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026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00026U CN211400026U CN201922154823.0U CN201922154823U CN211400026U CN 211400026 U CN211400026 U CN 211400026U CN 201922154823 U CN201922154823 U CN 201922154823U CN 211400026 U CN211400026 U CN 211400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conditioning
- fresh air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9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597 Sick building syndrom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8842 sick building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9233 Headach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813 Naus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8319 Oropharyngeal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7100 Pharyng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251 Prur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6071 Rhinorrh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101 Rhinorrho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1349 Somnol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65 dilu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69 headach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03 i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93 nause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111 ocular hyper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75 path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和新风装置;机壳上设置有第一空调出风口、第二空调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新风出风口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新风通道内的新风经由新风出风口流至室内;其中,第一空调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通过在新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均设置空调出风口,以通过由两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来带动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流动,进而加大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的送风距离和改变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的流动方向,从而使室内的空气品质得到快速、有效地改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室内空气品质出现了问题,很多人抱怨室内空气品质低劣,造成他们出现一系列病态反应: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困倦、头痛、恶心、头晕、皮肤瘙痒等,此类症状被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BS,sick building syndrome)。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家用新风机在中国家庭中逐渐普及,但是考虑到引新风产生的建筑负荷,家用新风机一般在150m3/h左右,并且由于出风口排布原因使得新风的送风距离较短,新风稀释房间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即现有的带新风机的空调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新风装置,机壳上设置有第一空调出风口、第二空调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新风出风口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新风通道内的新风经由新风出风口流至室内;其中,第一空调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空调出风口、新风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出风口沿机壳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沿第一空调出风口、新风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出风口的分布方向,第一空调出风口具有第一中心线,新风出风口具有第三中心线,第二空调出风口具有第二中心线;第一中心线、第三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第一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上方,第二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下方;第一空调出风口的下沿与新风出风口的上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空调出风口的上沿与新风出风口的下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空调出风口的下沿与新风出风口的上沿之间的距离为d1,其中,0≤d1≤400mm;第二空调出风口的上沿与新风出风口的下沿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0≤d2≤300mm。
进一步地,第一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上方,第二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下方;沿机壳的高度方向,第一空调出风口的长度大于第二空调出风口的长度。
进一步地,沿机壳的高度方向,第二空调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新风出风口的长度。
进一步地,沿机壳的高度方向,第一空调出风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机壳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沿机壳的高度方向,第二空调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机壳的高度的十分之一;和/或,新风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机壳的高度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地,第一空调出风口、新风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出风口均为矩形开口。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第一空调出风口处,以通过第一导风板调整由第一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和/或,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第二空调出风口处,以通过第二导风板调整由第二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和/或,第三导风板,第三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新风出风口处,以通过第三导风板调整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的方向。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新风装置;机壳上设置有第一空调出风口、第二空调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新风出风口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新风通道内的新风经由新风出风口流至室内;其中,第一空调出风口和第二空调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通过在新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均设置空调出风口,以通过由两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来带动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流动,进而加大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的送风距离和改变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的流动方向,以此增大新风的送风范围,进而实现较好地新风送风效果,使室内的空气品质得到快速、有效地改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另外,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与由两个空调出风口中至少一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合流后,由新风出风口出来的新风能够与由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新风的送风温度,使新风的送风温度较为接近空调风温度,进而提高人体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导风板的第三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四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五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六气流流动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七气流流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壳;21、第一空调出风口;22、第二空调出风口;23、新风出风口;231、第三导风叶片;30、人体;A、第三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考图1至图9,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和新风装置;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空调出风口21、第二空调出风口22和新风出风口23;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10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新风出风口23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新风通道内的新风经由新风出风口23流至室内;其中,第一空调出风口21和第二空调出风口22位于新风出风口23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通过在新风出风口23的相对两侧均设置空调出风口,以通过由两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来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流动,进而加大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送风距离和改变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流动方向,以此增大新风的送风范围,进而实现较好地新风送风效果,使室内的空气品质得到快速、有效地改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另外,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两个空调出风口中至少一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合流后,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能够与由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新风的送风温度,使新风的送风温度较为接近空调风温度,进而提高人体舒适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空调出风口21、新风出风口23和第二空调出风口22沿机壳1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具体地,沿第一空调出风口21、新风出风口23和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分布方向,第一空调出风口21具有第一中心线,新风出风口23具有第三中心线,第二空调出风口22具有第二中心线;第一中心线、第三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具体地,第一空调出风口21位于新风出风口23的上方,第二空调出风口22位于新风出风口23的下方;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下沿与新风出风口23的上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上沿与新风出风口23的下沿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下沿与新风出风口23的上沿之间的距离为d1,其中,0≤d1≤400mm;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上沿与新风出风口23的下沿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0≤d2≤300mm。
具体地,沿机壳10的高度方向,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长度大于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长度。
具体地,沿机壳10的高度方向,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新风出风口23的长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沿机壳10的高度方向,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机壳10的高度的三分之一;和/或,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机壳10的高度的十分之一;和/或,新风出风口2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机壳10的高度的十分之一。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空调出风口21、新风出风口23和第二空调出风口22均为矩形开口;可选地,当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底部端面和新风出风口23的顶部端面均为平面结构时,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下沿与新风出风口23的上沿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底部端面和新风出风口23的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当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顶部端面和新风出风口23的底部端面均为平面结构时,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上沿与新风出风口23的下沿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顶部端面和新风出风口23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第一空调出风口21处,以通过第一导风板调整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可选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叶片,通过改变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调整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
具体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第二空调出风口22处,以通过第二导风板调整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可选地,第二导风板包括第二导风叶片,通过改变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调整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
具体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三导风板,第三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新风出风口23处,以通过第三导风板调整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方向。可选地,第三导风板包括第三导风叶片231,通过改变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大小来调整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方向。
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当人体30距离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m时,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不需要经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或者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带动就能满足所需的新风送风距离,人体30能够呼吸到由新风出风口23输送的新鲜空气。
当人体30距离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大于2m时,要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被输送至人体30处,仅使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进行送风,如图3所示,需要将新风出风口23处的第三导风板的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设置为5度至90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实现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在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作用下送风。进一步地,在制冷工况下,且当人体30有冷感时,可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5度至45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5所示,即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仅在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吹力作用下加大了新风的送风距离,二者并没有完全混合,这使得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能够吹到人体30,而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则吹至人体30的上方区域,以使人体30不仅能够呼吸道新鲜的空气,且感受到的送风温度较空调风温度偏高,不再有冷感;反之,则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45度至90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4所示,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混合射流送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流动,二者混合形成的混合风吹至人体30,使人体30感受到的混合送风温度较新风温度偏低,不再有热感。在制热工况下,且当人体30有热感时,可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5度至45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5所示,使人体30感受到的送风温度较空调风温度偏低,不再有热感;反之,则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45度至90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4所示,使人体30感受到的混合送风温度较新风温度偏高,不再有冷感。
当人体30距离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大于2m时,要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被输送至人体30处,仅使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进行送风,需要将新风出风口23处的第三导风板的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A的取值范围设置为-5度至-45度,并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实现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在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作用下送风;进一步地,在制冷工况下,且当人体30有冷感时,可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5度至-20度,并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7所示,即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仅在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吹力作用下加大了新风的送风距离,二者并没有完全混合,这使得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能够吹到人体30,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则吹至人体30的上方区域,以使人体30不仅能够呼吸道新鲜的空气,且感受到的送风温度较空调风温度偏高,不再有冷感;反之,当人体30有热感时,则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20度至-45度,并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6所示,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混合射流送风,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流动,二者混合形成的混合风吹至人体30,使人体30感受到的混合送风温度较新风温度偏低,不再有热感。在制热工况下,且当人体30有热感时,可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5度至-20度,并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7所示,使人体30感受到的送风温度较空调风温度偏低,不再有热感;反之,当人体30有热感时,则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20度至-45度,并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6所示,使人体30感受到的混合送风温度较新风温度偏高,不再有冷感。
当人体30距离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大于2m时,要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被输送至人体30处,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共同作用来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进行送风,需要将新风出风口23处的第三导风板的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设置为5度至90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实现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在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共同作用下送风;进一步地,在制冷工况下,且当人体30有冷感时,可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5度至45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以及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9所示,即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仅在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共同吹力作用下加大了新风的送风距离,三者并没有完全混合,这使得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能够吹到人体30,而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则均吹至人体30的上方区域,以使人体30不仅能够呼吸道新鲜的空气,且感受到的送风温度较空调风温度偏高,不再有冷感;反之,当人体30有热感时,则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45度至90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以及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8所示,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混合射流送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和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共同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流动,三者混合形成的混合风吹至人体30,使人体30感受到的混合送风温度较新风温度偏低,不再有热感。在制热工况下,且当人体30有热感时,可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5度至45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以及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9所示,使人体30感受到的送风温度较空调风温度偏低,不再有热感;反之,当人体30有冷感时,则将第三导风叶片23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调整为45度至90度,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调整第二导风板的第二导风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由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以及由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气流流动形式如图8所示,使人体30感受到的混合送风温度较新风温度偏高,不再有冷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和新风装置;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空调出风口21、第二空调出风口22和新风出风口23;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10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新风出风口23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新风通道内的新风经由新风出风口23流至室内;其中,第一空调出风口21和第二空调出风口22位于新风出风口23的相对两侧。通过在新风出风口23的相对两侧均设置空调出风口,以通过由两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来带动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流动,进而加大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送风距离和改变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流动方向,以此增大新风的送风范围,进而实现较好地新风送风效果,使室内的空气品质得到快速、有效地改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另外,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与由两个空调出风口中至少一个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合流后,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能够与由空调出风口出来的空调风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新风的送风温度,使新风的送风温度较为接近空调风温度,进而提高人体舒适性。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空调出风口(21)、第二空调出风口(22)和新风出风口(23);
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0)内,以通过所述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所述新风出风口(23)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以使所述新风通道内的新风经由所述新风出风口(23)流至室内;
其中,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和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所述新风出风口(23)和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沿所述机壳(1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所述新风出风口(23)和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新风出风口(23)具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三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中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上方,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下方;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下沿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上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上沿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下沿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下沿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上沿之间的距离为d1,其中,0≤d1≤400mm;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上沿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下沿之间的距离为d2,其中,0≤d2≤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上方,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下方;沿所述机壳(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壳(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壳(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壳(1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高度的十分之一;和/或,所述新风出风口(2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高度的十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所述新风出风口(23)和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均为矩形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处,以通过所述第一导风板调整由所述第一空调出风口(21)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和/或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处,以通过所述第二导风板调整由所述第二空调出风口(22)出来的空调风的方向;和/或
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3)处,以通过所述第三导风板调整由新风出风口(23)出来的新风的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54823.0U CN21140002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54823.0U CN21140002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00026U true CN211400026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1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54823.0U Active CN21140002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000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2313A (zh) * | 2020-12-22 | 2021-04-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12-04 CN CN201922154823.0U patent/CN2114000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2313A (zh) * | 2020-12-22 | 2021-04-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8616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469705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018823U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CN107388370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697059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62995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挡风板 | |
WO2023029651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3029649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387520A (zh) | 空调器 | |
CN206145918U (zh) | 出风面板及空调室内机 | |
CN107504569A (zh) | 空调柜机 | |
CN106287963B (zh)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4676758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挡风板 | |
WO2023029650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3029652A1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246658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4159761A1 (zh) | 一种空调器 | |
WO2024159759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7525143A (zh) | 空调器 | |
CN105485764A (zh) | 空调器 | |
CN106287981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21036415A1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33229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140002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108309U (zh) | 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