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8831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8831U
CN211348831U CN201922346136.9U CN201922346136U CN211348831U CN 211348831 U CN211348831 U CN 211348831U CN 201922346136 U CN201922346136 U CN 201922346136U CN 211348831 U CN211348831 U CN 211348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optica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61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琪琪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61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8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8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8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光阑;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光学成像镜头满足如下关系式:f/EPD<1.5;2mm<ImgH×EPD/f<3mm;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P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各种设备的人机交互功能、环境识别功能等功能越来越完善和丰富,同时要求设备的精度、灵敏度等性能也越来越高。
例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而AR技术中为了获取环境信息,需要设备能够识别真实环境、三维场景。在一些工作环境中,例如手机等设备在使用时,期望其上的摄像模组能够以较高的分辨率工作。摄像模组中通常设置有电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类型的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类型的图像传感器,并设置有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可以接受物侧的光线,成像光线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路行进并照射到图像传感器上,进而由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形成图像数据。
在获取环境信息时,可利用飞行时间测距法(Time of Flight,ToF),该技术通常采用传感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该近红外光遇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再通过计算发射和反射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以产生深度信息。ToF法的测量精度较高,对环境适应性较好,可识别的深度较深,因此在手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场景中的应用前景较好。
为了满足成像要求,市场期望一种具有大光圈、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镜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镜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光阑;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中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镜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如下关系式:2mm<ImgH×EPD/f<3mm;其中, 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P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如下关系式:f/EPD<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0.3<f1/(f3+f4)<1.3,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1.1<f/(R7+R8)<-0.7,其中,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1.5<R9/R10<2.2,其中,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满足80°<FOV<8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1.1<(CT3+T34)/CT4<1.4,其中,CT3 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3.5<SL/(CT1+T12+CT2)<3.8,其中, SL是光阑和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1是第一透镜在上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4.6<f45/(CT4+CT5)<5.7,其中,f45 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是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1.7<SAG42/SAG22<2.5,其中,SAG42 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 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关系式:2.8<DT51/(SAG51+SAG52)<5.8,其中,DT51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SAG51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工作波段是900nm至1000nm。
本申请采用了五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高分辨率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例如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的各个组元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和镜片面型曲率,来有效的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示例性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以及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可满足2mm< ImgH×EPD/f<3mm。更具体地,f、EPD以及ImgH可进一步满足2.05mm<ImgH×EPD/f<2.40 mm。通过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入瞳直径以及像高匹配,能够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光圈特性及其大像面特性。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高分辨率且能够实现较好的背景虚化的用途。
示例性地,总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还可满足f/EPD<1.5。更具体地,f和EPD进一步可满足1.3<f/EPD<1.43。通过进一步限定总有效焦距与入瞳直径的比值,能够更好地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大光圈特性及其大像面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可满足条件式80°<FOV<85°,其中, 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更具体地,FOV进一步可满足81.0°<FOV<82.0°。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能够保证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拍摄视野具有较大的范围,进而使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图像信息。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及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0.3<f1/(f3+f4)<1.3。更具体地,f1、f3以及f4进一步可满足0.35<f1/(f3+f4)<1.25。通过使第一透镜的光焦度、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匹配,能够使光学成像镜头很好地实现光学特性,并可有效地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色差及其像散。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以及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1<f/(R7+R8)<-0.7。更具体地,f、R7 以及R8进一步可满足-1.05<f/(R7+R8)<-0.75。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两个镜面的曲率半径,并控制总有效焦距与这两个曲率半径之和的比值,使第四透镜承担了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光焦度的主要部分,进而使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得到较好的分配,并可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设置其它透镜的光焦度而补偿第四透镜,例如同时满足0.3<f1/(f3+f4)<1.3,可进一步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可满足1.5<R9/R10<2.2。更具体地,R9与R10进一步可满足1.55 <R9/R10<2.15。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两个镜面的曲率半径,一方面有利于使用第五透镜来对其物侧方向的透镜的光焦度进行补偿,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以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1.1 <(CT3+T34)/CT4<1.4。通过使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间隔距离匹配,能够很好地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中心视场处的鬼影和该处的像差,进而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光阑和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SL、第一透镜在上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3.5<SL/(CT1+T12+CT2)<3.8。更具体地,SL、CT1、T12 以及CT2进一步可满足3.55<SL/(CT1+T12+CT2)<3.75。通过控制光阑的位置,使光阑的位置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匹配,一方面可以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前端(朝向物侧的部分)的尺寸,另一方面,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慧差及畸变得到就很好的矫正。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f45、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4.6<f45/(CT4+CT5)<5.7。更具体地,CT4、f45以及CT5进一步可满足4.65<f45/(CT4+CT5)<5.68。通过使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二者的组合焦距与二者的中心厚度之和的比值,可以很好地对位于第四透镜的物侧方向的透镜的光焦度进行补偿,并有效地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近轴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可满足1.7<SAG42/SAG22<2.5。更具体地,SAG42和SAG22进一步可满足1.75<SAG42/SAG22<2.49。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的比值,有利于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外像差,进而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1、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以及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 可满足2.8<DT51/(SAG51+SAG52)<5.8。通过使第五透镜的两个镜面的矢高之和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匹配,能够有效地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此外,还能够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角度(Chief Ray Angle,CRA),使该光学成像镜头的CRA能够与感光芯片的CRA 较好的匹配。
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应用于900nm至10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传感器向物侧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该近红外光遇到物体后反射,反射后的近红外光可被光学成像镜头接收。通过计算发出的近红外光与接收到的反射光之间的时间差或相位差,可换算出被拍摄的景物中该物体相对传感器的距离等深度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成像系统的体积、降低成像系统的敏感度并提高成像系统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同时,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具备大光圈、高分辨率等优良光学性能。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061
表1
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的值是3.49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56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94mm。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06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0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9607E-02 -3.3250E-02 2.6343E-02 -2.5580E-02 1.2613E-02 -1.8200E-03 -1.1600E-03 3.9100E-04 0.0000E+00
S2 1.1094E-02 -6.1880E-02 2.1170E-01 -5.2453E-01 7.6481E-01 -6.8549E-01 3.6930E-01 -1.0957E-01 1.3793E-02
S3 -6.3040E-02 3.3996E-02 -1.2687E-01 2.7126E-01 -3.9257E-01 3.5812E-01 -1.9730E-01 6.0273E-02 -7.8500E-03
S4 -1.3225E-01 4.6385E-02 3.1920E-03 -4.0880E-02 4.0166E-02 -1.5440E-02 -6.5000E-04 2.1940E-03 -4.7000E-04
S5 -1.5007E-01 3.3141E-02 -1.9242E-01 4.1576E-01 -5.0715E-01 3.8277E-01 -1.7763E-01 4.6012E-02 -5.0600E-03
S6 1.1951E-02 -6.9260E-02 1.1923E-02 5.5122E-02 -6.4020E-02 3.4639E-02 -1.0310E-02 1.5330E-03 -7.6000E-05
S7 5.0615E-02 3.5532E-02 -1.6388E-01 2.4009E-01 -2.0819E-01 1.1398E-01 -3.7750E-02 6.8090E-03 -5.1000E-04
S8 1.4901E-01 -2.2525E-01 3.2184E-01 -3.5597E-01 2.6548E-01 -1.2750E-01 3.7681E-02 -6.1800E-03 4.2800E-04
S9 -5.8630E-02 2.3500E-03 3.9280E-03 -3.4200E-03 2.0580E-03 -7.4000E-04 1.4900E-04 -1.6000E-05 6.8900E-07
S10 4.9870E-03 -2.3130E-02 1.4509E-02 -5.8300E-03 1.6160E-03 -3.0000E-04 3.6100E-05 -2.4000E-06 6.9900E-08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的值是3.49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58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95mm。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071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081
表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5594E-02 -2.2660E-02 -9.5400E-03 4.1935E-02 -6.4470E-02 5.2028E-02 -2.3440E-02 5.4290E-03 -4.8000E-04
S2 8.1240E-03 -5.3400E-02 1.7884E-01 -4.2454E-01 5.9102E-01 -5.0924E-01 2.6623E-01 -7.7360E-02 9.6160E-03
S3 -7.2530E-02 8.5674E-02 -2.5046E-01 4.6578E-01 -5.9021E-01 4.8338E-01 -2.4450E-01 6.9513E-02 -8.5000E-03
S4 -2.5954E-01 2.6145E-01 -3.2007E-01 3.6195E-01 -3.2894E-01 2.1257E-01 -8.9210E-02 2.1569E-02 -2.2800E-03
S5 -2.0546E-01 1.2236E-01 -2.2787E-01 2.7802E-01 -2.2308E-01 1.1814E-01 -4.1070E-02 8.6090E-03 -8.2000E-04
S6 7.4913E-02 -1.2087E-01 3.4094E-02 4.7739E-02 -5.5720E-02 2.7129E-02 -7.0300E-03 9.1100E-04 -4.3000E-05
S7 7.1538E-02 -7.1190E-02 7.1070E-02 -6.4410E-02 4.8942E-02 -2.2760E-02 5.8000E-03 -7.3000E-04 3.3100E-05
S8 1.3793E-01 -2.0145E-01 2.6461E-01 -2.6221E-01 1.7712E-01 -7.7840E-02 2.1334E-02 -3.2900E-03 2.1600E-04
S9 -9.4880E-02 4.6735E-02 -2.7770E-02 1.3631E-02 -4.5500E-03 9.8200E-04 -1.3000E-04 9.7200E-06 -3.1000E-07
S10 -2.3370E-02 5.5370E-03 -3.1100E-03 1.5380E-03 -4.6000E-04 8.0900E-05 -8.3000E-06 4.5600E-07 -1.1000E-08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的值是3.50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62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95mm。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091
表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4.6275E-02 -3.6940E-02 2.5720E-02 -1.8520E-02 6.4900E-04 9.2970E-03 -6.9100E-03 2.0550E-03 -2.1000E-04
S2 8.4930E-03 -5.5230E-02 1.6629E-01 -3.7075E-01 4.9218E-01 -4.0578E-01 2.0369E-01 -5.7010E-02 6.8470E-03
S3 -6.8940E-02 9.7928E-02 -2.8925E-01 5.3687E-01 -6.6389E-01 5.2713E-01 -2.5788E-01 7.0761E-02 -8.3400E-03
S4 -2.6805E-01 3.3195E-01 -4.4908E-01 5.0590E-01 -4.3375E-01 2.6032E-01 -1.0134E-01 2.2800E-02 -2.2500E-03
S5 -2.1532E-01 1.7418E-01 -2.5192E-01 2.4981E-01 -1.7134E-01 7.7308E-02 -2.2160E-02 3.7440E-03 -2.9000E-04
S6 6.9452E-02 -1.2127E-01 8.6959E-02 -4.2840E-02 1.7536E-02 -7.1000E-03 2.4260E-03 -5.1000E-04 4.5300E-05
S7 8.0732E-02 -1.1163E-01 1.3241E-01 -1.1374E-01 7.2301E-02 -2.9450E-02 6.8670E-03 -7.9000E-04 3.0200E-05
S8 7.0153E-02 -6.9470E-02 6.9425E-02 -5.8000E-02 3.6259E-02 -1.5350E-02 4.2110E-03 -6.7000E-04 4.5200E-05
S9 -1.1906E-01 6.0143E-02 -2.8250E-02 1.1056E-02 -3.2000E-03 6.3900E-04 -8.2000E-05 6.0500E-06 -1.9000E-07
S10 -6.3240E-02 3.5165E-02 -1.7760E-02 6.7310E-03 -1.7800E-03 3.1200E-04 -3.5000E-05 2.1800E-06 -5.9000E-08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的值是3.49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56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95mm。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01
表7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5.0672E-02 -3.8540E-02 2.1669E-02 -1.2700E-02 -2.8300E-03 9.7400E-03 -6.5700E-03 1.9310E-03 -2.0000E-04
S2 1.3593E-02 -6.7360E-02 2.0412E-01 -4.5734E-01 6.1354E-01 -5.1132E-01 2.5875E-01 -7.2720E-02 8.7290E-03
S3 -6.5660E-02 9.7599E-02 -2.9712E-01 5.6019E-01 -6.9888E-01 5.5786E-01 -2.7393E-01 7.5480E-02 -8.9400E-03
S4 -2.4818E-01 3.0010E-01 -3.8261E-01 3.9959E-01 -3.2137E-01 1.8472E-01 -7.0210E-02 1.5668E-02 -1.5500E-03
S5 -2.0919E-01 1.7592E-01 -2.5159E-01 2.6063E-01 -1.9428E-01 9.8498E-02 -3.2530E-02 6.3550E-03 -5.6000E-04
S6 5.9543E-02 -1.1200E-01 9.7713E-02 -6.6990E-02 3.8638E-02 -1.7770E-02 5.6790E-03 -1.0700E-03 8.6900E-05
S7 7.7883E-02 -1.0142E-01 1.1370E-01 -9.4850E-02 5.9441E-02 -2.3870E-02 5.4660E-03 -6.2000E-04 2.2600E-05
S8 6.5845E-02 -5.7050E-02 4.4676E-02 -2.6890E-02 1.1937E-02 -3.4900E-03 7.1900E-04 -1.0000E-04 7.1500E-06
S9 -1.0735E-01 4.9289E-02 -2.3530E-02 1.0390E-02 -3.4600E-03 7.9100E-04 -1.2000E-04 9.6000E-06 -3.4000E-07
S10 -6.8250E-02 3.5061E-02 -1.6860E-02 6.3180E-03 -1.6900E-03 3.0300E-04 -3.4000E-05 2.2200E-06 -6.2000E-08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的值是3.49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58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95mm。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11
表9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12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21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 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的值是3.50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66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95mm。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22
表11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23
Figure BDA0002333541110000131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 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6
f/EPD 1.32 1.35 1.37 1.39 1.40 1.41
ImgH×EPD/f(mm) 2.23 2.19 2.15 2.12 2.11 2.09
f1/(f3+f4) 0.40 1.08 1.12 1.06 1.18 1.20
f/(R7+R8) -0.96 -1.03 -0.86 -0.79 -0.97 -0.88
R9/R10 2.12 1.91 1.59 1.65 1.96 1.59
FOV(°) 81.4 81.9 81.8 81.7 81.8 81.8
(CT3+T34)/CT4 1.19 1.37 1.36 1.37 1.39 1.38
SL/(CT1+T12+CT2) 3.66 3.60 3.67 3.64 3.64 3.71
f45/(CT4+CT5) 4.67 5.52 5.11 5.66 5.49 4.96
SAG42/SAG22 2.48 1.95 1.78 1.76 1.90 1.81
DT51/(SAG51+SAG52) 5.73 3.32 2.82 4.23 3.85 2.86
表1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红外传感器,其包括: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红外线发射器和感光芯片。红外线发射器用于向物侧发出近红外光,近红外光的波段位于900nm至1000nm之间。感光芯片,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感光芯片用于接收物侧基于近红外光的反射光线。感光芯片用于成像,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红外传感器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红外传感器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红外线发射器发出近红外线,还通过感光芯片接受反射光线携带的信息,以用于计算得到物侧的深度信息。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2)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光阑;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如下关系式:
f/EPD<1.5;
2mm<ImgH×EPD/f<3mm;
其中,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PD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ImgH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0.3<f1/(f3+f4)<1.3,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1<f/(R7+R8)<-0.7,其中,R7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是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5<R9/R10<2.2,其中,R9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80°<FOV<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1<(CT3+T34)/CT4<1.4,其中,CT3是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4是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4是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3.5<SL/(CT1+T12+CT2)<3.8,其中,SL是所述光阑和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1是所述第一透镜在上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2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4.6<f45/(CT4+CT5)<5.7,其中,f45是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CT4是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是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7<SAG42/SAG22<2.5,其中,SAG42是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2.8<DT51/(SAG51+SAG52)<5.8,其中,DT51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SAG51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工作波段是900nm至1000nm。
12.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光阑;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如下关系式:
2mm<ImgH×EPD/f<3mm;
80°<FOV<85°;
其中,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PD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ImgH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0.3<f1/(f3+f4)<1.3,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1<f/(R7+R8)<-0.7,其中,R7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是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f/EPD<1.5。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5<R9/R10<2.2,其中,R9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1<(CT3+T34)/CT4<1.4,其中,CT3是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4是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4是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3.5<SL/(CT1+T12+CT2)<3.8,其中,SL是所述光阑和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1是所述第一透镜在上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2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4.6<f45/(CT4+CT5)<5.7,其中,f45是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CT4是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是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1.7<SAG42/SAG22<2.5,其中,SAG42是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关系式:2.8<DT51/(SAG51+SAG52)<5.8,其中,DT51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SAG51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工作波段是900nm至1000nm。
CN201922346136.9U 2019-12-24 2019-12-24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11348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6136.9U CN21134883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6136.9U CN21134883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8831U true CN21134883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1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6136.9U Active CN21134883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88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7089B2 (en) 2020-01-16 2022-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five lenses of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7089B2 (en) 2020-01-16 2022-1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five lenses of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913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167901B (zh) 摄像镜头
CN10743647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761737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031620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7783258B (zh) 投影镜头
CN108802972B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201245758A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CN111443460B (zh) 摄像镜头
CN1083987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18747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1765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9084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175938A (zh) 摄像镜头
CN110687665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2782835B (zh) 光学成像镜头和指纹识别装置
CN211348831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5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4377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6210174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225560U (zh) 光学成像镜头和指纹识别装置
CN210626763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2905677U (zh) 摄像镜头组
CN211318863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086762U (zh) 摄像镜头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