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399U -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0399U
CN211320399U CN202020342560.6U CN202020342560U CN211320399U CN 211320399 U CN211320399 U CN 211320399U CN 202020342560 U CN202020342560 U CN 202020342560U CN 211320399 U CN211320399 U CN 211320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wer supply
negative
positiv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25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恩民
熊自立
黎泽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yong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yong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yong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yong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25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0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0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0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在面结构上设有多个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负极供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交错布置;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分别用于与给设备供电的至少一对负极受电电极和正极受电电极电连接;负极受电电极和正极受电电极成阵列布置,以使受电电极和供电电极在互相接触时至少有一个负极受电电极与负极供电电极电连接,有一个正极受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电连接;负极受电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正极受电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通过在两个连接电极设置的极性相反的二极管使电极的极性能够自动适应,只有符合预设方向的电流才能够通过,身体外表面或受电设备与面结构的电极接触,即可开始供电。

Description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供电领域,特别是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较多的移动设备均采用电池作为电源,但是电池的容量有限,导致使用体验不佳。例如,医用防护服通常为全封闭隔离结构,由于不透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非常湿热,导致医护人员非常难受。日本专利文献JP2015087752记载了一种温度调节防护服,通过在服装内设置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来调节服装内的温度,该方案即需要有足够的电源供应支持。目前尚未见较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能够在使用者工作过程中,持续供应电力,从而大幅提高移动设备的继航时间,并能够减轻移动设备的重量。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它包括面结构,在面结构上设有多个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负极供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交错布置;
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分别用于与给设备供电的至少一对负极受电电极和正极受电电极电连接;
负极受电电极和正极受电电极成阵列布置,以使受电电极和供电电极在互相接触时至少有一个负极受电电极与负极供电电极电连接,有一个正极受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电连接;
负极受电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正极受电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负极受电电极和正极受电电极的直径小于负极供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之间的最小间距;以使单个负极受电电极或正极受电电极不会导致负极供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之间短路。
优选的方案中,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与直流装置电连接,以给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之间提供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
优选的方案中,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成条状,负极供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之间间隔布置。
优选的方案中,负极供电电极和正极供电电极由多个电极成阵列排列,负极供电电极与正极供电电极之间交错布置。
优选的方案中,在负极供电电极和/或正极供电电极下方设有按钮电极,所述的按钮电极默认不导通,在压下后才会导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按钮电极的结构为,从上到下设置为弹性层、支撑层和基板,支撑层上设有开孔,导电电极位于开孔内,导电电极与导线电连接;
导电按钮嵌入在弹性层,导电按钮上端高于弹性层上表面,导电按钮下端低于弹性层下表面;并在压下后使导电按钮与导电电极接触并导通。
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导电条,导电条与导电按钮的顶端电连接,将多个按钮电极连接成条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层为橡胶板、挠性的塑料板或弹性金属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面结构包括地垫、靠垫、垫板和挂垫;
负极受电电极和正极受电电极被设置在人体的鞋底、腰部、胸口、背部或臀部的位置,或者被设置在可移动物体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通过采用在面结构和受电面设置电极的方案,受电面包括人体衣物的外表面、移动设备的外表面,用于移动设备的辅助用品例如手机壳的背面,行走中的轮胎等表面,能够方便的给移动设备供电,这样当使用者在工作过程当中都能够持续进行电源的补充。通过在两个连接电极设置的极性相反的二极管使电极的极性能够自动适应,只有符合预设方向的电流才能够通过,从而只要身体外表面与面结构的电极接触,即可开始供电。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按钮电极的结构,在压下时才能接通,避免出现短路现象,并且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位置反馈,提高接通成功率。本实用新型除了能够用于防护医疗器械的供电,也能够方便地用于其他小型移动设备的供电。由于能够方便地供电,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移动设备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钮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中:地垫1,直流装置2,鞋底3,鞋底标记4,负极供电电极5,负极受电电极6,正极供电电极7,正极受电电极8,按钮电极9,第一二极管10,第二二极管11,靠垫12,弹性层100,支撑层101,开孔102,导电按钮103,导电电极104,导线105,基板106,导电条107,防护服200,内通风装置201,空气除湿装置202,电源20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中,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它包括面结构,在面结构上设有多个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交错布置;
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分别用于与给设备供电的至少一对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电连接;
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成阵列布置,以使受电电极和供电电极在互相接触时至少有一个负极受电电极6与负极供电电极5电连接,有一个正极受电电极8与正极供电电极7电连接;
负极受电电极6与第一二极管10的负极电连接,正极受电电极8与第二二极管11的正极连接。由此结构,只要人体外表有受电电极的位置与面结构上的供电电极接触,即可开始供电,当电极之间的连接有误,因为第一二极管10和第二二极管11的存在,也不会导通,从而只有连接正确的电极之间才能导通,供电时无需刻意对齐,使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即完成供电和充电的操作,操作更为便利。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提高移动设备的继航时间,减轻移动设备的重量。
优选的方案如图 1中,优选的方案中,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的直径小于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的最小间距;以使单个负极受电电极6或单个正极受电电极8不会导致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短路。优选的方案中,在移动设备的充电电路还设有短路保护电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0830016A记载的一种IGBT短路保护电路。在充电电路中还设有充电保护电路,该电路为现有技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专利文献CN107528367A一种充电保护方法、充电保护装置及充电保护系统;CN106786983A一种过充电保护装置、过充电保护方法及可穿戴设备;CN109950879A用电电路的充电保护装置、方法和具有充电保护的电路之中记载的方案。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与直流装置2电连接,以给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提供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直流装置2是现有的电路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0707948A隔离式单级AC/DC变换器中记载的交直流转换装置。
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成条状,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间隔布置。优选的方案如图6中,负极供电电极5和/或正极供电电极7由多个电极成阵列排列,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交错布置。由此结构,配合位于鞋底3和腰部、背部的阵列电极,能够确保至少有一组负极受电电极6与负极供电电极5电连接,有一组正极受电电极8与正极供电电极7电连接。从而使用者不用考虑连接的具体位置和方向,只需要踏上或者靠上就能够开始供电。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的方案如图1、5、6中,在负极供电电极5和/或正极供电电极7下方设有按钮电极9,所述的按钮电极9默认不导通,在压下后才会导通。
优选的方案如图5中,所述的按钮电极9的结构为,从上到下设置为弹性层100、支撑层101和基板106,支撑层101上设有开孔102,导电电极104位于开孔102内,导电电极104与导线105电连接;
导电按钮103嵌入在弹性层100,导电按钮103上端高于弹性层100上表面,导电按钮103下端低于弹性层100下表面;并在压下后使导电按钮103与导电电极104接触并导通。由此结构,便于加工和组装,而且导电按钮103在被按下时能够与其他位置平齐,避免影响行走,且能够确保接触可靠。
优选的方案如图5中,还设有导电条107,导电条107与导电按钮103的顶端电连接,将多个按钮电极9连接成条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层100为橡胶板、挠性的塑料板或弹性金属板。支撑层101和采用普通的塑料层,例如pvc。基板106要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优选采用橡胶。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面结构包括地垫1、靠垫12、垫板和挂垫;靠垫包括坐垫,腰部的靠枕,或者安装在墙上的挂垫,以及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想到的能够与身体表面接触的结构。
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被设置在人体的鞋底、腰部、胸口、背部或臀部的衣服外表的位置,或者被设置在可移动物体的表面;
所述的靠垫12表面为挠性材质表面。即靠垫表面需要有足够的硬度,不能出现局部下凹,以确保电极之间连接可靠。
实施例3:
如图3中,以防护服的除湿装置为例,当使用一段时间提示需要充电时,使用者即站立到地垫1上,并使多个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与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互相连接,由于设置的第一二极管10和第二二极管11,只有连接正确的电极之间才能导通,而连接错误的电极之间无法导通。导通的电极即可给电源203进行充电,充电电路为现有技术。从而使防护服内始终保持干爽。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能够大幅延长移动设备的继航能力。
实施例4:
另一个实施例中,将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设置在钻具的底座表面,施工过程的间歇,可以将钻具随手搁置在设置了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垫板上,垫板上的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与直流装置2电连接,即可在施工间隙对钻具补充电力。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面结构,在面结构上设有多个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交错布置;
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分别用于与给设备供电的至少一对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电连接;
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成阵列布置,以使受电电极和供电电极在互相接触时至少有一个负极受电电极(6)与负极供电电极(5)电连接,有一个正极受电电极(8)与正极供电电极(7)电连接;
负极受电电极(6)与第一二极管(10)的负极电连接,正极受电电极(8)与第二二极管(11)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的直径小于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的最小间距;以使单个负极受电电极(6)或正极受电电极(8)不会导致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短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与直流装置(2)电连接,以给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提供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成条状,负极供电电极(5)与正极供电电极(7)之间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负极供电电极(5)和正极供电电极(7)由多个电极成阵列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在负极供电电极(5)和/或正极供电电极(7)下方设有按钮电极(9),所述的按钮电极(9)默认不导通,在压下后才会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按钮电极(9)的结构为,从上到下设置为弹性层(100)、支撑层(101)和基板(106),支撑层(101)上设有开孔(102),导电电极(104)位于开孔(102)内,导电电极(104)与导线(105)电连接;
导电按钮(103)嵌入在弹性层(100),导电按钮(103)上端高于弹性层(100)上表面,导电按钮(103)下端低于弹性层(100)下表面;并在压下后使导电按钮(103)与导电电极(104)接触并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还设有导电条(107),导电条(107)与导电按钮(103)的顶端电连接,将多个按钮电极(9)连接成条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层(100)为橡胶板、挠性的塑料板或弹性金属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面结构包括地垫(1)、靠垫(12)、垫板和挂垫;
负极受电电极(6)和正极受电电极(8)被设置在人体的鞋底、腰部、胸口、背部或臀部的位置,或者被设置在可移动物体的表面。
CN202020342560.6U 2020-03-18 2020-03-18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Active CN211320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2560.6U CN211320399U (zh) 2020-03-18 2020-03-18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2560.6U CN211320399U (zh) 2020-03-18 2020-03-18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0399U true CN211320399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8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2560.6U Active CN211320399U (zh) 2020-03-18 2020-03-18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03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320A (zh) * 2021-06-23 2021-08-24 高斌 一种用于光纤彩灯地板的电路保护装置
CN113497378A (zh) * 2020-03-18 2021-10-12 武汉益永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378A (zh) * 2020-03-18 2021-10-12 武汉益永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CN113300320A (zh) * 2021-06-23 2021-08-24 高斌 一种用于光纤彩灯地板的电路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0399U (zh)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CN211405564U (zh) 移动设备站立供电装置
CN113497378B (zh) 自适应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CN211508689U (zh) 自动移动设备供电装置
CN207118667U (zh) 一种电疗保健鞋垫
CN201683127U (zh) 一种两用自发电电暖鞋
CN205459310U (zh) 脉冲和加热一体的理疗仪
CN215691057U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经络波导仪
CN206006163U (zh)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蓝牙加热鞋垫
CN205339279U (zh) 用于缓解颈椎疼痛的智能贴片设备
CN211583778U (zh) 一种柔性加热部及包含其的便携式自粘附电热贴
CN210407160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服装
RU115170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согревающая стелька
CN206729322U (zh) 无线充电智能控制加热鞋
CN216986074U (zh) 用于按摩的电极片结构以及按摩装置
CN215333539U (zh) 一种手持充电风扇
CN212973998U (zh) 一种电热瑜伽垫
CN208974519U (zh) 按摩腰带
CN215691080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美容及理疗的指套装置
CN218852043U (zh) 一种适合夜晚安全作业的加热户外工靴
CN214759261U (zh) 多功能可多方位理疗的发热衣
CN220529413U (zh) 按摩鞋垫
CN213663925U (zh) 理疗保健鞋
CN219396303U (zh) 一种便携式的发热袜子
CN108815703B (zh) 足底电刺激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