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3541U - 一种地震逃生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逃生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83541U CN211383541U CN201921870302.9U CN201921870302U CN211383541U CN 211383541 U CN211383541 U CN 211383541U CN 201921870302 U CN201921870302 U CN 201921870302U CN 211383541 U CN211383541 U CN 211383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gh polymer
- connecting block
- vibration absorption
- fixed cover
- c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逃生球,包括高聚物吸振材料,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内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高聚物吸振材料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分为三块,且均匀分布于高聚物吸振材料中部,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内侧设置有玻璃棉,玻璃棉与高聚物吸振材料均为球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遇水时则自动发亮,可持续六十多个小时发光,当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没有遇到水时,可通过控制阀打开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这样便于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救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震逃生球。
背景技术
由于楼房整体为框架薄层结构,当地震发生时,因大地的颤动,使楼房结构破损,致其垮塌,其垮塌具有一定的特性,表现为低层和高层依次下落、废墟堆不断增高,外墙、阳台的碎物落下一般向废墟堆的外沿铺开。因此当地震发生时,需要借助地震逃生工具进行逃生。
地震逃生工具多为球形,球形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碰到物体阻碍后会翻转,进而产生了缓冲作用,便于逃生,但目前现有的地震逃生球外表面不具备发光功能,当该装置被埋入废墟中时,救援人员不易发现,容易耽误救援的进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地震逃生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逃生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逃生球,包括高聚物吸振材料,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内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且高聚物吸振材料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分为三块,且均匀分布于高聚物吸振材料中部,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内侧设置有玻璃棉,玻璃棉与高聚物吸振材料均为球形结构,且玻璃棉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与高聚物吸振材料连接,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且高聚物吸振材料中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发光冰块,第二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一感应发光冰块均为弧形结构,且第二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连接块对应设置,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一连接块对应设置,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与玻璃棉之间设置有充气型腔,充气型腔内侧上端安装有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位于充气型腔上端左侧,且气体发生器下端安装有电池,所述充气型腔内侧右端设置有氧气充气口,且充气型腔内侧右端位于氧气充气口下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右端安装有出入门,出入门位于氧气充气口与气压传感器之间,且出入门下端安装有透视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棉内侧下端放置有坐垫,且玻璃棉内侧左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套,所述玻璃棉内侧左端与下固定套对应设置有上固定套,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均为两个,且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之间连接有安全肩带,所述坐垫右端位于玻璃棉内侧上端放置有加压氧气瓶,所述玻璃棉内侧左端安装有控制阀,控制阀位于出入门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遇水时则自动发亮,可持续六十多个小时发光,当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没有遇到水时,可通过控制阀打开第一感应发光冰块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这样便于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救援。
2、通过设置气体发生器,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快速充气,使逃生人员能第一时间进入该装置进行逃生,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地震逃生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地震逃生球的主视图。
图中:1、高聚物吸振材料;2、玻璃棉;3、第一连接块;4、第一感应发光冰块;5、第二连接块;6、充气型腔;7、第二感应发光冰块;8、气体发生器;9、气压传感器;10、控制阀;11、出入门;12、透视窗;13、氧气充气口;14、坐垫;15、加压氧气瓶;16、下固定套;17、上固定套;18、安全肩带;19、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地震逃生球,包括高聚物吸振材料1,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内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且高聚物吸振材料1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5分为三块,且均匀分布于高聚物吸振材料1中部,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内侧设置有玻璃棉2,玻璃棉2与高聚物吸振材料1均为球形结构,且玻璃棉2通过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5与高聚物吸振材料1连接,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且高聚物吸振材料1中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与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均为弧形结构,且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与第二连接块5对应设置,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与第一连接块3对应设置,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与玻璃棉2之间设置有充气型腔6,充气型腔6内侧上端安装有气体发生器8,气体发生器8位于充气型腔6上端左侧,且气体发生器8下端安装有电池19,所述充气型腔6内侧右端设置有氧气充气口13,且充气型腔6内侧右端位于氧气充气口13下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9,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右端安装有出入门11,出入门11位于氧气充气口13与气压传感器9之间,且出入门11下端安装有透视窗12;
所述玻璃棉2内侧下端放置有坐垫14,且玻璃棉2内侧左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套16,所述玻璃棉2内侧左端与下固定套16对应设置有上固定套17,上固定套17与下固定套16均为两个,且上固定套17与下固定套16之间连接有安全肩带18,所述坐垫14右端位于玻璃棉2内侧上端放置有加压氧气瓶15,所述玻璃棉2内侧左端安装有控制阀10,控制阀10位于出入门11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地震发生时,可将事先准备好的水及食物放置于该装置内部,通过控制阀10控制气体发生器8快速充气,当充气型腔6充满气体后,气压传感器9检测充气型腔6内的压力,当超过预设值时,则发出信号,进一步通过控制阀10关闭气体发生器8,接着人员由出入门11进入,之后关闭出入门11,人员进入玻璃棉2内部后,坐在坐垫14上端,通过安全肩带18将身体进行固定,进而等待救援,由于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遇水则自动发亮,可持续六十多个小时发光,当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没有遇到水时,可通过控制阀10打开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与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这样便于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救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震逃生球,包括高聚物吸振材料(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内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且高聚物吸振材料(1)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内侧设置有玻璃棉(2),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且高聚物吸振材料(1)中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与玻璃棉(2)之间设置有充气型腔(6),充气型腔(6)内侧上端安装有气体发生器(8),气体发生器(8)位于充气型腔(6)上端左侧,且气体发生器(8)下端安装有电池(19),所述充气型腔(6)内侧右端设置有氧气充气口(13),且充气型腔(6)内侧右端位于氧气充气口(13)下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9),所述高聚物吸振材料(1)右端安装有出入门(11),出入门(11)下端安装有透视窗(12);
所述玻璃棉(2)内侧下端放置有坐垫(14),且玻璃棉(2)内侧左端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套(16),所述玻璃棉(2)内侧左端与下固定套(16)对应设置有上固定套(17),上固定套(17)与下固定套(16)均为两个,且上固定套(17)与下固定套(16)之间连接有安全肩带(18),所述坐垫(14)右端位于玻璃棉(2)内侧上端放置有加压氧气瓶(15),所述玻璃棉(2)内侧左端安装有控制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逃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5)分为三块,且均匀分布于高聚物吸振材料(1)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逃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棉(2)与高聚物吸振材料(1)均为球形结构,且玻璃棉(2)通过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5)与高聚物吸振材料(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逃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与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均为弧形结构,且第二感应发光冰块(7)与第二连接块(5)对应设置,第一感应发光冰块(4)与第一连接块(3)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逃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门(11)位于氧气充气口(13)与气压传感器(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逃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10)位于出入门(11)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70302.9U CN211383541U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一种地震逃生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70302.9U CN211383541U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一种地震逃生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83541U true CN211383541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1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7030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83541U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一种地震逃生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83541U (zh) |
-
2019
- 2019-11-01 CN CN201921870302.9U patent/CN2113835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23172B (zh) | 高空救生滑道装置 | |
CN103418091A (zh) | 高空缓降伞 | |
CN211383541U (zh) | 一种地震逃生球 | |
CN204979255U (zh) | 一种可控型氦气降落伞 | |
CN203154639U (zh) | 缓冲气囊式消防救生气垫 | |
CN110538391A (zh) | 一种高空火灾紧急逃生系统背包 | |
CN106481129A (zh) | 一种框架模块式充气机库 | |
CN110101980A (zh) | 高空逃生装置 | |
RU177289U1 (ru) | Плот 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морской | |
CN102406989A (zh) | 一种高楼消防自救型快速逃生方法及系统 | |
CN2590868Y (zh) | 带充气保护囊的高楼救生降落伞 | |
CN207838049U (zh) | 一种充气式救生管道 | |
CN103462321B (zh) | 自充气缓冲可调向逃生伞 | |
CN110201324A (zh) | 高楼逃生装置 | |
CN104491992A (zh) | 可降低人体降落速度的方法 | |
CN206063576U (zh) | 一种带有亮光指引功能的消防救生气垫 | |
CN112173113B (zh) | 一种高空救援无人机的减震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9200498B (zh) |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自动逃生筒 | |
CN108360905A (zh) | 一种隧道施工塌方紧急避难房 | |
CN209426994U (zh) | 一种水下定时自动充气救生装置 | |
KR20140023671A (ko) | 개폐장치를 통해 부피조절이 가능한 비행체 | |
CN202036704U (zh) | 高空逃生球 | |
CN203410610U (zh) | 一种新型救生圈 | |
CN112972918B (zh) | 一种用于残疾人的高层建筑物逃生装置 | |
CN210845024U (zh) | 一种高空火灾紧急逃生系统背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