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936U -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0936U
CN211320936U CN201922143403.2U CN201922143403U CN211320936U CN 211320936 U CN211320936 U CN 211320936U CN 201922143403 U CN201922143403 U CN 201922143403U CN 211320936 U CN211320936 U CN 211320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chip
pull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34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杨境平
周斌诚
吴志堂
高翔
刘杰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rui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ina Telecom Corp Ltd Shaogua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Zhongrui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ina Telecom Corp Ltd Shaogua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rui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China Telecom Corp Ltd Shaoguan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ongrui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34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0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0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0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包括主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光电耦合电路、电池组、电池组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光电耦合电路与市电电连接;光电耦合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电路与市电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与电池组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与基站设备电连接;电池组与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连接;主控制电路与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连接;电池组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主控制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第二继电器电路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系统电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主要基站设备商提供资料显示,5G基站设备的耗电量是4G基站的2到3倍,设备用电费用是5G基站建设的重要支出。现有的基站后备电源系统由铅酸蓄电池组或者锂电池组组成,在电网供电正常时使用电网为设备供电同时对电池组进行浮充,当电网掉电不能正常供电时,锂电池组放电为基站设备进行供电,以达到电网断电的一段时间内基站设备能继续运行。在电网供电正常时,上述电源系统不断对电池组进行复充,浪费电能的同时无法对电池组进行高效利用;且无法根据业务的动态变化,智能调整供电策略,以达到错峰用电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检测控制模块及锂电池检测控制模块,结合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电源系统自动选择供电策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包括主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光电耦合电路、电池组、电池组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具有整流和变压的功能;
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与市电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与市电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与电池组电连接;
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与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主控制电路与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主控制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电路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第一部分主工作流程,主控制电路定期检测电网供电状况以及内置设定时间,当两者都达到要求时,通过电池组供电;如果电量充足且达到预设值,电池组停止供电,切换为电网供电同时为电池组充电;第二部分流程为中断事件1,作用为应急供电的正常运行。当电网掉电时,发生中断事件1,立刻通过电池组供电,并在电池组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停止电池组供电以保护锂电池。在执行中断事件1的过程中,如果外电恢复,立刻停止中断事件1并返回主工作流程。第三部分为中断事件2,作用为在错峰用电的功能下,保证电池拥有足够的剩余电量以用作应急使用,当在使用电池供电途中电池电量剩余容量达到设置的最低应急容量时,提前停止使用电池供电切换为电网供电,剩余电量留作应急使用。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包括STC89LE54RD芯片。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包括电容C4、电阻R3、光电耦合芯片、电阻R4、电阻R5、电容C5、NPN三极管Q2和非门,其中,
所述的电容C4的一端与市电的相线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芯片的发射极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3的一端与市电的地线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芯片的发射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一端接电源;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非门的输入极电连接;
所述的非门的输出极与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的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本优选方案中,光电耦合电路接入到220V交流电中,光电耦合电路的两个输出端接入STC89LE54RD芯片的两个外部中断12号引脚和13号引脚。STC89LE54RD芯片中断设置为边缘触发方式,引脚的电平从高到低的负跳变有效。电网供电正常时,STC89LE54RD芯片的12号引脚为持续低电平,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为持续高电平,此时不触发中断。当电网掉电时,STC89LE54RD芯片的12号引脚的电平发生从低到高的正跳变,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发生高到低的负跳变,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发生中断请求。当电网恢复供电时时,STC89LE54RD芯片的12号引脚的电平发生从高到低的正跳变,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发生低到高的负跳变。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与市电电连接;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和第二继电器电路的内部电路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继电器,其中,
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源;
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
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控制极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阳极与继电器的控制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继电器的受控极作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第五上拉电阻、第六上拉电阻、第七上拉电阻、第八上拉电阻和晶振,其中,
所述的电容C1的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晶振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振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9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三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7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6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五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5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五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六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六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七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七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八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八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池组检测模块是BQ34210-Q1芯片,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CL引脚与STC89LE54RD芯片的10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P引脚与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N引脚与电池组的负极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是AC/DC整流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电费,降低峰值的用电压力。在实施峰谷电价的地方,不同时段用电有很大的价格差,通过使用锂电池在电价峰值时放电,电价谷值时充电。所以可以通过智能选择供电方式,以达到错峰用电,减少电费支出,降低整个服务区域在峰值期间的用电压力。
(2)可以利旧原有的锂电池组,减少部署成本。本实用新型与供电电路分离,并且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高度集成,电源系统接口简明清晰。当基站拥有旧电源系统的时候,只需加装控制系统便可实现部署。本实用新型的元件价格低廉,性能可靠,能以极低的成本直接升级原有电源系统。
(3)部署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电源连接方式,采用高度集成模块,施工部署相对简单方便。对于原有电源系统基站,也可直接进行替换或升级,而无需对原有基站的布线进行改造,工程实施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核心电路图。
图3为实施例的光电耦合电路图。
图4为实施例的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路连接图。
图5为实施例的继电器电路图。
图6为实施例的主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包括主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光电耦合电路、48V锂电池组、BQ34210-Q1芯片和AC/DC整流模块,其中,
光电耦合电路与22V交流电连接;
光电耦合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第一继电器电路与22V交流电连接;
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第一继电器电路与AC/DC整流模块电连接;
AC/DC整流模块与48V锂电池组电连接;
AC/DC整流模块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48V锂电池组与BQ34210-Q1芯片电连接;
主控制电路与BQ34210-Q1芯片电连接;
48V锂电池组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
主控制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
第二继电器电路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其中,主控制电路包括STC89LE54RD芯片,实施例核心电路图如图2所示。
其中,如图3所示,光电耦合电路包括电容C4、电阻R3、光电耦合芯片、电阻R4、电阻R5、电容C5、NPN三极管Q2和非门,其中,
电容C4的一端与市电的相线电连接;
电容C4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芯片的发射极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3的一端与市电的地线电连接;
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芯片的发射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一端接电源;
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
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
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2号引脚电连接;
电阻R4的另一端与非门的输入极电连接;
非门的输出极与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电连接;
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
电阻R5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
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如图5所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与市电电连接;第二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与电池组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电路和第二继电器电路的内部电路连接关系相同,第一继电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继电器,其中,
PNP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源;
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
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
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控制极的一端电连接;
二极管D1的阳极与继电器的控制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继电器的受控极作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
如图4所示,电池组检测模块是BQ34210-Q1芯片,BQ34210-Q1芯片的SCL引脚与STC89LE54RD芯片的10号引脚电连接;BQ34210-Q1芯片的SRP引脚与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BQ34210-Q1芯片的SRN引脚与电池组的负极电连接。
如图6所示,主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第五上拉电阻、第六上拉电阻、第七上拉电阻、第八上拉电阻和晶振,其中,
电容C1的一端接地;
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2的一端接地;
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容C1的另一端与晶振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振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容C1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9号引脚电连接;
电容C2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8号引脚电连接;
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接地;
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
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
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
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7号引脚电连接;
第三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6号引脚电连接;
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五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5号引脚电连接;
第五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六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4号引脚电连接;
第六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七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3号引脚电连接;
第七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八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2号引脚电连接;
第八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第一部分主工作流程,主控制电路定期检测电网供电状况以及内置设定时间,当两者都达到要求时,通过电池组供电;如果电量充足且达到预设值,电池组停止供电,切换为电网供电同时为电池组充电;第二部分流程为中断事件1,作用为应急供电的正常运行。当电网掉电时,发生中断事件1,立刻通过电池组供电,并在电池组的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停止电池组供电以保护锂电池。在执行中断事件1的过程中,如果外电恢复,立刻停止中断事件1并返回主工作流程。第三部分为中断事件2,作用为在错峰用电的功能下,保证电池拥有足够的剩余电量以用作应急使用,当在使用电池供电途中电池电量剩余容量达到设置的最低应急容量时,提前停止使用电池供电切换为电网供电,剩余电量留作应急使用。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1)减少电费,降低峰值的用电压力。在实施峰谷电价的地方,不同时段用电有很大的价格差,通过使用锂电池在电价峰值时放电,电价谷值时充电。所以可以通过智能选择供电方式,以达到错峰用电,减少电费支出,降低峰值的用电压力。
(2)可以利旧原有的锂电池组,减少部署成本。本实用新型与供电电路分离,并且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高度集成,电源系统接口简明清晰。当基站拥有旧电源系统的时候,只需加装控制系统便可实现部署。本实用新型的元件价格低廉,性能可靠,能以极低的成本直接升级原有电源系统。
(3)部署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电源连接方式,采用高度集成模块,施工部署相对简单方便。对于原有电源系统基站,也可直接进行替换或升级,而无需对原有基站的布线进行改造,工程实施方便快捷。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实施例中关于各个模块芯片的型号和电路图,仅仅是作为本专利的其中一个示例,并不作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际上,本专利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电路图和其他型号的芯片实施技术方案,实现技术效果。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光电耦合电路、电池组、电池组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具有整流和变压的功能;
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与市电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与市电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与电池组电连接;
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与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主控制电路与电池组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组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主控制电路与第二继电器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电路与基站设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包括STC89LE54RD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包括电容C4、电阻R3、光电耦合芯片、电阻R4、电阻R5、电容C5、NPN三极管Q2和非门,其中,
所述的电容C4的一端与市电的相线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芯片的发射极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3的一端与市电的地线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芯片的发射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一端接电源;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芯片的控制极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非门的输入极电连接;
所述的非门的输出极与STC89LE54RD芯片的1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
所述的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与市电电连接;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和第二继电器电路的内部电路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继电器,其中,
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源;
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
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的控制极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阳极与继电器的控制极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继电器的受控极作为第一继电器电路的受控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第五上拉电阻、第六上拉电阻、第七上拉电阻、第八上拉电阻和晶振,其中,
所述的电容C1的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晶振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振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9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三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7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6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五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5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五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六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六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七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七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八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八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第五上拉电阻、第六上拉电阻、第七上拉电阻、第八上拉电阻和晶振,其中,
所述的电容C1的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晶振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振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9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1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STC89LE54RD芯片的9号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9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三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7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6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五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5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五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六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六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七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七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八上拉电阻的一端与STC89LE54RD芯片的3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八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6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检测模块是BQ34210-Q1芯片,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CL引脚与STC89LE54RD芯片的10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P引脚与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N引脚与电池组的负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检测模块是BQ34210-Q1芯片,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CL引脚与STC89LE54RD芯片的10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P引脚与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N引脚与电池组的负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检测模块是BQ34210-Q1芯片,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CL引脚与STC89LE54RD芯片的10号引脚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P引脚与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的BQ34210-Q1芯片的SRN引脚与电池组的负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2、3、6、8或9所述的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是AC/DC整流模块。
CN201922143403.2U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Active CN211320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3403.2U CN211320936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3403.2U CN211320936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0936U true CN211320936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3403.2U Active CN211320936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0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465A (zh) 充电装置
CN203456897U (zh) 一种手持终端的供电切换电路及手持终端
CN101827174B (zh) 具有多种数据交换方式及充电功能的手机数据备份器
CN101515724A (zh) 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及系统
CN105656118A (zh) 支持用电/供电模式自动切换的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设备
CN204012825U (zh) 公交车站台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CN102340151B (zh) 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器
CN214506621U (zh) 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电源及载具
CN114430195A (zh) 一种通信基站的供电调度电路
CN111030269B (zh)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CN211320936U (zh) 一种储能式错峰用电基站电源系统
CN100440612C (zh) 一种光电充电器、充电方法及其应用的电子产品
CN203933057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03691031U (zh) 一种不间断直流电源
CN206293924U (zh) 移动电源
CN201805219U (zh) 具备时控功能的电瓶保护器
CN201616699U (zh) 充电器
CN101350529B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103595115A (zh) 一种有混合储能的直流供电系统
CN113964926A (zh) 一种多电源管理方法及终端
CN209119885U (zh) 太阳能移动电源
CN1330072C (zh) 一种话机电源的管理电路
CN201054506Y (zh) 一种能够在接与不接外部电源时给手持设备供电或充电的电子配件
CN218124321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供电电路
CN209767224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电视机续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