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261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2612U
CN211372612U CN202020126670.9U CN202020126670U CN211372612U CN 211372612 U CN211372612 U CN 211372612U CN 202020126670 U CN202020126670 U CN 202020126670U CN 211372612 U CN211372612 U CN 211372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wall
opening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66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健
谢鹏
刘奇伟
翟富兴
郑辉
郭绍胜
姬安生
易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66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2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2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2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面框,面框设有第一出风口,面框在第一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适配面;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适配面的外表面相契合。本方案提供的空调器,设置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适配面的外表面相契合,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和适配面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大致平滑过渡,这样实现第一导风板嵌入式设计,避免了第一导风板凸出于空调器外表面的情形,有利于实现产品外观整体一体化,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部分空调器设有导风板,通过导风板实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以及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方向,现有的导风板在关闭出风口的位置处,多与空调器的前面板相抵靠,但受装配精度的影响,导风板往往凸出于空调器的外表面,破坏空调器的外观,产品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面框,所述面框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适配面;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适配面的外表面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设置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适配面的外表面相契合,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和适配面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大致平滑过渡,这样实现第一导风板嵌入式设计,避免了第一导风板凸出于空调器外表面的情形,有利于实现产品外观整体一体化,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适配面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适配。
在本方案中,设置适配面的外表面与第一导风板相适配,第一导风板与适配面之间的契合效果更好,进一步有利于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框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限定出所述适配面,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对的边缘间隔的分布,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对的边缘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壁的外表面和第二壁的外表面限定出适配面,这样,第一出风口位于面框的中间区域,较空调出风口贯穿面框的结构而言,本方案有利于减小第一导风板的长度,使得第一导风板可以嵌入面框,第一壁和第二壁在侧向上形成对第一导风板形成遮挡,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外观一体化,提升产品美观度,且由于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减小,有利于减小风阻及噪音,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导风板与壳体转动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角度实现调节气流的出风方向,进一步拓宽了空调的出风范围,使得空调器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散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其中,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一出风口限定出开口,所述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且所述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开口,这样,当散风组件在关闭开口的位置,利用散风组件弱化气流,避免冷气吹人,实现无风感,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当散风组件在打开开口部的位置,气流经开口直接排至环境,增加开口的排风量及排风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调节环境温度,通过控制散风组件的运动以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使得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具有容纳槽,当所述散风组件位于打开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散风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壳体具有容纳槽,当散风组件位于打开开口的位置,散风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容纳槽内,利用壳体实现散风组件的收纳,有利于提升开口打开状态下空调器整机外观的美观度,且有效的避免了散风组件运动刮伤壳体的外表面的风险,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外表面的美观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具有面板,所述面板和所述面框间隔地分布,所述面板和所述面框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槽。
在本方案中,设置面板和面框之间限定出容纳槽,这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散风组件在壳体上更靠前的位置处,避免散风组件运动受壳体内的零部件(例如换热器、风机等)的阻碍,以及避免散风组件运动碰撞各零部件,提升散风组件的运动顺畅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风组件具有下边缘,当所述散风组件位于关闭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搭靠于所述下边缘。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导风板搭靠于下边缘,这样,散风组件和第一导风板之间配合精度更好,降低散风组件位于关闭开口的状态下,气流自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之间的空隙排除的风险,提升无风感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第一导风板搭靠拼合限定出腔体,所述腔体具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利用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拼合出腔体,使腔体的侧开口和第二出风口相连通,通过侧开口及第二出风口,可以形成腔体侧向排风,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同时也降低了腔体的整体出风阻力,可实现大风量出风,更能满足冷量需求,且侧开口和散风结构的出风搭配设计,保证无风感出风效果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出风角度,使得腔体上的出风更加立体化,进一步提升了房间温度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且本方案中腔体由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拼合形成,这样,对第一导风板和散风组件调控可以灵活地实现无风感模式切换,控制更加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转动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导风板适于转动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通过第二导风板合理的分配、导流气体,使得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保证每个工况下的出风效率及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在一个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在一个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在另一个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
10壳体,11面框,111第一壁,112第二壁,12第一出风口,13适配面,15容纳槽,16面板,17进风口,18侧壁,19第二出风口,
20散风组件,21散风结构,22下边缘,
30第一导风板,40开口,50腔体,51侧开口,60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举例地,空调器1为室内机,进一步地,空调器1为壁挂式空调,当然也可以为柜机,或者空调器1为一体式空调器1、窗机、移动空调等。
空调器1包括:壳体10和第一导风板30,壳体10具有面框11,面框11设有第一出风口12,面框11在第一出风口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适配面13,第一导风板30的外表面与适配面13的外表面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设置第一导风板30的外表面与适配面13的外表面相契合,第一导风板30的外表面和适配面1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大致平滑过渡,这样实现第一导风板30嵌入式设计,避免了第一导风板30凸出于空调器1外表面的情形,有利于实现产品外观整体一体化,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性。较现有的导风板抵靠前面板16的方案而言,本方案设计第一导风板30的外表面与适配面13的外表面相契合,有利于减小第一导风板30的宽度,这样,有利于减小第一导风板30的风阻,以及第一导风板30具有更大的出风范围,例如第一导风板30与壳体10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导风板30具有导风面,导风面具呈凹面,由于第一导风板30的宽度减小,第一导风板30旋转相同的角度下,导风面上背离第一出风口12的一端更靠下,从而增加了第一导风板30的送风范围及减小第一导风板30的风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导风板30的外表面为弧形面,且适配面13的外表面与第一导风板30相适配。第一导风板30与适配面13之间的契合效果更好,进一步有利于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面框11包括相对的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第一壁111的外表面和第二壁112的外表面限定出适配面13,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相对的边缘间隔的分布,且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相对的边缘限定出第一出风口12。这样,第一出风口12位于面框11的中间区域,较空调出风口贯穿面框11的结构而言,本方案有利于减小第一导风板30的长度,使得第一导风板30可以嵌入面框11,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在侧向上形成对第一导风板30形成遮挡,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外观一体化,提升产品美观度,且由于第一导风板30的长度减小,有利于减小风阻及噪音,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导风板30与壳体10转动连接,且第一导风板30适于转动以改变第一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这样,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30的转动角度实现调节气流的出风方向,进一步拓宽了空调的出风范围,使得空调器1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举例地,如图8所示,控制第一导风板30转动第一角度,使得气流经第一导风板30导向后,出风方向更靠上,有利于制冷工况。如图9所示,控制第一导风板30转动第二角度,使得气流经第一导风板30导向后,出风方向更靠下,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气流直吹人体的情形,增加出风量的同时,实现避人出风,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制热工况中,有利于促进环境中冷、热空气的对流,提升环境升温的速度,使用体验更好。其中,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0形成为壳体10的一部分。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0上设有出风结构,举例地,出风结构包括风轮、一个或多个微孔、格栅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进一步提升出风量,且实现无缝感出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空调器1还包括:散风组件20,设于壳体10上,散风组件20上形成有散风结构21,散风结构21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其中,当第一导风板30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第一导风板30和第一出风口12限定出开口40,散风组件20适于相对于壳体10运动,且散风组件2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开口40。这样,当散风组件20在关闭开口40的位置,利用散风组件20弱化气流,避免冷气吹人,实现无风感,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当散风组件20在打开开口40部的位置,气流经开口40直接排至环境,增加开口40的排风量及排风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调节环境温度,通过控制散风组件20的运动以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使得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与壳本体之间活动连接,例如,散风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转动连接,或散风组件20与壳本体之间滑动连接,且当散风组件20在遮挡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处,散风组件20与壳本体之间相契合,或者说,散风组件20和壳本体之间至少部分相接触,使得散风组件20的外表面和壳本体的外表面之间平滑过渡,从而实现散风组件20形成空调外壳一部分。
值得说明的是,散风组件20具有散风结构21,散风结构21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利用散风结构21,可使得经由散风结构21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流动方式,可以理解的是,风经由散风结构21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风的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出风。举例而言,散风结构21包括风轮、格栅、微孔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散风结构21包括多个风轮,风轮具有叶片,其中,叶片可以为动叶,也可以为静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10具有容纳槽15,当散风组件20位于打开开口40的位置,散风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容纳槽15内。利用壳体10实现散风组件20的收纳,有利于提升开口40打开状态下空调器1整机外观的美观度,且有效的避免了散风组件20运动刮伤壳体10的外表面的风险,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外表面的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0具有面板16,面板16和面框11间隔地分布,面板16和面框11之间限定出容纳槽15。这样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散风组件20在壳体10上更靠前的位置处,避免散风组件20运动受壳体10内的零部件(例如换热器、风机等)的阻碍,以及避免散风组件20运动碰撞各零部件,提升散风组件20的运动顺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散风组件20具有下边缘22,当散风组件20位于关闭开口40的位置,第一导风板30搭靠于下边缘22。这样,散风组件20和第一导风板30之间配合精度更好,降低散风组件20位于关闭开口40的状态下,气流自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之间的空隙排除的风险,提升无风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壳体10具有侧壁18,侧壁18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9;散风组件20和第一导风板30搭靠拼合限定出腔体50,腔体50具有侧开口51,侧开口51和第二出风口19相连通。利用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拼合出腔体50,使腔体50的侧开口51和第二出风口19相连通,通过侧开口51及第二出风口19,可以形成腔体50侧向排风,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同时也降低了腔体50的整体出风阻力,可实现大风量出风,更能满足冷量需求,且侧开口51和散风结构21的出风搭配设计,保证无风感出风效果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出风角度,使得腔体50上的出风更加立体化,进一步提升了房间温度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且本方案中腔体50由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拼合形成,这样,对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调控可以灵活地实现无风感模式切换,控制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控制散风组件20和第一导风板30运动,可以使得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解除拼合,第一导风板30解除拼合后可以不受造型影响地单独用于导风目的,便于产品在多种模式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空调器1还包括:第二导风板60,设于壳体10内,第二导风板60适于转动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通过第二导风板60合理的分配、导流气体,使得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保证每个工况下的出风效率及出风量。
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空调器1包括壳体10、散风组件20,底盘,风轮(例如贯流风轮),风道组件,换热器、第一导风板30、第二导风板60等。
具体地,如图4所示,壳体10包括面框11和面板16,面框11上设有进风口17,在某些实施例中,面框11具有背面和上表面,其中,面框11的背面和上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进风口17,以实现增加空调器1的进风面积,保证进风量及进风效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面框11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2位于面框11的前侧,壳体10包括端盖,其中,端盖上设有第二出风口19,以实现增加出风量及丰富出风角度,实现不同角度出风,避免冷风吹人,解决空调在弱风感、无风感下冷量不足的问题。
第一导风板30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一导风板30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2,面框1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位于面框11的左右两侧,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相对的边缘限定出第一出风口12,第一壁111的外表面和第二壁112的外表面限定出适配面13,第一导风板30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第一导风板30的外表面与适配面13的外表面相契合。实现第一导风板30嵌入式设计,使得空调器1的外形整体上更流畅,进一步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散风组件20设于壳体10上,散风组件20与壳体10滑动连接,当第一导风板30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第一导风板30和第一出风口12限定出开口40,散风组件20适于相对于壳体10运动,且散风组件20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开口40。这样,空调器1在前方、侧方、底部均可以出风,实现无风感模式下,即实现将风弱化,且实现不同角度出风,避免冷风吹人,解决空调在弱风感、无风感下冷量不足的问题。
面板16位于面框11的前侧且与面框11相连,面框11构造出第一出风口12,且第一出风口12位于面板16的下方,面框11与面板16之间间隔的分布,面框11和面板16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当散风组件20位于打开开口40的位置,散风组件20被收纳于容纳空间内,实现散风组件20的收纳。
下面根据图5至图9对空调器1的不同运行工况做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5示意出了第一导风板30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散风组件20被收纳于容纳空间内,此时散风组件20不工作,通过第一导风板30阻挡灰尘进入空调器1内部,提升产品的清洁性及卫生性,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0上设有出风结构,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30实现出风。
图6是示意出了空调器1处于无风感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风板30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第一导风板30和第一出风口12限定出开口40,散风组件20位于关闭开口40的位置,也即第一导风板30搭靠于散风组件20的下边缘22,使得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拼合出具有侧开口51的腔体50,侧开口51与第二出风口19相连通,控制第二导风板60转动,并使得气流的大部分流向散风组件20,经散风组件20的散风结构21打散后排出,小部分流向第一导风板30,并经过腔体50导向第二出风口19,实现侧向出风,在某些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导风板30上设有出风结构,小部分气流经出风结构向下排出。
图7是示意出了空调器1处于制热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风板30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第一导风板30和第一出风口12限定出开口40,散风组件20位于关闭开口40的位置,也即第一导风板30搭靠于散风组件20的下边缘22,使得第一导风板30和散风组件20拼合出具有侧开口51的腔体50,侧开口51与第二出风口19相连通,控制第二导风板60转动,并使得气流的大部分流向第一导风板30,并经过腔体50导向第二出风口19,实现侧向出风,在某些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导风板30上设有出风结构,小部分气流经出风结构向下排出,这样,热气流的出风方向更靠下,有利于促进环境中的冷热气体对流,提升调节环境温度的效率,小部分流向散风组件20,经散风组件20的散风结构21打散后排出。
图8和图9示意出了空调器1处于大风量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风板30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第一出风口12形成为开口40,散风组件20位于打开开口40的位置,在制冷工况下,如图8所示,控制第二导风板60转动,且控制第一导风板30的转动小角度,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靠上,在实现大风量出风的同时,实现避人出风,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在制热工况下,如图9所示,控制第二导风板60转动,且控制第一导风板30的转动大角度,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靠下,这样,热气流的出风方向更靠下,有利于促进环境中的冷热气体对流,提升调节环境温度的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设置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适配面的外表面相契合,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和适配面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大致平滑过渡,这样实现第一导风板嵌入式设计,避免了第一导风板凸出于空调器外表面的情形,有利于实现产品外观整体一体化,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面框,所述面框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面框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适配面;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适配面的外表面相契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适配面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框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壁的外表面限定出所述适配面,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对的边缘间隔的分布,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对的边缘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且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其中,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一出风口限定出开口,所述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且所述散风组件通过运动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容纳槽,当所述散风组件位于打开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散风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面板,所述面板和所述面框间隔地分布,所述面板和所述面框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风组件具有下边缘,当所述散风组件位于关闭所述开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搭靠于所述下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散风组件和所述第一导风板搭靠拼合限定出腔体,所述腔体具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风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转动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
CN202020126670.9U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 Active CN211372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6670.9U CN211372612U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6670.9U CN211372612U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2612U true CN211372612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6670.9U Active CN211372612U (zh) 2020-01-19 2020-01-1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2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9235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709234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44903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KR102569423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
CN211400038U (zh) 空调器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372612U (zh) 空调器
CN111140924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114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57527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290291U (zh) 一种导风板组件及无风感空调器
CN21157526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1143333A1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1476096U (zh) 空调器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78103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
CN113803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16047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575456U (zh) 空调器
CN21231990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2357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