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7618U - Usb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Usb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77618U CN211377618U CN201922131944.3U CN201922131944U CN211377618U CN 211377618 U CN211377618 U CN 211377618U CN 201922131944 U CN201922131944 U CN 201922131944U CN 211377618 U CN211377618 U CN 2113776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b
- battery body
- positive
- piece
- neg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USB充电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及USB充电组件,USB充电组件包括盖帽、USB座、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及磁吸件,盖帽通过磁吸件与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磁吸连接,USB座、正极导电件及负极导电件分别容置于盖帽内,正极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电连接,正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USB座的正极端电连接,负极导电件的一端与电池本体的负极端电连接,负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USB座的负极端电连接;解决了USB座占据电池本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使电池本体的容量减少的缺陷,解决了外置盖帽与电池本体的固定结构复杂及操作困难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SB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USB充电电池是新型电池。这种电池将世界通用标准的USB插头融入中央电池组格式。这样你可以利用全世界的数十亿的端口来充电。因此消除了传统的充电缺点。人们不再需要依靠大的又容易丢失的充电器了。在AA USB电池的阳极,你会找到一个USB插头,这样你就可以用任何USB端口充电。进行5小时的充电。USB充电电池有各种规格:AA、AAA、1.2V、9V、手机电池等常用类型,可用台式机、笔记本、XBOX和公共站点来充电,何须带各式电池充电器呢?有时可以给自己减轻不少麻烦,是未来电池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USB充电电池,为了使USB座与电池本体进行简单固定,都是将USB座直接设置在电池本体里面,如此占据了电池本身的空间,使电池本身的容量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如何将USB座与电池本体进行简单固定,且不占据电池本体的内部空间是目前USB充电电池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使USB座与电池本体进行简单固定,且使USB座不占据电池本体的内部空间的USB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USB充电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及
USB充电组件,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盖帽、USB座、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及磁吸件,所述盖帽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磁吸连接,所述USB座、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负极导电件分别容置于所述盖帽内,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的负极端电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帽包括外盖体及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外盖体连通,所述套管开设有充电口,所述USB座容置于所述充电口内。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套管靠近所述外盖体的一侧面向内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电池本体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凹槽嵌合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盖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电池本体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槽分别开设有第二容纳槽及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及所述第三容纳槽分别与所述充电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正极导电件及磁吸件均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负极导电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正极导电件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的上面,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上面。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磁吸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的上面,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负极导电件均为电线、导电金属探针或导电金属片。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设置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用于与所述正极导电件贴合连接;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端设置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与所述负极导电件插入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本体及所述盖帽均为圆柱形结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盖帽为一体式结构的塑胶盖帽或金属盖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USB充电电池的电池本体与USB充电组件为可拆卸连接,如此电池本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USB充电组件组合后使用,实用性更强。通过将USB座设置于盖帽内,再通过磁吸件使盖帽与电池本体磁吸连接,如此能够使USB座与电池本体进行简单固定,且使USB座不占据电池本体的内部空间,解决了USB座占据电池本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使电池本体的容量减少的缺陷,解决了外置盖帽与电池本体的固定结构复杂及操作困难的缺陷。电池本体的正极端及负极端分别通过正极导电件及负极导电件与USB座的正极端及负极端连通,解决了外置USB座与电池本体电路连通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USB充电电池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USB充电电池的USB充电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USB充电电池的USB充电组件的组合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USB充电电池的USB充电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USB充电电池的USB充电组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USB充电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及
USB充电组件,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盖帽、USB座、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及磁吸件,所述盖帽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磁吸连接,所述USB座、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负极导电件分别容置于所述盖帽内,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的负极端电连接。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USB充电电池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USB充电电池的构思。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USB充电电池10,包括电池本体110及USB充电组件120,所述USB充电组件120包括盖帽121、USB座122、正极导电件123、负极导电件124及磁吸件125,所述盖帽121通过所述磁吸件125与所述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磁吸连接,所述USB座122、所述正极导电件123及所述负极导电件124分别容置于所述盖帽121内,所述正极导电件123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件123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122的正极端1221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124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110的负极端112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124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122的负极端122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USB充电电池的电池本体110与USB充电组件120为可拆卸连接,如此电池本体11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USB充电组件120组合后使用,实用性更强。通过将USB座122设置于盖帽121内,再通过磁吸件125使盖帽121与电池本体110磁吸连接,如此能够使USB座与电池本体110进行简单固定,且使USB座不占据电池本体110的内部空间,解决了USB座占据电池本体110的内部空间,从而使电池本体110的容量减少的缺陷,解决了外置盖帽121与电池本体110的固定结构复杂及操作困难的缺陷。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及负极端112分别通过正极导电件123及负极导电件124与USB座122的正极端1221及负极端1222连通,解决了外置USB座122与电池本体1110电路连通的问题。所述磁吸件125可以为磁铁片。
为了使盖帽121合理容置USB座122,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盖帽121包括外盖体1211及套管1212,所述套管1212与所述外盖体1211连通,所述套管1212开设有充电口1212a,所述USB座122容置于所述充电口1212a内。如此可使盖帽121合理容置USB座122。
为了提高套管1212与外盖体1211的连接牢固性,以及盖帽121与电池本体110的连接牢固性,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套管1212靠近所述外盖体1211的一侧面向内凸起形成凸起部1212b,所述电池本体110开设有连接凹槽113,所述凸起部1212b与所述连接凹槽113嵌合连接。如此可以提高套管1212与外盖体1211的连接牢固性,以及盖帽121与电池本体110的连接牢固性。
为了使盖帽121合理容置正极导电件123、磁吸件125及负极导电件124,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外盖体1211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211a,所述第一容纳槽1211a用于与所述电池本体110插入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槽1211a分别开设有第二容纳槽1211b及第三容纳槽1211c,所述第二容纳槽1211b及所述第三容纳槽1211c分别与所述充电口1212a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1211b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1211c的一侧,所述正极导电件123及磁吸件125均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211b内,所述负极导电件124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1211c内。如此可以使盖帽121合理容置正极导电件123、磁吸件125及负极导电件124。
为了提高正极导电件123及所述负极导电件124的导电性能,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述正极导电件123及所述负极导电件124均为电线、导电金属探针或导电金属片。如此可以提高正极导电件123及所述负极导电件124的导电性能。
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正极导电件123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的上面,所述磁吸件125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件123的上面。需要说明的是,当正极导电件123为电线或导电金属片时,将正极导电件123底部设置于磁吸件125的下方会较为合适,且不影响磁吸件与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的磁吸连接。
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正极导电件123及所述磁吸件125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的上面,所述磁吸件125位于所述正极导电件123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当正极导电件123为导电金属探针时,将正极导电件123底部设置于磁吸件125的一侧会较为合适,且不影响磁吸件与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的磁吸连接。
为了提高电池本体110与正极导电件123及负极导电件124电连接的合理性,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述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设置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用于与所述正极导电件123贴合连接;所述电池本体110的负极端112设置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与所述负极导电件124插入连接。如此可以提高电池本体110与正极导电件123及负极导电件124电连接的合理性。
为了提高电池本体110与盖帽121连接的合理性,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述电池本体110及所述盖帽121均为圆柱形结构。如此可以提高电池本体110与盖帽121连接的合理性。所述电池本体110及所述盖帽121也可以为配套的方形体、锥形体、异形体等。
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盖帽121为一体式结构的塑胶盖帽或金属盖帽。需要说明的是,塑胶材质本身较容易燃烧,为了提高盖帽121的阻燃性能,所述盖帽121优选为阻燃塑胶材质,是在塑胶材质中添加阻燃材料来抑制或者延滞塑胶材质的燃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USB充电电池的电池本体110与USB充电组件120为可拆卸连接,如此电池本体11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USB充电组件120组合后使用,实用性更强。通过将USB座122设置于盖帽121内,再通过磁吸件125使盖帽121与电池本体110磁吸连接,如此能够使USB座与电池本体110进行简单固定,且使USB座不占据电池本体110的内部空间,解决了USB座占据电池本体110的内部空间,从而使电池本体110的容量减少的缺陷,解决了外置盖帽121与电池本体110的固定结构复杂及操作困难的缺陷。电池本体110的正极端111及负极端112分别通过正极导电件123及负极导电件124与USB座122的正极端1221及负极端1222连通,解决了外置USB座122与电池本体1110电路连通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本体;及
USB充电组件,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盖帽、USB座、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及磁吸件,所述盖帽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磁吸连接,所述USB座、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负极导电件分别容置于所述盖帽内,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SB座的负极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包括外盖体及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外盖体连通,所述套管开设有充电口,所述USB座容置于所述充电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靠近所述外盖体的一侧面向内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电池本体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凹槽嵌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电池本体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容纳槽分别开设有第二容纳槽及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及所述第三容纳槽分别与所述充电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正极导电件及磁吸件均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负极导电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件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的上面,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上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磁吸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的上面,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件及所述负极导电件均为电线、导电金属探针或导电金属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端设置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用于与所述正极导电件贴合连接;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端设置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与所述负极导电件插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及所述盖帽均为圆柱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为一体式结构的塑胶盖帽或金属盖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31944.3U CN211377618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Usb充电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31944.3U CN211377618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Usb充电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77618U true CN211377618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5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31944.3U Active CN211377618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Usb充电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77618U (zh)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22131944.3U patent/CN2113776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31896B (zh) | 一种锂电池及充电宝 | |
TWM311179U (en) | Mini dual-purpose charger | |
CN105098225B (zh) | 充电圆柱锂电池 | |
CN209949357U (zh) | 无线耳机组件 | |
CN110493680B (zh) | 双耳无线耳机 | |
CN209748765U (zh) | 一种与蓝牙耳机配套使用的充电收纳盒 | |
CN212257466U (zh) | 软包内芯纽扣电池 | |
CN211377618U (zh) | Usb充电电池 | |
CN220358272U (zh) | 一种可充电的电池 | |
CN210668577U (zh) | 一种带有接线口的锂电池 | |
CN201898241U (zh) | 多功能手机充电数据线 | |
CN201699104U (zh) | 二次电池 | |
CN213908908U (zh) | 一种可充电的移动照明设备收纳盒 | |
CN211829103U (zh) | 充电电池 | |
CN210167477U (zh) | 一种带磁吸式充电结构的圆柱形电池 | |
CN207304047U (zh) | 一种自由拼接式充电器 | |
CN207353370U (zh) | 一种组合式锂电池 | |
CN204720512U (zh) | 充电圆柱锂电池及其充电电池盒 | |
CN214227889U (zh) | 魔方充电器及魔方组件 | |
CN217485762U (zh) | 一种锂电池充电头公头 | |
CN208674896U (zh) | 一种纽扣电池迷你充电器 | |
CN210225001U (zh) | 一种带移动电源功能的可充电电池 | |
CN112887862B (zh) | 一种耳机组件 | |
CN211907621U (zh) | 一种带充电口的可充电电池 | |
CN218771330U (zh) | 充电宝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0 Address after: No.38, Huifeng 7th Road,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VE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63 District, Hui Tai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Yiwei Energy Batter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