽1306宽度尺寸与导轨12配合,沿径向各留0.5mm间隙。
补偿组14包括补偿滑架1402,补偿滑架1402前端通过定心工艺安装有补偿镜组1403;补偿滑架1402沿周向依次设有第二套筒1404、第二让位槽1405和第二U型槽1406;第二套筒1404和第二U型槽1406分别套设于相对的两根导轨12上,第二让位槽1405与导轨12配合;补偿滑架1402上设有第三导钉1401。另外,第二套筒1404内可以安装第二滑套1407,第二滑套1407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滑套压圈1408压紧。第二套筒1404轴线与导轨12的轴线平行度0.01mm。第二滑套1407外圆直径5mm,长度30mm,其内圆与导轨12配合间隙0.01mm,可选用青铜材料,表面粗糙度小于0.8.第二U型槽1406宽度尺寸与导轨12配合,沿径向各留0.5mm间隙。
上述的第一套筒1304和第二套筒1404分别套设在相邻的两根导轨12上,分别与导轨12形成滑动副。第一滑套1307的长度与导轨12的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所述第二滑套1407的长度与导轨12的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有效减小了变倍镜组1303和补偿镜组1403在运动过程中的倾斜,保证了变焦过程中的光轴稳定性。另外,设置U型槽能够限制变倍组13和补偿组14绕光轴旋转,同时防止变倍滑架1302或补偿滑架1402在运动过程中因导轨12不平行,或加工误差而导致卡死。采用直线滑套,直线滑套的外圆尺寸小于当下常见的同等内径规格的直线轴承,减小了装置的径向尺寸,有利于小型化。第一套筒1304和第一U型槽1306尽量靠近变倍滑架1302的中心轴线,可以减小变倍滑架1302的径向尺寸;同理,第二套筒1404和第二U型槽1406也尽量靠近补偿滑架1402的中心轴线,也可以减小补偿滑架1402的径向尺寸。第一滑套1307和第二滑套1407均应选用低摩擦力的材料,尽量减小变倍组13和补偿组14的滑动阻力。
为了配合第一套筒1304和第二套筒1404,主镜筒2内开设有第三让位槽202,第三让位槽202分别与第一套筒1304、第二套筒1404相适配。让位槽202可避免主镜筒2与第一套筒1304和第二套筒1404的位置干涉,而不用增大主镜筒2的内外径尺寸。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主镜筒2在第三让位槽202处可以很薄,主镜筒2的壁厚2.8mm,第三让位槽202处主镜筒2的壁厚为0.5mm,甚至可以穿透。由于主镜筒2的内壁与变倍组13和补偿组14没有配合关系,加工第三让位槽202所导致的主镜筒2因微量形变不会影响变焦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第二导钉1301和第三导钉1401均穿过主镜筒2的侧壁与第二曲线槽902相配合,带动变倍组13和补偿组14沿导轨12做轴向运动。
后固定组15安装于主镜筒2的后端,成像组件16安装于后固定组15的后端。其中,后固定组15包括后固定镜筒1501,以及固定于后固定镜筒内的后固定镜组1502;所述后固定镜筒1501外表面与主镜筒2内表面相配合,后固定镜筒1501与主镜筒2后端面接触处设有调节隔圈1503。后固定镜筒1501在装配时可通过配车保证内外圆同轴度0.01mm,后固定镜筒1501与主镜筒2后部内圆配合间隙0.008。通过修切调节隔圈1503可以调整后固定组15的轴向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变焦装置可实现焦距14-140mm的10倍连续变焦,并可安装于50*60*180mm的包络尺寸内。在保证连续变焦装置结构和光轴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如上连续变焦装置的装配方法如下:
步骤1,将导轨12的一端安装入主镜筒2,使导轨12沿周向均布于主镜筒2内;
步骤2,将第一套筒1304和第二套筒1404沿导轨12的中一根套入导轨12,使第一U型槽1306和第二U型槽1406分别位于相对的导轨12外,第一让位槽1305与一根导轨12配合、第二让位槽1405与一根导轨12配合;将导轨12固定于主镜筒2内;
步骤3,使变倍凸轮9通过精密轴系与主镜筒2的外圆配合;
步骤4,使第二导钉1301依次穿过第二曲线槽902和主镜筒2侧壁上的第二导向槽固定于变倍滑架1302上;使第三导钉1401依次穿过第三曲线槽和主镜筒2侧壁上的第三导向槽固定于补偿滑架1402上;
步骤5,在调焦镜筒的后端连接定心法兰11,利用定心法兰11将调焦镜筒4固定在车削加工设备上,完成车削加工后,再切断定心法兰11;在调焦镜筒4和主镜筒2之间涂抹低温润滑脂后将调焦镜筒4同轴安装于主镜筒2的前部内;
步骤6,使调焦凸轮3通过精密轴系与主镜筒2的前部外圆配合,使第一导钉401依次穿过调焦凸轮3上的第一曲线槽302和主镜筒2上的第一导向槽201固定于调焦镜筒4上;
步骤7,在主镜筒2的后端安装后固定组15,在后固定组15的后端安装成像组件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镜筒(2)、调焦驱动组(6)、变倍驱动组(10)、变倍组(13)、补偿组(14)、后固定组(15)和成像组件(16);
主镜筒(2)固定于底座(1)上;
主镜筒(2)的前部通过精密轴系套设有调焦凸轮(3),调焦凸轮(3)的外表面沿周向设有第一齿轮(301),调焦驱动组(6)与第一齿轮(301)相啮合;调焦凸轮(3)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曲线槽(302),调焦凸轮(3)内依次套设调焦镜筒(4)和调焦镜组(5),调焦镜筒(4)的外表面上沿轴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导钉(401),主镜筒(2)的前部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01),第一导钉(401)穿过第一导向槽(201)与第一曲线槽(302)相配合;
主镜筒(2)上通过精密轴系套设有变倍凸轮(9),变倍凸轮(9)位于调焦凸轮(3)之后,变倍凸轮(9)的外表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齿轮(901),变倍驱动组(10)与第二齿轮(901)相啮合;变倍凸轮(9)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曲线槽(902)和第三曲线槽;主镜筒(2)的内部沿周向等间隔设有四根导轨(12);
所述变倍组(13)包括变倍滑架(1302),变倍滑架(1302)前端安装有变倍镜组(1303);变倍滑架(1302)沿周向依次设有第一套筒(1304)、第一让位槽(1305)和第一U型槽(1306);第一套筒(1304)和第一U型槽(1306)分别套设于相对的两根导轨(12)上,第一让位槽(1305)与一根导轨(12)配合;变倍滑架(1302)上设有第二导钉(1301);
所述补偿组(14)包括补偿滑架(1402),补偿滑架(1402)前端安装有补偿镜组(1403);补偿滑架(1402)沿周向依次设有第二套筒(1404)、第二让位槽(1405)和第二U型槽(1406);第二套筒(1404)和第二U型槽(1406)分别套设于相对的另外两根导轨(12)上,第二让位槽(1405)与一根导轨(12)配合;补偿滑架(1402)上设有第三导钉(1401);
主镜筒(2)的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和第三导向槽,第二导钉(1301)穿过设在主镜筒(2)侧壁上的第二导向槽与第二曲线槽(902)相配合,第三导钉(1401)穿过设在主镜筒(2)侧壁上的第三导向槽与第三曲线槽相配合;后固定组(15)安装于主镜筒(2)的后端,成像组件(16)安装于后固定组(15)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304)和第二套筒(1404)分别套设于相邻的两根导轨(1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筒(2)内开设有与导轨(12)数量相同、大小相适配的圆孔;导轨(12)的一端设有导轨压板(1201),每根导轨(12)的另一端均设有导轨压圈(1202);导轨(12)穿过所述圆孔,通过导轨压板(1201)和导轨压圈(1202)固定在主镜筒(2)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304)内设有第一滑套(1307),第一滑套(1307)的两端压接有第一滑套压圈(1308);所述第二套筒(1404)内设有第二滑套(1407),第二套筒(1404)的两端压接有第二滑套压圈(140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筒(2)内开设有第三让位槽(202),第三让位槽(202)分别与第一套筒(1304)、第二套筒(1404)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第一光电开关(8),以及安装于后固定组(15)上的第二光电开关(17);调焦凸轮(3)上设有用于通断第一光电开关(8)的第一拨片(303);变倍凸轮(9)上设有用于通断第二光电开关(17)的第二拨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焦电位计组(7)和变倍电位计组;所述调焦电位计组(7)与第一齿轮(301)相啮合,所述变倍电位计组与第二齿轮(901)相啮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固定组(15)包括后固定镜筒(1501),以及固定于后固定镜筒内的后固定镜组(1502);所述后固定镜筒(1501)与主镜筒(2)的后端相连接,后固定镜筒(1501)与主镜筒(2)后端面接触处设有调节隔圈(150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1307)的长度与导轨(12)的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所述第二滑套(1407)的长度与导轨(12)的径向尺寸之比大于等于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81754.7U CN211402890U (zh) | 2019-11-04 | 2019-11-04 |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81754.7U CN211402890U (zh) | 2019-11-04 | 2019-11-04 |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02890U true CN211402890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3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81754.7U Active CN211402890U (zh) | 2019-11-04 | 2019-11-04 |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0289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2182A (zh) * | 2021-01-14 | 2021-06-01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驱动机构、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
CN113514928A (zh) * | 2021-07-28 | 2021-10-19 |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变焦镜头用三组元联动组件和连续变焦镜头 |
-
2019
- 2019-11-04 CN CN201921881754.7U patent/CN2114028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2182A (zh) * | 2021-01-14 | 2021-06-01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驱动机构、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
CN113514928A (zh) * | 2021-07-28 | 2021-10-19 |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变焦镜头用三组元联动组件和连续变焦镜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79448A (zh) |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EP0482997B1 (en) | Lens barrel having reference shafts for movably supporting lenses | |
US5037187A (en) | Zoom lens mount assembly | |
CN211402890U (zh) | 一种连续变焦装置 | |
CN108563004B (zh) | 光轴高稳定的三组联动连续变焦机构 | |
CN101641628A (zh) |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 |
CN111796387B (zh) | 一种全海深超高清电动变光圈变焦镜头 | |
US6819502B2 (en) |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 |
US6853500B2 (en) |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zoom lens barrel | |
US9513461B2 (en) | Lens barrel | |
CN109239885A (zh) | 连续变倍热像仪的导向定位装置 | |
CN113514928A (zh) | 连续变焦镜头用三组元联动组件和连续变焦镜头 | |
US4307951A (en) | Zoom lens system for camera | |
US4382661A (en) | Zoom lens barrel capable of close up photography | |
US4950060A (en) | Lens driving cam mechanism | |
US8964306B2 (en) | Lens barrel | |
US9470871B2 (en) | Lens barrel | |
US20040156181A1 (en) |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
CN207895140U (zh) | 光轴高稳定的三组联动连续变焦机构 | |
US20040160678A1 (en) |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zoom lens barrel | |
CN113227865B (zh) | 镜头镜筒及光学设备 | |
CN114185147A (zh) | 一种保证光轴一致性的变焦镜头结构 | |
JP2643284B2 (ja) | レンズ移動用カム装置 | |
CN211402892U (zh) | 一种带有中固定组的高精度变焦凸轮机构 | |
JPS61246710A (ja) | レンズ繰り出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