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6568U -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 Google Patents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6568U
CN211346568U CN201921969970.7U CN201921969970U CN211346568U CN 211346568 U CN211346568 U CN 211346568U CN 201921969970 U CN201921969970 U CN 201921969970U CN 211346568 U CN211346568 U CN 211346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module
detonator
tube shell
convers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99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珊
王清正
龚晓强
刘定豪
宋建
王婧思
卢凯
孙守富
甘吉平
苏陆
李健
毛得春
毛龙飞
聂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Yumei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ongder Shid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ongder Shid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ongder Shidai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699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6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6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6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包括管状外壳,所述管状外壳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点火头、延期药、起爆药、猛炸药,所述药头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导线引出管状外壳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通过在点火头的接收侧设置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将起爆器发送的高电压转换为本安电压,通过降低工作电压从而防止高压起爆过程中产生电火花而误爆的问题,以提高起爆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而且将管状外壳分为延时段与爆破段,分开储藏与运输,从而大大提高了雷管的储藏安全、运输安全及起爆安全。

Description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雷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背景技术
目前,雷管作为炸药的主要起爆装置,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多为数码雷管,为进一步监管危险民爆物品,国家在多年前就开始推广数码雷管的使用,便于对危险物品的监管。然在数码雷管推广的过程中,目前使用的数码延期电子雷管在浅孔爆破、井巷掘进爆破、基桩孔爆破、隧道爆破、边坡爆破以及相邻炮孔间距较小的爆破环境中容易产生部分炮孔拒爆,引起盲炮的问题,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和巨大经济损失。这是由于数码电子雷管是通过有线通讯连接,在需要使用多个爆破雷管的方案中,爆破产生的高温、高压、爆破冲击波会因爆炸时序不同引起电磁干扰较后起爆的电子芯片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控制延期雷管易受干扰而导致影响爆破、产生盲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包括管状外壳,所述管状外壳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点火头、延期药、起爆药、猛炸药,所述药头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导线引出管状外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上设有过压保护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产品型号为TPS5430DDAR 5V电源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侧连接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单片机与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单片机与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均连接通讯接口,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连接储能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安全放电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及点火控制模块,所述安全放电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均连接储能模块,所述点火控制模块连接点火头。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外壳包括延时管壳与起爆管壳,所述延时管壳与起爆管壳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延时管壳内设有点火头、延期药及起爆药,所述起爆管壳内设有猛炸药。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管壳与起爆管壳的连接处设有保护套或PVC胶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通过在点火头的接收侧设置本安电源转换模块,将起爆器发送的高电压转换为本安电压,通过降低工作电压从而防止高压起爆过程中产生电火花而误爆的问题,以提高起爆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而且将管状外壳分为延时段与爆破段,分开储藏与运输,从而大大提高了雷管的储藏安全、运输安全及起爆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
1、管状外壳;2、点火头;3、延期药;4、起爆药;5、猛炸药;6、本安电源转换模块;7、过压保护模块;8、电源管理模块;9、单片机;10、充电控制模块;11、储能模块;12、安全放电模块;13、电压检测模块;14、点火控制模块;15、通讯接口;16、延时管壳;17、起爆管壳;18、螺纹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包括管状外壳1,所述管状外壳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点火头2、延期药3、起爆药4、猛炸药5,所述药头连接起爆装置,所述起爆装置包括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的接收侧引出管状外壳1连接起爆器,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的输出侧连接点火头2。本实施例中本安电源控制模块的产品型号优选为TPS5430DDAR 5V电源芯片,用于将起爆器发送的高压电转换为5V的本安电,以用于点火器使用,通过降低工作电压从而防止高压起爆过程中产生电火花而误爆的问题,以提高起爆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的接收侧上设有过压保护模块7,如16V过电压保险丝,所述过压保护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起爆器,过压保护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若超过16伏特的电流,或者12安限制电流通过过压保护模块7,过压保护模块7内的保险装置自动熔断,使电流不能直接进入点火头2,致使大电流或大电压不能起爆,保证点火安全。过压保护模块7同时能够保护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处于安全电环境内,保证了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正常工作。过压保护模块7还可为自恢复保险丝,由经过特殊处理的聚合树脂及分布在里面的导电粒子组成。在正常操作下,聚合树脂紧密地将导电粒子,束缚在结晶状的结构外,构成链状导电电通路,此时的自恢复保险丝为低阻状态,线路上流经自恢复保险丝的电流所产生的热能小,不会改变晶体结构。当线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流经自恢复保险丝的大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聚合树脂融化,体积迅速增长,形成高阻状态,工作电流迅速减小,从而对电路进行限制和保护。当故障排除后,自恢复保险丝重新冷却结晶,体积收缩,导电粒子重新形成导电通路,自恢复保险丝恢复为低阻状态,从而完成对电路的保护,无须人工更换。
实施例3
为了满足现有监管标准,在其连接起爆器后需要上传雷管数据,以供起爆器采集、识别、上传储存。如图3所示,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的输出侧连接电源管理模块8,所述电源管理模块8分别连接单片机9与充电控制模块10,所述充电控制模块10连接储能模块11,所述单片机9分别连接安全放电模块12、电压检测模块13及点火控制模块14,所述安全放电模块12、电压检测模块13均连接储能模块11,所述点火控制模块14连接点火头2,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6与单片机9的输入侧均连接通讯接口15。所述单片机9的产品型号为STM32F103RET6,用于接收起爆器信号,上传雷管代码、型号、规格、位置编号等雷管信息,或者控制点火控制模块14进行点火起爆;电源管理模块8的产品型号为IC-POWER-LDO-RT91933.3V电源芯片,用于为单片机9提供3.3V电源电压;所述充电控制模块10的产品型号为TP4056充电芯片,用于接收单片机9的信号对储能模块11进行充电;所述储能模块11为电容,如10uf/35v电容,安全放电模块12用于接收单片机9的信号为储能模块11放电,准备放电之前先对电容进行充电,当停止放炮时,单片机9通过给安全放电模块12发送指令,接到指令后放电模块将电容中的电消耗掉,确保雷管的安全;所述电压检测模块13的产品型号为CN1185芯片,用于检测储能模块11的工作电压,若储能模块11的电压超过设定的本安电压阈值,则发送报警信号为单片机9,以停止本次点火起爆;所述点火控制模块14为KAQW210芯片,用于接收单片机9的点火信号,控制储能模块11的放电给点火头2的点火。
实施例4
由于现有的雷管均为一体式结构,雷管内的起爆药4极易被引爆,但是起爆的能量特别低,如果只是雷管中的起爆药4爆炸,威力非常小,对人的伤害不大,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而猛炸药5的威力很大,又不易自爆,只有外界给予相当大的能量刺激时才能使其爆炸,因此在生产、运输和贮存的过程中会因为撞击、静电或摩擦等安全感度问题而引起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4所示,将管状外壳1分为延时管壳16与起爆管壳17两段结构,所述延时管壳16与起爆管壳17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18,所述延时管壳16内设有点火头2、延期药3及起爆药4,所述起爆管壳17内设有猛炸药5,将猛炸药5与起爆药4分开运输,可保证运输及储藏安全。延时管壳16与起爆管壳17均有与其配套螺纹连接的密封帽,便于储藏、运输时药粉的干燥、防漏,组装雷管时只需卸下密封帽,然后拼装。所述延时管壳16与起爆管壳17的连接处设有保护套或PVC胶带,用于对延时管壳16与起爆管壳17之间连接位置的加固,还用于连接缝隙的密封。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包括管状外壳,所述管状外壳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点火头、延期药、起爆药、猛炸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头连接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导线引出管状外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上设有过压保护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产品型号为TPS5430DDAR 5V电源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侧连接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单片机与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单片机与本安电源转换模块的接收侧均连接通讯接口,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连接储能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安全放电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及点火控制模块,所述安全放电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均连接储能模块,所述点火控制模块连接点火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外壳包括延时管壳与起爆管壳,所述延时管壳与起爆管壳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延时管壳内设有点火头、延期药及起爆药,所述起爆管壳内设有猛炸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管壳与起爆管壳的连接处设有保护套或PVC胶带。
CN201921969970.7U 2019-11-14 2019-11-14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Active CN211346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9970.7U CN211346568U (zh) 2019-11-14 2019-11-14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69970.7U CN211346568U (zh) 2019-11-14 2019-11-14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6568U true CN211346568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69970.7U Active CN211346568U (zh) 2019-11-14 2019-11-14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6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43275U (zh) 电子雷管控制芯片
CN110044224A (zh) 一种无发火电容的电子雷管及其起爆系统
CA1152377A (en) Blasting cap including an electronic module for storing and supplying electrical energy to an ignition assembly
CN107246828A (zh) 一种电子雷管组网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09978744U (zh) 一种无发火电容的电子雷管
KR101815512B1 (ko) 터널 발파용 비전기식 뇌관의 기폭장치
CN201218702Y (zh) 电子雷管控制芯片
CN112254592B (zh) 一种电子雷管前端控制电路
CN108645295A (zh) 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28916A (zh) 煤矿许用的数码电子雷管及其芯片和电子模块
CN201218703Y (zh) 电子雷管控制芯片
CA2820860C (en) Detonation of explosives
CN201935635U (zh) 一种电子延时点火装置
CN109489507B (zh) 基于直列式引信的自毁装置
CN208872184U (zh) 一种电子雷管组件
CN212692702U (zh) 一种具有电流自检和稳压功能的高可靠性电子雷管起爆器
CN211346568U (zh) 本安型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CN114111478B (zh) 一种电子雷管与导爆索联用的起爆网路及其施工方法
CN212378621U (zh) 一种加强型电子引火件及其电子雷管
CN114485300B (zh) 一种煤矿许用型电子延期模块
CN201041481Y (zh) 矿用隔爆型电磁雷管发爆器
CN217032216U (zh) 一种安全型电子雷管控制模块
CN203083460U (zh) 一种耐高电压电子雷管
CN211522066U (zh) 高稳定非电延时起爆雷管
CN201688780U (zh) 延时电火花装置及延时电雷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5

Address after: Room 401, Unit 2, Building 15, No. 1518, Wuyishan Road, Xuecheng District,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u Yume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58th Floor, 9th Floor, No.1 Suzhou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ONGDER SHIDAI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