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7703U -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7703U
CN211357703U CN201922467679.6U CN201922467679U CN211357703U CN 211357703 U CN211357703 U CN 211357703U CN 201922467679 U CN201922467679 U CN 201922467679U CN 211357703 U CN211357703 U CN 211357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nge layer
thickness
outer fringe
arc oute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76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国平
黄锡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ai Rui Leath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i Rui Leath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i Rui Leath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i Rui Leath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76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7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7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7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R设备手柄环,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长方型,所述第二本体呈羽毛型,所述第一本体位于第二本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右侧设有向外凸起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锁紧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横截面呈长方形,且与第一本体相吻合,下端呈半圆型,所述第二本体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呈弧形向下延伸,且第二本体后侧的弧度大于第二本体前侧的弧度,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与第二本体的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透气效果好,防滑性好,舒适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R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R设备手柄环。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
现有技术中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一个头戴式显示设备让使用者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再手持手控设备,让使用者感受到身历其境的体验,同时能够自由的与该空间内的事物进行互动,其实就是通过人类视觉集中力,把所有外界干扰隔离,使使用者只看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虚拟画面。
现有技术VR设备手柄环存在如下的缺陷:其一、VR设备手柄环非常贵;其二、玩VR游戏一般时间很长,现有的VR设备手柄环在长时间使用时透气效果差,使用者手心易出汗;其三、现有的VR设备手柄环防滑性差,常出现脱手等掉落现象;其四、现有的VR设备手柄环手感差,长时间使用易疲劳,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透气效果好,防滑性好,舒适度高的VR设备手柄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R设备手柄环,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长方型,所述第二本体呈羽毛型,所述第一本体位于第二本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右侧设有向外凸起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锁紧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横截面呈长方形,且与第一本体相吻合,下端呈半圆型,所述第二本体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呈弧形向下延伸,且第二本体后侧的弧度大于第二本体前侧的弧度,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与第二本体的厚度相同。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右侧设有的锁紧部呈圆形,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弧形外缘和位于下端的第二弧形外缘,所述第一弧形外缘和第二弧形外缘沿着弧面的弧度均匀一致,且第二弧形外缘的长度大于第一弧形外缘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外缘和第二弧形外缘之间设有与第一弧形外缘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外缘,沿着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弧面弧度均匀一致,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横截面相平行的开口,所述开口与第三弧形外缘构成的容置空间内设有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周设有4个~8个卡凸。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止滑海绵层、第二止滑海绵层、记忆海绵层、定型海绵层和再生海绵层,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4.5mm~7.0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3.5mm~6.5mm,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5.5mm~8.0mm,所述定型海绵层的厚度为5.5mm~8.0mm,所述再生海绵层的厚度为9.5mm~12.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5.0mm~6.5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4.5mm~5.5mm,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6.6mm~7.3mm,所述定型海绵层的厚度为6.0mm~7.0mm,所述再生海绵层的厚度为10.0mm~11.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长度为6.2cm~16.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VR设备手柄环,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长方型,所述第二本体呈羽毛型,所述第一本体位于第二本体的上端,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横截面呈长方形,且与第一本体相吻合,下端呈半圆型,所述第二本体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呈弧形向下延伸,且第二本体后侧的弧度大于第二本体前侧的弧度,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与第二本体的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的调整,有效克服了现有的VR设备手柄环手感差,长时间使用易疲劳,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困扰的弊端,其结构简单、舒适度高,手感强;
其二、所述第一本体的右侧设有向外凸起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锁紧部,所述第一本体右侧设有的锁紧部呈圆形,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弧形外缘和位于下端的第二弧形外缘,所述第一弧形外缘和第二弧形外缘沿着弧面的弧度均匀一致,且第二弧形外缘的长度大于第一弧形外缘的长度,所述第一弧形外缘和第二弧形外缘之间设有与第一弧形外缘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外缘,沿着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弧面弧度均匀一致,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横截面相平行的开口,所述开口与第三弧形外缘构成的容置空间内设有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周设有4个~8个卡凸方便散热,其结构简单,锁紧效果好;
其三、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止滑海绵层、第二止滑海绵层、记忆海绵层、定型海绵层和再生海绵层,外层采用止滑海绵层,手感柔软、舒适,内层采用不同硬度和厚度的记忆海绵层、定型海绵层定型和叠加,不使用硬件材料做出完全符合使用者手感需求的手柄环,外表美观、舒适度高、透气性好;
其四、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进一步保证了其防滑效果,克服了现有的VR设备手柄环防滑性差,常出现脱手等掉落现象的弊端,记忆泡绵具有优秀的记忆功能,变形后会迅速恢复原来形状,并且透气性好,定型海绵层硬度适中、回弹性好、不会变形,再生海绵,从生产成本使用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它的弹性好、耐性好、不变形、无异味,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舒适度高,耐用性好,透气性好,防滑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第一弧形外缘;4.第二弧形外缘;5.第三弧形外缘;6.开口;7.凸台;8.卡凸;9.第一止滑海绵层;10.第二止滑海绵层;11.记忆海绵层;12.定型海绵层;13.再生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VR设备手柄环,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呈长方型,所述第二本体2呈羽毛型,所述第一本体1位于第二本体2的上端,所述第一本体1的右侧设有向外凸起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锁紧部,所述第二本体2的上端横截面呈长方形,且与第一本体1相吻合,下端呈半圆型,所述第二本体2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呈弧形向下延伸,且第二本体2后侧的弧度大于第二本体2前侧的弧度,所述第一本体1的厚度与第二本体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长度为6.2cm~16.5c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长度为6.2cm。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右侧设有的锁紧部呈圆形,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弧形外缘3和位于下端的第二弧形外缘4,所述第一弧形外缘3和第二弧形外缘4沿着弧面的弧度均匀一致,且第二弧形外缘4的长度大于第一弧形外缘3的长度。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弧形外缘3和第二弧形外缘4之间设有与第一弧形外缘3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外缘5,沿着所述第三弧形外缘5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弧形外缘5的弧面弧度均匀一致,所述第三弧形外缘5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本体1的横截面相平行的开口6,所述开口6与第三弧形外缘5构成的容置空间内设有向外凸起的凸台7,所述凸台7的内周设有4个~8个卡凸8,本实施例中,凸台7的内周设有5个卡凸8。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止滑海绵层9、第二止滑海绵层10、记忆海绵层11、定型海绵层12和再生海绵层13,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9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9的厚度为4.5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10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10的厚度为3.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1的厚度为5.5mm,所述定型海绵层12的厚度为5.5mm,所述再生海绵层13的厚度为9.5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长度为16.5cm,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止滑海绵层9、第二止滑海绵层10、记忆海绵层11、定型海绵层12和再生海绵层13,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9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9的厚度为7.0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10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10的厚度为6.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1的厚度为8.0mm,所述定型海绵层12的厚度为8.0mm,所述再生海绵层13的厚度为12.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长度为8.5cm,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9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5.0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10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4.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1的厚度为6.6mm,所述定型海绵层12的厚度为6.0mm,所述再生海绵层13的厚度为10.0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长度为12.5cm,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9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6.5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10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5.5mm,所述记忆海绵层11的厚度为7.3mm,所述定型海绵层12的厚度为7.0mm,所述再生海绵层13的厚度为11.0mm。
将以上实施例1~实施例4的VR设备手柄环与现有技术中的VR设备手柄环利用现有方法进行透气性和回弹性测试,实施例1~实施例4的透气性、回弹性和防滑性均优于现有技术中的VR设备手柄环,且实施例3~实施例4的透气性、回弹性和防滑性以及手感均优于实施例1~实施例2的VR设备手柄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呈长方型,所述第二本体呈羽毛型,所述第一本体位于第二本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右侧设有向外凸起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锁紧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横截面呈长方形,且与第一本体相吻合,下端呈半圆型,所述第二本体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呈弧形向下延伸,且第二本体后侧的弧度大于第二本体前侧的弧度,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与第二本体的厚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右侧设有的锁紧部呈圆形,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弧形外缘和位于下端的第二弧形外缘,所述第一弧形外缘和第二弧形外缘沿着弧面的弧度均匀一致,且第二弧形外缘的长度大于第一弧形外缘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外缘和第二弧形外缘之间设有与第一弧形外缘弧度相同的第三弧形外缘,沿着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弧面弧度均匀一致,所述第三弧形外缘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横截面相平行的开口,所述开口与第三弧形外缘构成的容置空间内设有向外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周设有4个~8个卡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止滑海绵层、第二止滑海绵层、记忆海绵层、定型海绵层和再生海绵层,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4.5mm~7.0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3.5mm~6.5mm,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5.5mm~8.0mm,所述定型海绵层的厚度为5.5mm~8.0mm,所述再生海绵层的厚度为9.5mm~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滑海绵层为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一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5.0mm~6.5mm,所述第二止滑海绵层为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所述第二PU聚氨酯止滑海绵层的厚度为4.5mm~5.5mm,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6.6mm~7.3mm,所述定型海绵层的厚度为6.0mm~7.0mm,所述再生海绵层的厚度为10.0mm~11.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R设备手柄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长度为6.2cm~16.5cm。
CN201922467679.6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Active CN211357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7679.6U CN211357703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7679.6U CN211357703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7703U true CN211357703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7679.6U Active CN211357703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7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6384B (zh) 调整虚拟物件位置及姿态角的方法及装置
Minamizawa et al. Gravity grabber: wearable haptic display to present virtual mass sensation
US6016138A (en) Gel mouse
US9430062B2 (en) Capacitive finger puppet for use on touchscreen devices
Streeck Depicting by gesture
US5436638A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yoking viewpoint orienting muscles of a user
JP3408263B2 (ja) 情報提示装置及び情報提示方法
CN211357703U (zh) 一种vr设备手柄环
CN108355346A (zh) 一种vr设备
WO2019164100A1 (ko) 사용자 자세 인식을 통한 사용자 인터랙션 방법 및 시스템
Kameoka et al. Haptopus: haptic vr experience using suction mechanism embedded in head-mounted display
JP2021503645A (ja) スマートウェアラブル装置、スマートウェアラブル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CN211348861U (zh) 一种vr立体海绵结构
CN205832572U (zh) 一种虚拟现实娱乐设备的游戏座椅
CN211402931U (zh) 一种vr设备面罩结构
CN201691479U (zh) 保健坐垫
CN210433240U (zh) 一种可适应多种睡姿的枕头
Devine et al. Improving the ergonomics of hand tracking inputs to VR HMD’s
Sasaki et al. Changing body ownership using visual metamorphosis
WO2018022121A1 (en) Toy with moveable component
CN218601783U (zh) Vr设备用的后脑软托
US20090102791A1 (en) Pointing Device Covering
CN217778189U (zh) 一种书写矫正手套
CN211567443U (zh) 一种矫正握笔姿势的五指定位握笔器
CN108079573A (zh) 一种vr用手持游戏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