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1174U -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1174U
CN211371174U CN201921478595.6U CN201921478595U CN211371174U CN 211371174 U CN211371174 U CN 211371174U CN 201921478595 U CN201921478595 U CN 201921478595U CN 211371174 U CN211371174 U CN 211371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gear
input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85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南昌
周荣斌
罗天生
雷作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85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1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1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1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和取力器,取力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外,变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输入轴、输出轴、共用齿轮、中间轴、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本实用新型在四挡变速器外部设置取力器,取力器与中间轴相连,发动机可以带动输入轴转动后带动中间轴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取力器内部转动并带动外部工作装置工作。而且在取力器内设置离合器,在不需要取力的时候,可以断开取力器内部连接,避免变速器动力的浪费。

Description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改进前的四挡变速器输入可以与发动机连接,输出可以与车轮连接,而后根据挡位的不同变化,可以将发动机输入的动力以四个不同的挡位传递给车轮。在实际车辆工作的过程,还可能需要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外部工作装置,如液压机、举升泵等,则一般要通过取力器实现,则需要在改进前的四挡变速器设置取力器,实现从变速器上取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解决改进前的四挡变速器需要外部取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和取力器,取力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外,变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输入轴、输出轴、共用齿轮、中间轴、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
所述输入轴设置有第一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所述共用齿轮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之间的输入轴和/或输出轴上;
所述中间轴上依次设置有第二输入齿轮、输入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共用齿轮与输入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设置;
所述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与共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设置在共用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之间;
所述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和活塞单元,所述第一离合块设置在活塞单元与第一输入齿轮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块设置在活塞单元与共用齿轮之间,所述活塞单元用于驱动第一离合块或第二离合块进行离合;所述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与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相同结构设置;
取力器包括取力器壳体、取力轴单元和离合器;取力器壳体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取力轴单元和离合器设置于取力器壳体内,所述取力轴单元的一端贯穿取力器壳体的一端与中间轴连接,所述取力轴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离合器的离合端上,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用于和外部工作装置相连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的齿比值大于或小于输入输出齿轮与共用齿轮的齿比值,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的齿比值大于或小于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的齿比值,以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的齿比值大于或小于输入输出齿轮与共用齿轮的齿比值。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壳体上设置有输入轴孔、输出轴孔和中间轴孔,所述输入轴孔位于变速器壳体的一侧壁上,所述输出轴孔位于与输入轴孔相对的另一侧壁上,所述中间轴孔贯穿变速器壳体设置在输入轴孔所在变速器壳体的侧面与输出轴孔所在变速器壳体的另一侧面上,所述输入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输出轴孔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中间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输入轴孔的中心轴线或输出轴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套设在输入轴孔内,所述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套设在输出轴孔内,所述中间轴设置在中间轴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的中间轴环绕输入轴和输出轴设置,所述取力轴单元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中间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腔体、第一液压控制单元和第二液压控制单元,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液压控制单元与第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控制单元与第二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控制单元和第二液压控制单元用于驱动双头活塞体进行移动,所述双头活塞体用于对第一离合块或第二离合块进行离合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取力轴单元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外齿,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离合器的活塞与摩擦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包括活塞单元、摩擦片组和离合器壳体;
所述活塞单元套设在传动轴的挡板上,所述摩擦片组设置在离合器壳体上,所述活塞单元位于摩擦片组的一侧上,所述离合器壳体可转动的套设在取力器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单元包括驱动活塞、执行活塞和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驱动活塞与执行活塞之间,所述执行活塞套设于所述挡板上,且所述执行活塞位于摩擦片组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壳体包括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内壳,所述离合器外壳可转动的套设在取力器壳体内,所述离合器外壳设置有内孔花键,所述离合器内壳设置有弹簧中心孔。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组包括摩擦片和钢片,所述摩擦片和钢片位于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内壳之间,所述摩擦片设置在离合器外壳上,所述钢片设置在离合器内壳上,或:
所述钢片设置在离合器外壳上,所述摩擦片设置在离合器内壳上;
所述摩擦片与钢片一一交错设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四挡变速器外部设置取力器,取力器与中间轴相连,发动机可以带动输入轴转动后带动中间轴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取力器内部转动并带动外部工作装置工作。而且在取力器内设置离合器,在不需要取力的时候,可以断开取力器内部连接,避免变速器动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方式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的结构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方式所述的取力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一方式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的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一方式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的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一方式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的双头活塞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输入轴;
11第一输入齿轮;
20、输出轴;
21、第一输出齿轮;
30、共用齿轮;
40、中间轴;
41、第二输入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43、输入输出齿轮;
50、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
501、第一离合块;502、第二离合块;503、活塞单元;
5031、双头活塞体;5032、腔体;5033、第一液压控制单元;
5034、第二液压控制单元;5035、第一进油口;5036、第二进油口;
5037、活塞槽;5038、离合槽;5039、槽口;
5011、第一摩擦片组;5021、第二摩擦片组;
50311、密封环;50312、驱动环;50313、连接环;
60、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
70、变速器壳体;
71、输入轴孔;72、输出轴孔;73、中间轴孔;
731、端盖;711、第一防尘盖;721、第二防尘盖;
800、取力器;900、外部工作装置;
810、取力器壳体;811、进油孔;
820、取力轴单元;821、传动轴;822、回位弹簧;
823、外齿;824、挡板;
830、离合器;
831、活塞单元;832、驱动活塞;833、执行活塞;834、轴承;
840、摩擦片组;841、摩擦片;842、钢片;
850、离合器壳体;851、离合器外壳;852、离合器内壳;
853、内孔花键;854、弹簧中心孔;
801、内孔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到图5,本实施例提供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70和取力器800,取力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外,变速器壳体内含有变速器部件,用于实现变速功能,取力器用于从变速器上取力而后可以带动外部工作设备转动。取力器包括取力器壳体810、取力轴单元820和离合器830,取力轴单元和离合器安装在取力器壳体内。变速器壳体70内设置有输入轴10、输出轴20、共用齿轮30、中间轴40、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和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本实施例中具有三组齿轮组,其分别为: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的齿轮组,输入输出齿轮与共用齿轮的齿轮组,以及第一输出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的齿轮组,且该三组齿轮组相互之间的齿数的比值都不同,因此使得变速器输入与输出的动力实现变化的效果,达到挡位切换的目的。通过该变速器结构制作出对应的变速器,可以应用与矿山车中,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小轿车、卡车、巴士或公交车等车内,具有占用较小车体体积的效果,提高了变速器结构的实用性,以及降低车辆生产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将动力由输入轴输入,因此可以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1或共用齿轮30跟随输入轴转动。使用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对于第一输入齿轮11和共用齿轮30进行控制,即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可以控制第一输入齿轮11或共用齿轮30其中一个进行动力输入。同理,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则可以控制第一输出齿轮21或共用齿轮30其中一个进行动力输出。达到通过三对齿轮的传动实现四个挡位的切换,且通过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和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之间的切换,达到挡位变换时零时间等待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变速器的实用性及可靠性。而后在需要进行取力的时候,先由输入轴带动中间轴转动,而后驱动取力器的离合器结合,中间轴就可以带动离合器转动后带动外部工作装置转动,实现了变速器取力作用。
本实施例中,取力器的取力器壳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前端盖、侧面取力器壳体和后端盖,取力轴单元包括了传动轴821和回位弹簧822,在传动轴一端设置有外齿823。而在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824,挡板可以为一直径大于传动轴的直径的圆形端板。为了紧凑的与离合器配合,离合器包括了活塞单元831、摩擦片组840和离合器壳体850,活塞单元包括了驱动活塞832、执行活塞833和轴承834。将只执行活塞套设在挡板上,使得执行活塞可以跟随挡板进行转动,进而在执行活塞与驱动活塞之间通过轴承套设,使得驱动活塞相对于执行活塞静止。并且,通过带动驱动活塞移动,达到驱动执行活塞移动的目的,从而可以对离合器的摩擦片组进行驱动,达到离合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变速器中间轴与取力器的连接,可以在中间轴的输出端端面设置内孔齿801,取力器的传动轴的外齿与内孔齿相互啮合设置,从而实现中间轴同步带动传动轴转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离合器壳体包括离合器外壳851和离合器内壳852,离合器内壳设置有弹簧中心孔854,并在弹簧中心孔内安装一个回位弹簧,而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挡板的板面连接,因此在通过进油孔推动活塞单元移动进行合状态操作时,挡板也会随之移动并挤压回位弹簧,使得弹簧具有一个压缩力。该压缩力可以在活塞单元进行离状态操作时释放,启到推动传动轴回位的目的。
在离合器的外壳上则设置有内孔花键853,本实施例中内孔花键的中心线可以与传动轴的中心线共线设置。通过内孔花键可以与外部工作装置进行连接,达到在离合器为合状态时,取力器结构可以带动外部工作装置进行工作,而在离合器为离状态时,则外部工作装置为停止状态。而外部工作装置为液压泵、气泵或发电机等等。
在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内壳上安装摩擦片组,本实施例中离合器内壳套于离合器外壳内,并在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内壳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摩擦片组,摩擦片组包括摩擦片841和钢片842,可以将摩擦片安装在离合器外壳上,钢片安装在离合器内壳上;或者,将摩擦片安装在离合器内壳上,而钢片安装在离合器外壳上。摩擦片和钢片可设置多个,并摩擦片与钢片一一交错的进行安装。进而达到离合的效果,并通过离合器的离合器外壳将动力传输至外部工作装置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和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的结构相同,为了便于说明,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501、第二离合块502和活塞单元503,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三离合块、第四离合块和第二活塞单元。因此,第一挡位的路径为: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选择第一离合块501输入动力时,第一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入齿轮为合状态,而第二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离状态,使得输入轴10的动力由第一输入齿轮11与第二输入齿轮41相互啮合传输至中间轴40,带动中间轴40转动;同时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选择第四离合块输出动力,即第四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出齿轮为合状态,第三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离状态,使得中间轴40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出齿轮21和第二输出齿轮42的啮合传输至输出轴20,带动输出轴20转动,继而形成第一挡位的动力传输路径。
同理,第二挡位的路径为: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选择第二离合块输入动力时,第一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入齿轮为离状态,而第二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合状态,使得输入轴10动力由共用齿轮30与输入输出齿轮43相互啮合传输至中间轴40,带动中间轴转动;同时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选择第四离合块输出动力,即第四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出齿轮为合状态,第三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离状态,使得中间轴40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出齿轮21和第二输出齿轮42的啮合传输至输出轴20,带动输出轴20转动,继而形成第二挡位的动力传输路径。
同理,第三挡位的路径为: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选择第一离合块输入动力时,第一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入齿轮为合状态,而第二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离状态,使得输入轴10的动力通过第一输入齿轮11与第二输入齿轮41相互啮合传输至中间轴40,带动中间轴40转动;同时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选择第三离合块输出动力,即第四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出齿轮为离状态,第三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合状态,将中间轴40的动力通过输入输出齿轮43与共用齿轮30的啮合传输至输出轴20,带动输出轴20转动,继而形成第三挡位的动力传输路径。
同理,第四挡位的路径为: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50选择第二离合块输入动力时,第一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入齿轮为离状态,而第二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合状态,同时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60选择第三离合块输出动力,即第四离合块控制第一输出齿轮为离状态,第三离合块控制共用齿轮为合状态,因此使得输出轴20的动力由输入轴10通过共用齿轮30直接带动,继而形成第四挡位的动力传输路径。
本实施中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501、第二离合块502和活塞单元503,其中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5031、腔体5032、第一液压控制单元5033和第二液压控制单元5034,在腔体内开设活塞槽5037,腔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离合槽5038,离合槽与活塞槽之间设置有槽口5039,活塞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油口5035,活塞槽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油口5036。第一离合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摩擦片组5011,第二离合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摩擦片组5021。因此通过驱动双头活塞体在活塞槽内移动,使得双头活塞体驱动第一摩擦片组或第二摩擦片组,使得第一摩擦片组或第二摩擦片组中的一组结合、另一组分离,从而达到切换式双离合器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齿轮副互斥切换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组和第二摩擦片组相同结构设置,其组成可以为摩擦片与钢片或摩擦片与摩擦片,本实施例中以摩擦片与钢片为例说明。将摩擦片安装在离合块上,而钢片则安装在腔体的外侧面;反之,也可将摩擦片安装在腔体的外侧面上,钢片安装在离合块上,继而形成摩擦片与钢片之间相互接触摩擦的效果,从而对离合块上连接的齿轮进行离合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双头活塞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型,双头活塞体包括密封环50311、驱动环50312和连接环50313,连接环设置在密封环与驱动环之间。因此将双头活塞体安装在腔体内,通过不同的液压控制单元驱动,使得切换式双离合器的双离合端进行不同的离合操作。具体的,将密封环设置在活塞槽内,并与活塞槽的内侧面进行密封处理,而驱动环位于离合槽内,连接环位于槽口内。使用第一液压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进油口向活塞槽内注入液压油,同时使用第二液压控制单元通过第二进油口向活塞槽内也注入液压油,控制密封环的双端具有相同压力的液压油,同时达到将双头活塞体在腔体的活塞槽的中部,并保持平衡,达到初始的准备状态。
当进行切换挡位时,第一液压控制单元往腔体的活塞槽注入液压油,会使得整个双头活塞体马上朝向第二摩擦片组的方向移动,并对共用齿轮进行合状态的操作。同理,第二液压控制单元往腔体的活塞槽中注入液压油时,双头活塞体则朝向第一摩擦片组移动,并对第一输入齿轮进行合状态的操作,达到零等待时间的更换挡位效果。其原理为:当第一液压控制单元或第二液压控制单元任一个往腔体的活塞槽中再次注入液压油时,当活塞槽内一端的压力大于其另一端的压力时,会使得腔体的活塞槽的油压失衡,达到驱动双头活塞体在腔体的活塞槽移动的目的,并通过双头活塞体对第一或第二摩擦片组进行驱动摩擦,达到离合的效果。当初始状态或工作时的切换式双离合器在具有动力输入后,其驱动双头活塞体移动的准备时间为零,缩短离合器结构在离合时的时长。
切换式双离合器在进行离合操作时,其一个离合块在进行离状态操作时,其另一个离合块同时在进行合状态的操作,此时切换式双离合器进行了一次离合的操作,并且切换式双离合器的双头活塞体会保持该次的离合状态。当进行再次的离合操作时,两个离合块的离合状态相反,并且同时进行切换,达到对两组齿轮副互斥切换的效果。
而与之相关的两个液压控制单元也相应进行回油或注油的操作。与离状态相连接的液压控制单元则进行回油,而与合状态相连接的液压控制单元则进行注油,达到切换式双离合器可以控制两个齿轮副进行离合的操作的目的。其中对于液压控制单元可以通过电磁阀和液压泵的组成进行操作。通过电磁阀调整液压泵与活塞槽的进油口之间的管路的压力,使得液压泵对活塞槽进行注油或回油操作,达到驱动双头活塞体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变速器壳体70,在变速器壳体上开设有输入轴孔71、输出轴孔72和中间轴孔73。在输入轴孔内安装输入轴,输出轴孔内安装输出轴,输入轴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该输入轴的连接端用于和输出轴连接。同理,输出轴一端为动力输出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该输出轴的连接端用于和输入轴连接。具体的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结构可以为:轴端和内孔的连接结构,即在输出轴的轴端面上开设一个内孔,而在输入轴上的连接端上切削一个阶梯轴,达到将阶梯轴嵌合于内孔内,且阶梯轴与内孔之间可以通过轴承或轴套进行相互支撑作用,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可以相对转动。反之也可以在输入轴的连接端端面上开设内孔,而在输出轴的连接端设置阶梯轴进行装配,实现输出轴与输入轴于连接端的相互支撑和相对转动。
又因为输入轴孔位于变速器壳体的一侧壁上,输出轴孔位于与输入轴孔相对的变速器壳体的另一侧壁上,中间轴孔贯穿变速器壳体设置在输入轴孔所在变速器壳体的侧面与输出轴孔所在变速器壳体的另一侧面上,输入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输出轴孔的中心轴线共线,中间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输入轴孔的中心轴线或输出轴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并将输入轴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于输入轴孔内,输出轴也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于输出轴孔内,使得输入轴的中心轴线与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共线。且将中间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于中间轴孔内,使得中间轴上的第二输入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和输入输出齿轮位于变速器壳体内,并达到中间轴的中心轴线与输入轴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变速器壳体上的两个中间轴孔通过端盖731进行密封,而在输入轴孔与输出轴孔内则通过防尘盖密封,使得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可以穿过第一防尘盖711上的通孔位于变速器壳体外部,同理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第二防尘盖721的通孔位于变速器壳体外部,实现与其它设备连接的目的。避免空气中的粉尘、水汽进入变速器内部,造成变速器内的齿轮零件锈蚀、老化、卡顿或者磨损等问题。从而提高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的实用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的数量为多个,如可以为二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多个的中间轴环绕输入轴和输出轴设置,如两个的中间轴可以分别设置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上下位置,多个的中间轴结构应该相同,如设置有相同的齿轮。这样通过多个中间轴,可以对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载荷进行分配,增强了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上的弯曲强度,从而提升了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承载力,达到高载荷的目的。而在取力器取力的时候可以从其中的一个中间轴取力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壳体和取力器,取力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外,变速器壳体内设置有输入轴、输出轴、共用齿轮、中间轴、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
所述输入轴设置有第一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所述共用齿轮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之间的输入轴和/或输出轴上;
所述中间轴上依次设置有第二输入齿轮、输入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共用齿轮与输入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设置;
所述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与共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设置在共用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之间;
所述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和活塞单元,所述第一离合块设置在活塞单元与第一输入齿轮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块设置在活塞单元与共用齿轮之间,所述活塞单元用于驱动第一离合块或第二离合块进行离合;所述第二切换式双离合器与第一切换式双离合器相同结构设置;
取力器包括取力器壳体、取力轴单元和离合器;取力器壳体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取力轴单元和离合器设置于取力器壳体内,所述取力轴单元的一端贯穿取力器壳体的一端与中间轴连接,所述取力轴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离合器的离合端上,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用于和外部工作装置相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的齿比值大于或小于输入输出齿轮与共用齿轮的齿比值,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的齿比值大于或小于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的齿比值,以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的齿比值大于或小于输入输出齿轮与共用齿轮的齿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设置有输入轴孔、输出轴孔和中间轴孔,所述输入轴孔位于变速器壳体的一侧壁上,所述输出轴孔位于与输入轴孔相对的另一侧壁上,所述中间轴孔贯穿变速器壳体设置在输入轴孔所在变速器壳体的侧面与输出轴孔所在变速器壳体的另一侧面上,所述输入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输出轴孔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中间轴孔的中心轴线与输入轴孔的中心轴线或输出轴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套设在输入轴孔内,所述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套设在输出轴孔内,所述中间轴设置在中间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的中间轴环绕输入轴和输出轴设置,所述取力轴单元的一端与其中的一个中间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腔体、第一液压控制单元和第二液压控制单元,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液压控制单元与第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控制单元与第二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控制单元和第二液压控制单元用于驱动双头活塞体进行移动,所述双头活塞体用于对第一离合块或第二离合块进行离合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轴单元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外齿,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离合器的活塞与摩擦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活塞单元、摩擦片组和离合器壳体;
所述活塞单元套设在传动轴的挡板上,所述摩擦片组设置在离合器壳体上,所述活塞单元位于摩擦片组的一侧上,所述离合器壳体可转动的套设在取力器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单元包括驱动活塞、执行活塞和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驱动活塞与执行活塞之间,所述执行活塞套设于所述挡板上,且所述执行活塞位于摩擦片组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包括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内壳,所述离合器外壳可转动的套设在取力器壳体内,所述离合器外壳设置有内孔花键,所述离合器内壳设置有弹簧中心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组包括摩擦片和钢片,所述摩擦片和钢片位于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内壳之间,所述摩擦片设置在离合器外壳上,所述钢片设置在离合器内壳上,或:
所述钢片设置在离合器外壳上,所述摩擦片设置在离合器内壳上;
所述摩擦片与钢片一一交错设置。
CN201921478595.6U 2019-09-06 2019-09-06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Active CN211371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8595.6U CN211371174U (zh) 2019-09-06 2019-09-06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8595.6U CN211371174U (zh) 2019-09-06 2019-09-06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1174U true CN211371174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8595.6U Active CN211371174U (zh) 2019-09-06 2019-09-06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1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28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机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28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机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40493A1 (en) Transversely-placed vehicle driving assembly
US20200238807A1 (en) Vehicle two-power-source dual driving assembly
CN108426003A (zh) 一种单控片式双离合器平行轴变速器
CN204061851U (zh) 内置式离合器及其换挡操纵机构
CN211371174U (zh) 具有取力器的四挡变速器
US8960032B2 (en) Multi-clutch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3759000B (zh) 内置式离合器及其换档操纵机构
CN204061854U (zh) 6挡变速箱中间轴三挡齿轮侧面取力器
CN211371175U (zh) 具有超越离合器的二挡变速器
CN211371171U (zh) 具有取力器的二挡变速器
CN103216544A (zh) 摩擦片式超越离合器总成
CN211715677U (zh) 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变速器和车辆
CN104455070A (zh) 一种旋转离合器
CN208268323U (zh) 一种单控片式双离合器平行轴变速器
CN211715682U (zh) 一种高承载的变速器结构和车辆
CN211474782U (zh) 一种多挡位的变速器结构和车辆
CN112815018B (zh) 一种可联动切换的双离合器
CN203770571U (zh) 一种气控式双行星轮制动离合器
CN211715681U (zh) 一种多中间轴的变速器和车辆
KR101216945B1 (ko) 건설장비 산업차량의 구동장치용 유성기어장치
CN111322356A (zh) 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变速器和车辆
CN202790205U (zh)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车辆
CN111319451A (zh) 一种一体式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211820461U (zh) 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和变速器
CN210661228U (zh) 具有取力器结构的多挡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