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3995U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73995U CN211373995U CN202020479402.5U CN202020479402U CN211373995U CN 211373995 U CN211373995 U CN 211373995U CN 202020479402 U CN202020479402 U CN 202020479402U CN 211373995 U CN211373995 U CN 2113739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balance
- measuring
- hinge moment
- rectang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包括:轴对称通气模型,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铰链力矩天平,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内;且铰链力矩天平与模型后体的内流道垂直;三个非测量舵,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测量舵,其与铰链力矩天平的顶部连接,且测量舵与三个非测量舵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尾支杆,其前端与模型后体的端部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能够在有效保证试验装置刚度的条件下通过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准确获得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的气动力特性,为飞行器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依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型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是飞行器研制阶段的重要风洞试验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准确预测各控制舵面的气动力和相对于转轴的铰链力矩的大小,为舵机选择、气动外形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铰链力矩试验装置设计时,被测舵面与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连接,天平的固定端与飞行器模型主体连接,被测舵面与模型主体之间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的缝隙,以保证天平能够产生一定的应变,进而准确测量被测舵面的气动力和力矩。由于存在缝隙,试验过程中,外部气流必然会通过缝隙对天平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高超声速试验条件下,外部气流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对天平测量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为尽量避免外部气流直接作用到天平上,通常将铰链力矩天平设计在模型主体的内腔之中,并在被测舵面和天平之间安装隔热套。这是目前铰链力矩试验装置设计最常用的布局方式。
对升力体构型的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而言,通过改变尾喷管扩张角,可以为天平、隔热套和支杆的安装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开展相关试验。对轴对称构型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而言,由于推进系统的尾喷管占据了飞行器尾部的大部分空间,若采用与升力体构型相同的改型方式,则有两个矛盾的问题难以兼顾:(1)内流道单边大幅向内收缩,能够为天平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天平尺寸限制较小,同时支杆也可以设计地较为粗壮,有效地保证试验装置的刚度,但另一方面,收缩过大可能会导致内流道发生壅塞,改变外流流场结构,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2)内流道收缩不足则会严重限制天平和支杆的尺寸,导致安装不便和试验装置刚度不足,试验风险大幅提高。
因此,探索一种适用于轴对称通气模型的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设计方法对今后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此类试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与此相关的文献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够在有效保证试验装置刚度的条件下通过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准确获得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的气动力特性,为飞行器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包括:
轴对称通气模型,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所述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所述模型后体上设置有调平平台;
铰链力矩天平,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内;且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与模型后体的内流道垂直;
三个非测量舵,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
测量舵,其与铰链力矩天平的顶部连接,且所述测量舵与三个非测量舵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
尾支杆,其前端与模型后体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模型后体的前端的内流道型面为圆形型面,后端的内流道型面为矩形型面,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位于矩形型面内。
优选的是,所述铰链力矩天平包括一体组成的模型端、测量段和固定端,所述模型端设置为1:5标准锥面,在锥面上设置有键槽和楔键槽;所述测量段采用四柱梁形式;所述固定端设置为1:5标准锥面;所述模型端与测量段、测量段与固定端之间均采用圆柱面过渡;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之后,设置有带倒角的凸台,凸台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
优选的是,所述天平安装座包括一体组成的底板和矩形凸台;所述矩形凸台的中心设置有1:5标准锥面孔;在1:5标准锥面孔的底部设置有圆孔,且圆孔位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非测量舵的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中部设置与圆孔连通的矩形槽Ⅱ;所述矩形凸台的侧面设置有天平走线槽Ⅰ,所述模型后体的矩形型面内设置有与天平走线槽Ⅰ相通天平走线槽Ⅲ;其中,三个非测量舵中的其中一个非测量舵连接在矩形槽Ⅰ内,所述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另外两个非测量舵的非测量舵矩形槽,非测量舵通过螺钉安装在非测量舵矩形槽内;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上设置有天平固定端隔热套,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上设置有天平模型端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和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均为玻璃钢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内锥面与固定端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锥面与矩形凸台的中心设置的1:5标准锥面孔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柱面上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Ⅰ;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的内锥面与模型端的1:5标准锥面相匹配设置,且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设置有与模型端的键槽和楔键槽相匹配的隔热套键槽和隔热套楔键槽;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的最小内径大于上端的最大内径;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上,且不与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壁接触;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Ⅱ,所述U型槽Ⅰ和U型槽Ⅱ相对设置;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与天平安装座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矩形槽Ⅱ放置回字形角度片,将铰链力矩天平的带倒角的凸台设置在回字形角度片的中心孔内,并通过螺钉与凸台的中心设置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将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与天平安装座拉紧连接,所述螺钉的头部顶紧在回字形角度片的外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上的方式为:所述模型后体的壁面上设置有矩形槽Ⅲ,矩形槽Ⅲ上设置有矩形孔Ⅰ;所述天平安装座的底板相匹配连接在矩形槽Ⅲ内,且所述天平安装座的矩形凸台相匹配设置在矩形孔Ⅰ内。
优选的是,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和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部设置有天平整流罩,所述天平整流罩为两块板组成整体为六边形结构的天平整流罩,其前后呈尖劈状,左右两侧平面与内流道左右两侧平面平行,前后尖劈与左右平面均用圆弧过渡,前端楔角为50°,后端楔角为60°;天平整流罩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铰链力矩天平的整流罩圆孔,其中两块板的分界面选在前尖劈之后、后尖劈之前,采用螺钉连接;在后尖劈与整流罩圆孔之间加工天平走线槽Ⅱ。
优选的是,所述测量舵与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的连接方式为:在矩形槽Ⅲ相对的模型后体的壁面上设置有矩形孔Ⅱ,所述矩形孔Ⅱ上连接测量舵盖板,所述测量舵盖板为两块,两块测量舵盖板的外侧交界线与测量舵舵轴垂直,所述两块测量舵盖板的接触面为“之”字形,两块测量舵盖板用螺纹销定位连接,测量舵盖板的上表面作为模型后体外型面的一部分,下表面作为内流道型面的一部分,测量舵盖板与模型后体用螺钉连接,测量舵盖板在测量舵转轴的位置设置测量舵盖板圆孔,测量舵盖板圆孔直径比测量舵转轴直径大1mm,在测量舵盖板圆孔的内侧加工柱形槽,柱形槽的直径大于测量舵安装帽的直径,舵盖板圆孔的下表面与测量舵安装帽的上表面保留2mm的缝隙;所述测量舵连接在测量舵安装帽上,所述测量舵安装帽的内壁为1:5标准锥面,所述测量舵安装帽套设在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且所述测量舵安装帽上设置有与模型端的键槽相配合的腰型槽,所述测量舵安装帽上还设置有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楔角为6°的安装帽楔键槽,其中上端的安装帽楔键槽作为拆卸天平与测量舵安装帽的键槽,下端的安装帽楔键槽与模型端的楔键槽相配合以锁紧铰链力矩天平。
优选的是,所述尾支杆的前端为第一圆柱段,其外表面为圆柱形,内表面为矩形,矩形的四个平面分别与模型后体的端部的四个平面重合;第一圆柱段之后的支杆为第一圆锥端,其外表面为圆锥形;第一圆锥段之后为第二圆柱段;在第二圆柱段上加工走线槽和前后两个走线孔;第二圆柱段之后分别为第二圆锥段、第三圆柱段和第三圆锥段。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圆柱段之后的支杆内表面依次设置泄流孔和楔形尖劈,楔形尖劈的对称面与天平整流罩的对称面重合。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能够在有效保证试验装置刚度的条件下通过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准确获得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的气动力特性,为飞行器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的模型前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的模型后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的模型后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天平整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天平整流罩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测量舵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天平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天平安装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铰链力矩天平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铰链力矩天平及其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和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铰链力矩天平及其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和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铰链力矩天平及其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铰链力矩天平及其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和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尾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尾支杆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测量舵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测量舵盖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回形角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的模型后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3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包括:轴对称通气模型1,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所述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10和模型后体11;所述模型后体11上设置有调平平台110,作为轴对称通气模型安装基准;铰链力矩天平2,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6安装在模型后体11内;且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与模型后体11的内流道垂直;三个非测量舵3,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11的外壁面上;测量舵4,其与铰链力矩天平2的顶部连接,且所述测量舵4与三个非测量舵3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11的外壁面上;尾支杆5,其前端与模型后体11的端部连接。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采用柱面配合、销钉定位的方式组装成整体,即所述模型前体的前端插入模型后体内,并通过壁面的销钉进行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型后体11的前端的内流道型面为圆形型面,后端的内流道型面为矩形型面,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位于矩形型面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包括一体组成的模型端20、测量段21和固定端22,所述模型端20设置为1:5标准锥面,在锥面上设置有键槽200和楔键槽201;所述测量段21采用四柱梁形式,测量舵面的四分量气动力和力矩(不测舵面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所述固定端22设置为1:5标准锥面;所述模型端20与测量段21、测量段21与固定端22之间均采用圆柱面过渡;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的固定端22之后,设置有带倒角的凸台23,凸台23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230,作为天平拉紧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天平安装座6包括一体组成的底板60和矩形凸台61;所述矩形凸台61的中心设置有1:5标准锥面孔610;在1:5标准锥面孔610的底部设置有圆孔611,且圆孔611位于底板60上;所述底板60上设置有安装非测量舵的矩形槽Ⅰ601,矩形槽Ⅰ601的中部设置与圆孔611连通的矩形槽Ⅱ602,天平安装座的底板外表面的左右两端为模型后体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矩形凸台61的侧面设置有天平走线槽Ⅰ612;所述模型后体11的矩形型面内设置有与天平走线槽Ⅰ612相通天平走线槽Ⅲ1110;其中,三个非测量舵3中的其中一个非测量舵连接在矩形槽Ⅰ601内,所述模型后体1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另外两个非测量舵的非测量舵矩形槽1000,非测量舵通过螺钉安装在非测量舵矩形槽1000内,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的固定端22上设置有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20上设置有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和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均为玻璃钢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的内锥面与固定端22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的外锥面与矩形凸台61的中心设置的1:5标准锥面孔610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的柱面上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Ⅰ204;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的上端的内锥面与模型端20的1:5标准锥面相匹配设置,且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的上端设置有与模型端20的键槽200和楔键槽201相匹配的隔热套键槽2030和隔热套楔键槽2031;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的下端2033的最小内径大于上端2034的最大内径;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上,且不与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的外壁接触;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Ⅱ2032,所述U型槽Ⅰ204和U型槽Ⅱ2032相对设置;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的固定端22与天平安装座6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矩形槽Ⅱ602放置回字形角度片7,将铰链力矩天平2的带倒角的凸台23设置在回字形角度片7的中心孔70内,并通过螺钉231与凸台23的中心设置的螺纹孔230进行连接,将铰链力矩天平2的固定端22与天平安装座6拉紧连接,所述螺钉231的头部顶紧在回字形角度片7的外表面,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改变回字形角度片内边与外边的相对转角实现舵面偏角的变化,回字形角度片外侧左右两边与天平安装座配合,前后两边与天平安装座前后两侧留有一定缝隙,内侧与天平立方体头部(凸台23)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天平安装座安装6在模型后体11上的方式为:所述模型后体11的壁面上设置有矩形槽Ⅲ112,矩形槽Ⅲ112上设置有矩形孔Ⅰ113;所述天平安装座6的底板60相匹配连接在矩形槽Ⅲ112内,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且所述天平安装座6的矩形凸台61相匹配设置在矩形孔Ⅰ113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铰链力矩天平2的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和天平固定端隔热套220的外部设置有天平整流罩8,所述天平整流罩8为两块板(80,81)组成整体为六边形结构的天平整流罩,其前后呈尖劈状,左右两侧平面与内流道左右两侧平面平行,前后尖劈与左右平面均用圆弧过渡,前端楔角为50°,后端楔角为60°;天平整流罩8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铰链力矩天平的整流罩圆孔82,其中两块板的分界面选在前尖劈之后、后尖劈之前,采用螺钉连接;在后尖劈与整流罩圆孔82之间加工天平走线槽Ⅱ83,以方便天平引线引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测量舵4与铰链力矩天平2的模型端20的连接方式为:在矩形槽Ⅲ112相对的模型后体11的壁面上设置有矩形孔Ⅱ114,所述矩形孔Ⅱ114上通过螺钉连接测量舵盖板115(在矩形孔Ⅱ114两侧的模型后体的实体上设置螺钉孔,并用螺钉安装测量舵盖板),所述测量舵盖板115为两块,两块测量舵盖板115的外侧交界线与测量舵舵轴垂直,所述两块测量舵盖板115的接触面为“之”字形,两块测量舵盖板用螺纹销定位连接,测量舵盖板的上表面作为模型后体外型面的一部分,下表面作为内流道型面的一部分,测量舵盖板115与模型后体11用螺钉连接,测量舵盖板115在测量舵转轴的位置设置测量舵盖板圆孔116,测量舵盖板圆孔116直径比测量舵转轴直径大1mm,在测量舵盖板圆孔116的内侧加工柱形槽117,柱形槽117的直径大于测量舵安装帽118的直径,测量舵盖板圆孔116的下表面与测量舵安装帽118的上表面保留2mm的缝隙;所述测量舵4连接在测量舵安装帽118上,所述测量舵安装帽118的内壁为1:5标准锥面,所述测量舵安装帽118套设在天平模型端隔热套203的上端,且所述测量舵安装帽118上设置有与模型端20的键槽200相配合的腰型槽1180,所述测量舵安装帽118上还设置有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楔角为6°的安装帽楔键槽(1181,1182),其中上端的安装帽楔键槽1181作为拆卸天平与安装帽的键槽,下端的安装帽楔键槽1182与模型端20的楔键槽201相配合以锁紧铰链力矩天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支杆9的前端为第一圆柱段90,其外表面为圆柱形,内表面为矩形,矩形的四个平面分别与模型后体的端部的四个平面重合,在第一圆柱段上设置螺钉通孔,螺钉通孔的位置与模型后体尾部螺纹孔相同,采用螺钉将两者固定;第一圆柱段90之后的支杆为第一圆锥端91,其外表面为圆锥形;第一圆锥段91之后为第二圆柱段92;在第二圆柱段92上加工走线槽920和前后两个走线孔921,以便于天平走线;第二圆柱段92之后分别为第二圆锥段93、第三圆柱段94和第三圆锥段95;其中,第一圆柱段上设置有天平走线槽Ⅳ903,其与尾支杆的走线孔(位于与模型后体连接端上)连通,天平走线槽Ⅳ903与模型后体11内的天平走线槽Ⅲ1110连通,且在天平走线槽Ⅳ和天平走线槽Ⅲ上方设置有防护板11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圆柱段90之后的支杆内表面依次设置泄流孔901和楔形尖劈902,楔形尖劈902的对称面与天平整流罩的对称面重合。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对称通气模型,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所述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所述模型后体上设置有调平平台;
铰链力矩天平,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内;且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与模型后体的内流道垂直;
三个非测量舵,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
测量舵,其与铰链力矩天平的顶部连接,且所述测量舵与三个非测量舵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
尾支杆,其前端与模型后体的端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后体的前端的内流道型面为圆形型面,后端的内流道型面为矩形型面,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位于矩形型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力矩天平包括一体组成的模型端、测量段和固定端,所述模型端设置为1:5标准锥面,在锥面上设置有键槽和楔键槽;所述测量段采用四柱梁形式;所述固定端设置为1:5标准锥面;所述模型端与测量段、测量段与固定端之间均采用圆柱面过渡;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之后,设置有带倒角的凸台,凸台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安装座包括一体组成的底板和矩形凸台;所述矩形凸台的中心设置有1:5标准锥面孔;在1:5标准锥面孔的底部设置有圆孔,且圆孔位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非测量舵的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中部设置与圆孔连通的矩形槽Ⅱ;所述矩形凸台的侧面设置有天平走线槽Ⅰ,所述模型后体的矩形型面内设置有与天平走线槽Ⅰ相通天平走线槽Ⅲ;其中,三个非测量舵中的其中一个非测量舵连接在矩形槽Ⅰ内;所述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另外两个非测量舵的非测量舵矩形槽,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上设置有天平固定端隔热套,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上设置有天平模型端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和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均为玻璃钢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内锥面与固定端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锥面与矩形凸台的中心设置的1:5标准锥面孔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柱面上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Ⅰ;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的内锥面与模型端的1:5标准锥面相匹配设置,且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设置有与模型端的键槽和楔键槽相匹配的隔热套键槽和隔热套楔键槽;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的最小内径大于上端的最大内径;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上,且不与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壁接触;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Ⅱ,所述U型槽Ⅰ和U型槽Ⅱ相对设置;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与天平安装座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矩形槽Ⅱ放置回字形角度片,将铰链力矩天平的带倒角的凸台设置在回字形角度片的中心孔内,并通过螺钉与凸台的中心设置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将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与天平安装座拉紧连接,所述螺钉的头部顶紧在回字形角度片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上的方式为:所述模型后体的壁面上设置有矩形槽Ⅲ,矩形槽Ⅲ上设置有矩形孔Ⅰ;所述天平安装座的底板相匹配连接在矩形槽Ⅲ内,且所述天平安装座的矩形凸台相匹配设置在矩形孔Ⅰ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和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部设置有天平整流罩,所述天平整流罩为两块板组成整体为六边形结构的天平整流罩,其前后呈尖劈状,左右两侧平面与内流道左右两侧平面平行,前后尖劈与左右平面均用圆弧过渡,前端楔角为50°,后端楔角为60°;天平整流罩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铰链力矩天平的整流罩圆孔,其中两块板的分界面选在前尖劈之后、后尖劈之前,采用螺钉连接;在后尖劈与整流罩圆孔之间加工天平走线槽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舵与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的连接方式为:在矩形槽Ⅲ相对的模型后体的壁面上设置有矩形孔Ⅱ,所述矩形孔Ⅱ上连接测量舵盖板,测量舵盖板的上表面为模型后体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测量舵盖板为两块,两块测量舵盖板的外侧交界线与测量舵舵轴垂直,所述两块测量舵盖板的接触面为“之”字形,两块测量舵盖板用螺纹销定位连接,测量舵盖板的上表面作为模型后体外型面的一部分,下表面作为内流道型面的一部分,测量舵盖板与模型后体用螺钉连接,测量舵盖板在测量舵转轴的位置设置测量舵盖板圆孔,测量舵盖板圆孔直径比测量舵转轴直径大1mm,在测量舵盖板圆孔的内侧加工柱形槽,柱形槽的直径大于测量舵安装帽的直径,舵盖板圆孔的下表面与测量舵安装帽的上表面保留2mm的缝隙;
所述测量舵连接在测量舵安装帽上,所述测量舵安装帽的内壁为1:5标准锥面,锥面大径28mm,所述安装帽套设在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且所述测量舵安装帽上设置有与模型端的键槽相配合的腰型槽,所述测量舵安装帽上还设置有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楔角为6°的安装帽楔键槽,其中上端的安装帽楔键槽作为拆卸天平与测量舵安装帽的键槽,下端的安装帽楔键槽与模型端的楔键槽相配合以锁紧铰链力矩天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支杆的前端为第一圆柱段,其外表面为圆柱形,内表面为矩形,矩形的四个平面分别与模型后体的端部的四个平面重合;第一圆柱段之后的支杆为第一圆锥端,其外表面为圆锥形;第一圆锥段之后为第二圆柱段;在第二圆柱段上加工走线槽和前后两个走线孔;第二圆柱段之后分别为第二圆锥段、第三圆柱段和第三圆锥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段之后的支杆内表面依次设置泄流孔和楔形尖劈,楔形尖劈的对称面与天平整流罩的对称面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79402.5U CN211373995U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79402.5U CN211373995U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73995U true CN211373995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7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79402.5U Active CN211373995U (zh) | 2020-04-03 | 2020-04-03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73995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7401A (zh) * | 2020-04-03 | 2020-06-19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CN112798218A (zh) * | 2021-04-12 | 2021-05-1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风洞试验的模型与杆式天平联结结构 |
CN112926138A (zh) * | 2021-03-23 | 2021-06-08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应用于风洞试验模型的舵面角度片的建模方法 |
CN114001907A (zh) * | 2021-11-02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天平与舵面同时偏转角度的试验装置设计与使用方法 |
CN114001917A (zh) * | 2021-11-02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舵面角度片装拆方法 |
CN114001906A (zh) * | 2021-11-02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测量试验的自动变舵偏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127773A (zh) * | 2022-08-31 | 2022-09-30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快速更换试验状态的气动力载荷测量装置 |
-
2020
- 2020-04-03 CN CN202020479402.5U patent/CN2113739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7401A (zh) * | 2020-04-03 | 2020-06-19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CN111307401B (zh) * | 2020-04-03 | 2024-08-09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CN112926138A (zh) * | 2021-03-23 | 2021-06-08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应用于风洞试验模型的舵面角度片的建模方法 |
CN112926138B (zh) * | 2021-03-23 | 2022-08-26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应用于风洞试验模型的舵面角度片的建模方法 |
CN112798218A (zh) * | 2021-04-12 | 2021-05-1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风洞试验的模型与杆式天平联结结构 |
CN114001907A (zh) * | 2021-11-02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天平与舵面同时偏转角度的试验装置设计与使用方法 |
CN114001917A (zh) * | 2021-11-02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舵面角度片装拆方法 |
CN114001906A (zh) * | 2021-11-02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测量试验的自动变舵偏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4001907B (zh) * | 2021-11-02 | 2023-04-07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天平与舵面同时偏转角度的试验装置设计与使用方法 |
CN115127773A (zh) * | 2022-08-31 | 2022-09-30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快速更换试验状态的气动力载荷测量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373995U (zh)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
CN111307401A (zh) |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 |
CN211784181U (zh) | 用于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气动力测量的铰链力矩天平 | |
CN108088649B (zh) | 风洞试验中喷管与外形固连的模型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04990683B (zh) | 一种分段式微量铰链力矩天平 | |
CN106840591B (zh) | 一种直接测量喷流推力的试验装置 | |
CN111397838B (zh) | 轴对称通气模型气动力测量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1122102A (zh) |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 | |
CN114001916B (zh) | 一种用于喷流试验的六分量环式应变天平及使用方法 | |
CN110057534B (zh) | 一种天平与通气式支杆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 |
CN211373994U (zh) | 用于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气动力测量的天平整流罩 | |
CN211717750U (zh) | 一种飞行器多片减速板铰链力矩测量装置 | |
CN110595725A (zh) | 一种横向喷流四分量管式风洞天平 | |
CN108645591B (zh) | 一种用于跨声速风洞中扁平融合体飞机的v型尾支撑装置 | |
CN113607375B (zh) | 一种风洞模型天平隔热系统 | |
CN112461494B (zh) | 一种脉冲燃烧风洞模型支架-天平一体化测力装置 | |
CN211504603U (zh) | 尾支撑的轴对称通气模型气动力测量试验装置 | |
CN207779665U (zh) | 风洞试验中喷管与外形固连的模型装置 | |
CN114001915B (zh) | 一种板式铰链力矩天平 | |
CN212159001U (zh) | 一种复合式六分量螺旋桨试验天平 | |
CN209764377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风洞实验研究的钝体拆分结构模型 | |
CN112067246B (zh) | 一种非对称圆弧形边界层测压排架 | |
CN114838907A (zh) | 一种水下滑翔机拖曳试验变攻角装置及方法 | |
CN205280324U (zh) | 精确测量风洞跨声速试验段局部气流偏斜角的装置 | |
CN213323764U (zh) | 一种多功能无人飞行器升力测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