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9197U - 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19197U CN211319197U CN202020489460.6U CN202020489460U CN211319197U CN 211319197 U CN211319197 U CN 211319197U CN 202020489460 U CN202020489460 U CN 202020489460U CN 211319197 U CN211319197 U CN 2113191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circuit
- control
- touch control
- connecting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其中,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组件;连接电路,连接电路与触控组件相连接;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触控电路与连接电路和触控组件相连接。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触控电路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并通过连接电路将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板进行识别,因此连接电路中传递的不再是模拟信号,而由于数字信号的特点,即使连接电路在外力的影响下出现变形,也不会对数字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在触控过程中信号干扰小,触控信号可以稳定传输,进而提高了触摸操作的成功率和灵敏度,提高触控装置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装置、一种智能设备和一种家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触控功能的设备,如图1所示,其触摸电路设置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触摸电路与触控接收部通过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排线相连接。在应用中,触控接收部在接收到触摸操作后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FPC排线传递至PCB上的触摸电路,而在装配过程中很容易挤压FPC排线,造成FPC排线变形,变形的FPC排线容易导致其中被传输的模拟信号被干扰,造成触摸不灵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触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智能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家电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组件;连接电路,连接电路与触控组件相连接;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触控电路与连接电路和触控组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并与触控组件相连接,在触控组件根据触摸操作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后,由于触控组件和触控电路间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两者间的连接线(如排线)不会受到挤压,因此模拟信号不会产生干扰。触控电路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并通过连接电路将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板进行识别,由于数字信号的特点,即使连接电路在外力的影响下出现变形,也不会对数字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在触控过程中信号干扰小,触控信号可以稳定传输,进而提高了触摸操作的成功率和灵敏度,提高触控装置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触控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触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触控接收部,触控电路接入触控组件的另一侧,触控电路与触控接收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组件包括触控接收部,触控接收部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并根据触摸操作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触控接收部一般设置于触控装置的外表面,触控电路接入触控组件的另一侧,即位于触控装置内部,进而对触控电路进行有效保护,提高触控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触控电路包括:触控器;第一阻性元件,第一阻性元件的一端与触控组件相连接,第一阻性元件的另一端与触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组件元件可以降低触控组件输出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幅值,以便于触控器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一方面防止信号幅值较高对触控器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保证触控信号的传递效率,提高触控灵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触控电路还包括:第二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的一端与触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阻性元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电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组件原件与连接电路相连接,第二阻性原件可以减少输出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的波动,提高信号稳定性,进一步保证触控信号的传递效率,提高触控灵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电路为柔性连接电路;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连接电路;或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触控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电路为柔性连接电路,具体为FPC柔性排线。触控电路可以集成设置于FPC柔性排线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也可以集成设置于触控组件上,进而节省空间,利于触控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要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本体,本体中设置有控制装置;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触控装置,触控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因此,该智能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触控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控装置设置于本体上,具体地,触控组件设置于本体的外表面上,便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触控电路设置于本体内,位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并与触控组件相连接,在触控组件根据触摸操作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后,由于触控组件和触控电路间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两者间的连接线(如排线)不会受到挤压,因此模拟信号不会产生干扰。
触控电路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并通过连接电路将数字信号传递至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中进行识别,由于数字信号的特点,即使连接电路在外力的影响下出现变形,也不会对数字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在触控过程中信号干扰小,触控信号可以稳定传输,进而提高了触摸操作的成功率和灵敏度,提高触控装置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还包括:拾音装置,设置于本体上;控制装置上述设置有语音识别装置,拾音装置与语音识别装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还包括:拾音装置,拾音装置可包括:拾音器、振膜式传感器、麦克风等,通过拾音装置可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装置上述设置有与拾音装置相连接的语音识别装置,语音识别装置将拾音装置根据接收到的语音信息生成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被语音识别软件处理后得到对应的语音指令,进而实现语音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还包括:天线,设置于本体上;控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装置,天线与无线通信装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包括天线,天线可以接收无线电信号,进而通过无线电通讯与外部设备沟通。控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Wi-Fi(Wi-Fi联盟创建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通信装置、蜂窝数据通信装置(如4G通信装置、5G通信装置)、Zigbee(紫蜂协议)通信装置等。通过设置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是的智能设备可连接至网关,并对与网络群组中的其他设备进行沟通,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还包括:储能装置,设置于本体中,储能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能量接收装置,设置于本体中,能量接收装置与储能装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还包括储能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其中,储能装置可以包括锂电池、蓄能电池等,能量接收装置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储能装置为智能设备提供电能。在充电时,可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耦合,进而实现无线充电。通过无线充电为储能装置充电,或通过无线充电为智能设备直接供电,使得智能设备可不受电源线的“束缚”,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还包括:连接部,设置于本体上,连接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磁吸连接部、卡扣连接部、滑轨连接部、魔术贴连接部、螺纹连接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智能设备包括连接部,智能设备可通过连接部与外部设备连接。比如,连接部为磁吸连接部,智能设备可通过磁吸连接部贴附与任意金属面,如“冰箱”的侧面,使得智能设备的设置摆放更加自由,进一步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触控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和/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被配置为适于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数据,因此,该家电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触控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家电设备包括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烹饪器具、电视机、音响设备、热水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电路的电路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智能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组件;连接电路,连接电路与触控组件相连接;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触控电路与连接电路和触控组件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触控接收部,触控电路接入触控组件的另一侧,触控电路与触控接收部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电路包括:触控器;第一阻性元件R1,第一阻性元件R1的一端与触控组件相连接,第一阻性元件R1的另一端与触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电路还包括:第二阻性元件R2,第二阻性元件R2的一端与触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阻性元件R2的另一端与连接电路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电路为柔性连接电路;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连接电路;或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触控组件。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可避免由于FPC排线弯折变形造成的模拟信号被干扰,触摸不灵敏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常规的触控方法将触摸电路集成于设备的PCB中,并通过FPC排线连接触摸电路和贴设在设备表面的触摸接收区域。由于触摸接收区域在接收到触摸操作后,生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容易受到FPC排线变形的干扰而导致信号传递受阻,进而造成触摸不灵敏。
而由于目前的智能设备倾向于小型化、便携化设置,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装配过程中,FPC排线极容易受到挤压导致FPC排线变形,因此经常发生“触摸不灵”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控电路设置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具体如图2所示,在触控组件根据触摸操作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后,由于触控组件和触控电路间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两者间的连接线(如排线)不会受到挤压,因此模拟信号不会产生干扰。触控电路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并通过连接电路将数字信号传递至主控板进行识别,由于数字信号的特点,即使连接电路在外力的影响下出现变形,也不会对数字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在触控过程中信号干扰小,触控信号可以稳定传输,进而提高了触摸操作的成功率和灵敏度,提高触控装置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控组件包括触控接收部,触控接收部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并根据触摸操作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
其中,触控接收部可以设置为触摸板或触摸屏,其中触摸板的成本较低,可靠性高,而触摸屏可显示更多信息,操作更加直观。触摸板或触摸屏可使用电容式触摸感应技术或电阻式触摸感应技术等。
触控接收部一般设置于触控装置的外表面,以便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且触控接收部具有较大面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接收部贴合于设备外壳的外表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接收部与设备外壳一同围合成完整的外壳结构。触控电路接入触控组件的另一侧,位于触控装置内部,以对触控电路进行有效地保护。
触控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key为模拟信号,GPIO4_STD为数字信号。
其中,第一组件元件可以降低触控组件输出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幅值,以便于触控器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一方面防止信号幅值较高对触控器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保证触控信号的传递效率,提高触控灵敏度。
触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组件原件与连接电路相连接,第二阻性原件可以减少输出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的波动,提高信号稳定性,进一步保证触控信号的传递效率,提高触控灵敏度。
连接电路作为触控电路与主控板之间的数据传递媒介,具体可设置为柔性连接电路,以便于设备内部空间的布局,以及为后续维修提供便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电路具体为FPC柔性排线,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FPC柔性排线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电路具体为FPC柔性排线,触控电路成设置于触控组件上。
通过集成设置触控电路,可以在保证触控识别灵敏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省空间,利于触控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化要求。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本体,本体中设置有控制装置;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触控装置,触控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因此,该智能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触控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智能设备400包括:控制装置402、拾音装置404和语音识别装置406,拾音装置404设置于本体上;控制装置402上述设置有语音识别装置406,拾音装置404与语音识别装置406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智能设备500包括:控制装置502、天线504和无线通信装置506,天线504设置于本体上;控制装置502包括无线通信装置506,天线504与无线通信装置506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智能设备600包括:控制装置602、储能装置604和能量接收装置606,储能装置604设置于本体中,储能装置604与控制装置602相连接;能量接收装置606设置于本体中,能量接收装置606与储能装置604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设备还包括:连接部,设置于本体上,连接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磁吸连接部、卡扣连接部、滑轨连接部、魔术贴连接部、螺纹连接部。
在该实施例中,智能设备是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可移动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设备可能包括语音识别功能、无线上网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
智能设备通过触摸装置实现触控功能。具体地,触控装置设置于本体上,触控组件设置于本体的外表面上,便于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触控电路设置于本体内,位于连接电路靠近触控组件的一端,并与触控组件相连接,在触控组件根据触摸操作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后,由于触控组件和触控电路间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两者间的连接线(如排线)不会受到挤压,因此模拟信号不会产生干扰。
触控电路根据模拟信号生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并通过连接电路将数字信号传递至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中进行识别,由于数字信号的特点,即使连接电路在外力的影响下出现变形,也不会对数字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在触控过程中信号干扰小,触控信号可以稳定传输,进而提高了触摸操作的成功率和灵敏度,提高触控装置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智能设备包括天线,天线可以接收无线电信号,进而通过无线电通讯与外部设备沟通。控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Wi-Fi(Wi-Fi联盟创建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通信装置、蜂窝数据通信装置(如4G通信装置、5G通信装置)、Zigbee(紫蜂协议)通信装置等。通过设置天线和无线通信装置是的智能设备可连接至网关,并对与网络群组中的其他设备进行沟通,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
储能装置可以包括锂电池、蓄能电池等,能量接收装置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储能装置为智能设备提供电能。在充电时,可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相耦合,进而实现无线充电。通过无线充电为储能装置充电,或通过无线充电为智能设备直接供电,使得智能设备可不受电源线的“束缚”,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体验。
智能设备包括连接部,智能设备可通过连接部与外部设备连接。比如,连接部为磁吸连接部,智能设备可通过磁吸连接部贴附与任意金属面,如“冰箱”的侧面,使得智能设备的设置摆放更加自由,进一步提高智能设备的使用体验。
下面以智能设备为“语音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设备进行描述。
“语音贴”是一种具有无充电功能、无线上网功能、语音控制功能和触控功能的移动终端。“语音贴”可以与任一相匹配的家电设备相结合。以目标家电设备为冰箱进行举例说明:
“语音贴”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重量,以便于携带和移动。“语音贴”通过连接部设置于冰箱表面。
具体地,在冰箱外表面设置有与“语音贴”相匹配的安装面,安装面设置有可以跟“语音贴”的能量接收装置,具体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耦合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语音贴”通过冰箱进行无线充电。
当“语音贴”贴附于冰箱表面后,可通过无线充电连接实现自动配网。同时,语音贴上设置有拾音装置,具体为麦克风等,当麦克风识别到语音指令后,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被语音识别装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被语音识别软件处理后得到对应的控制指令,进而实现语音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语音贴”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和天线与智能网关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当“语音贴”获取到控制指令后,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网关,智能网关在“物联网”中搜索对应的家电设备,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目标家电设备,以使家电设备执行控制指令。
举例来说,用户下达语音指令“将冰箱保鲜间室的温度设置为5摄氏度”,“语音贴”通过麦克风等拾音装置获取到该条语音指令,并通过存储于自身的语音识别程序分析语音指令并得到对应的控制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语音贴”将语音指令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原路返回至“语音贴”。
在确定了控制指令后,“语音贴”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网关,此处网关可以是智能网关,如智能音箱等,也可以是一般路由器。
网关接收到“语音贴”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确定目标家电“冰箱”,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冰箱。冰箱接收控制指令后,执行将爆显间室的目标制冷温度设置为5摄氏度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语音贴”正通过冰箱进行无线充电,“语音贴”在获取到控制指令后,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连接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冰箱。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和/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被配置为适于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数据,因此,该家电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电设备包括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烹饪器具、电视机、音响设备、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组件;
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触控组件相连接;
触控电路,设置于所述连接电路靠近所述触控组件的一端,所述触控电路与所述连接电路和所述触控组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触控接收部,所述触控电路接入所述触控组件的另一侧,所述触控电路与所述触控接收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包括:
触控器;
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还包括:
第二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电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路为柔性连接电路;
所述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所述连接电路;或
所述触控电路集成设置于所述触控组件。
6.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中设置有控制装置;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触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拾音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语音识别装置,所述拾音装置与所述语音识别装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天线,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天线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储能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能量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中,所述能量接收装置与所述储能装置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磁吸连接部、卡扣连接部、滑轨连接部、魔术贴连接部、螺纹连接部。
11.一种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装置;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和/或
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设备包括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烹饪器具、电视机、音响设备、热水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9460.6U CN211319197U (zh) | 2020-04-07 | 2020-04-07 | 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89460.6U CN211319197U (zh) | 2020-04-07 | 2020-04-07 | 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19197U true CN211319197U (zh) | 2020-08-21 |
Family
ID=7206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89460.6U Active CN211319197U (zh) | 2020-04-07 | 2020-04-07 | 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19197U (zh) |
-
2020
- 2020-04-07 CN CN202020489460.6U patent/CN2113191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82907A1 (zh) | 无线充电系统、充电线缆、电子设备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 |
CN108388225A (zh) | 智能家居语音交互智能终端 | |
CN211319197U (zh) | 触控装置、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 |
CN205584411U (zh) | 多模扩展控制器 | |
CN208522878U (zh) |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视门铃 | |
CN217443749U (zh) | 集成控制盒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
CN206849198U (zh) | 无线门铃 | |
US20180254655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 |
CN202217377U (zh) | 一种万能遥控器 | |
CN210606619U (zh) | 一种智能语音控制设备及系统 | |
CN220962784U (zh) | 家用电器 | |
CN209845272U (zh) |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蓝牙音响 | |
CN206849267U (zh) | 一种基于红外转发器的智能开关系统 | |
CN213277448U (zh) | 一种适用于工业级中控主机 | |
CN106571853B (zh) |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控制终端 | |
CN202949492U (zh) | 一种网络摄像机 | |
CN203225002U (zh) | 遥控信号收发装置 | |
CN207869540U (zh) | 一种便携式平面遥控器 | |
CN205249420U (zh) | 信号转换设备 | |
CN211209920U (zh) | 音频设备、智能设备和家电设备 | |
CN211718712U (zh) | 控制开关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
CN205375031U (zh) | 一种基于摄像机的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 |
CN220234234U (zh) | 智能移动电源及智能移动电源的管理系统 | |
CN219497167U (zh) | 一种WiFi红外控制器 | |
CN220493135U (zh) | 麦克风接收器、麦克风发射器及麦克风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