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926U -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8926U
CN211368926U CN201922113494.5U CN201922113494U CN211368926U CN 211368926 U CN211368926 U CN 211368926U CN 201922113494 U CN201922113494 U CN 201922113494U CN 211368926 U CN211368926 U CN 211368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rinal body
squatting pan
water outlet
exc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4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uozhi Siwei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uozhi Siwei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uozhi Siwei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uozhi Siwei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34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8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8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8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陶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包括便池本体,便池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便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有存水弯,便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导流管道,导流管道上设有若干出水圆孔,导流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靠近进水口的一端设置,靠近进水口一端的出水圆孔的孔径大于远离进水口一端的出水圆孔的孔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蹲便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缺陷使得无效冲水较多导致的对排泄物冲刷不彻底而需要二次冲洗或增加其他方式冲洗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背景技术
蹲便器是指使用时以人体取蹲式为特点的便器,是一种卫生间内常见的卫生陶瓷器具。现在市面流行的蹲便器,一般为后进前出的带S弯的蹲便器,或后进后出的不带S弯的蹲便器,“S”弯也称存水弯,指利用一个横"S"型弯管,造成一个"水封",以达到防止下水道的臭气倒流的目的。上述两种产品有两个共同的结构特点:一是进水孔都在蹲便器的后端;二是排污管道的进口是在蹲便器的后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的这两种结构存在如下两个问题,问题一是在使用时如果冲水量不够,或冲水压力低(即冲水流速不够),又或者冲水落差低时,蹲便器内圈的水无法冲到蹲便器的前端(或冲到前端的水量较少),此时如果排泄过程中排泄物排在蹲便器的前端或中部,或排泄物粘性较强,由于前端冲水不足时,经常会出现排泄物无法冲刷到存水弯处,或冲刷不干净,从而需要二次冲洗或增加其他方式冲洗排泄物;问题二是上述的两种结构在冲洗启动后,会有较多的水从后端排出,使得在还没有把排泄物冲洗推入到存水弯时,先进入的水会直接进入存水弯被排出去,没有起到冲洗的效果,此时则是无效的冲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前期无效冲水较多,会导致前端冲水不足以把排泄物冲入存水弯,或只冲入到存水弯,没有冲到排污管道排出,此时也需要二次冲洗或增加其他方式冲洗排泄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蹲便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缺陷使得无效冲水较多导致的对排泄物冲刷不彻底而需要二次冲洗或增加其他方式冲洗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包括便池本体,便池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便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有存水弯,便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导流管道,导流管道上设有若干出水圆孔,导流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靠近进水口的一端设置,靠近进水口一端的出水圆孔的孔径大于远离进水口一端的出水圆孔的孔径。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进水口设置在后端、排污口设置在前端,在人们使用蹲便器后启动冲水时,水流从后端的进水口进入到导流管道内,而后导流管道内的水会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水会从出水口直接排出,使得出水口内会冲出一股较大的水流,将便池本体上的排泄物向存水弯处冲击;而另一部分水会沿导流管道向便池本体的前端移动,此时导流管道起到导流的作用。在导流的过程中,导流管道内的水会从出水圆孔内喷出进而实现对排泄物的二次冲击以及对便池本体表面的冲刷,由于导流管道上出水圆孔水是从后端到前端孔径逐渐减小的,使得在导流管道内的水量逐渐减少时,从出水圆孔喷射出的水流仍具有较大的流速,以实现沿整个导流管道向排污口的多角度冲刷。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排污口设置在前端,使得排泄物必然会落在排污口后端的便池本体上,进而保证从后端出水口喷射出的水流能够冲击到排泄物上,避免产生无效冲水,初步保证对排泄物的冲刷效果。此外,通过将导流管道内的水进行分流,使得在第一股水快速的从出水口冲出对排泄物进行冲击之后,位于导流管道内的水能够持续性的从出水圆孔喷出,实现周向的、二次的对排泄物及便池本体的表面进行冲刷,结构设计合理,大大降低了无效冲水的产生。
进一步,蹲便器上设置有与导流管道连通的喷射口,喷射口与出水口正对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当水流沿导流管道冲击到便池本体的前端后,剩余的水会从喷射口喷出,直冲入排污口,对已经被冲击到排污管道内的排泄物进行再次的冲击,保证排泄物的冲刷效果,避免冲刷不彻底而需要二次冲洗或增加其他方式冲洗的问题。
进一步,排污口与喷射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排污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当人们使用蹲便器结束后,由于大部分使用人群的使用习惯,排泄物的初始位置会更靠近出水口,使得在冲水启动时,出水口内喷射出来的水在接触冲刷排泄物时能够保持较高的流速和较大的冲击力,进而提高冲刷的效果,当排泄物被冲击到排污口的存水弯内时,喷射口内的水能够直接的充入存水弯处,对排泄物进行及时的二次冲刷,通过将蹲便器的设计结构结合人们使用蹲便器的习惯,能够进一步保证蹲便器对排泄物冲刷的彻底性。
进一步,导流管道的形状为环形,出水口与喷射的形状均为长条形。
本技术方案中,将导流管道设置成环形的结构,使得导流管道内的水流在部分从出水口冲击出去之后,剩余的水会被分成两股,两股水同时的从蹲便器的后端沿导流管道向蹲便器的前端流动,一方面能够保证便池本体的两侧的冲水效果及力道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两股水流同时移动到便池本体的前端后,会在前端的喷射口处汇集并同时喷出,能够保证喷射口对排泄物二次冲击的效果。
进一步,进水口与喷射口以及喷射口与排污口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出水口与排污口之间的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在冲水启动后,一部分水首先会从出水口喷出,而后留存在导流管道内的另一部分水会沿导流管道向便池本体的前端移动,最后在喷射口处汇集喷出,在喷射的时间上首先保证了对排泄物冲水的先后顺序,通过对水流路径的距离长短进行限定后,即可确保冲水时,能够首先将排泄物冲击在存水弯处,而后再进行二次对存水弯冲水,从而实现二次水流助力将排泄物冲掉。
进一步,便池本体的底面设置为向排污口倾斜的斜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便池本体的地面设置成向下倾斜的斜面,使得排泄物在冲击前由于自重的原因具有向下移动(向排污口移动)的趋势,便于对排泄物的冲洗。
进一步,便池本体靠近喷射口的一端固接有弧形的挡板。
本技术方案中,弧形的挡板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将排泄物溅到便池本体外侧,从而保证卫生间内的卫生。
进一步,便池本体的外缘固接有脚踏板,脚踏板上设置有防滑槽。
本技术方案中,脚踏板的设置为人们使用蹲便器时提供脚的容纳空间,脚踏板上的防滑槽能够提高脚与脚踏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蹲便器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便池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与出水圆孔正对的导流槽,导流槽向排污口的一侧倾斜设置,导流槽顶端的深度大于导流槽底端的深度。
本技术方案中,导流槽起到导流的作用,能够保证从出水圆孔内喷出的水能够成股流下,进而保证水流冲击的力道。而且,通过将导流槽设置成倾斜的,使得其在导流冲水的过程中能够将水流向排污口倾斜推送,进而进一步增强排泄物的冲水效果。导流槽顶端直接与出水圆孔对接承接水流,将其深度设计的较深能够保证水流的承接效果,将导流槽的底端的深度设置较小,能够避免在冲击排泄物时,排泄物能够顺畅的被冲下,避免在导流槽的棱边上产生粘连而影响冲刷效果。
进一步,便池本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横向的朝向排污口倾斜设置的凹槽,所述便池本体两侧部的出水圆孔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排污口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凹槽用于规范排泄物及水流的冲刷方向,避免水四散冲刷,进而增大水的冲击力,通过将其设置成朝向排污口倾斜设置的,能够增强对排泄物的冲水效果,此外,通过将两侧的出水圆孔设置成开口方向倾斜的,能够保证在出水圆孔出水的过程中,水流能够倾斜的喷出,将排泄物向排污口处推送,进而进一步保证排泄物的冲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便池本体1、进水口2、存水弯3、排污口4、导流管道5、出水圆孔6、出水口7、喷射口8、斜面9、挡板10、脚踏板11、防滑槽12、导流槽13、凹槽14、图中箭头方向为水流的流动方向。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包括便池本体1,便池本体1的左端(为后端)开设有进水口2,进水口2连通有进水管道,进水口2进水的方式启动冲水的方式与现有技术,可为按压冲水或者脚踏冲水,在此不赘述。便池本体1的底部右端(为前端)开设有竖向的排污口4,排污口4连通有存水弯3,存水弯3远离排污口4的一端连通有排污管道(图中未示出),便池本体1的底面设置为向排污口4倾斜向下的斜面9。结合图3所示,便池本体1的外缘固接有脚踏板11,脚踏板11上设置有防滑槽12。
便池本体1的上部内壁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导流管道5,导流管道5的左端与进水口2连通,导流管道5的左端内侧开设有条状的出水口7,导流管道5的内侧周向开设有若干出水圆孔6,出水圆孔6的孔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如此以保证从右端的出水圆孔6流出的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导流管道5的右端内侧开设有条状的喷射口8,喷射口8与出水口7正对设置。
排污口4与喷射口8之间的距离小于排污口4与出水口7之间的距离,且进水口2与喷射口8以及喷射口8与排污口4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出水口7与排污口4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使用者使用蹲便器时,脚踏板11的设置为人们使用蹲便器时提供脚的容纳空间,脚踏板11上的防滑槽12能够提高脚与脚踏板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蹲便器使用的安全性。当使用者使用蹲便器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可知,排泄物会位于便池本体1的倾斜的斜面9上,并靠近出水口7的一端。当冲水启动时,水从进水口2进入到导流管道5内,并在导流管道5内实现分流。
具体的,导流管道5内的水一部分会直接从出水口7直接排出,使得出水口7内会冲出一股较大的水流,将便池本体1上的排泄物向存水弯3处冲击;由于排泄物是靠近出水口7一端的,使得当水流冲击排泄物时具有较大的初速度,进而提高冲刷的效果,使得水流成功的将排泄物冲击到存水弯3处。
而导流管道5内的另一部分水会沿导流管道5再次分流,从两侧沿导流管道5向便池本体1的前端移动,此时导流管道5起到导流的作用。在导流的过程中,导流管道5内的水会从出水圆孔6内喷出进而实现对排泄物的二次冲击以及对便池本体1表面的冲刷,由于导流管道5上出水圆孔6水是从后端到前端孔径逐渐减小的,使得在导流管道5内的水量逐渐减少时,从出水圆孔6喷射出的水流仍具有较大的流速,保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以实现沿整个导流管道5向排污口4的多角度冲刷。
当水流沿导流管道5冲击到便池本体1的前端后,剩余的水会从喷射口8喷出,直冲入排污口4,对已经被冲击到存水弯3内的排泄物进行再次的冲击,保证排泄物的冲刷效果,避免冲刷不彻底而需要二次冲洗或增加其他方式冲洗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进水口2与喷射口8以及喷射口8与排污口4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出水口7与排污口4之间的距离,且出水口7的出水时间先于喷射口8的出水时间,能够保证首先将排泄物冲击在存水弯3处,而后再进行二次对存水弯3冲水,避免产生无效冲水,能够保证最佳的冲水顺序和冲刷效果。
实施例2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便池本体1靠近喷射口8的一端(右端)的上部外侧固接有弧形的挡板10。便池本体1的内侧上部设置有若干与出水圆孔6正对的倾斜设置的导流槽13(图中仅示出部分导流槽13),导流槽13的倾斜方向为从上到下向排污口4的方向倾斜,导流槽13顶端的深度大于导流槽13底端的深度,图中所示的导流槽13的底部虽为方形,但是实际导流槽13的尾端的深度很浅,几乎与便池本体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使用时,弧形的挡板10起到遮挡的作用,避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将排泄物溅到便池本体1外侧,从而保证卫生间内的卫生。导流槽13起到导流的作用,能够保证从出水圆孔6内喷出的水能够成股流下,进而保证水流冲击的力道。由于导流槽13顶端直接与出水圆孔6对接承接水流,将其深度设计的较深能够保证水流的承接效果,将导流槽13的底端的深度设置较小,能够避免在冲击排泄物时,排泄物能够顺畅的被冲下,避免在导流槽13的棱边上产生粘连而影响冲刷效果。此外,通过将导流槽13设置成倾斜的,使得其在导流冲水的过程中能够将水流向排污口4倾斜推送,进而进一步增强排泄物的冲水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便池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接有一圈弧形的用于罩设出水圆孔6的罩板(图中未示出),罩板的顶端固接在便池本体1的内壁上,且罩板的内侧(与出水圆孔6正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竖向的滴水槽。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在冲水的时候,水流是从出水圆孔6以一定的流速冲出的,会出现冲水外溅的问题,外溅的水会被罩板阻隔并能够沿滴水槽快速的下滴汇集,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罩板能够避免冲水外溅,同时保证充足的有效冲水量。
实施例4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便池本体1上、下两侧部的出水圆孔6的开口方向朝向排污口4倾斜设置,如此能够保证在出水圆孔6出水的过程中,水流能够倾斜的喷出,将排泄物向排污口处推送,且便池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横向的朝向排污口4倾斜设置的凹槽14,凹槽14的槽口的口径从出水口7到排污口4逐渐减小设置,且靠近排污口4一端的槽口的口径大于排污口4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当水流从出水口排出时,凹槽14具有引流的作用,保证水及排泄物能够沿凹槽14这个既定的路径被转移到排污口处,且由于规范了冲水路径,还能够避免水四散冲刷,进而增大水的冲击力,增强排泄物的冲水效果。
实施例5
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为:本实施例中,喷射口8的口径大于出水口7的口径。本技术方案中,冲水的路径共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水首先从出水口7排出对排泄物进行冲水;第二股水分成两路,从导流管道5上的出水圆孔6喷出,对排泄物进行推送并冲刷便池本,1的内壁;导流管道5内剩余的水会沿导流管道5向其前端汇集,待其流动至导流管道5前端的喷射口8时,由于喷射口8的口径大于出水口7的口径,使得此时会从喷射口8涌出一大股水,产生较大的下冲力,对已经被推送至排污口4内的排泄物进行下冲,保证排泄物的冲刷彻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包括便池本体,所述便池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便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有存水弯,便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导流管道,导流管道上设有若干出水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靠近进水口的一端设置,靠近进水口一端的出水圆孔的孔径大于远离进水口一端的出水圆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蹲便器上设置有与导流管道连通的喷射口,所述喷射口与出水口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与喷射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排污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出水口与喷射的形状均为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喷射口以及喷射口与排污口之间的距离之和大于出水口与排污口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本体的底面设置为向排污口倾斜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本体靠近喷射口的一端固接有弧形的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本体的外缘固接有脚踏板,脚踏板上设置有防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与出水圆孔正对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向排污口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槽顶端的深度大于导流槽底端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本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横向的朝向排污口倾斜设置的凹槽,所述便池本体两侧部的出水圆孔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排污口倾斜设置。
CN201922113494.5U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Active CN211368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494.5U CN211368926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494.5U CN211368926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8926U true CN211368926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0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494.5U Active CN211368926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8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81261B2 (ja) 水洗便器
JP5553188B1 (ja) 水洗大便器
CN107829480B (zh) 冲水大便器
JP2013170396A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5025258A (ja) 水洗大便器
JP3538894B2 (ja) サイホン式水洗便器
JP2015068164A (ja) 水洗大便器
JP5927629B2 (ja) 水洗大便器
CN211368926U (zh) 一种便于冲洗的蹲便器
CN218028022U (zh) 一种旋涡冲水挂便器
CN216142127U (zh) 马桶冲水结构
CN214423508U (zh) 一种方便成型的虹吸式马桶
JP5831847B2 (ja) サイホン式大便器
CN201809842U (zh) 虹吸式冲水马桶
CN210917625U (zh) 一种防溅水防堵塞蹲便器
CN213204337U (zh) 一种自增压高效节能坐便器
CN212772682U (zh) 一种冲落式马桶的冲洗结构及冲落式马桶
CN218028023U (zh) 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
JP2001026960A (ja) 水洗便器
CN216664384U (zh) 一种马桶
CN212427405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水结构的蹲便器
CN206477415U (zh) 高效排污式蹲便器
CN214738540U (zh) 一种坐便器结构
CN114703935B (zh) 一种旋涡冲水挂便器
JP3726566B2 (ja) 水洗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