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9333U - 智能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49333U CN211349333U CN201921536869.2U CN201921536869U CN211349333U CN 211349333 U CN211349333 U CN 211349333U CN 201921536869 U CN201921536869 U CN 201921536869U CN 211349333 U CN211349333 U CN 2113493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opening
- circuit unit
- voltage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电路,所述智能控制电路包括人体感应电路单元、信号传递电路单元及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与电源及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连接,以在接收到电源或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唤醒信号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在预设时间内唤醒计算机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用户体验好、能够较好地降低设备的功耗、延长设备待机时间及提升设备使用寿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计算机上的智能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这里的计算机通常指数字计算机,可以有各种规模,如从微型到大型的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系,可以是有线方式,如通过电缆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联系;也可以是无线方式,如用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光波等进行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控制设备与现代人的工作、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计算机控制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方便。然而,现有的计算机在有人或无人时都以同样的功率工作,因而能耗较高,不利于节约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设备的功耗的智能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电路,包括人体感应电路单元、信号传递电路单元及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与电源及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连接,以在接收到电源或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唤醒信号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在预设时间内唤醒计算机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稳压器、抗干扰电感、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及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所述抗干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连接,所述抗干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启闭单元、第二启闭单元及第三启闭单元,所述第一启闭单元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第二启闭单元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电源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启闭单元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包括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第一分压电阻及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启闭单元及所述第三启闭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启闭单元包括第一电解电容、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第二限流电阻及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三启闭单元包括第二电解电容、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第三限流电阻及第三分压电阻,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包括第四启闭单元、第五启闭单元及推延控制单元;所述第四启闭单元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连接,并用于与所述电源及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五启闭单元输入的开启信号唤醒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所述第五启闭单元与所述推延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所述推延控制单元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延时预设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五启闭单元。
优选地,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六启闭单元,所述第六启闭单元与所述第四启闭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四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第四启闭单元包括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第四分压电阻及第四限流电阻,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五启闭单元包括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第五限流电阻及第五分压电阻,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推延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智能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在接收到电源或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唤醒信号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在预设时间内唤醒计算机控制器。因此,较好地降低设备在待机时的功耗,提升了设备使用寿命,且较好地滤除干扰信号,结构简单及成本低。此外,当人体接近时,能够自动开启,因而更智能化,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电路一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电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电路100,包括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及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用于与电源3及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连接,以在接收到电源3或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的唤醒信号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在预设时间内唤醒计算机控制器。其中,所述预设时间可以是1秒、2秒或3秒等,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为用于接收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为脉冲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当然,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接收和处理的信号可以是脉冲信号,也可以是非脉冲信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可以是用于监测人体是否靠近的感应电路,其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P、稳压器T、抗干扰电感L、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C01及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C02,所述抗干扰电感L的一端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连接,所述抗干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T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C01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T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C0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C02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T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C02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包括第一启闭单元K1、第二启闭单元K2及第三启闭单元K3,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连接,用于将所述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所述第二启闭单元K2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电源3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启闭单元K3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第二启闭单元K2及第三启闭单元K3均为晶体管启闭单元。通过所述第二启闭单元K2及第三启闭单元K3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配合,便实现分别对所述电源3输入的唤醒信号及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输入的唤醒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开启信号,因而,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启闭单元K1包括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第一分压电阻R1及第一限流电阻R2,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电源3连接,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的漏极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连接,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启闭单元K2及所述第三启闭单元K3连接。由于单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管耗低,可靠性高,没有双极型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拖尾现象,因此,通过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发送所述开启信号,进一步降低了功耗。此外,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可较好地对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进行保护。
优选地,所述第二启闭单元K2包括第一电解电容C1、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第二限流电阻R3及第二分压电阻R4,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三启闭单元K3包括第二电解电容C2、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第三限流电阻R5及第三分压电阻R6,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2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连接以接收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及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作为开关部件,因而可较好地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包括第四启闭单元K4、第五启闭单元K5及推延控制单元K6;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连接,并用于与所述电源3及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输入的开启信号唤醒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与所述推延控制单元K6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开启或关闭;所述推延控制单元K6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延时预设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通过所述推延控制单元K6与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及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配合,可较好地滤除干扰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包括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第四分压电阻R7及第四限流电阻R8,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电源3连接,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的漏极用于与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的栅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由于单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管耗低,可靠性高,没有双极型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拖尾现象,因此,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管耗低,可靠性高。
优选地,所述第五启闭单元K5包括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第五限流电阻R9及第五分压电阻R10,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8连接,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五限流电阻R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限流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连接,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分压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推延控制单元K6包括第三电解电容C3,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通过将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作为开关部件,因而具有结构简单及成本低的优点。此外,所述推延控制单元K6仅由第三电解电容C3组成,其不仅较好地降低了成本,较好地滤除干扰信号,而且延伸时间较方便设置,因而具有便于制造和便于推广应用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还包括第六启闭单元K7,所述第六启闭单元K7与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四启闭单元K4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启闭单元K7包括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第十一电阻R11及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8连接,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打开所述电源开关K时,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2导通,以使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导通,则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3的第一端的电位变为高电平,促使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导通,以致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导通,从而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控制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导通,从而使所述电源3持续为所述计算机控制器供电。
同理,当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检测到有人时会输出一个由高到低的瞬间脉冲信号给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2,促使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3导通,以使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Q1导通,则所述第三电解电容C3的第一端的电位变为高电平,促使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5导通,以致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导通,从而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控制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导通,从而使所述电源3持续为所述计算机控制器供电。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满足预设条件以进入休眠模式时,这时所述计算机控制器关闭所述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6,从而使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Q4断开,只有当所述电源3开关打开或者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检测到有人时,设备才会重新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智能控制电路100中,由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1在接收到电源3或人体感应电路单元4的唤醒信号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2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在预设时间内唤醒计算机控制器。因此,较好地降低设备在待机时的功耗,提升了设备使用寿命,且较好地滤除干扰信号,结构简单及成本低。此外,当人体接近时,能够自动开启,因而更智能化,用户体验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控制电路1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智能控制电路,用于与计算机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感应电路单元、信号传递电路单元及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用于与电源及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或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唤醒信号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在预设时间内唤醒所述计算机控制器;
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稳压器、抗干扰电感、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及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所述抗干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连接,所述抗干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抗干扰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启闭单元、第二启闭单元及第三启闭单元,所述第一启闭单元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开启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所述第二启闭单元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电源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启闭单元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包括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第一分压电阻及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启闭单元及所述第三启闭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闭单元包括第一电解电容、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第二限流电阻及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启闭单元包括第二电解电容、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第三限流电阻及第三分压电阻,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人体感应电路单元的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包括第四启闭单元、第五启闭单元及推延控制单元;所述第四启闭单元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连接,并用于与所述电源及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五启闭单元输入的开启信号唤醒所述计算机控制器;所述第五启闭单元与所述推延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所述推延控制单元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后延时预设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五启闭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推延电路单元还包括第六启闭单元,所述第六启闭单元与所述第四启闭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四启闭单元开启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启闭单元包括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第四分压电阻及第四限流电阻,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计算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极型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启闭单元包括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第五限流电阻及第五分压电阻,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推延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传递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6869.2U CN211349333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智能控制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6869.2U CN211349333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智能控制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49333U true CN211349333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3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36869.2U Active CN211349333U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智能控制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49333U (zh) |
-
2019
- 2019-09-17 CN CN201921536869.2U patent/CN2113493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76006U (zh) | 一种智能家电电源控制系统 | |
CN203313417U (zh) | 一种无线路由器 | |
CN202995349U (zh) | 微功耗待机系统及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 | |
CN109890115B (zh) | 一种智能灯控系统及其闪断控制电路 | |
CN203258794U (zh) | 一种低待机功耗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2096999B (zh) | 超微功耗待机遥控节电控制器 | |
CN211349333U (zh) | 智能控制电路 | |
CN210223026U (zh) | 低功耗实现电路、wifi模块以及遥控器 | |
CN111969985A (zh) | 一种基于延时复位的智能单火开关上电方法 | |
CN204014084U (zh) | 一种无线网络终端设备 | |
CN110888368A (zh) | 一种卫生间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3520086U (zh) | 定时控制器 | |
CN201927170U (zh) | 超微功耗待机遥控节电控制装置 | |
CN106873386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
CN210015511U (zh) | 基于无线通讯模块的通用传感控制系统 | |
CN206181453U (zh) | 一种微波感应小夜灯 | |
CN105700413A (zh) | 一种低功耗的蓝牙开关装置 | |
CN104320117A (zh) | 一种红外感应空调开关控制装置 | |
CN204731547U (zh) | 智能办公室节能控制装置 | |
CN104124766A (zh) |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发射端及其唤醒方法 | |
CN110545598B (zh) | 一种设备电源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202694056U (zh) | 家用电器的自动断电节能装置 | |
CN203364341U (zh) | 一种空调节能控制器 | |
CN107707230B (zh) | 智控联控电源开关 | |
CN201868834U (zh) | 一种家电节能控制开关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