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0743U -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0743U
CN211340743U CN201921773229.3U CN201921773229U CN211340743U CN 211340743 U CN211340743 U CN 211340743U CN 201921773229 U CN201921773229 U CN 201921773229U CN 211340743 U CN211340743 U CN 211340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foundation
foundation
pile
road
precast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32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文奇
杨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henzho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32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0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0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0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涉及建筑地基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一道路地基形成坡面的第二道路地基,第一道路地基内侧设有水泥搅拌桩,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以及第二道路地基内设置有若干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预制管桩沿其自身轴向四周设有若干抱杆,抱杆倾斜设置且抱杆上端抵接于预制管桩的桩身,抱杆另一端呈放射型插接于地底。而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的过渡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相互结合过渡,同一断面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式,同时在预制管桩周身设置的抱杆,能够有效的提高承载力,对于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的坡面形成良好的保护,提高了整体路堤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地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规范中地基处理方式一般有:CFG桩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这些地基处理方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耗时太长、人工成本占比太大、难以保证成桩质量。现在人工成本在整个工程造价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30%,而且还在持续上涨。其中,CFG桩、水泥搅拌桩等每天每台桩机只能打6到8根,而且CFG桩、水泥搅拌桩打完桩后至少要等28天后才能开挖基槽,耗时长,大大提高建筑成本。
在公开号为CN2085865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桩复合地基。包括下层和上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为预制管桩层,上层为褥垫层,预制管桩层里相邻的预制管桩之间相互隔开;所述预制管桩顶端封闭,所述褥垫层由砂石混合而成,褥垫层铺垫在地面及预制管桩顶面上,褥垫层覆盖面积大于预制管桩所在范围。设计时,桩顶标高比基础底板底标高低300到400mm。所述相邻的预制管桩之间距离为预制管桩直径的3.5至4.5倍。同一建筑单体地基可以打入多根预制管桩,同一位置的上下两根预制管桩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具体桩长、桩径、桩间距可根据不同项目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配置,桩顶标高比基础底板底标高低300至400mm。
上述方式对于预制管桩的承载力要求较高,且在斜坡上,要求则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通过设置的抱杆结构可以对预制管桩提供一个支持力,使预制管桩的承载力更强,同时由于抱杆的存在能够提高抗滑移能力以及抗下沉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包括第一道路地基,与所述第一道路地基形成坡面的第二道路地基,第一道路地基内侧设有水泥搅拌桩,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以及第二道路地基内设置有若干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桩沿其自身轴向四周设有若干抱杆,所述抱杆倾斜设置且所述抱杆上端抵接于所述预制管桩的桩身,所述抱杆另一端呈放射型插接于地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道路地基的位置采用水泥搅拌桩,第二道路地基的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而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的过渡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相互结合过渡,同一断面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式,同时在预制管桩周身设置的抱杆,能够有效的提高承载力,对于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的坡面形成良好的保护,提高了整体路堤的安全性。
所述预制管桩呈台型设置,所述预制管桩上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下端的横截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圆柱,圆台的承载力优于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管桩包括桩帽和承接管,且所述桩帽的宽度大于所述承接管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管桩主要通过桩帽形成第二道路地基的承托,且桩帽和承接管之间的宽度差使得桩帽的下沉移动受到相对约束,而桩帽承托上层路堤的相关结构后减少了过渡位置的下沉量。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管靠近所述桩帽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环槽,所述环槽上浇筑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通过环槽形成内嵌的容腔,此时环槽内填充混凝土实现承接管的承托固定,减少了承接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活动量,提高了承接管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道路地基靠近桩帽的上侧铺设有砂砾垫层,所述砂砾垫层上铺设有石灰土分层,所述石灰土分层与所述砂砾垫层之间设有土工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砾垫层作为基层铺设结构具有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的特点,而石灰土实现较为密实的铺设过程,本方案中将石灰土分层的压实度控制在93%以上,以夯实地基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搅拌桩沿其所述第一道路地基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道路地基,并在所述第二道路地基内等间隔分布,第二道路地基底侧的水泥搅拌桩与第二道路地基底侧的预制管桩交错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道路地基底侧同样设有水泥搅拌桩,该水泥搅拌桩对于第二道路地基作为额外承托的结构提高了第二道路地基的抗沉降能力,实际施工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可将少量预应力管桩与水泥搅拌桩进行替换,且保持交错设置,依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管空芯设置,所述承接管内侧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承接管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通过加强件保持内部结构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为钢筋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筋笼的螺旋筋箍限制其他钢筋条在被挤压后向外弯曲的趋势,从而使结构强度增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道路地基的位置采用水泥搅拌桩,第二道路地基的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而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的过渡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相互结合过渡,同一断面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式,同时在预制管桩周身设置的抱杆,能够有效的提高承载力,对于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的坡面形成良好的保护,提高了整体路堤的安全性;
(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管桩主要通过桩帽形成第二道路地基的承托,且桩帽和承接管之间的宽度差使得桩帽的下沉移动受到相对约束,而桩帽承托上层路堤的相关结构后减少了过渡位置的下沉量;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道路地基底侧同样设有水泥搅拌桩,该水泥搅拌桩对于第二道路地基作为额外承托的结构提高了第二道路地基的抗沉降能力,实际施工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可将少量预应力管桩与水泥搅拌桩进行替换,且保持交错设置,依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中预制管桩与加强件的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道路地基;2、第二道路地基;3、水泥搅拌桩;4、预制管桩;41、桩帽;42、承接管;43、混凝土;5、抱杆;6、砂砾垫层;7、石灰土分层;8、土工格栅;9、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所披露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包括第一道路地基1,与第一道路地基1形成坡面的第二道路地基2,第一道路地基1内侧设有水泥搅拌桩3。第一道路地基1与第二道路地基2之间以及第二道路地基2内设置有若干预制管桩4,预制管桩4沿其自身轴向四周设有若干抱杆5,抱杆5倾斜设置且抱杆5上端抵接于预制管桩4的桩身,抱杆5另一端呈放射型插接于地底。第一道路地基1的位置采用水泥搅拌桩3,第二道路地基2的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而第一道路地基1与第二道路地基2的过渡位置采用预制管桩4和水泥搅拌桩3相互结合过渡,同一断面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式,同时在预制管桩4周身设置的抱杆5,能够有效的提高承载力,对于第一道路地基1与第二道路地基2之间的坡面形成良好的保护,提高了整体路堤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水泥搅拌桩3沿其第一道路地基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道路地基2,并在第二道路地基2内等间隔分布,第二道路地基2底侧的水泥搅拌桩3与第二道路地基2底侧的预制管桩4交错分布。在第二道路地基2底侧同样设有水泥搅拌桩3,该水泥搅拌桩3对于第二道路地基2作为额外承托的结构提高了第二道路地基2的抗沉降能力,实际施工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可将少量预应力管桩与水泥搅拌桩3进行替换,且保持交错设置,依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如图1所示,第二道路地基2靠近桩帽41的上侧铺设有砂砾垫层6,砂砾垫层6上铺设有石灰土分层7,石灰土分层7与砂砾垫层6之间设有土工格栅8。砂砾垫层6作为基层铺设结构具有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的特点,而石灰土实现较为密实的铺设过程,本方案中将石灰土分层7的压实度控制在93%以上,以夯实地基基础。
如图1和图2所示,预制管桩4呈台型设置,预制管桩4上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下端的横截面积,相较于圆柱,圆台的承载力优于圆柱。预制管桩4包括桩帽41和承接管42,且桩帽41的宽度大于承接管42的直径。预应力管桩主要通过桩帽41形成第二道路地基2的承托,且桩帽41和承接管42之间的宽度差使得桩帽41的下沉移动受到相对约束,而桩帽41承托上层路堤的相关结构后减少了过渡位置的下沉量。承接管42靠近桩帽41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环槽(图中未示出),环槽上浇筑有混凝土43,混凝土43为C25混凝土43。承接管42通过环槽形成内嵌的容腔,此时环槽内填充混凝土43实现承接管42的承托固定,减少了承接管42在竖直方向上的活动量,提高了承接管42的位置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承接管42空芯设置,承接管42内侧设有加强件9,加强件9与承接管42之间填充有混凝土43,混凝土43为C25混凝土43。承接管42通过加强件9保持内部结构的稳定。加强件9为钢筋笼。通过钢筋笼的螺旋筋箍限制其他钢筋条在被挤压后向外弯曲的趋势,从而使结构强度增强且钢筋笼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包括第一道路地基(1),与所述第一道路地基(1)形成坡面的第二道路地基(2),第一道路地基(1)内侧设有水泥搅拌桩(3),第一道路地基(1)与第二道路地基(2)之间以及第二道路地基(2)内设置有若干预制管桩(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桩(4)沿其自身轴向四周设有若干抱杆(5),所述抱杆(5)倾斜设置且所述抱杆(5)上端抵接于所述预制管桩(4)的桩身,所述抱杆(5)另一端呈放射型插接于地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桩(4)呈台型设置,所述预制管桩(4)上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下端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桩(4)包括桩帽(41)和承接管(42),且所述桩帽(41)的宽度大于所述承接管(4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2)靠近所述桩帽(41)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环槽,所述环槽上浇筑有混凝土(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道路地基(2)靠近桩帽(41)的上侧铺设有砂砾垫层(6),所述砂砾垫层(6)上铺设有石灰土分层(7),所述石灰土分层(7)与所述砂砾垫层(6)之间设有土工格栅(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搅拌桩(3)沿其所述第一道路地基(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道路地基(2),并在所述第二道路地基(2)内等间隔分布,第二道路地基(2)底侧的水泥搅拌桩(3)与第二道路地基(2)底侧的预制管桩(4)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42)空芯设置,所述承接管(42)内侧设有加强件(9),所述加强件(9)与承接管(42)之间填充有混凝土(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9)为钢筋笼。
CN201921773229.3U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Active CN211340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3229.3U CN21134074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3229.3U CN21134074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0743U true CN21134074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0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3229.3U Active CN21134074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0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275A (zh) * 2021-10-20 2021-12-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高架桥下地基加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275A (zh) * 2021-10-20 2021-12-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高架桥下地基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094C (zh) 圆形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
CN1107778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CN201873997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211340743U (zh) 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CN102535446B (zh) 大断面沉管灌注混凝土后压浆空心方桩及其制作方法
CN108086307B (zh) 钢管混凝土挖孔灌注复合微型桩
CN103290871B (zh) 一种导向沟施工方法
CN211851850U (zh) 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
CN102720203A (zh) 人工岛钢圆筒围堰的止水结构
CN112779914A (zh) 一种斜撑结构及其在基坑中组合支撑的施工方法
CN101793027A (zh) 一种桩心注浆静压锚杆桩
CN110685287A (zh) 一种带排水沟和挡土墙的双排桩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4151772U (zh) 一种刚性桩复合地基
CN215977211U (zh) 一种管桩联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CN213682141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1006645U (zh) 钻孔灌注桩加固结构
CN201635072U (zh) 一种桩心注浆静压锚杆桩成桩装置
CN210087321U (zh) 一种控制隧道沉降的桩基预加固支护结构
CN210507517U (zh) 一种适用于挡土墙加高的组合构件
CN210263006U (zh) 一种地基结构
CN103696428A (zh) 疏排重力式水泥土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90003B (zh) 复合承载式斜支撑方法及系统
CN114033214B (zh)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CN220057991U (zh) 一种用于新建基坑与现状箱涵交汇结合处的支护结构
CN203546731U (zh) 疏排重力式水泥土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