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9911U - 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 - Google Patents
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79911U CN211379911U CN201922360261.5U CN201922360261U CN211379911U CN 211379911 U CN211379911 U CN 211379911U CN 201922360261 U CN201922360261 U CN 201922360261U CN 211379911 U CN211379911 U CN 2113799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seat
- clamping piece
- main body
- umbrella
- seat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包括:内座主体(1)、安装在该内座主体(1)下方的卷线轮(21)及其同轴安装的棘轮(22)、铰接于内座主体(1)一侧用于收伞时卡住并阻止棘轮(22)反转的卡制件(6)、推动所述卡制件(6)使其下部朝所述棘轮(22)靠近的第一弹性件(61);所述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与内座主体(1)之间设置有一弹性体(62),使得该卡制件(6)在最靠近棘轮(22)时其下部与棘轮(22)的导滑弧面或斜面(223)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伞内座能大大降低伞在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和异响,按钮容易按压且稳定性好、伞把尺寸更小、且能增加开伞弹簧容置空间使得开伞弹力更足、收伞更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止中棒自动回弹的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内座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动伞开收伞因为使用方便而广受欢迎,大多数自动开收多折伞在收折伞面后仍然需要使用者用力将展开的中棒各管件压缩至锁定状态才能完全收伞,为了防止在压缩中棒的过程中因不小心放开中棒而引致的中棒回弹伤人的事故,通常会在伞把内安装有收伞安全装置,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许多具有防止中棒回弹的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例如:公开号为CN101642319A、CN101438877A、CN101653309A等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201303659Y、CN102197908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公开号为CN10164231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收伞,如图1和图2所示,其结构原理是设置一条两端分别连接上巢和卷线轮91的安全拉索92,卷线轮91安装在伞把内的内座93下部,该卷线轮91连接发条使之在收伞的过程中能自动收卷安全拉索92,同时该卷线轮91同轴安装有一棘轮911,内座93中还安装有卡制单元94。开伞时,子弹头95被限制在内座93内腔的控管96中,该子弹头95抵触卡制单元94使其脱离对棘轮911的卡制,在伞中棒内开伞弹簧97的作用下,棘轮911反转放出安全拉索92以配合中棒伸展;收伞时,子弹头95脱离内座控管96失去对卡制单元94的限制,在弹性件941的作用下,该卡制单元94下端贴近棘轮911允许其正转收卷起安全拉索92、但限制其反转放出安全拉索92,由此即可通过安全拉索92的牵拉防止中棒自动回弹。
但现有的这些具有防止中棒回弹的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在压缩中棒收伞时,棘轮911正转收卷起安全拉索92的过程中,贴近棘轮911的卡制单元94下端会不断来回敲击卷线轮91而发出异响,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感,过大的震动和声音会误导使用者认为雨伞控制装置存在故障。
此外,现有的具有防回弹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内座普遍存在以下缺点:一、按钮座整体设计过于短小,按压时手感很重,且按钮座普遍通过两个卡柱与内座93卡接,造成按钮座活动过程中稳定性比较差,还会产生较大的声音。二、因为内座93中要安装卡制子弹头95的卡制部件,而这卡制部件往往要穿过控管96侧壁进入其内腔才能作用于子弹头95,因此,内座93中就要给卡制部件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这使得内座93的尺寸往往要做得较大。三、内座93与控管96之间通常是用穿过两者中轴的钉子98连接在一起,而这样一来钉子98就占用了内座93的空间,子弹头95不能进入钉子98以下的内座空间,中棒内的开伞弹簧97的容置空间也相应被占用,开伞弹簧97无法做到更小的线径和更多的圈数,从而导致开伞弹力不足且收伞费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使用时的震动和异响的自动伞内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按钮容易按压且稳定性好、能减小内座尺寸、能增加开伞弹簧容置空间的自动伞内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包括:内座主体、安装在该内座主体下方的卷线轮及其同轴安装的棘轮、设在内座主体内腔用于定位子弹头的控管、安装在内座主体前部的按钮座、铰接于内座主体一侧用于收伞时卡住并阻止棘轮反转的卡制件、推动所述卡制件使其下部朝所述棘轮靠近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棘轮沿外周设有多个凸齿,每个凸齿沿周向均设有一个卡制面和一个导滑弧面或斜面;
所述卡制件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与内座主体之间设置有一弹性体,使得该卡制件在最靠近棘轮时其下部与棘轮的导滑弧面或斜面之间留有间隙,由此可避免收伞时卡制件因不断来回敲击卷线轮而发出异响和震动。
进一步地,所述卡制件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套设有一个弹性套环将该卡制件和内座主体分隔开,可进一步防止卡制件侧壁敲打内座主体而发出异响。
进一步地,所述卡制件的下端部朝所述棘轮的方向弯曲,该卡制件的下端部靠近棘轮的一侧设有弧面或斜面,也能减小卡制件与棘轮之间的滑动摩擦声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中部铰接于所述内座主体前部的竖向的长条杆,该长条杆下部穿设有一卡片,所述内座主体及其内部的控管前部与该卡片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一个第二弹性件向后推动该卡片插入所述控管内腔中;在所述子弹头进入所述控管内到位时,所述卡片将该子弹头卡住定位于控管内。此结构也能降低子弹头进入控管内时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套在所述长条杆上部外可上下移动的活动套以及向上推动该活动套的第三弹性件;所述活动套前部中间向前凸出形成前凸部;
在伞中棒折叠的状态下,中棒外层管件将该活动套向下压至其下限位置,所述按钮座在与下限位置的活动套前凸部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按座通孔;
在伞中棒向上伸展的状态下,中棒管件解除对活动套的压制,该活动套被所述第三弹性件向上推至上限位置,上限位置的活动套前凸部与所述按钮座内壁接触,向后按压该按钮座可通过所述活动套按压所述长条杆上部而使得该长条杆下部带动所述卡片向外移出所述控管内腔。
上述活动套和按钮座的结构使得开收伞的控制按钮能做得更长,按钮面积加大,按压时手感更轻更舒适。
所述按钮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上下两个向后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内座主体上与这些定位柱位置对应处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与所述内座主体卡扣连接。此结构配合加长的按钮使用能使按钮移动时更加稳定,还能避免活动套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触碰到定位柱而发出异响。
所述卡制件在其铰接点下方固设有一个朝所述控管内腔方向延伸的插杆,所述内座主体和控管在与该插杆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槽,所述第一弹性件推动卡制件使得所述插杆朝控管内腔方向插入。
所述控管的轴孔偏心设置,该控管在其前部通孔至侧部通孔槽范围处的侧壁厚度较其他方向的侧壁厚度要薄,这样可减小卡片的长度,内座主体的尺寸可以做得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控管在与其通孔槽径向相对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有安全拉索容纳凹槽,该控管的通孔槽贯穿至底部,该控管在与其前部通孔径向相对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有横向凹口,所述内座主体在与该横向凹口位置对应处设有钉孔,该内座主体和控管用穿过所述横向凹口和钉孔的钉子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钉子并不占用控管的内部空间,子弹头可插入至控管的最底部,相应地就可以增加开伞弹簧的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卡制件的铰接点位于其中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夹置于该卡制件上部与内座主体之间的压缩弹簧。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通过在卡制件与内座主体之间设置弹性体、弹性套环,能避免收伞时卡制件不断来回敲击卷线轮和内座主体,活动圈的移动范围避开了按钮座的定位柱,因此能大大降低伞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异响和震动;按钮座上设有按座通孔和四个定位柱,可将按钮做得更长、按压时手感更轻更舒适、稳定性更好;控管轴孔的偏心设计有利于内座主体结构做得更小、避免打钉时占用控管内部空间进而可增加开伞弹簧的容置空间,使得开伞弹力更足收伞更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自动伞内座在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自动伞内座在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的分解图;
图4为伞把前部的立面图;
图5为伞把侧部的立面图;
图6为伞在折叠状态时图4中的A-A剖面图;
图7为伞在折叠状态时图5中的B-B剖面图;
图8为伞在伸展状态时图4中的A-A剖面图;
图9为伞在伸展状态时图5中的B-B剖面图;
图10为所述卡制件6的分解图;
图11为所述卡制件6的组装图;
图12为所述控管4的立体图;
图13为所述控管4的左视图;
图14为所述控管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应用于具有收伞时防止中棒回弹的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上,所述自动伞内座套接在伞中棒30的底部,外面套有伞把10供人抓握,伞把10上安装有控制开收伞的按钮20,而自动开收伞及其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为了方便描述,下述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是基于伞中棒30、伞把10及其内座主体1处于如图4或图5所示的垂直方向和位置时来进行描述的。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主要包括:内座主体1、卷线轮21及其同轴安装的棘轮22、控管4、按钮座5、卡制件6、第一弹性件61、长条杆71、卡片72、第二弹性件73、活动套74、第三弹性件75、盖片8。其中,卷线轮21和棘轮22安装在该内座主体1下方,控管4安装在内座主体1内腔中用于定位子弹头3,长条杆71、卡片72和第二弹性件73安装在内座主体1前部,活动套74和第三弹性件75安装在内座主体1内腔,按钮座5安装在内座主体1前部并位于长条杆71外,卡制件6铰接于内座主体1一侧用于收伞时卡住并阻止棘轮22反转,第一弹性件61推动所述卡制件6使其下部朝所述棘轮22靠近。如图7或图9所示,所述棘轮22沿外周设有多个凸齿221,每个凸齿221沿周向均设有一个卡制面222和一个导滑弧面或斜面223。
如图3所示,本实施列中,所述内座主体1大致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中内座主体1上部设有用于容纳活动套74和第三弹性件75的凹腔,并且在该凹腔外的四角设有四个定位孔11供按钮座5卡扣连接。内座主体1中部前侧设有凸台12,该凸台12中央设有竖向夹槽121,所述长条杆71中部用销钉76铰接安装在该竖向夹槽121上部,在该竖向夹槽121的下部设有与内座主体1内腔相通的通孔13。所述卡片72和第二弹性件73安装在该通孔13内,其中,如图6所示,第二弹性件73可采用压缩弹簧并安装在卡片72前方,该第二弹性件73向后方推动卡片72使其后部朝内座主体1内腔方向插入。该卡片72中部开设有插孔721,长条杆71的下部从该插孔721中穿过。此外,内座主体1中部的左侧或右侧开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槽15。内座主体1下部设有凹位16用于容置和安装卷线轮21和棘轮22,内座主体1底部前侧设有左右两个插孔17,所述盖片8底部左右两侧也相应设有两个凸柱81,盖片8上部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卡钩82,该盖片8的两个凸柱81插入内座主体1底部的两个插孔17内,而两侧卡钩82与内座主体1中部卡扣连接,由此该盖片8被固定并遮盖于卷线轮21和棘轮22的前方。
所述控管4安装在内座主体1中部的内腔中,如图12、图13和14所示,该控管4前部在与卡片72和内座主体1的前部通孔13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41,控管4在与内座主体1一侧通孔槽15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贯穿至底部的通孔槽42,控管4在与其通孔槽42径向相对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有竖向的安全拉索容纳凹槽43,控管4在与其前部通孔41径向相对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有横向凹口44,相应地,内座主体1的一侧与该横向凹口44位置对应处也设有钉孔18,如图6或图8所示,所述内座主体1和控管4用穿过该钉孔18和横向凹口44的钉子46连接在一起,避免钉子46占用控管4内的空间。
如图6所示,当子弹头3插入控管4内到位时,第二弹性件73向后方推动卡片72使其后部穿过内座主体1和控管4的前部通孔13和41后插入控管4内腔中并卡在子弹头3的侧壁凹位内,从而将子弹头3锁定在控管4内。与现有的通过弹片锁定子弹头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种通过卡片锁定子弹头的结构可减小子弹头锁定时发出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中,控管4的轴孔45偏心设置使得控管4在其前部通孔41至侧部通孔槽42范围处的侧壁厚度较薄,而其他方向的侧壁厚度较厚,此偏心结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小卡片72的长度,因而内座主体的尺寸可以做得更小,此外,控管4较厚的侧壁处也能有足够的尺寸来设置安全拉索容纳凹槽43和横向凹口44。
所述按钮座5设在按钮20的后面,如图3所示,该按钮座5左右两侧各设有上下两个向后延伸的定位柱52、即共4个定位柱52,按钮座5中部开设有一个按座通孔51,这些定位柱52侧壁上凸设楔形卡钩,四个定位柱52分别插入内座主体1上部位置对应的4个定位孔11内与该内座主体1卡扣连接,且该按钮座5可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与现有技术中只设有两个定位柱的按钮座相比,上述具有4个定位柱的按钮座5按压时更加平稳,手感更轻。
如图6或图8所示,内座主体1内还安装一个与该按钮座5同步前后移动并设有弹性复位件的卡扣件53,用于当折叠伞中棒30到位时卡入中棒侧壁开设的通孔内从而将伞中棒30固定于折叠状态,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套74大致呈环状,其前部中间向前凸出形成前凸部741。如图6或图8所示,该活动套74套在所述长条杆71上部和伞中棒30最内层的管件外并可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75可采用压缩弹簧并夹置于该活动套74底部与内座主体1之间,由此该第三弹性件75将会推动活动套74向上移动。
在伞中棒30折叠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中棒外层管件将活动套74向下压至其下限位置,此时,该活动套74前凸部741的水平位置与按钮座5的按座通孔51的位置对应。这时按压按钮20时按钮座5会带动所述卡扣件53后移退出中棒侧壁的通孔从而解除对中棒管件的卡制,但因为按座通孔51的设置,按钮座5此时无法按压到活动套74。
在伞中棒向上伸展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中棒管件解除对活动套74的压制,活动套74被所述第三弹性件75向上推至上限位置,上限位置的活动套74前凸部741与所述按钮座5内壁接触,此时向后按压该按钮座5可通过所述活动套74按压所述长条杆71上部而使得该长条杆71下部带动所述卡片72向外移出所述控管4内腔,从而子弹头3被释放。
因为按座通孔51的设置,按钮20及其按钮座5可以向下做得更长直至长条杆71的中部铰接位处,而不是象现有的按钮那样只能做到活动套74上限位置附近,由此使得按钮20的面积可加大,按压时手感更舒适。此外,配合内座主体1上部凹腔和角部四个定位孔11的设计,活动套7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无法触碰到按钮座5的定位柱52,可避免在开收伞的过程中因碰撞而发出异响。
如图3所示,内座主体1在开设有通孔槽15的同一侧设有一个凹孔14,该凹孔14内安装有一个弹性体62,该弹性体62可采用橡胶、硅胶、弹簧等,只要是具有弹性的材质即可。所述卡制件6铰接在该通孔槽15的外侧,如图10和图11所示,卡制件6中部开设有一轴孔66用于安装铰接轴,卡制件6顶部内侧设有一凹孔65,所述第一弹性件61可采用压缩弹簧并安装在该凹孔65处。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固设有一个横向延伸的插杆64,该插杆64穿过内座主体1和控管4一侧的通孔槽15和42插入控管4的内腔,控管4一侧的通孔槽42贯穿至底部使子弹头3可尽量插入至控管4的最底部,相应地就可以增加开伞弹簧97的容置空间。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还套设有一个弹性套环63,而为了固定弹性套环63的位置,卡制件6侧壁上开设有凹位68供弹性套环63套接。
如图7和图9所示,卡制件6铰接于内座主体1的一侧后,第一弹性件61被夹置于该卡制件6上部与内座主体1之间,由此该第一弹性件61将会推动卡制件6使其下部朝棘轮22的方向靠近而其横向的插杆64朝控管4内腔方向插入。该卡制件6的下端部67朝所述棘轮22的方向弯曲,如图10,该下端部67的底面为平整的卡制面671,而下端部67靠近棘轮22的一侧设有弧面或斜面672。
如图7所示,当子弹头3被锁定于控管4内腔时,所述插杆64被该子弹头3推出控管4内腔,带动卡制件6的下部向外摆动远离所述棘轮22,从而解除对该棘轮22的卡制,此时,卷线轮21就可以反转放出安全拉索92以配合伞中棒30的伸展。
如图9所示,当子弹头3被释放脱离控管4时,所述第一弹性件61推动所述卡制件6使得其插杆64沿所述通孔槽15和42插入控管4内腔,卡制件6的下部朝所述棘轮22靠近,其下端部67的卡制面671抵在棘轮22的卡制面222上阻止所述棘轮22反转,但允许棘轮22正转将安全拉索92收卷起来。由于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与按钮座5之间设置有弹性体62,卡制件6在最靠近棘轮22时其下端部67与棘轮22的导滑弧面或斜面223之间仍留有间隙,因此,棘轮22正转时其导滑弧面或斜面223与卡制件6下端部67之间只会相对滑动,卡制件6下端部67并不会敲击到棘轮22上,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收伞过程中发出的异响和震动。卡制件6下端部67内侧的弧面或斜面672设计使得棘轮22与卡制件6之间的相对滑动更顺滑、噪声更低。此外,卡制件6外套设的弹性套环63可将该卡制件6和内座主体1分隔开,可进一步防止卡制件6侧壁敲打内座主体1而发出异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包括:内座主体(1)、安装在该内座主体(1)下方的卷线轮(21)及其同轴安装的棘轮(22)、设在内座主体(1)内腔用于定位子弹头(3)的控管(4)、安装在内座主体(1)前部的按钮座(5)、铰接于内座主体(1)一侧用于收伞时卡住并阻止棘轮(22)反转的卡制件(6)、推动所述卡制件(6)使其下部朝所述棘轮(22)靠近的第一弹性件(61);所述棘轮(22)沿外周设有多个凸齿(221),每个凸齿(221)沿周向均设有一个卡制面(222)和一个导滑弧面或斜面(223);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与内座主体(1)之间设置有一弹性体(62),使得该卡制件(6)在最靠近棘轮(22)时其下部与棘轮(22)的导滑弧面或斜面(223)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位置套设有一个弹性套环(63)将该卡制件(6)和内座主体(1)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件(6)的下端部朝所述棘轮(22)的方向弯曲,该卡制件(6)的下端部靠近棘轮(22)的一侧设有弧面或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部铰接于所述内座主体(1)前部的竖向的长条杆(71),该长条杆(71)下部穿设有一卡片(72),所述内座主体(1)及其内部的控管(4)前部与该卡片(72)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一个第二弹性件(73)向后推动该卡片(72)插入所述控管(4)内腔中;在所述子弹头(3)进入所述控管(4)内到位时,所述卡片(72)将该子弹头(3)卡住定位于控管(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在所述长条杆(71)上部外可上下移动的活动套(74)以及向上推动该活动套(74)的第三弹性件(75);所述活动套(74)前部中间向前凸出形成前凸部(741);
在伞中棒折叠的状态下,中棒外层管件将该活动套(74)向下压至其下限位置,所述按钮座(5)在与下限位置的活动套(74)前凸部(741)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按座通孔(51);
在伞中棒向上伸展的状态下,中棒管件解除对活动套(74)的压制,该活动套(74)被所述第三弹性件(75)向上推至上限位置,上限位置的活动套(74)前凸部(741)与所述按钮座(5)内壁接触,向后按压该按钮座(5)可通过所述活动套(74)按压所述长条杆(71)上部而使得该长条杆(71)下部带动所述卡片(72)向外移出所述控管(4)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座(5)左右两侧各设有上下两个向后延伸的定位柱(52),所述内座主体(1)上与这些定位柱(52)位置对应处设有定位孔(11),所述定位柱(52)插入定位孔(11)内与所述内座主体(1)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件(6)在其铰接点下方固设有一个朝所述控管(4)内腔方向延伸的插杆(64),所述内座主体(1)和控管(4)在与该插杆(64)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槽,所述第一弹性件(61)推动卡制件(6)使得所述插杆(64)朝控管(4)内腔方向插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4)的轴孔偏心设置,该控管(4)在其前部通孔至侧部通孔槽范围处的侧壁厚度较其他方向的侧壁厚度要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4)在与其通孔槽径向相对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有安全拉索容纳凹槽(43),该控管(4)的通孔槽贯穿至底部,该控管(4)在与其前部通孔径向相对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有横向凹口(44),所述内座主体(1)在与该横向凹口(44)位置对应处设有钉孔(18),该内座主体(1)和控管(4)用穿过所述横向凹口(44)和钉孔(18)的钉子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件(6)的铰接点位于其中部,所述第一弹性件(61)为夹置于该卡制件(6)上部与内座主体(1)之间的压缩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60261.5U CN211379911U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60261.5U CN211379911U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79911U true CN211379911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22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60261.5U Active CN211379911U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79911U (zh) |
-
2019
- 2019-12-25 CN CN201922360261.5U patent/CN2113799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58130B2 (en) | Receptacle for earphone cord | |
CN208572350U (zh) |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 | |
CN108301707B (zh) | 一种车用微型执行器的改良结构 | |
CN211379911U (zh) | 具有减震消声装置的自动伞内座 | |
US20060054651A1 (en) | Safety switch for an electric nailer | |
US6092262A (en) | Non-skid wheel brake mechanism | |
KR20070108963A (ko) | 높이조절이 가능한 승객용 손잡이 | |
CN116439409A (zh) | 具制动机制的雪茄切割器 | |
JP3226220U (ja) | 振動騒音低減装置付き自動傘内部ベース | |
US6481450B2 (en) | Handle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multiple-folded umbrella | |
CN110529469A (zh) | 一种夹子机构 | |
WO2001097672A1 (en) | A length adjustment device of suction extension pipe for vacuum cleaner | |
US20040047669A1 (en) | Side knock or end knock mechanical pencil for thick lead | |
CN209838179U (zh) | 通风防盗门后拉手 | |
CN216601910U (zh) | 一种具备车内破窗能力的伞柄 | |
CN213808651U (zh) | 一种缓冲装置 | |
CN110784795A (zh) | 一种麦克风的收纳结构及具有该麦克风的头戴耳机 | |
CN211810044U (zh) | 一种滑板车限位折叠机构 | |
CN211809367U (zh) | 一种收纳结构 | |
CN208559119U (zh) | 能上下伸缩的无噪声汽车头枕 | |
CN218850940U (zh) | 头戴式耳机 | |
CN217778441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支撑腿伸缩机构 | |
CN216949930U (zh) | 一种把手自动复位机构及隐藏式把手 | |
CN221757430U (zh) | 一种带有摄像头滑盖结构的内后视镜罩盖 | |
CN217623224U (zh) | 多功能汽车座椅角度调节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